【8】明月不言2-5
。
“你们那位即将嫁过来的老板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哈?”
这个问题一出,不光小伙计愣住了,就连楚良才也是一头雾水。叶一萧被这俩人盯得有点不知在,下意识地搔了搔面颊,又补充道:“就是那位泰和钱庄的二小姐,你们老板不是刚和她订婚么,你也应该见过吧?”
“见过,她先前来过店里几次,泼辣得很,一看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见叶一萧的问题并不是关于老板吕志尚、或者是五日前案发那一天的事,小伙计便也就放心地打开了话匣子,“听说泰和钱庄的掌柜膝下只有两个女儿,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家吕老板这木雕生意虽然做得不小,但比起她们家来那可就是九牛一毛了,想当初那位二小姐第一次来的时候,这也嫌弃那也嫌弃,倒是对我家吕老板喜欢得紧……哈哈,我们私下里都议论来着,吕老板要是能把那二小姐跟老丈人哄高兴了,莫说是几千两银子的嫁妆,将来继承万贯家财都不在话下!”
叶一萧闻言笑了出来:“莫非吕老板现在很缺这几千两银子么?”
伙计一愣,迟疑道:“这……”
“罢了,不为难你。”叶一萧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老板平日送货的马车,是什么样的?”
“就是……普通的马车,四面木板,顶上一个可以拿下来的盖儿。”
小伙计疑惑地回答,感觉这位官差问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果然,叶一萧又问:“平时会冲洗么?”
“当然会,我们的木雕,尤其是神仙门神之类的,可得干干净净地请回家去。”
叶一萧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末了朝小伙计一抱拳:“多谢。”
见他终于问完,小伙计收下银子,也是松了口气,低头还礼道:“小人告辞!”
。
两人目送那名伙计小跑着离去,楚良才开口问道:“听你刚才的意思,莫非你是怀疑吕志尚用拉货的马车抛尸?是知道什么了吗?”
“还不确定。”叶一萧皱眉思索片刻,忽的又想起一事,“对了,这伙计为什么会来找我们?”
“你刚刚不就是想找个人单独问话吗?”楚良才的语调理所当然,“那吕志尚不肯配合,就算我们硬要询问,伙计们当着老板的面也不敢多说什么,所以当然只能把人叫出来了。
“确实如此,可是……你到底是怎么……”
楚良才露出一个神棍一般的得意笑容:“就刚刚,我在店里闲逛的时候,塞了半块银子给他。你来问话却一无所得,机灵的人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他说着摸了摸自己袖中瘪瘪的荷包,里面现在只剩下几枚铜板了,“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多谢楚兄。”
叶一萧感激地抱拳,只收获了楚良才的一个白眼。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挥了挥手,将那辆停在不远处等他们的马车招呼了过来,“下面去沈威和家?”
“不,去当铺。”叶一萧摇了摇头,“这附近的就行,大概要一家一家找过去,你熟悉这附近的路吗?”
“这就要问车夫了,早知道应该把陈飞雨也喊来,他成天在江新府的大街小巷里跑,什么老鼠洞都认得。”楚良才先和车夫交代了见到当铺就停下,然后才踏上马车,在叶一萧的身边坐下,复又问道,“为什么要找当铺?你是怀疑吕志尚把那个自鸣钟给卖了?但他不是说只是放到后堂去了么?”
对方连珠炮似的连问三个问题,叶一萧只不慌不忙地回答:“那么大的东西,不可能无声无息就被偷走了;若说送人,这种西洋来的新鲜玩意儿,整个江新城里可能都找不出第二件,太容易露馅,所以吕志尚才说只是挪了个位置……但是你记不记得,昨天我们来时,正好遇上了吕志尚的老母亲?”
“记得,你当时还说她是痴呆之症……”
“这便是矛盾之处。”叶一萧颔首,“吕母年岁已高,又有痴呆之症,平日都待在后堂。按照伙计的说法,一点小声音都会吓到她,昨天更是被那自鸣钟吓得差点厥过去——但吕志尚却说,他把自鸣钟挪到后堂去了,他为什么偏要冲我们撒这个谎?”
两个人在说话间,马车已经在路边停下,这里是距离吕志尚的木雕店最近的一家店铺。叶一萧下车进屋,片刻后便出来了,朝楚良才摇了摇头。不过两人并不气馁,继续往前找去。奈何昨日连续三趟扑了个空的霉运到现在都未曾消散,两人足足找了十几家当铺,才终于在某一家的柜台后看见了只眼熟的自鸣钟,经过询问,果然是昨晚上吕府的人搬来当的。
再一次回到马车上的时候,叶一萧连脚步都是轻快的:“找到那口钟了,就是昨天刚刚当掉的。”
“这么说来……吕志尚确实急需用钱,他的店铺恐怕正欠着大笔债务,可能有足足几千两银子,因此他与泰和钱庄二小姐的婚姻绝对不能有任何问题。而那位二小姐性格刁蛮,又自幼千宠万爱的长大,倘若让她知道未婚夫与一个卖酒女不清不楚,这婚事说不定就要黄了。”楚良才替叶一萧将分析讲了出来,“怪不得他刚刚要撒谎骗我们,无论鲍白蓉是以此要挟、还是吕志尚防患未然,这个动机都足够了。”
“话虽如此,但也只是猜测罢了,而且我们也没有证据……”
叶一萧还待再说点什么,却忽然听见自己的肚子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咕——”。他这才意识到,两人没吃午餐就跑出来调查,现在又过了半下午,腹内早已空空如也。然而谜团仍旧悬而未决,两人都没什么坐下来吃饭的心情。因此随便在路边找了家锅盔摊子,买了一只足有脸盆大的锅盔,一人掰了一半,还是回到马车上啃。
一口鲜咸的锅盔下肚,饥饿感才终于排山倒海而来。楚良才一边大口大口地咬着锅盔,一边探身朝车夫吩咐了几句,身下的马车便开始摇晃着前行。叶一萧没听清他刚刚说的是什么,便问道:“接下来是沈威和,咱们直接过去?”
然而楚良才却摇了摇头:“生意人消息灵通,又是和自家相关,肯定一早派人盯着江新府衙那边呢,咱们已经抓了个嫌犯的事,沈威和他爹肯定也知道了,难免不会和那吕志尚一样给你碰钉子。别看昨天对你客客气气的,现在再去,保不齐人都不让你见。”
“……这可如何是好?”叶一萧脱口而出,扭头却见楚良才一脸淡定,便知他已有了解决的法子,便抬起双手恭恭敬敬地做了个揖,“还请楚兄指教。”
“哪里敢指教叶先生?”楚良才酸溜溜地回敬一句,好像仍旧对这个称呼的问题耿耿于怀,“你还记得那个五日前跟他喝酒的宋嘉伦么?这人肯定知道不少,再说那晚的人证也是他。”
。
宋嘉伦也住在安国坊中,他和沈威和不同,也算书香门第出身,父亲在南华道上当个小官,因为路途遥远、又兼气候湿热,就没有将家人接去,宋嘉伦便同母亲兄弟一起留在家乡江新府的祖宅里居住。许是没有父亲管教,他年纪轻轻便学了一身纨绔的毛病,成日喝酒听曲、斗鸡走狗,跟沈威和等一干公子哥儿混得纯熟。
叶一萧和楚良才依着地址找到宋府的时候,宋嘉伦还没有起床。两人在会客厅中颇等了一会儿,才看见宋嘉伦衣冠不整、踉踉跄跄地推门进来,见到是他们,一张因为宿醉而浮肿的圆脸顿时拉得老长:“你们怎么又来了呀……昨天不是都问过了?”
他一说话,口中便喷出浓重的酒气,楚良才有些嫌恶地抬袖掩面,正待说上点什么,却见叶一萧已踏前一步,板着面孔,冷声开口:“还不说实话?”
“什、什么实话?”宋嘉伦本就心虚,现在又被他一吓,酒登时便醒了大半,却还是梗着脖子辩道,“我知道的都已经说了!”
叶一萧瞥了他一眼:“沈威和已经招供,我劝你还是尽早坦白。”
“什么?!”宋嘉伦登时大怒,“这小子……骗我给他作伪证,自己倒是先交底儿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哦?”
眼看着面前的这两位官差皆是面沉如水,纵然宋嘉伦是个沉溺酒色的纨绔,也终究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见已经瞒不过去,便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说道:“那晚……那晚我确实在跟沈威和喝酒没错,但是没过多久就喝醉了……请大人明鉴啊!”
叶一萧嫌弃地将自己的腿从宋嘉伦怀里抽了出来,这身麻布衣裳可是他花费整整一贯钱的巨资买的,可不想穿上第二天就弄脏。他竭力维持着高深莫测的表情,问道:“你是何时喝醉,又是何时醒来?”
“约莫丑时前后,我就醉得不行了,具体啥时候睡着的也不记得……等我醒来已是平旦,沈威和醉的比我还厉害,正趴地上吐呢……我看他连地方都没挪窝,就以为他整晚上都在。大人,我真没撒谎啊!”
丑时到平旦,中间足足两三个时辰的时间,完全够让沈威和前去正诚坊杀人、再折返回安国坊。叶一萧心中暗忖,面上倒是不露声色,只继续沉声发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你可知依照本朝律令,包庇亦是同罪?”
宋嘉伦跪在地上,抬手就给自己脸上抽了两个耳光:“都怪沈威和那小子……他早上去找那个叫鲍白蓉的姐姐,却听说那个姐姐居然死了,估计会问到他头上来,就赶紧跑到我这,让我给他串供……都怪我一时鬼迷心窍,我还当是他怕麻烦而已!真的!”
叶一萧和楚良才对视一眼,看宋嘉伦这副模样,应当不是说谎,复又威慑了几句,便告辞离去了。楚良才坐上马车,忍不住笑了出来:“看你吓唬起人来一套一套的,还真是上道,在下自愧不如啊。”
叶一萧被他说得有些赧然,若是在以前,他断做不出这般扯谎诱供的事儿来。但是这两天见识了楚良才的问话机巧,简直将自己衬托的像个愣头青一样。叶一萧不想被他看扁,便也尝试着学以致用,虽然直到现在还觉得面颊微微发热,但好在效果还不错。
眼见天色渐晚,楚良才伸手拉开了车窗上的帘子,问道:“吕志尚和沈威和这两个人,一个有动机,一个有时间,凶手到底是谁,你有思路了吗?”
“没有,线索还是不够。”叶一萧喃喃开口,“上一个案子的时候,你说,陷入困境的时候,只能让尸体自己开口说话。”
楚良才微微一愣:“我是这么说过,不过……”
“这次也是同样。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在某些地方,一定还有什么被我们忽略的证据……”
叶一萧的声音越来越低,楚良才倒是也习惯了对方这一开始思考就不理人的毛病,只吩咐车夫先回衙门。冬日里天黑的很早,就两人说了几句话的功夫,日头仿佛又下去了几分。楚良才望着窗外天色,忽的发问:“你还有几个地方要去?”
叶一萧从沉思中回神,想了想答道:“回衙门重新验尸,再去发现尸体的那条水沟调查,然后还得再走一遍从现场到那两人家的路……”
“来不及了……停车!”
楚良才忽然大喊一声,车夫被他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勒停了马,朝后探出身子:“官差大人,怎么了?”
“不回衙门了,你拉他去正诚坊。”楚良才拉开车门,面对叶一萧讶异的目光,沉稳开口,“我去再次验尸,你去案发现场——一定要在明早太守大人审案之前,把证据给带回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