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指正
三片土豆2025-10-25 20:393,041

一周后的战略会议室,空气依旧带着设备运行的微温,但氛围已与上次的焦灼不同。

白板被擦拭过,只留下几个核心词汇,旁边多了几张新面孔——

是唐薇薇初步接触后、带着极大兴趣前来参会的几位海外技术专家,他们眼中带着审视、好奇,以及一丝被重金和宏大愿景吸引而来的兴奋。

视频会议系统再次连通了北京团队。

这次,没等对方再次陷入技术细节的泥潭,沈墨华便率先开口,声音清晰而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导向性。

"关于搜索引擎,"

他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包括视频那头,

"我们停止在现有爬虫架构的细节优化上过度纠结。那是一条边际效益急剧递减的路径。"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我们需要集中优势力量,转向研发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网页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网页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一种…嗯…可以理解为由互联网自身进行的‘重要性投票’机制。"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投影仪风扇轻微的嗡嗡声。

几位新来的专家身体微微前倾。

沈墨华抛出了那个名字:"我们暂称它为——‘PageRank’。"

这个词的组合简单却充满力量,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

他看到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似乎不明白这个古怪的复合词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如何实现这种"投票"。

沈墨华没有给他们太多困惑的时间,他用极其精炼、近乎本质的语言,描绘了那个颠覆性的核心思想,巧妙地避开了任何可能过于超前或无法解释的细节:

"忘掉传统的分类和关键词堆砌。"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一点,

"想象一下,整个互联网就是一座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学术图书馆。每一个网页,就是一篇学术论文。"

他目光扫过那位来自斯坦福、对信息传播模式有深入研究的查尔斯·陈。

"而超链接,"沈墨华加重了语气,"就是这篇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和‘引用’。"

"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

他继续道,语速平稳,却带着一种启发性,"通常意味着它越重要,越有价值,对吗?"

几位专家下意识地点头,这是学术界的共识。

"那么,"

沈墨华抛出最关键的一点,眼神锐利,

"不仅仅是被引用的次数,更重要的是——是谁引用了它。如果一篇本身就被广泛引用的、极其重要的顶级论文,比如一篇诺贝尔奖得主的开创性论文,引用了另一篇论文,那么这次引用的‘分量’,是不是远比一篇普通学生论文的引用要重得多?它相当于一次重量级的‘投票’。"

环视四周,看到几位新来的算法专家,尤其是那位对网络结构有着痴迷研究的马克·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仿佛黑暗中突然划亮了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整条迷宫通道。

"我们的‘PageRank’算法,"

沈墨华总结道,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话语中的力量丝毫未减,

"就是要模拟这个过程。计算每个网页被其他网页链接引用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一个迭代的数学过程,来评估和赋予每个网页一个相对‘重要性’分数。这个分数,将成为我们排序最核心的依据之一。"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几位新来的专家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和极度兴奋的神情,如同探险家终于拿到了藏宝图的关键碎片。

查尔斯·陈喃喃自语:

"引用网络…权重迭代…这太巧妙了!"

马克·黄更是激动地差点站起来,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拉着,仿佛已经在构思算法矩阵。

视频那头的北京团队似乎也被这个宏大而清晰的核心概念震慑住了,之前的技术细节争论在这个降维打击般的思路面前,显得有些琐碎和局限。

沈墨华看着他们如获至宝的表情,知道航向已经被初步拨正。

没有透露更多,只是淡淡补充了一句:"具体的数学模型和实现路径,就交给各位专家了。我希望尽快看到初步的可行性论证和算法原型。"

战略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被沈墨华清晰果断的指令涤荡过一遍,之前的焦灼和争论被一种新的、目标明确的张力所取代。

白板上,"PageRank"这个词被圈了出来,旁边打上了重点符号。

众人的目光还停留在那革命性的排序算法概念上,沈墨华却已将话题转向了下一个产品。

他的视线投向负责微言原型设计的团队,语气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关于微言产品,"

他开口,手指在虚空中做了一个切割的手势,仿佛要斩断所有不必要的枝蔓,

"现有的设计过于复杂。全部推倒重来。方向只有一个:极致简单!"

这两个词被他咬得极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第一,"

他伸出一根手指,

"内容限制。一百四十个字符。这是硬性规定,不容任何妥协。"

他看到有产品经理张嘴欲言, 似乎想争论这个数字的合理性,但他没有给对方机会,继续道,

"目的不是让人写长篇大论,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布门槛,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思考成本,分享一瞬间的想法、看到的信息或者情绪。"

"第二,"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目光扫过所有人,

"核心交互逻辑极度简化。只有两个最核心的概念:‘关注’和‘时间线’。"

他解释道,

"用户选择关注他感兴趣的人,然后在他自己的主页上,就能看到所有他关注的人按时间顺序发布的简短信息流。没有复杂的群组,没有繁琐的分类。就像一条汇聚了无数细微声音的河流,实时流动。"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简单的画面植入众人的脑海。

"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让人能以最低的成本,快速获取和传播那些碎片化的、但可能是最新鲜、最有趣、最有价值的信息。速度、简洁、流动性,这是它的生命线。"

微言团队的成员面面相觑,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有人则还在消化这种与传统BBS或门户新闻截然不同的、近乎原始的逻辑。

但沈墨华没有留给他们太多讨论的时间,目光已经转向了视频会议屏幕上那几位新加入的、主要负责社交网络方向的海外专家。

他们的背景更偏向硅谷的开放与创新文化。

"对于社交网络项目,"

他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带着明确的战略指令,穿透了太平洋的距离,

"放弃你们手头那个复杂的、强调职业背景和实名验证式原型。那条路太重,太慢,不适合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

几位专家明显愣了一下,他们之前接收到的需求或多或少都带有职业网络的影子。

沈墨华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透过屏幕将他的意志传递过去:"我们需要聚焦,极度聚焦。目标市场:真实身份的校园社交。从最高端的标杆开始——清北、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常春藤联盟以及顶级名校。"

这个定位让几位专家眼睛一亮。

校园,这是一个天然具有高度信任背書、用户群体集中且活跃、易于传播的完美初始环境。

"核心功能,"

沈墨华的语速加快,每一个词都像一颗被精准投掷的棋子,落在战略地图的关键位置上,

"只有三个,在初期版本中,其他一切都可以为此让路。"

"第一,‘个人主页’。一个足够简单但能展示个人基本信息、兴趣和照片的空间。它是用户在网络上的身份锚点。"

"第二,‘好友动态’。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用户登录后,第一眼看到的必须是他好友们的最新动态集合——他们发布了什么状态、上传了什么照片、添加了谁为好友。这将是驱动用户粘性和持续返回的关键引擎。"

这个概念的提出,让几位专家再次感到震撼,这是一种信息组织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三,‘照片分享’。尤其是——"

沈墨华特别强调,

"基于相册功能的照片上传、管理和分享。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功能,而是需要优先开发的核心体验!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分享他们的生活瞬间、聚会照片,这将是引爆社交传播的最重要催化剂之一。"

他看到了屏幕那头专家们眼中迸发出的兴奋光芒。

这个组合——

真实校园身份、好友动态流、照片分享——

构成了一幅清晰而极具吸引力的蓝图,与他们之前纠结的职业网络复杂度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清晰了吗?"

沈墨华最后问道,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但话语中蕴含的力量却久久回荡在会议室和越洋视频线路之中。

"清晰!"

两边团队几乎同时回应,声音里带着被点醒后的振奋和跃跃欲试的激动。航向被彻底拨正,并且加足了马力。

继续阅读:第二零五章 决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婚非结不可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