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是很在意社会眼光,会导致我们采取更关注外界评价而不是自身想法的“他人轴”(以他人的价值观为标准)的生活方式。
即使我们有想做的事情,只要想到这样做有可能遭受他人的批评,我们往往就会选择放弃。
即使我们有意迎难而上,只要想到一旦失败便会遭到批评甚至嘲笑,我们就会克制自己想要挑战的欲望。
我有一位客户,他在自己25至30岁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挑战国家职称考试,因为他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考取职称,只是因为当时缺乏信心,并且每天忙于兼职和玩乐,才一度选择放弃。
然而,随着自己成为社会一员并投身工作,他又重新萌生出了实现梦想的想法。
当他和周围的人商量这件事时,没想到竟然接收到了诸多反对意见。例如,“你好不容易在这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了工作,竟然还要辞职去考试?万一考不上又丢了工作,该怎么办?”“从现在开始准备,起码要好几年才能考取职称吧?在此期间,你要怎么生活?你能拿到这么高的薪水不容易,现在放弃岂不是浪费?”“这个年纪参加职称考试,听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但你不觉得自己年纪有点大了吗?我认为你继续做现在的工作更幸福。”
这其中也有来自他父母的声音。
此外,他当时所在公司的老板和同事似乎也不看好他这么做,给出的意见多以负面为主。
一些前辈告诉他:“我本来很看好你,但很遗憾,你做了另一种选择。”
其实,也有很多人曾给予他支持,但因为反对意见居多,他差点因此而妥协。
但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梦想,终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并且在几年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当时,几乎所有曾经给予他否定意见的人都一反常态地为他感到高兴,这再次让他感到心情复杂。
他突破了社会眼光,挑战成功,但还是笑着说道:“如果我失败了,不知道要遭到怎样的嘲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恶言冷语等待着我,比起考试,这些更让我感受到压力。”可以说,他的这种心态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眼光”。
社会眼光会产生同侪压力,让人试图压制自己的挑战欲望和冒险精神。
我的这位客户成功突破了社会眼光,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屈服于社会眼光的压力,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他们在放弃梦想的同时,也会对那些坚持追求梦想并试图发起挑战的人产生“嫉妒”之情。
嫉妒属于内心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可能,任何人应该都不想感受这种情绪。为避免产生嫉妒之情,我们可以说服他人放弃挑战。比如,“我放弃了梦想,你也应该放弃”。
这就是我那位试图挑战职称考试的客户所接收到的各种负面意见的真实性质——在乎社会眼光、被潜规则束缚而放弃挑战梦想的人,往往都会成为不支持他人实现理想的“梦想杀手”。你不觉得这是一件悲哀的事吗?
你是否会支持向梦想发起挑战的人,还是会选择否认、藐视或者无视?
你因为太在意社会眼光而放弃挑战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你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