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个小流氓因为被挨了他们老大的骂,没地撒气,就抓住我一顿暴打。我一个人蹲在路边无助的时候,有人递给我一幅画。
上面画着几朵向日葵,背后是一片蓝天。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却在那个时候温暖了我。那个小女孩说,她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也不能帮我什么,但是看我哭得那么伤心,希望我能够振作起来。
我当时缩着身子,或许她觉得我跟她是同龄人吧,结果我一站起身,比她高出一个头,场面有些滑稽。”
秦烟觉得他描述的画面有些熟悉,“你,你说的那个小女孩,不会是我吧?”
沈骜修的眉眼十分温柔:“烟儿,所以我才会在沈氏头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似曾相识,算起来,我们第一次见面也并不是在沈氏,而是在小时候。
烟儿,现在,你总能相信,我们的缘分是早就注定了的吧?”
秦烟沉默下来,她的心情很是复杂,现在心里一团乱麻,说不清楚是什么感受。
外婆的话还萦绕在她心头,现在沈骜修又说了这番话,她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了。
现在就连她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要逃离沈骜修身边了。
“你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吧。”
没有得到期待中的热烈回应,沈骜修有些失望。
不过,他还是放开了秦烟,这种时候,他要是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她一个人待会儿,或许还有些许希望。
秦烟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在农田里忙碌的舅舅和舅妈,陷入了沉思。
这个农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蒋女士在这里长大,她小时候也常常在这里玩耍,这里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远离世俗的乌托邦。
在这里,她不用应付那些讨厌的人,没有勾心斗角,小时候写完作业去院子里和小羊玩耍的时光是最欢快的,长大后,趁着假期来这里写生是十分惬意的。
好像就没有什么不愉快的记忆。
脑海里闪过沈骜修的话,如果有一天这里被淘汰了,那一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吧?
她的童年记忆,蒋女士写作启蒙的地方,外婆守了一生的情怀,都会被铲平,被遗忘,被现代化的建筑替代……
如果以后这里不是农场了,那会变成什么?
餐馆,路边的旅店,还是足球场,公园?
无论变成什么,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
可是她不想让沈骜修的资本渗透到自己的家族里,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跟沈骜修有过多的牵扯,然而她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哪怕是重生,也并没有改变和沈骜修纠缠的局面,她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策划新的逃离?
秦烟拿出手机,拍下了许多照片,有大黄打滚的,舅舅和舅妈劳作的,外婆做针线活的,还有傍晚的夕阳,挂着露珠的花朵,烟雾弥漫的村庄。
这些就是她下一批服装的题材了。
虽然感情的事情没有思考出个所以然,但是至少还是得到了一些创作灵感,还真是贴合了为这次回农场所编的理由。
两人回去的时候,沈骜修和蒋琨已经谈妥,等回去后沈骜修让人拟定了合同,资金就会打入蒋琨的账户,对于此事,秦烟也只好作罢。
临上车时,外婆又将秦烟拉到一旁,悄悄说了好一会儿的体己话。
“回去后,你和他之间,有什么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没有捋清楚的纠葛,一切要尽快解决,否则拖得越久,将来要面对的困难就会越多。
感情的事,两个人又是在一处,根本不存在时间久了,就慢慢淡了一说,时间拉得越长,原本可以快刀斩乱麻的事,也会变得繁琐起来。
你要是真喜欢他,就不要纠结其他;要是一点也不喜欢,就当机立断,他和你舅舅合作归合作,不要和感情扯为一谈。”
老太太教育子女,一向有一套,秦烟此刻算是真的领教到了。
“外婆,你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敢爱敢恨,干脆利落的女孩儿吧?”
老太太瘪瘪嘴,老顽童般的神情让秦烟低头一笑。
“别转移话题,把我老太婆的话记在心上就好。”
“好,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处理这件事的。”
秦烟虽然嘴上答应,但是心里却没底。
“对了,你之前说的,等你那个什么店铺出了新的衣服,我跟你舅舅舅妈一人一件,到时候可不许敷衍我们!
我虽然老了,但是吃穿用度上却从不敷衍,虽不是什么你们年轻人说的大牌,可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你可得给我留最好的一件。”
秦烟笑道:“这是肯定的,店铺里的每一件衣服,每一条裙子,都是我亲手设计的,给你们的一定是最好的。而且这次,全家人都有份,我爸妈也有,这个系列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乌托邦。”
老太太道:“我不懂你们年轻人的那一套,行了,你也别跟我贫嘴了,上车吧,姓沈那小子也等了许久了。”
车子驶出村庄,秦烟望着越来越远的景象,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后我们可以常常回来。”
沈骜修以为她是舍不得这里,安慰道。
秦烟没有理会他,只有她清楚,自己的难过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回到沪山的时候,秦烟靠在柔软的汽车后座上睡了过去,沈骜修将她抱到房间里,又让陈姨煮了碗甜汤。
“到家了吗?”
秦烟被放在床上的时候,突然醒了过来,朦胧中,她无意识的一句话,让沈骜修的心猛然颤了一下。
这一刻他幻想了许久,下班回来有她在家里等候,一把扑进自己的怀里,向他撒娇,打闹,即使知道她是无意说出这句话的,他也还是高兴。
“对,回家了,你先休息一会儿,我让陈姨煮了甜汤,先吃点东西填填肚子,等好受些了,再吃晚饭。”
秦烟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望着窗外的夜幕,意识逐渐恢复。
“这里不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