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黄氏可没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问题。
宋继文又道:“娘,上次给你的那些粮食可都按照我说的处理过了,换了袋子,把原来的袋子烧了?”
黄氏忙不迭道:“换了换了,都烧了。”
宋继文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非常了解他娘黄氏。
她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
所以宋继文才多问了一遍,“处理好了就行,那你走吧,我要继续温书了。”
黄氏立即小心地把门关好。
宋继文目送黄氏离开,从一本《策论》后面又拿出一本书,那本书也是蓝色的书封,不过封面看上去更加精美一些,还画上了画,上面写着一行字。
宋继文赶紧翻开那本书,神色陡然兴奋起来……
离开儿子房间把门关好后,黄氏才恢复高傲的神色,又处理了几个学生家长来退束脩的事情,黄氏觉得有些累了。
就是不知道周春梅那边怎么样了,实在是十分好奇。
黄氏立即就把儿子的话给抛在了脑后,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
她一路打听着,想知道周春梅和刘氏有没有打起来,却没想到周春梅把刘氏狠狠的收拾了一顿。
不仅如此,刘氏家里竟然真的搜出了别人家的粮食。
甚至很巧的是,有两袋写着“宋守忠”的粮食。
黄氏:“……”
这个刘氏也太倒霉了吧?
不过刘氏家里怎么会有长房家的粮食呢?
黄氏眼珠子滴溜溜的转。
真是奇怪!
如果黄氏是个聪明人就会立即联想到儿子让她处理的几个画着符号的粮食袋子。
但奈何她并不是一个聪明人,甚至还喜欢自作聪明。
所以她完全就没意识到这一点。
她只觉得这刘氏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刘氏和周春梅之间的这场闹剧,竟然是周春梅赢了?
黄氏立即就觉得意兴阑珊。
算了,她还是回家去把儿子交代的事情做好。
她并没有把儿子带回来的儿子都换袋子装好,因为她觉得那些袋子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但还挺结实的。
反正都是装粮食的,为啥要换新袋子?
有那银子还不如多买点肉吃。
不过儿子交代了那么多遍,黄氏觉得,她还是按照儿子说的去做吧,以免儿子不高兴。
然而黄氏完全不知道,有个影子一样透明的人正一路跟着她……
回到宋家,沈初七才意识到宋文庭刚才人在哪儿呢?
她去了书房,宋文庭正在书房,见沈初七进了门,立即站起来,“七娘,我怀疑到村里偷粮食的那些人跟宋继文有关,或是宋守平。”
沈初七一时没反应过来,宋继文是谁。
不过宋文庭说到宋守平,沈初七反应过来了。
宋继文,宋守平的儿子。
他比宋文庭要小几岁,也是一个读书人。
不过宋继文这人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主要是因为宋守平和黄氏这两人的存在感太强了。
而往往隐藏在最后的人才是那个心机最深的。
沈初七直接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宋文庭干咳了一声,目光在某个角落游离片刻,“刚才刘氏在咱家门口叫嚣污蔑时,我看到黄氏了。”
“但我们一起去刘氏家时,黄氏却溜了。”
宋文庭道,“我觉得很奇怪,不过一开始没想那么多,等到了刘氏家,我想明白了,就找了人去跟踪她,结果发现了一件事。”
沈初七望着他,并没有开口询问。
果然,宋文庭直接说道:“宋守平家也有几袋被偷走的粮食,不过他家换袋子了。”
沈初七立即就意识到了问题。
主动换袋子,那就说明他们是知道这些粮食的来历的。
他们未必是贼,但一定知道那些粮食是贼赃。
这就很有意思了。
宋文庭仔细分析道:“其实我早就怀疑这次大规模的丢失粮食肯定是有内应的,要不然那些人怎么会对咱们村民家中的地窖位置了解的这般透彻?”
沈初七赞赏地点头。
的确,古代夜里大多没什么娱乐活动,村民们普遍睡得早,但贼人进门偷盗讲究的是速战速决。
速度慢了就很有可能被发现。
可在没有点灯的情况下还能摸清家家户户的情况,这就很可疑。
“继续往下说。”
宋文庭得了她的肯定,非常高兴。
“或许不仅有内应,还有一个智囊团。”
沈初七点头,“所以你怀疑宋守平,或是宋继文是那个智囊团?”
宋文庭目光炯炯,他就知道,七娘是懂他的。
他点头,“没错。”
沈初七道:“宋继文或是宋守平只能是那个智囊,他不可能是内应。”
“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要脸面。并且读书人若是在外面行走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暴露目的。”
宋守平和宋继文在村里都算是“有身份”的人。
他们不可能自降身份给那伙贼人当内应负责踩点。
宋文庭的眸光更亮,“跟我想的完全一样。”
沈初七一针见血,“但我们还缺乏关键性的证据。”
宋文庭道:“那些被换掉的袋子,只要找到袋子,黄氏他们就说不清了。”
“我的人听到宋继文要求黄氏把袋子处理掉,但黄氏没有处理干净。”
沈初七勾起唇角,“那我们正好来一个人赃俱获。”
宋文庭十分欣赏沈初七的果决。
“走!”
沈初七忽然叫住他,“等等。”
宋文庭疑惑回头,“怎么了?”
沈初七眨了眨眼睛,“我去让小妹跟冬枣说一声,叫上杨叔。”
刘氏秘窖里那两袋属于宋家的粮食她们怎么都说不清楚来历。
母女两人一口咬定就是在自家地里捡来的。
村民们虽然不信,但没有证据。
刘氏家也找不到其他村民家的粮食,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这让杨大富心里很不舒服。
总觉得自己这个村长好像白当了一样。
所以一听说宋守平家里也有别家的粮食,杨大富立即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带上几个儿子立即就往宋守平家里赶去。
……
黄氏把粮食拖到自己后院,因为后院属于家里最私隐的角落,一般人看不到别人家后院的情况。
在这边处理也比较安全。
但她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常人是看不到,但并不包括“不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