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大赏
桃笺2020-05-13 12:143,239

  新君二字从萧谨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他自己也压低了声音,然而宋端午仍旧忍不住往窗口门外看了看。

  “四下无人。”萧谨坐回她身边,“我也不该说这许多,可吓着你了?”

  宋端午确实觉得手心有些发凉,但萧谨说的话她都听明白了:“你是说,太子会……”如今的皇帝是不会做这些事的了,但太子若是继位登基……

  “太子宽仁而勤谨。”萧谨仍旧把声音压得低低的,“这宽仁,与当今陛下不同……”不是因懈怠而宽纵,而是因心胸而宽厚。

  其实当今的陛下,初登基的时候也是宽仁勤谨的,比如他为于谦平反,亦是日日早朝不辍,堪称明君。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便慢慢懈怠了,宽仁变为了不愿深究,清明变为了只愿听顺耳之言……

  自然,这样对君父大逆不道的言语,萧谨并没有说出来。即使是在自己家中,妄议新君已然过份,若再说多了,无非是让宋端午更加不安,因此萧谨胸中无数言语翻腾了片刻,终究只化作一声叹息:“如今,杨兄还想为范家平反,却是不可能了。”最好的时候已经过了,皇帝不再有这个心情,也不愿再理睬这些事了。

  杨复娶万氏女,便是想借万阁老之力,然而万阁老又是何等人?范家平反与他无半点好处,他难道还会为此多说一句话不成?

  “杨兄这条路走错了。”似万阁老这等人,厚颜无耻攀附宠妃,范家人若是活着,怕也不愿借他之力。

  宋端午略略犹豫一下,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说起来杨复与他们夫妻二人都有渊源,二人成亲之时还来喝过喜酒,但两人在家中倒是极少谈起杨家。宋端午一则是为了避嫌,二则当年见过杨太太对萧谨拒之门外的态度,怕说起来会让萧谨心中不快;萧谨则是不愿将在外的不快带回家中,让宋端午徒增烦恼。

  故而,这般谈论杨复,还是头一回,自然是事出有因的。

  “杨兄往宁慎处送了个信,说万安要阻止汪直回京。”萧谨沉沉叹道,“杨兄最恨汪直尚铭之流,肯送这消息出来,可见对万安已然失望到了极点。”当初想借万氏之力方娶了万家女,如今却是与万氏同行越久,越觉得非同道中人。

  “杨兄想谋个外放。”离开京城,离开万家。只是万家怕不肯轻易放过一个能在皇帝面前说说话的人,哪怕杨复也只是偶尔得皇帝召见。所以杨复才往宁慎处送信,便是想求萧谨安排了。

  “若是能成,那倒也是好事。”宋端午想起当初杨复那如同初生青竹般挺拔意气的模样,也不由得有些叹息,“只是不知道杨家婶婶怎么想……”

  “还是要杨兄拿定主意。”萧谨比宋端午更知道杨氏的固执,“杨兄现在脱离万氏,日后还有机会。”待太子登基,或许还有为范家平反的可能,但若是再与万氏纠缠不清,怕是连日后都没有了。

  “可是——”宋端午低声说,“太子年纪还小呢……”不仅年纪小,有万贵妃横竖看他不顺眼,太子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萧谨笑了一笑:“终有成人之日。”在这之前,身为臣子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两人说了这半日的话,天色已然黑了,萧谨望望窗外,有些遗憾地起身:“此次回京是暗中而来,我还得回去……”他是先来与宁慎商议给万通下个绊子的,按奏折上所说锦衣卫该后日才会返京,所以他还得走。

  原是计划好了自宁家出来便悄悄出京,可是这一听说宋端午有孕又如何忍得住?偏回来这半日,倒尽是跟她说些朝中之事,反是没说几句家常话。

  宋端午见萧谨虽是起身,脚下却站着不动,目光只在她小腹上徘徊,不禁抿嘴一笑:“后日就回来了,有多少话不能说的?再说我这会儿身子好着呢,孩子也还小,你便看着他也不晓得什么。待过几个月,听老太太说,在肚子里还会跟爹娘打招呼呢。”

  这话说得萧谨更不想走了,巴不得日子马上跳到几个月之后,能隔着肚皮与孩子打个招呼。只是想想再晚些城门都要关了,若是出不去,怕多生变故,只得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一面口中还要嘱咐:“你只管放心,后头的事,我都安排下了。”

  萧谨这里悄悄地回京又出京,万通那边到第二日便得了消息:“他竟私下回京?我这就去与皇上说!”

  “大人——”送消息来的幕僚连忙拦住他,“这无凭无据,如何取信于陛下呢?”跟着这样的主家也是心累,只以为自己是贵妃的兄弟便肆无忌惮,却不知皇上爱重贵妃,对万通不过爱屋及乌罢了。万通说的话,皇帝不过是看在贵妃面上睁一眼闭一眼,还真当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不成?

  万通犹自恼怒:“你们也是没用,竟等他走了才得消息!”若是当时就把人堵住,还怕什么无凭无据?

  幕僚直想叹气。锦衣卫做的都是私密之事,便是私自回京,萧谨只须寻个什么借口便能搪塞过去,当场把人堵住又如何?皇帝难道还能因他提前回了一趟京城,就把他斩了不成?谁不知万通与萧谨不睦,若是万通真把人截了,皇帝难道不会觉得他在挟私报复?或许皇帝不会因此处置万通,甚至是会惩罚萧谨,可是私下里,皇帝对万通又会是什么看法?

  幕僚不禁在思考自己是否该抽身了。如今看来,只要贵妃一去,万通根本维持不住皇帝的信重宠爱,万家的好日子怕也就到头了。除非——新君还能亲近万家,但,这可能吗?

  “萧谨这混蛋,定是又有什么阴谋诡计!”万通却不曾发现幕僚走神,犹在絮叨。

  幕僚连忙将大逆不道的念头抛开:“大人且莫着急,未曾摸清对方底细之时,以不变应万变方好。”这位大人可千万别再自作主张啊。

  万通阴沉着脸随便应了一声,心中却想:如今有袁彬在,萧谨的奏折都不必经自己的手,这可不成。还是要想法子看看他究竟写了些什么才好。未曾摸清对方底细?他也在锦衣卫经营多年了,想法子摸摸萧谨的底细,不就成了?

  萧谨在第三日率锦衣卫返京,同时带来的还有边关大胜的消息。

  这个消息指的是在街头巷尾人人皆知的那种,之前当然早就有奏折先行向皇帝报捷了。

  “大,大胜?”萧二太太眼珠子瞪得滚圆地看着儿子,“不是说打了败仗吗?”

  “前些日子是有些兵事不利。”萧辰这在书院里读书的都已经听说了详细的消息,“后来边关众将将计就计,借那些探子之口传了假情报出去,将鞑靼人诱到大同劫掠,我军却突然杀出,之后追击至黑石崖。一场大战,杀敌极多。皇上已经颁旨奖赏,连汪直都加了食米三百石呢!”

  “食米?”萧二太太不明白。

  萧辰到底还是要懂得多些:“太监无秩可升,只能加食米。这食米十二石为一级,此次一加三百石,乃是前所未有之事!怕是当年三宝太监都没这份儿荣耀。”虽说他向来也痛恨西厂,可想想自汪直到边关监军,连打了好几回胜仗,也确是让人觉得扬眉吐气。就是这一加三百石,好像也太多了点儿,皇上还是对汪直宠爱太过了些。

  萧二太太却根本顾不上什么食米的事了,她只是将目光投向萧二老爷:“前些日子还说打了败仗……”是萧二老爷回来说的啊!

  萧二老爷也是一语不发。萧辰在书院里能知道的事,他自然也能知道,而且还知道,那打了败仗的消息是有些白莲教余孽有意兴风作浪的,为的就是让皇帝召回汪直。据说这事儿还是东厂打探出来的,所以皇帝才一口气给汪直加了三百石食米,准备让他在边关继续呆下去,多打几场胜仗。

  所以,他前几天传递回家的就是假消息!可是,那分家的文书,却是真的啊!

  “老爷,老爷你去长房!”萧二太太简直后悔死了,“大郎不是已经回京了?你去与大郎说,那分家文书做不得准的。”

  “什么分家文书?”萧辰还莫名其妙呢,待听萧二太太一说不禁要跳起来,“母亲,你,你怎能……”怎能干出这样的事来啊!虽说他也是不喜堂兄的,但这种事,不是显得二房太过落井下石了吗?

  “是你爹打听的消息。”萧二太太连忙甩锅,“老爷你快去与大郎说呀。”汪直都赏了三百石食米,那萧谨不也有功吗?不会又要升官了吧?

  萧辰跺了跺脚,简直不知说什么才好:“都经了官府,哪里能说做不得准。”何况干出这样的事,难道还指望长房就忘了不成?

  “罢了,分家也就分了。”这些日子他读书颇得先生夸赞,日后自己求功名也就是了。

  “这怎么成!”萧二太太现在也不会盲目迷信自己儿子是什么天纵英才,举人进士手到擒来了,她现在只想着侄子又立功了,可是二房呢?却连借着长房的名义在外招摇一下都不成了……

继续阅读:第二百二十一章 外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