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归
桃笺2020-06-26 11:253,220

  “汪直想回京城?”宋端午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疑惑道,“他想回京城,找你做甚?”便是坐着月子她也听说了,边关战事顺利,汪直时常往京城递奏折,若说想回京城,在奏折里与皇帝说明不就是了?

  萧谨轻笑一声:“自然是陛下不允。我早就与他说过,上回大胜不借机求归,后面只怕就回不来了。他不肯听我,到底是被我说中了。”

  宋端午立时想起他曾说过的话:“果然是尚铭那些人吗?”

  “除了他们还有谁?”萧谨冷嗤,“若是汪直挟功而归,还有谁能与他抗衡?东厂本来就被西厂压了一头,如今汪直又立下大功,他若回来,东厂何以自处?自然是要死死拦住的。我听说,东厂如今正在搜罗西厂从前办的那些案子的纰漏,要联合万阁老,裁撤西厂了。”

  “那——”宋端午想到萧谨从前说过的话,便知道萧谨是不会为汪直向皇帝进言了,“要如何回复那边?”不帮汪直可以,却不能让汪直知道。

  萧谨点了点头:“我想建议汪直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宋端午微微忧心,“汪直会愿意么?”眼看着西厂被裁,自己失权?

  “让他退了,才能为太子所用。”萧谨放低了声音,“且如今尚铭等人与万安内外勾结,汪直是必定回不来了。我若为他出头,必被万通抓住把柄,北镇抚司若与西厂勾结,才是招了大忌。”

  皇帝立东厂监督锦衣卫,又立西厂压制东厂,这几处若是斗成乌眼鸡才合皇帝心意,若是同心协力,那便是犯了大忌。

  “汪直也是一时急昏了头,但凡他仔细想一想,也明白这个道理。”萧谨淡淡道,“从前我只是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他便是提拔我也不算什么,可如今皇上把北镇抚司交给我,可不是要我去左右逢源的。万通到现在都以为是袁彬与他作对,却不想袁彬的背后又是谁。”

  这一切都是皇帝的意思,是皇帝不愿意看见万通与尚铭等人通统一气,才先是提拔袁彬,后又分北镇抚司给萧谨。假如萧谨手握重权犹有不足,那又与万通何异呢?

  宋端午叹道:“汪直会甘心么?”

  萧谨摇了摇头:“他如何会甘心呢?只是功高难赏,不甘心又能如何?他生来便不是怀恩那等性情,是必要搅动风云的,与其让他在后宫,不如去边关。想来他能立下这等功劳,于内宦之中足以与三宝太监相比,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待他明白此事无可挽回之后,以他的性情,定会报复尚铭等人。”

  汪直的脾气,便是你不让我好过,我也绝不会让你好过,哪怕自伤八百,也要杀敌一千。尚铭等人若是以为将他赶出京城便万事大吉,那便大错特错了。

  “他会迁怒于你么?”宋端午自然还是最担心萧谨的。汪直颇有几分喜怒无常,可并不是十分讲理的人。便是他知道事不可违,可他不能怨恨皇帝,难道还不能怨恨没帮上忙的萧谨么?

  萧谨笑了一笑:“这却难免。不过也无妨了,便是没有他们,我这北镇抚司的位子也是到头了,仅凭我曾与汪直屡有来往,皇上便不会让我掌整个锦衣卫。”可以委以重权,却不能委以全权,帝王制衡之术,无过于此。

  宋端午倒不在意萧谨能不能当上锦衣卫都指挥使,有了北镇抚司和皇帝的器重,能挡得住尚铭万通之流不敢伸手也就罢了。宋端午并不求什么高官厚䘵封妻荫子,一家人能平安富足,便是于愿足矣。只是萧谨素来一心报效朝廷,如今位止于此,只怕会有些遗憾。

  萧谨却笑道:“朝廷少不了锦衣卫,掌了北镇抚司,能少些忠良蒙冤,少出几桩于、范之案,也是报效朝廷了。”

  宋端午叹道:“到底头上还有一层。”有万通这等人在上头盯着,事情哪里能如萧谨说的这般轻易。

  “万通也坐不了多久。”萧谨淡淡地道,“少不得要寻个人替他。”

  宋端午疑惑道:“谁?”

  萧谨摸摸下巴:“我倒是中意牟斌。”晓得宋端午不晓得这人是谁,便笑道,“过几日平哥儿满月酒,他也会来,此人有几分本事,又是个没根基的,让他立几回功劳,到了陛下眼里,怕是比万通和我都合心意。”

  这话说得虽是胸有成竹,却也不免有几分自嘲之意,宋端午不由得有些心疼,遂换了话题道:“平哥儿满月,也莫要太张扬了。”

  这会儿平哥儿已经吃饱了奶,宋端午抱他伏在自己肩上轻轻拍着奶嗝。这小子不肯好生打嗝,却睁着一双眼睛去瞅萧谨,还想伸出小手去拉他。只是他这会儿身子都是软的,才一伸手,脑袋就往下一坠,扑在他娘肩膀上。

  他自己还觉得好玩儿,倒把萧谨吓个好歹,忙伸手替他扶着大头,便惹得他又咧开嘴来,无声地笑。

  萧谨被他笑得心都要化了,手里扶着的小脑袋热乎乎的,头发又细又软,那圆圆的脸颊更是细腻柔软得跟堆出来的酥油也似,挨着手掌都怕茧子磨到了他。

  自打平哥儿下生,萧谨才算是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得了儿女,恨不能吹嘘到天上去。这般讨人喜欢的小家伙,他也恨不得把满月酒摆到大街上去,好教人人都知道家中有个这般的宝贝。

  好在他理智尚存,知道太过铺张并非好事,便是对平哥儿亦是不好,却又难免觉得心中遗憾,对宋端午道:“可惜那些人盯着,也不好给平哥儿大办。”

  宋端午心里也是爱极了儿子,只是满月酒是不是大办,她倒不甚在意,笑道:“听刘妈妈说,这也请不少人了。平哥儿还小呢,福气太过了也不好。”想起来就问一句,“倒不知杨探花他们如何了?”

  这些,萧谨倒是早有消息,叹道:“岭南地方不好走,过去就是暑日,比之京城更甚。且那边有瘴气,听说过去都先病了一回,好在没甚大事。那地方与中原不同,当地山民语言都不甚通,杨兄先办起学来,收些小孩子读书,也不收什么学费,听说倒也有山民贪便宜,送儿女下山的,那些女孩子就都是杨伯母照看教导。”

  宋端午叹道:“这倒也好,伯母教导是极有章法的。再者有些事做,反比整日闲着好些。只是不知她身子能不能顶得住。”

  萧谨点头笑道:“杨兄这办法是不错的。他不大通经济,先在文教下手倒是对了路子。其实岭南那边物产颇为丰盛,只是与中原交通不便,故而便是有东西也运不出来,这才显得穷困些。实则若是当地官员不刮地皮,倒也甚少饿死了人。只是本地多山民,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因此不服王化,格外显得乱些。

  杨兄如今教这些孩子读书,若是山民儿女习学官话,自会带着族人也渐渐说起官话来,如此语言先通达了,交流起来方便许多,后头但有什么事,麻烦也就少了。”

  说到交通之事,宋端午也是知晓的。景德镇自出了瓷器,也都要往外运,若是没有几条好路,凭你什么好东西,到不了外头也换不成银钱,难不成还都卖给镇上的人?景德镇到如今,那路简直是四通八达,各地的商人都来买瓷,才有眼下的兴旺呢。

  “岭南那地方,要修路怕是不易……”本就离中原远些,又是山路……岂不闻当年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宠妃如杨玉环者,想吃个岭南的荔枝都如此困难,何况其他呢?

  萧谨叹道:“也只得慢慢来。岭南那边好东西其实甚多,若能慢慢运出来,这生意做起来,来往的人多便好了。虽说不是三五日就能成的,但杨兄亦不着急,想来六年做下去,必有成效。”

  一地做官,至少三年。若是旁人到了那等地方,怕不是任上一满便求爷爷告奶奶地远远调了走。但此地是杨复自己求来的,他若不愿动,十年八年的怕也没人要他挪动,尽可以计划长远,慢慢行事。

  “有志者事竟成。”萧谨呼出一口气。当初读书之时便可见杨复毅力——莫以为聪明便不必用功了,天下聪明人不知凡几,杨复能脱颖而出,岂是单靠那几分聪明?三更灯火五更鸡,没一日不用功的。能把这心思用到政事上,焉能不成呢?

  宋端午点点头:“伯母也是能吃得苦的人,只不知道……”只不知道万芳如何。

  萧谨笑道:“明知道那地儿偏远,还肯跟着去,总也有几分准备的。何况听说当初也是乡下来的,过过苦日子。若抱怨些倒也无妨,只别指着再来求万阁老,坏了杨兄的事便好。”

  不过岭南那般偏僻,便是要往京中送信也不易。且杨复这一走,只怕万安厌烦他还来不及,哪里肯再施援手呢?毕竟万芳那个堂侄女儿也实在算不得什么,以前是想用她笼络杨复,如今杨复不听,万芳自然也就失去价值了。

  宋端午想不了那么多,只点头道:“只但愿他们和睦度日,也就好了。”

继续阅读:第二百二十六章 满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