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女官
桃笺2017-07-19 21:003,518

  永寿宫里的气氛,这会儿有点古怪——万贵妃不高兴,皇帝却是兴致勃勃的。

  “能教导出一个探花郎,果然不是凡俗妇人。”说起杨家,皇帝倒起了些谈兴,“前些日子汪直还与朕说,杨——嗯,朕记得他名叫杨复?汪直说杨复为人耿直,并无私心。当时朕只当他宽容,如今看来,其母既知忠君爱国,其子必亦如此。虽说太迂腐了些,但有此忠心便是好事。听翰林学士说,杨复在文瀚楼编纂书目,实心任事,数月之中已经完成了大半。当初朕也觉他颇有才华,才点了他侍讲一职,如今他既得了教训,便复了原职罢。”

  梁芳顿时又觉得有一口气顶到了嗓子眼儿,上不来下不去。怀恩倒是笑着躬身道:“杨探花得陛下如此恩典,定然感激涕零。”

  皇帝摆手笑道:“朕用他感激什么。只要他肯为朝廷出力就是了。”

  怀恩笑道:“陛下说的是。这江山都是陛下的,杨探花忠心任事,便是报答陛下了。”

  这话也算是不着痕迹地奉承了一下皇帝。皇帝心情不错,看宋端午也更觉顺眼,何况那二十四只莲子杯还明晃晃地摆在眼前呢,便沉吟了一下道:“这彩瓷自宣德年后便失传了,你能烧出如此珍品,也算有功。朕该给你个封赏才是。”

  梁芳顿时有点着急了。他挑拨万贵妃,可不是想替宋端午讨赏的。听了皇帝这话,便声如蚊蚋般地嘀咕了一句:“奴婢总疑心她有意拖延,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不是凭她一张嘴说,横竖陛下和娘娘又不能去御窑盯着她……”他虽然是自言自语,声音却恰好能让万贵妃听见。

  万贵妃一直板着脸坐着。自听说宋端午竟然在三日限期之内真烧出了二十四只莲子杯,她心里就不快。但她虽会耍性子,却是极有眼色的,看出皇帝十分喜欢那莲子杯,便硬是按捺住了,并不扫皇帝鉴赏的兴致。只是这会儿听说要封赏宋端午,心里这不快便有些压不住了。

  进宫面圣,总要好生收拾打扮一番,不然灰头土脸衣衫褴褛地来,那叫做君前失仪。故而宋端午这一身衣饰,乃是唐窑官拿了自己妻子尚未上身的衣裳来打扮的——白底绣红色虞美人花的长袄,底下月白色挑线裙子,烛光之下格外显得鲜艳。

  宋端午正是十五六岁的好年纪,最宜这些艳色。偏她又生得眉目浓丽身材修长,着实衬得起这身衣裳。虽说限于身份戴不得金珠之类,但乌鸦鸦一头好头发,梳着俏皮的桃心髻,中间连银簪都不用,只用一根桃红绸结点缀,越发显得青春年少,就连之前熬了几天有些苍白的脸色,这会儿也被衣裳遮了过去。

  万贵妃今年已经要过五十寿辰了,饶她再如何保养,毕竟也是青春早逝,称一声半老徐娘,已然是恭维话了。虽说到如今还宠冠后宫,可人尽皆知,她并非绝色佳人,能留住帝心,靠的还是与皇帝自幼的情份。

  这女子无有不重容色的,万贵妃以垂老之色,对青春之容,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滋味儿,也只有她自己知晓。便再是珠围翠绕,堆砌出的雍容,到底比不得天生丽质,花样年华。

  万贵妃越看宋端午,便越觉得不顺眼。原本还是想顾着皇帝喜欢就把此事含糊过去,但听见说封赏,这口气便咽不下去了,接着梁芳的话便道:“皇上,宋氏夸夸其谈,皇上可别让她哄了。这窑里的事,皇上和臣妾都不曾亲眼见着——依臣妾说,不如先叫人去查一查,宋氏究竟有无懈怠,若是当真尽力当差了,皇上再赏她不迟。若是她哄骗皇上,那不但皇上不该赏她,臣妾还要问她的罪呢!”

  梁芳心里顿时喜了。这种事儿会指派什么人去查?反正不会动用衙门里的差役或宫中侍卫,大多都是让内侍们去做,既然如此,查出什么结果来,还不是由着他说了算?

  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倒不是恼万贵妃,而是有些厌烦梁芳这时还要生事。不过不等皇帝定下主意,宋端午已经出声道:“民女在御窑数月,每窑烧瓷多少,烧成多少,成者品相如何,不成者因何不成,皆有记录。陛下御览,便知民女究竟有无懈怠。”

  皇帝顿时惊讶了:“你皆有记录?”

  这些事儿,御窑本也该是有记录的。譬如本月出窑多少瓷器,进于宫中多少,又烧废多少,皆登记在案,以备查账。然而因为东西出入得多,自然就不会记得如此详细,更不会为某一窑单独设账。

  宋端午捧出一本册子:“这便是民女所记的册子。”

  唐窑官一直跪在那里,替宋端午捏着一把汗。这会儿偷眼看去,发现这正是宋端午记载烧制彩瓷之法的册子。他也知道宋端午有这么一本册子,可不知道她竟记录得如此详细。

  怀恩将那册子接过去,捧到皇帝面前。

  一本册子也并没有多少页,皇帝掀开来,只见上头一笔规矩清秀的簪花小楷,心里先就赞了一声。再看下去,不由得微微动容。

  这册子上头,当真是从第一窑瓷开始记录,用了多少原料,色料配比如何,窑温多少,烧制出来的瓷器发色如何,统统都记得明明白白。不但如此,每一窑瓷器烧过,还与前头的成品相比,记明何处进步,何处仍旧不成,从而分析出何种配料不宜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可以说,这一本册子就等于记录了宋端午在御窑这几个月所有的劳作,更表明了她究竟是如何从无到有,将这彩瓷一点点烧制出来的。任何人只要看了这本册子,便再不能说她懈怠或是别有用心。

  皇帝将这册子从头至尾翻了翻,虽不曾细看,却也大概明白,不由得叹了口气:“你着实用心。”就是朝廷上的官员,对待自己的差事也不见得更仔细了。

  “拟旨。封宋氏为七品女官,着在御器坊任职,专管烧制彩瓷之事。”皇帝将册子合上,转头便对怀恩吩咐了一句。

  皇帝这随口一说,便又封出个传奉官去。

  之前皇帝动不动就封传奉官,梁芳等人没少借着皇帝这个喜好捞银子,这会儿却是硬生生被气了个半死,忍不住道:“陛下,这女官一职……可是从未有过……”工匠之事,不管是从工部数,还是从二十四衙门数,管事的都是男子,哪怕是个宦官呢,也不曾听说有女子任事的。

  “宫中如何没有女官?”皇帝今天觉得梁芳实在有些不顺眼,口气便略有些重,“尚衣局等处,难道不是女官?至于御器坊——朕倒是想封个男子,可谁还会烧彩瓷?谁若是能烧出这样的彩瓷来,朕就封他去!”

  梁芳不敢再吭声了。怀恩适时在一旁笑道:“陛下说的是。天下官职,本来就是有德有能者居之。宋氏虽是个女子,但勤于任事,又有这份本事,陛下封赏她一个官职也是应当的。奴婢没什么见识,可看了方才那册子,也觉得她确实是用了心的。说句不该奴婢说的话,若是官员们都如此用心,可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你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皇帝欣慰地看了怀恩一眼,“小小女子,做事都知用心,还晓得知易行难的道理。真要说起来,外头有些人,怕还不如她明白事理呢。”

  万贵妃脸色沉了沉,怀恩心里却明白,这是前些日子下头有御史弹劾建州事,适值今日这宋氏之事,才引发了皇帝的一番感慨。

  今年三月,建州有女真犯边,当时汪直就自请去招抚,却被阻止了。这阻止他的人里头,还有怀恩。然而后头派去的人却是敷衍了事,据御史弹劾,此人说是抚边事,可从头到尾都龟缩在关内,连边城都没敢去,生怕打起仗来自己来不及逃跑。

  皇帝初登基时也是励精图治的,虽然这几年懒散了,可他自己懒散,却不等于愿意看到手下官员也这般敷衍了事,因此看了弹劾的奏章就发了脾气。此刻再与宋氏的那本册子一对比,谁用心谁不用心,简直一目了然。虽说一个是朝廷大事,一个不过是工匠小技,不好相提并论,但这份心思却令人感慨。与其说皇帝是特别满意宋氏,倒不如说是借题发挥,打前朝那些官员的脸呢。

  万贵妃虽然身在后宫,但消息一向也是灵通的,听了这话也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心中虽然不悦,却也不说话了——她能十余年得宠如一日,自然也是个聪明人,这种时候是绝不会再拗着皇帝来的。

  倒是宋端午有些怔住了,万万没想到皇帝一赏就赏下个官来。虽说才是个七品的芝麻官儿,可那也是有品有级的,跟县令一个等级,有些小县的县令才是从七品,还不如她这个高呢。再说,就是七品的县令也要寒窗苦读,一路考上来,高中了进士才能候缺。而她不过是烧了个彩瓷,这怎么比得呢?

  “皇上——民女,民女不过是个工匠……”宋端午不自觉地抬起头来,也忘记了进殿之前宫人嘱咐过不许抬头窥视天颜,“制瓷是民女的本分……”凭着这个做官?她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啊。

  “失仪了!”怀恩忙轻轻喝斥了一声,“不许抬头!”

  皇帝倒笑了,摆摆手:“别吓着她。”一个乡下来的女孩儿,知道什么是宫廷礼仪。再说,这话说得倒极老实,颇合了皇帝的心思。

  “朕既封了你,你就当得。朕看你这册子上记录,烧出青花间三彩的瓷器还不满意?”若是朝廷上的官员都这么实诚,他就不用发愁了。

  “是。”宋端午忙又低了头,“既说是彩瓷,总要五颜六色才好,民女想,一定还能烧出色彩更为丰富的瓷器……”

  “嗯。”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既这样,朕封你这个女官是封对了。你去吧,在御器厂好生任事,朕等着看你烧出五彩瓷来。”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二章 太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