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提议
桃笺2017-07-06 21:003,260

  永宁宫里头,万贵妃已经换上了单薄的春衫,正就着宫人的手看那海棠形摆盘。皇帝在她身边,却对那对茶盅颇感兴趣。

  “想不到那宋氏倒颇有几分巧思。”皇帝与万贵妃的爱好不太一样,这对茶杯说起来不如其余几件烧得好,他一眼就看得出来,可却对茶杯的精巧设计与茶盘的配置十分欣赏,“果然与普通匠人不同。”

  工匠们制瓷的手艺自然更熟练,做出的杯盘器物更精致圆满,可绘出来的图样总难脱几分匠气,用的大都是那些固定的吉祥纹样,少有能推陈出新者。而这对茶杯,别的倒也平平,唯独这杯耳的一根莲梗是点睛之笔,顿时便将托盘与杯盖的莲苞形提手联为一体。原本两件普通的茶具,便增色不少。

  万贵妃对那摆盘也甚是满意,竟跟着皇帝点头道:“这盘子上的寿字儿写得也不错,可是她自己写的?莫非还能书会画?”

  汪直忙道:“回娘娘的话,这宋氏虽是工匠之女,却也是自幼跟着人读书学画的。娘娘可知道她是跟谁学的?”

  一个山村里的工匠之家,难道还能请什么名学宿儒来教女儿读书不成?但汪直既说这话,必定请的就不是那三家村的穷酸秀才之类。万贵妃便白了他一眼:“还不快说,在本宫这里卖什么关子呢。”

  汪直笑道:“娘娘定然猜不到,再没有那么巧的——这宋氏与去年恩科的探花,竟是邻居。”

  “唔?”万贵妃还真记得杨复,不由得抬眼看看汪直,“可是那时候弹劾你的那个侍讲?”

  “正是。”汪直笑嘻嘻地将杨家与宋家比邻之事说了,“有其子便有其母,那杨探花之母少年守寡,能教导出一个探花来,自己必定也是个有才学的。宋氏便是跟着她读书——娘娘说,这可巧不巧呢?”

  “倒是巧得很……”万贵妃又将那盘子看了看,“这字儿写得也当真不错,皇上瞧着怎样?”

  “有几分功夫了。”皇帝听了这话,也觉得有趣,果然仔细审视几眼,“虽则是女子手笔,格局倒也大方,不是那等小家子气的。”

  万贵妃听皇帝夸赞宋端午,又觉得心里不自在起来,斜了眼睛看汪直道:“那杨复胡言乱语弹劾你,这宋氏跟他家是邻居,只怕也跟了他学,你怎么倒还举荐了她来烧彩瓷?”

  汪直低头笑道:“杨探花是文人,又想做个诤臣,虽说对奴婢有些误会,到底心是好的。听说如今万阁老都想将侄女嫁给他,可见才学人品都不错。再说这宋氏,只要能烧出彩瓷博陛下和娘娘一笑,奴婢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他们对奴婢如何,又算什么呢?”

  万贵妃这才笑起来:“到底还是你有孝心,折腾了这许久,竟真的弄成了……”转念又想到汪直刚才说的话,眉头微微一皱,“这杨复,万安当真要跟他结亲?”明摆着是对她,对她宠信的这些内宦们不满,万安怎么倒想起跟他结亲来了。

  皇帝倒不大在意:“这杨复才学是有的,人也生得好。”除了出身贫寒些,倒是佳婿人选了。

  万贵妃不满道:“才惹了陛下生气的,这般糊涂,算什么才学好!”

  皇帝笑道:“这些个文人就是这般,万姐姐与他们生气犯不上。不过是看着他们有些才学,能用则用罢了。”

  汪直在旁边笑道:“也是陛下仁厚,这些文人才敢随意说话。都说有唐太宗才有魏征,若是陛下器量窄些,这些人早不敢言语了。”

  虽说洪武皇帝平乱开国,永乐天子能征善战,又是自家祖宗,但皇帝总觉得这两位祖先严苛了些。洪武皇帝是不用说了,单胡唯庸和蓝田两件案子,就株连达数万人之多。永乐皇帝也不遑多让,因着建文帝的事儿所杀之人不在少数,东厂还是永乐皇帝建的呢。

  今上性情宽厚,对祖宗自然不能有什么不敬之语,但心里难免也要想一想。至于唐太宗,虽说也有个玄武门之变,但他在朝为帝,的确是极有容人之量,又是有名的英主。因此汪直拿唐太宗和魏征来作比,算是正搔到了痒处,皇帝不由得抬手点了点汪直:“偏你会说话。”脸上却是带着笑的。

  汪直连忙又低头道:“奴婢只是有什么说什么罢了。也就因着这个,才在外头得罪人。幸得陛下和娘娘知道奴婢……”

  “罢了,朕知道你这些日子受了委屈……”皇帝放下茶杯,便道,“这彩瓷烧出来是你的大功,想要什么赏赐,只管说。”

  怀恩侍立在旁,听了这话心里便是一紧,正想着如何出言打断,便听外头有人回道:“太子殿下来向陛下、娘娘问安。”

  怀恩略松了口气。他倒真怕汪直借着这机会又提出要去边关,皇帝碍着脸面,说不定就真的准了,那可没法收场。幸得太子过来打断,过后他提醒皇帝随便赏点什么下去,此事也就过了。就算汪直不满,这一份功劳也没有赏两次的道理。

  怀恩一边想,一边瞥了汪直一眼。这样的把戏,汪直自小就在宫里,自是也能猜到。只汪直这会儿却没半分不悦之色,竟似当真没想借机向皇帝要求什么似的。

  怀恩心里暗暗称奇,他可是知道汪直心大,对边关兵事起意已久,前些日子上书就敢说要收复河套,这会儿怎么忽然又沉得住气了,难道是息了这个心思?

  他琢磨着,太子已经从外头走了进来,认真给皇帝和万贵妃行礼。他这些日子开始习武,人略晒黑了一点儿,脸色却似是红润了些。皇帝看着也高兴,含笑问道:“这些日子习武可惯?”

  太子刚坐下,闻言连忙又站起来:“萧师傅十分周到,对儿臣说习武也需循序渐进,如今只是扎扎马步并打五禽戏,正经的拳法还要过些日子才能教。最初几日儿臣觉得辛苦,这些日子惯了,倒觉得身上轻松许多。”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旁边伺候太子的内监忙道:“如今殿下连用饭都多用半碗,晚上睡得也香。”

  皇帝便笑向万贵妃道:“果然你的法子好。”宠妃与儿子——且还是立为储君的儿子——不和,他也甚为苦恼,如今万贵妃肯先表示了关心,他自然要好好领情,且还要太子也领情才好。

  太子便也向万贵妃行礼:“多谢贵妃。”

  万贵妃倒不稀罕太子道谢,只皇帝喜欢,她也高兴,点了点汪直道:“也是他荐的师傅好。我也怕弄个不晓事的来,只知道一味严苛,倒累坏了太子。”

  这话说得颇有些慈爱,只是语气还有些硬梆梆的。不过皇帝已经十分满意,也看着汪直笑道:“如此说来,两件差事办得都好,真是要赏他了。”

  怀恩刚落下去的心,顿时又提了起来。可是这会儿皇帝与万贵妃兴致都高,他却不能再去拦了。谁知汪直却笑道:“这彩瓷虽烧出来了,可宋氏说尚有不足,奴婢不敢说这件差事就办好了。至于太子殿下习武,也是娘娘慈心先想到的,奴婢不过荐了个人,哪里敢说有功劳呢。”

  没人喜欢下属抢功,汪直越是把万贵妃放在前头,皇帝便越是高兴,笑道:“既这么说,朕可就不赏你了,你别后悔。”

  “皇上平日里赏奴婢的已经足够了。”汪直说了一句,随即又露出后悔的模样,“皇上真的不再赏奴婢了?”

  皇帝哈哈笑起来:“君无戏言,说不赏自然就不赏了。”又向万贵妃道,“贵妃也别赏他。”

  万贵妃自然也凑趣,跟着点头道:“陛下说不赏,臣妾就不赏。”

  汪直做出愁眉苦脸的模样来,皇帝便更开心了,随侍的内侍宫女自然凑趣,整个永宁宫里都能听到笑声。

  怀恩一边伺候着皇帝,一边心里奇怪。汪直这做派不稀奇,他年纪其实还小,又是自幼就到了皇帝和万贵妃身边,皇帝只怕有时还将他看作个孩子,有时露些幼稚举动只会让皇帝更开心。可他竟不借机再提领兵的事儿,倒实在不像他平日里的行事,莫不是真转了性子?

  众人笑过一回,汪直便道:“奴婢方才进宫来,遇上内阁几位大人,又在商议殿试的事了。这一眨眼,离着那年恩科已然两年了,皇上又要多一批门生了。”

  今年又值春闱,凡参加殿试取中的,都称天子门生,故而汪直有此一言。

  皇帝对殿试没什么热情,也不过是去走个过场,闻言便摆了摆手,不在意地道:“不过循旧例罢了。”杨复那一科,他也是因着特意为万贵妃开的恩科,才多关注了些。若不然这几年的什么状元榜眼,他根本就记不得。

  “这些年,只有文举,奴婢还没见过武举呢。”汪直笑着补了一句。

  “武举?”皇帝回忆了一下,“倒真是许久没有过了……”

  “陛下,朝廷上官员们总说如今没个能干的人领兵打仗,那何不开武举遍选人才呢?想当年国朝初建,那时能征善战之将不知凡几,怎么到了如今,就连个能打仗的都没有?依奴婢看,只怕不是没有,而是这些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到不了陛下眼前吧。”

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九章 武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