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梦平生2017-05-05 17:113,214

  春去秋来,暑迎寒往,岁月蹉跎中已逝去多少年华。

  不知不觉中,冯静早已及笄,她今年已经十六岁,可是他爹承诺过的亲事却始终没有提成。因为自开皇元年那一别之后,他爹再没回来过。

  深入吐谷浑的那一战早已结束,而且大隋赢得十分漂亮。隋朝镇守鄯州的数万步骑与朝廷派出的十万大军会师于青海,欲抄吐谷浑军的后路。吐谷浑见势不好急忙回撤,与隋军交战于丰利山。隋军此役采取了长驱直入、断敌退路的打法,逼得吐谷浑之军节节败退。随后,吐谷浑太子可博汗率劲骑五万前来增援,再度被隋军以此法围困。吐谷浑两次皆败的惨重,被隋军斩俘万计。吐谷浑王侯三十人率所部前来归降,可汗夸吕率亲兵远逃。

  不久,杨坚诏封吐谷浑高宁王移兹裒为大将军、河南王,负责统领降隋部众。其余酋长也分别赐予各级官爵以安抚,并留贺娄子干镇守凉州,防御西部来犯之敌。

  至此,丰利山之战以全面大捷宣告落幕。

  前后历时不算短,但是也远远没有爹说的十年那么遥远。只是随后一波波的战役接踵而来,突厥攻隋之战、可洛赅山之战、砂城之战以及随后极为重要的隋灭陈之战……战争的阴霾笼罩了大隋的疆土,而后面发生的一切似乎真印证了爹所说的十年再见之期。

  一年一年的等待,一岁一岁的成长,冯静的改变令她娘都觉得惊讶不解。昔日顽皮胡闹的丫头变得安静沉稳,她很少再去摸鱼捉虾、树上捕鸟。每次寻她吃晚饭的丫鬟总是在他爹充门面用的兵书库中找到那埋首在厚重群书中默默阅读的身影。每日上午她总是和皇城中的其他官家子弟一起进天子堂读书,每日下午就跟着府中的教习武师练习十八般武艺,从不懈怠。

  她的女儿冯静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么陌生、那般遥远,仿佛这些年她一直错把儿子当成了女儿,而当年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其实是个男孩儿。

  冯静开始像个男孩子一样出色夺目,就连和她同岁的杨坚第五子汉王杨谅也喜欢跟在她的身后。杨谅那狂妄、骄纵、任性的皇子脾气,却唯独对冯静格外信服。

  “喂,冯阿静,你扎马步已经两个时辰了,你不累啊?”禁不住酷暑的焦灼,娇贵的皇子窝在树下正好乘凉。

  偌大的教场上只余一抹沉寂却火红的身影,犹如经受千百次巨浪洗礼过的坚硬岩石,不屈不挠。

  “不累。”如果不是她发出了声音,杨谅恐怕以为他在和一块木桩说话。

  “本王有时候真的不明白,你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一个女孩子不好好呆在家里绣花,却天天混在男孩子堆里舞刀弄枪,你是想当将军吗?”最初对冯静百般挑衅的杨谅就是因为好奇才跟着她的,而如今他们关系这么亲厚了,他还是看不明白这个仿佛身体里凝聚了无穷力量的女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是,我要做将军。”我要像我爹一样成为上柱国大将军。我要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我要穿上和他一样鲜明闪耀的铠甲,驾驭着座下怒嘶的战马,感受那万军中仅此一人的绝世独立,就像最后一次送爹出征时遇到的他一样。

  十年已将过去,重逢似乎也要触手可及了。可是直到她娘亲手为她将头发挽起,用笄束好,行了及笄之礼后,他爹依旧没有回来。

  她那总是豪迈而谈:“大丈夫说到做到,绝不反悔。”的爹对她食言了。这些年,她就像她爹要求的那般,做着可以光耀冯家的冯静,在这漫长的十年里努力成长,等待她爹的归来,可是这一天似乎是永远都不会到来了。

  她想,爹并不想对她食言的,爹一定也想看到她成年这一刻的样子,只是,他只是再也回不来而已。

  再也回不来。

  隋开皇十一年,上柱国大将军冯万年阵亡的消息自江南传来。

  在她十五岁即将及笄成年的前夕,冯静收到了阿麽的飞鸽传书。

  阿麽还是先传了鸽书给她,第一个把消息先告诉了她。

  阿麽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在冯静面前出现过了。取代他出现的是个更为辉煌的名字,晋王杨广。从他赶赴并州开始,他似乎就离她越来越遥远。

  他总是很忙,所以他的消息都是冯静听来的。

  听说,他受封晋王的转年就娶了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萧氏为晋王妃。据说这位萧妃比杨广大上三岁,可是却极为貌美,又性情温婉,十分端恭好学,所以杨坚和独孤皇后都十分喜爱这个儿媳妇。

  阿麽一定也是喜欢她的吧?这个无论出身、容貌还是性情都十分出众讨喜的女子。

  只是许久之后听宫中前去封赏晋王妃的太监们无意中说起,晋王和王妃大婚之日根本没有同房,不知道为什么晋王整夜吹箫,那箫声缠绵悱恻,说不出的凄凉落寞,太监们都说大喜之日这样的箫声似乎是不太吉利。

  后来这样的风声似乎是渐渐压不住,恐怕连独孤皇后也知道了。

  独孤皇后和杨坚的鹣鲽情深已是举国皆知,虽然是一代开国帝王,可是杨坚除了独孤皇后外,后宫再不曾纳过一妃。

  开国帝后的完美婚姻已经成为一阕神话,而对于家事历来要求完美的独孤皇后怎么会对儿子婚后似乎不和谐的流言置之不理呢?

  很快,晋王妃萧氏被召进了大兴皇城。随着她的进宫,这位西梁公主的美貌也传遍了整个隋宫。

  有时候想要谣言不攻自破往往并不需要做什么,有时候矜持又带着幸福的微笑便足以退敌,当然晋王妃萧氏微微隆起的小腹更加令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们哑口无言。

  年幼的冯静也在宫中见过这位萧妃,不得不说,她和阿麽看起来很相配,同样出身皇族的凤子龙孙、深宫娇凤,一对男俊女俏的完美夫妇。

  萧妃被恩准留在隋宫待产,从独孤皇后脸上的笑便可轻易看出,她对这个儿媳妇有多么满意,自然她对自己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就更加满意了。

  宫中所有的人都知道孤独皇后在杨坚心中的地位,这个在宫中和杨坚并称二圣的女人,在杨坚面前是一言九鼎的,她说的话往往会被杨坚采纳,而杨坚在遇到重大决策时也会询问独孤皇后的意见。

  宫中这些见风使舵的人都明白,独孤皇后喜欢晋王杨广,那么皇上必更加喜欢这个儿子。

  果然,在之后的数年里,晋王杨广一路扶摇直上。

  隋开皇六年,杨广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闰八月之后,进位雍州牧、内史令。一个年仅十八岁,尚未及弱冠之年的晋王在整个大隋朝已有了一国宰相的实权。

  隋开皇八年冬,隋朝正式对南陈用兵,势要将南朝最后一丝阻力拔除干净,彻底统一疆土。

  杨坚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这一年杨广仅仅二十岁。

  年轻而意气风发的晋王率领着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又有王韶担任自己的元帅府司马,率师直逼河阳,与高颎将军大军相会,直取金陵。

  细说起来也许颇费笔墨,但是这铸就传奇的一战前后仅仅耗时三个月而已。

  只是三个月,这个依旧强大到可以隔江称霸的南陈,就此彻底在历史的画卷里消失了。

  晋王杨广率领着他的大军凯旋还朝,同年晋封太尉。

  灭陈一战奠定了杨广在朝中的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这位军功显赫的年轻王爷就在一贯的低调、深沉、内敛之下慢慢不动声色地爬到了无人可以忽视的位置。其他的几位王爷只能生活在杨广的光环之下,甚至这其中也包含了太子杨勇。

  朝中一直支持太子的朝臣们开始摇摆不定,是亲太子还是攀晋王,也确实令他们感到头痛吧?

  只是他们的这点痛和冯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灭陈一战成就了晋王杨广的通天之路,可是也正是这一战,冯静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冯万年。

  冯静收到杨广的传书时犹在想,恐怕整个大隋朝还没有人知道父亲阵亡的消息吧?就连皇上恐怕也还不知道。

  在杨坚眼中,冯万年似乎是不会死的战神。冯万年不愧他这个福将的名字,万年,万年,江山永固,一统万年。在杨坚眼中,他的上柱国,他的大将军,真的是个福将,天赐给他的福将。他恐怕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福将也是会死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就算只是个普通的军前小卒,也有盼到卸甲归田的那一日,可是将军自古以来的宿命似乎就是血战疆场、捐躯报国,没有别的路可以选。

  永远,永远,但没有归期。

  爹说的十年是在安慰她吧?或者是在安慰他自己。

  两日后,杨坚才收到了来自江南的战报。上柱国大将军冯万年在隋平江南的战役中不幸殉国。

  帝大恸,亲临将军府吊唁。

继续阅读:第四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隋宫浮华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