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梦平生2017-05-05 17:113,187

  冯静没有睁眼,她疲惫地挥挥手示意送信的人下去,过了许久,她才喃喃道:“举国之兵?百万之众?呵……”陛下,你这是在做什么呀?

  “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东之境……朝觐之礼,莫肯躬亲……拒绝王人,无事君之心……”

  冯静猛地睁开眼,略有些吃惊地看着面前的白蔚,却见她神色平静道:“我念的是大隋皇帝诏讨高句丽的出兵檄文。”

  “你没有疯?”

  白蔚笑了笑:“夫人其实一直知道我没有疯,否则又何必将我带出囚室?夫人一定是想从我身上知道什么吧,那为什么却从不开口?”

  冯静看着她,脸上的神情悲喜难辨:“我……我怕。”你知道吗?我心里很害怕。

  白蔚没有说话,她只是从袖子中掏出了一样东西,静静地放在了冯静面前。

  冯静看着那东西许久,才伸出手将它死死握在掌心,她的胸口剧烈起伏,她的嘴角颤抖却说不出半个字。

  “夫人本人其实和他的画相差甚远,不过穿上红披风的时候就真的一模一样了。”白蔚不知想到什么,神色有些迷惑:“他明明看起来那么狼狈,可是他用手指在地上描画你的样子时却让我觉得气度非凡,雅致的令人晕眩。”

  冯静细细的用手指描绘着握在掌心的柳笛,她看着面前的柳笛似乎便能依稀想起,在大兴城城南春渡头的柳堤,他用柳笛为她吹奏《昭君出塞》时的样子。春风拂面,他的墨发被风扬起,婉转成画。

  “他被关在囚室多久?”

  白蔚想了想:“六年。”

  冯静的声音抖得厉害:“他什么时候被带离囚室的?”

  白蔚看了看冯静,才道:“在夫人抵达将军府之前的半年。”

  冯静手中的柳笛砰然落地,她有些站不住的晃了晃身体。她来到高句丽那一年是公元604年,而六年前是……是公元598年,那一年隋文帝杨坚对高句丽发兵,也是那一年杨广举荐梁廷玉出战,和陆飞岩共为左右二元帅,一起出兵讨伐高句丽,更是在那一年梁廷玉战死沙场再未归来。

  陆飞岩骗了她,不,陆飞岩是杨广的人,是杨广骗了她……还有高隐!她从没有想到原来高隐和杨广竟然一起密谋了这件事!她愤怒到浑身发抖,可是她更气的是她自己!她自作聪明,却原来愚蠢至此。

  冯静坐在原地许久,才重新道:“白蔚,不要让高淇峰知道你是在装疯。”

  白蔚点点头:“我明白。”

  冯静抬头看着她:“你喜欢他,是吗?”

  “是。”白蔚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当初假冒你骗他入局……他被我迫害至此,甚至在关押囚室时曾经有机会可以逃走,却因为不愿连累我而作罢,他那样的人我平生未见。”

  “无论你因为什么理由喜欢他……”冯静盯着她:“如果有救助他的机会,你会帮我对吗?”

  白蔚呆住了:“什么?”

  “我相信他还没有死。”冯静眼底的哀伤沉寂如海:“如果要杀他又何必将他关上六年?我只是不知道高淇峰在我抵达高句丽之前将他转移到了什么地方。”

  “主君和国主的关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融洽,他们虽然是叔侄,但是国主从前却没少猜忌和排挤过主君,所以主君如果将梁廷玉押往了他处,那么就绝不可能在高句丽本国之内。”白蔚想了想又道:“我记得主君和大隋皇帝曾经有过书信来往,那时候我还是主君的心腹,我曾经见过大隋皇帝写给主君的书信,书信中曾经提到过梁廷玉。”

  冯静的指尖缓缓收紧:“我想,我知道他在哪里了!”

  远远地,冯静看着玉娆兴奋地跑向自己,她白皙的小脸上满是欢快的笑容,她的眉眼长得最像自己,看似妩媚却满是英气。冯静不由得对她微笑,向她招手。

  “娘亲。”玉娆一下子扑进了冯静的怀中,冯静一把搂住她,将她抱起来转了个圈,惹得她一阵咯咯的笑。

  冯静抱着她走向秋千架,待坐好后,才伸出手梳理她柔软的发:“玉娆,告诉娘,你今年多大了?”

  玉娆说话仍有些奶声奶气:“娘亲,玉娆今年七岁了。”

  “不。”冯静慢慢摇了摇头:“玉娆今年八岁,知道吗?”

  “可是爹说玉娆七岁,是七岁!”玉娆好像很苦恼:“玉娆没有记错。”

  “那是对你爹说的。”冯静循循善诱:“如果日后有旁人问玉娆,玉娆要对那人说八岁,好不好?这是玉娆和娘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你爹,好不好?”

  “那好吧。”玉娆最终点头,但是讨价还价道:“那我以后每天能不能吃两颗糖,这也是我和娘亲的秘密,不要告诉爹行不行?”

  冯静的泪一下子涌到了眼角,她一把将玉娆的头按在怀中,声音哽咽:“好,好……娘会想你的,你会不会想娘?日子久了,你会不会把娘忘掉?”

  玉娆挣扎着抬起头,迟疑地抹去了冯静流下的眼泪:“娘亲怎么哭了?玉娆当然不会忘记娘了,玉娆最爱娘了……”

  冯静的额头紧紧抵着玉娆的小脑袋,透过她清澈漆黑的小眸子都能看到冯静眼底的泪光。冯静心底叹息了一声,幸好,这双眼睛不像高隐,这双黑亮的眼眸一点也不像高隐。

  晚间吃饭时,高隐发现冯静的眼睛有些肿:“怎么了?哭了?”

  “杨广的大军到哪里了?”冯静神色如常,问道。

  高隐握住她的手:“不用担心,一切有我。”

  冯静抬头凝视他许久,忽然道:“议和吧。”

  高隐先是一惊,随后苦笑:“你倒是和我叔父想法不谋而合。”

  “杨广御驾亲征,率举国之兵来犯,号称百万大军,但是据我所知,隋军各路征集至涿郡的人马就已至一百一十三万之众。这样的兵力就算是往年大隋和任何一处开战,出师之盛,从未有之。我派出的探马回报,隋军第一路人马出发四十日后,置于涿郡的队尾才开始动身,更甚者仅杨广的御营就绵延将近八十里。”

  高隐闻言冷笑:“那你可知杨广打着‘吊民伐罪,非为功名’的假意旗号,虚伪的下令诸将不得纵兵,不得擅杀?他一路宣扬大国威仪,仁比襄公,可是攻城略地却无一丝仁慈之心。”

  冯静沉默片刻,才道:“杨广此人虽然心机深沉,善于作伪,但是文韬武略皆不俗,又善于带兵,手下大将更是无数,我们……”

  高隐忽然怒道:“说了半晌,竟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难道在你眼中竟和那个杨广一样,以为我高句丽必败无疑吗?”

  “就算你不说,我也已经知道了。”冯静面无表情地看着高隐:“隋军在渡过辽河之后,于东岸歼灭高句丽军近万余人,如今已经兵抵辽阳城。辽阳乃是高句丽的辽东重镇,自然也是隋军猛攻的重处,据悉,守军多有请降之意,而诸守将不敢私自做主,便停战向你请示,而你拖之不复,并趁此时机填补人马和粮草,随后反悔再战,如此反复已有三次之多……”

  高隐震惊:“我叔父找过你?什么时候?”

  冯静摇摇头:“大王没有见我,他只是命人捎信给我,希望我能劝服你和大隋议和。大王言,高句丽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意都不如隋军盛,而且自开战以来,折损过半实是不吉之兆。”

  “当初屯兵而待、厉兵秣马,要与大隋一战的是他,如今见势不好马上就议和的也是他!上次上书自称‘辽东粪土元’的丑事还不够丢人吗?”高隐怒道:“隋军虽然兵多,可是他们远途跋涉而来,人困马乏,粮草不济,疫病袭军,我们高句丽以逸待劳迎战疲惫之师,本是占了天时与地利,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再占人和,又何惧隋军?更何况海上作战隋军本就不如我军熟悉……”

  “隋军渡海至大同江口登陆,在距离高句丽都城平壤六十里处击败高句丽大军……”冯静叹口气:“崇光,你还要我继续说下去吗?”

  高隐瞪着她:“你到底想怎样?”

  “议和。”冯静镇定道:“和书我来写,我亲自写!”

  “静。”高隐上前一步:“我不能让你……”

  “他们都是你高句丽的子民,看着他们死去,你不伤心吗?”冯静苦笑一声:“我虽然恨杨广,可我也是隋人,那些隋军都是我的同胞,我亦不愿看到他们战死异乡。”

  高隐皱眉:“那你要写什么?”

  “我写什么你不要干涉,你一定要答应我,这……亦是大王的意思。”冯静站起身,看着院落中的枯树:“战事无论是否因我而起,我都觉得难辞其咎,崇光,我希望你能体谅我的心情……让我亲写和书。”

  冯静将合书发出的几日后,隋军与高句丽的战事开始出现惊天逆转。

继续阅读:第七十二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隋宫浮华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