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玉端着菜来道外事的时候,见舒念娇正呆呆地坐着,眼睛里还有些泪水,看起来梨花带雨,很是楚楚动人。
他慌忙走过去,从袖子里掏出一方白色帕子,伸手递给她,柔声问:“怎么哭了?”他说得很温柔,生怕让她受到一丝惊吓。
舒念娇伸手接过巾帕,拭去眼角的泪水,讷讷地说:“想起从前的事情了。”
“哦?”谢子玉的眸色暗了几分,状似不经意地问道:“能跟我说一下是什么事情吗,见你这样,我心里难过。”
舒念娇手上的动作一顿,有些吃惊地看着他,真的会难过吗?他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舒念娇摇了摇头,岔开了话题道:“不过是一些小时候的事情,其实我也是最近才想起来,我小时候在溪镇呆过。可能是我脑子不太好,一直都没想起来呢。”
谢子玉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她终于想起来了吗,悄悄地瞥了舒念娇一眼,谢子玉没有从她的脸上捕捉到有用的讯息。
“你可还记起什么?”
舒念娇正要回答,却见杨氏款款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小翠和张妈妈,手里都端着盘子。
杨氏没听见他们的对话,笑着招呼她们将菜摆好,又招呼谢子玉道:“子玉,快坐吧。”
谢子玉忙请杨氏坐在上席,自己坐在她下手,舒念娇坐在他对面。
****
那顿饭吃得不咸不淡,大家都没有在吃饭的时候说话的习惯,所谓食不言,也就如此了吧。
舒念娇见桌上有一盘青笋,伸手要去夹菜,却有些够不着,讪讪地收了手。低头间,却见谢子玉将那盘菜悄悄地往她面前递了过去,就将盘子放在她的面前。
舒念娇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嘴角轻扬,给他一个甜蜜的笑。那弯弯的眉眼里,写满了感谢。谢子玉也牵了牵嘴角,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她无声的道谢。
此时,舒念娇的眼睛已经不红了,先前的悲伤一扫而空,明亮得如同夜空里的星,让人移不开目光。
杨氏低头吃着饭,将两人的互动看在眼里。她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在暗暗欣喜。她就知道,舒念娇的眼光不会差,一定能看出谢子玉的好来的。
吃晚饭,杨氏吩咐下人将饭桌收拾了,让人煮了茶,三个人一起悠闲地喝了茶,又聊了几句。杨氏估摸着自己在这里,他们会有些拘束,便有心要离开。再加上她本来就有午睡的习惯,便笑道:“我有些乏了,这会儿要休息一下,念娇,你替我招呼一下谢子玉吧。”
舒念娇低声应了,对杨氏道:“娘,你快些休息吧,不要累着了。”
杨氏欣慰地笑了:“好,我先走了,你们慢聊。”
说着便搭着张妈妈的手款款走了出去,到门口的时候,给其他人丢了一个眼色,大家都退到门外。
屋子里就剩下他们二人,舒念娇只觉得一下子太安静了,静得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谢子玉看着她,正巧,舒念娇也抬头,正好对上一双墨眼,似乎是穿过了时光看见了阿宝哥哥。她心里一暖,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眼底下就显出两个浅浅的漩涡。
谢子玉想到从前,忍不住说:“你很像一个我认识的人,她笑起来也是这样,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出现两个小漩涡。”
那不就是我吗?舒念娇心里说着,嘴上却没有露出来,还是微笑道:“那可真巧,我倒想见见那个小姑娘。”
谢子玉听她如此说,也是一惊,心里腹诽:念娇,你终还是没想起我吗?
强迫自己丢开那些苦恼的念头,他挤出一抹笑,强打起精神道:“你没有机会见到她了……”
舒念娇诧异,我就坐在这里,如何这般说?
“你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眼神坚定地让他有些动容,像小时候一样,将他逼着后退,然后高兴地哈哈大笑。是以前的舒念娇回来了吗?
谢子玉赶走脑子里的各种奇怪的想法,集中了一下精神,道:“不是,我已经找到她了。你将来会与她见面的。”
如果是前几日,舒念娇定是听不出这番话的深意。可是,她已经得知了他的身份,自然知道他指的是自己找回记忆,认出他来。
她轻轻唤了一声:“阿宝哥哥……”
谢子玉整个人都僵住了,定定地看着她,有些不可置信。
“你,刚刚叫我什么?”
他没有回答,却问了这样一句。他现在整个人都是懵的,他怕刚刚的那一声呼唤是幻觉,他怕清醒过来后又是一场空。
“阿宝哥哥。”
这次,舒念娇又喊了一声,声音比前一次更清晰。他定定地看着她,见她脸上带着笑,眼底下两个小小的漩涡若隐若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你能再喊我一声吗?”
“阿宝哥哥,阿宝哥哥,哈哈哈,阿宝哥哥……”舒念娇开心地笑了,一连喊了好几声。
谢子玉伸手掐了自己一下,疼得咧开嘴,清晰的痛觉让他终于确定,这一切都不是假的。这终于不是他的一场梦。
“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这几天才发现。阿宝哥哥,我真是迟钝得紧,这么久了才知道。你不会怪我吧?”
谢子玉摇了摇头:“怎么会。其实,我已经做好了长期的准备,只要你一天不想起我,我就守在你身边一天。”
舒念娇笑着眨了眨眼睛:“哼,那我可耗不起。”你天天在我身边留暗示,我还能不知道。
谢子玉无奈地笑了笑,眼里全是对她的宠溺。就如小时候一样。
舒念娇突然问:“我记得你是龙伯家里的,你不该姓龙吗,为何如今却姓了谢?好几次我都怀疑你是阿宝哥哥,可是你却姓谢,与我记忆里不一样啊。我娘说,你只是龙伯的义子,所以,你能告诉我你的身世吗?”
谢子玉笑了笑,她还不知道他的身世,自然会以为他是姓着龙的。当年,好多人都以为他是龙家大公子,连他自己,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他才知道,他不姓龙,他姓谢,他是大梁的谢家后人。
谢子玉看了看她,叹了一口气,将那段遥远的往事缓缓说出。
***我是往事的分割线**
说起这段往事,也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北方的华国才刚刚崛起,南方的陈国已经兴盛了好几代了,大梁夹在两国之间,艰难地维护着与两国之间的平衡。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的局势也不稳定。朝廷党派纷争,文官和武官争权夺利,大小官员结党营私。整个大梁已经是暮气沉沉。谢家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艰难地努力自保。
可偏偏,谢家出了一个贵妃,而这个贵妃又很得宠。皇帝对谢家的赏赐,多得让人眼红。而且,皇帝还不吝赐予爵位,连谢子玉这样刚刚一岁的孩子,都已经被封了伯爷,引起朝廷的一片哗然。
谢家人当然知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当君王的恩宠过了限度,就会大祸临头。古往今来,每朝每代都会有很多受到帝王恩宠的人家,可是,那些豪门世家,有几家能一直兴盛。
当皇帝对他们越是恩宠,他们心里越是战战兢兢。皇帝这不是恩宠,是给他们拉仇恨啊。朝中那么多人都对谢家虎视眈眈,恨不得生吞了他们。
谢家人上书请皇帝取消给谢子玉的封号,被皇帝驳回了。当时的皇帝是赫连兴国,他之所以那么宠爱谢家人,其实是一种爱屋及乌罢了。
赫连兴国的宠妃谢氏是谢子玉的姑姑,自从她在后宫得宠,谢家人就水涨船高了。因着谢氏的关系,赫连兴国对谢家也爱屋及乌,平日里赏赐不断,还加官进爵,一时风光无限。
后来谢氏被封为皇贵妃,谢家一时间成为京城里最显贵的人家。谢家人为了不要太招摇,都闭门不出,行事也越发低调。过了两年,谢贵妃突然染上了恶疾,病势沉重,谢子玉的祖母进宫。谢贵妃屏退下人,与母亲道:“我命不久矣。”
母亲道:“若娘娘不测,谢家当如何自处?”
谢贵妃道:“还有今上。”
母亲又道:“没有了你,今上怎么可能再看谢家一眼。”
谢贵妃沉默良久,让母亲从梳妆台里取出玉凤钗:“龙侍卫曾欠我一条命,他说过会效忠于我的。母亲拿着这支玉凤钗带着谢子玉去找龙侍卫,让他带着子玉离开这里,去陈国也好,去华国也罢,反正去的远远的。将来若有人算计了谢家,至少还有血脉存在世上。”
母亲对谢贵妃道:“你这么信任他,我自然知道他愿意为你效命。可我又不认识他,他怎么会听我的?”
谢贵妃笑:“他当年冲撞了我,本是要被杖弊的。我怜惜他,就瞒下了。他是个讲信义的人,说过要报恩,一定会做到的。他说过,只要我拿着信物去找他就行,你拿着玉凤钗去找他,他一定会明白的。”
谢贵妃死后,果然,朝廷开始清算,谢家陷入了绝境。
谢子玉被下人藏起来,悄悄交给龙侍卫,让他带着小主子去南方逃难。临行,交给了他很多金银细软,让他去了南方之后,可以换一些田地,置办些产业,将谢子玉可以养到大,让他可以无忧地长大。
******
“所以,谢家怎么了?”
舒念娇的头脑一片空白,刚刚他说的故事太过离奇,就像话本小说里的传奇。她从来没有想过,阿宝哥哥身上会有这样曲折离奇的经历。
谢子玉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跟龙伯辗转来到陈国,在溪镇住下。后来听从大梁传来的消息说,谢家被抄家,从一个大箱子里翻出了龙袍,坐实了谋反的罪名。皇帝大怒,将谢家满门都斩首。”
“啊,莫须有。”舒念娇轻叫出声。
谢子玉苦涩一笑:“谁说不是呢。后来大梁也没有了,这些都做了古,不提也罢。”
舒念娇点头:“都是陈年旧事,不提也罢。我们总是要向前看的,不是吗?”
此时她有些后悔提起这个问题。揭开一个人心里的疮疤,总归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她垂下眼,低声说:“对不起。”
“没什么,又不是你的错。真要说错,那也是时代的错,是我恰好是谢家的人。”
舒念娇轻轻地点头,此时,她的心情很是复杂。谢子玉将隐藏了多年的身世之谜告诉她,不得不说是出自对她的信任。她既然得了他的信任,就必须将这个秘密继续保守下去。
“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谢子玉笑了笑:“我信你。其实也没什么,现在连大梁都没有了,也没有人会在意我到底是不是活着。至于那些往事……我现在过得很好,不会想那些痛苦的事情。”
他看了看外边的天色,笑道:“如今,天气刚刚好,回头我们一起去放纸鸢吧。”
纸鸢?听见这个词,舒念娇的眼睛亮了一下,赶紧点头道:“好啊,我还没有放过纸鸢呢。”
谢子玉温柔地看着她,笑道:“那,我下次来的时候,带一个漂亮的纸鸢过来,我们一起去。”
舒念娇点头:“好,我等你。”
****
那天晚上,舒念娇独自坐在床头,将那支玉凤钗放在手中把玩着,昏黄的灯光下,那支钗周身似乎陇上了淡淡的黄色。她将它在手中转了一圈,才发现它上面有一层淡淡的细纹。
她沿着细纹看过去,这才发现,这条细纹是从钗头一直延伸到钗尾。
如何当日没有发现?舒念娇心里暗自奇怪,便试着在细纹处扭转了一下,见那支钗竟然就裂开了,两只交缠在一起的凤凰也分开。
她的手僵空中,呆呆地看着手里的玉凤钗,心里恍然明白了些什么……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着她,让她想起那个只和他们有关的秘密。舒念娇将一条红线从脖子里掏出,线上缀着一个翠绿的玉鹌鹑。当初,那两只玉鹌鹑也是交缠在一起,他将它们分开,送了一只给她。
今日,他送她一对玉凤钗,就是要让她透过这条缝,窥视曾经的过往。
拿着玉凤钗的手不觉有些抖,她生怕自己会一不小心将珍贵的玉凤钗打碎,连忙将它收好。心里却觉得他这招委实有些玄,若她无法窥探出机缘,他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