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苏三一2017-06-20 02:066,631

  在这次的行动中,谢子玉以极小的代价争取到了西北军的指挥权,而在他们前方的北军,此时也是人心惶惶,面对前方未知的黑暗,大家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偏将,苏将军身受重伤,我们还要不要继续?”

  苏浩穹的另一个亲兵将他的伤口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苏锦言。将军受伤,按照苏浩穹的安排,此刻就应该由苏锦言代父指挥。

  苏锦言看了看山谷两边,惨痛的经历在提醒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暗中操作着。否则,一向尽忠职守的李四怎么会对主帅下毒手。

  他长叹一声,沉声道:“这次的事情有蹊跷,我们已经中了埋伏,不能上前,下令全军,撤军!”

  谢子玉听见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冷笑一声,干脆地对着传令兵道:“回你家将军,我们这边也有异动,主帅身死。此行蹊跷,我们也有意撤兵。”

  说罢勒紧缰绳,调转马头,对着西北军将士传令道:“全体撤退!”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征讨便这样仓促地画上了休止符。最让人扼腕的是,此行还折损了两位主帅,顿时两军的士气都很低沉。

  满心疑虑的苏锦言忍不住来到军机帐寻谢子玉问个明白。他已经知道这位如今是西北军的军师,行军谋略均是出自这位。

  直觉告诉他,今晚的事情,跟这位绝对脱不了干系。

  “你问我是不是之情?”谢子玉看了一眼苏锦言,这位面若寒霜,眼神凛冽。

  苏锦言点头:“这绝对是一场局,你为何要害我爹?”

  谢子玉冷笑一声:“你自己还不知道吗?苏将军早就与蛮子定下盟约。北疆是军镇,靠的就是战争财,只有战场存在,北军才有他的价值。右贤王曾经多次请求与华国通好,并派遣使团入京,想在北疆开通互市。可使团均是莫名失踪。”

  “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苏锦言惊讶地张大了嘴。

  “我为何会知道?”谢子玉轻笑一声,“我已经盯着这一片很久了。苏将军曾经放火烧了青峰寺,想要在一天之中将那么多人付之一炬。可惜,算盘落空,他们被我放走了,如今游动在北方。这消息就是他们告诉我的。”

  苏锦言痛苦地闭眼:“我爹只是权力欲很强。”

  “不,他还心狠手辣。”谢子玉补充道,“你母亲也是他下毒,你妻子如今精神不好,就是被残毒影响。”

  “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看着北疆平静。一个和平的北疆,不需要他来维护。只有北疆有战事,他才能重新出山。所以,这一切都是他在推波助澜。蛮子的首领已经老了,苏浩穹便暗中扶持一位,让他扰乱北方。还联合陈国某位亲王,在驿站设伏,暗算承恩公。”

  “那你是如何暗算了他的?”

  谢子玉皱了皱眉:“我没有暗算他,他是咎由自取。他与蛮子通气,让人在我们的路上设下埋伏,企图让西北军葬身在草原。我只是将计就计,把错误的消息传递给接头的人。如此而已。至于他为何会遭到亲信的毒手,或许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吧!”

  “我听说你们的主帅已经殒身,如今西北军听命于你,你现在想要怎么样?”

  苏锦言说完紧紧地盯着谢子玉,眼中满是戒备。

  谢子玉苦笑:“不瞒你说,如今陈国境内已经变了天了。我们不能继续在这里耽搁。既然北疆之围已经解了,也算是皆大欢喜。我会带着西北军回去。”

  苏锦言明显松了一口气,拱手道:“既然你诚心相告,我感激不尽。我只最后问一句,敢问承恩公世子在不再你军中?”

  ……

  谢子玉没有作答,苏锦言已经了然,抱拳道:“打扰了,我还有事,先行告辞。”

  谢子玉点头,劝解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他已经往生,你又何必放不下?”

  苏锦言转过头,悄悄地看了一眼营帐后面拉起的屏障,转身而去。

  *****

  两国联军连夜袭击王帐,在山谷遇到未知的神秘力量的阻击,这个消息在第二日传遍了王帐,在上层引起的震动无疑是爆炸性的。

  蛮子逐水草而生,广袤的草原是他们的领地。在自己的领地上,即使是黑夜,他们也能分辨方向。

  年老的北蛮王一生都笃信草原是他们的守护神,只要在草原上,上苍必定是偏袒他们的。

  所以,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从来都是他们主动挑起战争,从来都是他们在扰边。因为汉人不可能离开北疆,踏足这片未知的草原。

  可昨晚,那么多的汉人倾巢而出,在山谷下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若不是某个神秘的组织在山谷设下埋伏,恐怕死无葬身之地的就是他们。

  “快派人去北疆议和。无论如何都要答应。”北蛮王声音嘶哑,痛心疾首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训斥道,“我不知你们中何人跟对方有所勾连,但是我能肯定昨日设下埋伏的不是你们中的任何一人。”

  几个儿子面面相觑,顿时脸色惨白,立刻屈膝跪下,亲吻着北蛮王的靴子道:“父汗,不是我们。”

  北蛮王失望地摇了摇头:“我如今老了,能教给你们的东西不多了,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千万不要把汉人当傻子。你们看,你们的计划已经被某个神秘人知道,而且利用了。这次的战事本来是要速战速决,不知是你们中的谁在捣鬼,一直拖到了现在。”

  “如今正好是春天,我们的羔羊和马崽还没长大,如果真的进行战争,我们中的大多数必然活不过冬天。你们居然没有考虑到这些吗?”

  “父汗,对不起……”几个儿子齐声道歉。

  北蛮王一下子就明白了,所有人都掺和在这件事里,对这几个儿子的失望顿时涌上心头,让他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好了,你们退下吧,我要休息一下。”

  熟悉的眩晕感袭来,让他不得不让几个儿子退下,独自考虑关于继承人的问题。

  ****

  当北蛮王的使者带来议和的消息时,谢子玉已经整军待发。应苏锦言之邀,他勉强多留下一天,作为见证人参与了议和。

  北蛮王的条件很简单,包括开放边境和每年春秋的互市。

  苏锦言看着条款沉思了片刻,这才发现,原来在他们的眼中所谓的“野蛮人”,其实也是满怀着和平的期望,在用笨拙的方式要求交流。只是,在他父亲的手上,这种和平被延迟了十几年。

  苏锦言只提出了一条:北蛮各部要严厉管理部署,不得随意扰边。但凡违反一次,北军必然出击,严厉惩戒该部落。

  使者听闻只有这么一条,激动地流下眼泪。不久,双方友好协议就被整理誊抄完毕,双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字并盖上印信。

  困扰华国几十年的北患就这样被平息下来。

  ****

  接到西北的战报的时候,明帝正在批阅奏章。

  内侍站在御座前高声读着:“两军在王帐外三十里处遇到伏击,苏将军重伤不治,陈国主帅在乱军中被属下杀死。苏偏将代替苏将军总领北军军务,与北蛮王达成和解,双方约定北蛮王眼里约束手下诸部落,绝不犯边,双方在每年的春秋在边境互市。”

  北患解决了!明帝简直要喜出望外!只要蛮子真心要和平,对华国是百利无一害的。他们要的不过是互市而已,互市嘛,只要好好管理,对华国也是有好处的。谁让北蛮的良马多呢,正好是华国缺少的。

  对了,好像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漏掉了。明帝又扫了一眼战报,看见苏浩穹那里,顿时下吧都要惊掉了。

  “苏将军重伤不治……”

  这这这,明帝的小心脏颤抖了一下,用手在御座上敲打了一下,楠楠地说:“苏将军戎马一生,居然这样凄惨,朕真是于心不忍啊……”可是,死得好!

  他简直要怀疑是上天听见了他的心声,让苏浩穹提前往生了。可陈国主帅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二人集体作死!

  喂喂喂,到底是哪位仁兄写的战报,这么简略,是要跟我玩猜谜吗?

  李相接过战报,只注意到北患解决了,顿时喜上眉梢,转手就将战报递给云相。

  云相也扫了一眼,眼中渐渐升起雾气。若不是他死死咬住了舌尖,差点就喊出声来。

  苏浩穹居然死了!云相千算万算也没想到这种情况。谁能在千军万马中要了他的命,这种可能怎么想怎么荒谬。还有,敌方主帅也殒命,怎么就这么凑巧了!

  “爱卿,你怎么看?”明帝习惯性地问李相道。

  李相喜笑颜开:“回陛下,既然北患解决,这十几年内应该是无虞了。老臣再次恭贺陛下。”

  云相虽然心里苦得像吃了黄连一样,可也勉强地挤出一丝笑,跟着恭贺道:“贺喜陛下,解决北患,又与陈国交好。只是,关于苏将军,陛下打算怎么办?”

  明帝看了一眼云相,仿佛是此刻才发现他与苏浩穹是姻亲,这才一拍脑门道:“既然苏将军是为国捐躯,自然是要重赏的。赐谥号‘武勇’吧。”

  竟是连一个“忠”都不肯给他,云相心里不服,却也只能恭恭敬敬地代他接受。明帝看在眼里,觉得格外开怀。谁让你们暗算承恩公的,这下遭报应了吧。

  ****

  明帝开心了没两天,就接到了陈国的国书,新即位的陈敏帝在国书上再三重申西北军是陈国的精锐,必须尽快回国,不能继续留在华国。

  虽然陈元帝已经预见了西北军的离开,可对方颐指气使的态度还是让他很不悦。刚刚修复的两国关系,随着这封国书的到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陈元帝已经退位了,如今在位的是大皇子。不知两国将来到底是敌是友?”

  李相接过国书,扫了一眼,叹了一口气道:“这大皇子明显是个杀伐果断之人,与那位很不一样,看他的态度,根本没将我们放在眼里。”

  明帝点头:“朕担心百年后,太子不能与这人共处啊。”

  李相当即跪下:“自古得到多住,失道寡助。若对方是残暴的帝王,根本不需要我们出手,国内的民众也会把他给推翻的。陛下放心,我华国只要有忠臣良将,定不会输给陈国的。”

  明帝沉吟片刻,看了看国书,突然说道:“你觉得谢子玉怎么样?”

  李相疑惑道:“陛下是何意?”

  “当初,这谢子玉与太子妃曾定过亲,朕为了凤命的传说,强迫了杨怙解约。后来,朕不放心他,就派人去他的住处解决了他。可派出去的暗叹回来说,人已经走了。这次我再次见到他,便警告他不要再踏入华国的境内。可我如今改变主意了。”

  *****

  “白云道长,你说什么?改天换代?”舒念娇惊讶地问。

  白云道长点点头,如今二人在白云观的密室里。这里本是白云道长悟道的地方,如今被用来作密谈的场所。

  白云道长认真地点头:“如今南方已经发生了变乱,很快就要延伸到华国来。你要做好准备,提前准备好出路啊。”

  舒念娇一时心乱如麻,多少时间的守候终于要实现了。她一下子跪在白云道长的脚边,问:“请道长教我。”

  白云道长在她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舒念娇点头,回答道:“多谢道长教诲,我已经记下了。”

  自此,舒念娇一心好好教导皇长孙,取来合适的书本给他启蒙。幸好,皇长孙很聪慧,对于舒念娇教给他的东西,很快就学会了。

  ****

  谢子玉带领西北军浩浩荡荡地重返陈国。此刻将士们的心情都很复杂,在他们眼中威望无二的主帅居然与北蛮暗中勾结,差点将全军带入绝境。

  换作是谁,心里都不好受。如今,大家都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跟在谢子玉和尹偏将的身后。等着重回故土。

  尹偏将问:“如今怎么办?”

  谢子玉干脆地说:“京都有变,我不能看着陈元帝陷入险境。”

  “你要怎么做?”

  “率兵南下,直指京都,带领勤王兵匡扶设计。”

  尹偏将干笑两声:“你这是为何?这样不是你期望的吗?”

  谢子玉摇头:“陈元帝对我有恩,在他有生之年,我不会负他。”

  尹偏将表情复杂,好奇地问:“倘若有天我有求于你,你会不会帮我一把?”

  谢子玉想了想,慎重地点头:“会的。你我同在鬼面,皆是受恩于龙伯,也算是共患难的兄弟。你若有求于我,我必鼎力相助。”

  正说着,一个斥候驱马回来,带给二人一个消息:“报告,前面发现使团,正滞留在华国边境。”

  “你们几个,快把人带过来。”

  谢子玉一声令下,身后十几个骑兵策马而去,一刻钟后,簇拥着使团人员浩浩荡荡地回来了。当头一个就是灰头土脸的李崇乾一家。使团中人还剩下几个老家伙,连上他们的护卫。只是大家都是衣衫褴褛,看起来狼狈极了。

  谢子玉见状,打趣道:“这是怎么了?遇到山贼了?”

  李崇乾黑着脸,无比沮丧地回答:“恭喜你,答对了!”

  谢子玉这才发现他们有些太狼狈了,特别是那个老家伙杨主使,连胡子都烧焦了。

  “传令下去,就地安营扎寨,休息一晚,明日再启程。”谢子玉一边安排传令兵下去传令,一边将使团的人召集在身边,耐心地问起路上的情况。

  几个老家伙已经吓破了胆,决口不提当日的事情。只有李崇乾和王三郎还算是镇定,能清楚流畅地说起前几天的事情。

  原来当日他们回到国境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伙不明人士的围攻,宣告他们是乱臣贼子,要将他们就地正法。他们在侍卫的拼死保护下,才跑回了华国的国境。

  恰此时,一伙衣着褴褛的和尚突然骑着马突然出现。他们手里拿着套马索,将那伙人的马都给套走了,那伙人纷纷坠马,很快就赶不上来。

  “天啊,真是天降奇兵,让我们能够绝处逢生。”李崇乾不无感慨地说。

  谢子玉哼了一声,笑道:“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那些和尚你不是早就见过吗,在京郊的马场里,有一伙和尚不是留下来帮着龙伯照料马场吗。你碰到的就是他们。”

  什么!居然是他们!这也太巧了吧!

  “可他们什么时候混的这么惨了,还到处套马!而且怎么会到了国境那边呢?”

  谢子玉解释道:“龙伯的产业在有草场的地方都有,所以这几个正好是负责打理附近的草场的那几个。”

  “这还真是,”王三郎也感慨道,“人生何处不相逢!”

  ****

  自从遇见了这件事,谢子玉更加肯定此行的危险。他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的行为。最后,在与李崇乾、尹偏将、王三郎商议过后,决定折返华国京城借兵。

  虽然这件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还是决定试一试。

  明帝在宫里等待几日,终于接到了西北军的借兵请求。谢子玉要求借兵五万,扶立三皇子为正统,号令天下,率兵勤王。

  明帝对此举很赞赏,对于那位陈敏帝,他巴不得他赶紧下台。只要下一位是个仁君他就高兴了。

  明帝秉承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原则,大手一挥,将国内的死囚和各类即将流放的囚犯都统一交给谢子玉指挥。这些人加起来刚刚有四万。

  谢子玉原本也没打算能借到五万,如今见目标已经达到,高兴地谢过恩,带着人一路向南,返回陈国。一路上很多郡县都派兵附庸,人数居然浩浩荡荡达到了十几万人。

  此时闽王,也就是三皇子因为远在闽地,陈敏帝还来不及动手。谢子玉赶在陈敏帝的前头将大军带到闽地,派使者入城请闽王出山,作为勤王军的首领。

  闽王原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见外边浩浩荡荡十几万人,知道已经惊动了陈敏帝,就算是他没答应,陈敏帝也饶不了他。

  骑虎难下。

  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作为勤王军的首领,给各州县发送檄文,历数陈敏帝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种种恶行。

  很快,不愿意依附陈敏帝的郡县长官都纷纷发檄文否认了陈敏帝皇位的正统性,纷纷表示要支持闽王,一致推举他为天下盟主、勤王军的主帅。

  战火轰轰烈烈地燃烧了陈国,勤王军节节胜利,从闽地一路往南边,一气打下了十几个郡县。自此,两边以陈国的第一大江——雅鲁江为界,势均力敌。

  *****

  宫里关于长孙的聪慧的传言很快就流传开来,大家都在暗中称颂太子妃的贤德。内侍也会有意无意地在明帝面前说起皇长孙。

  明帝很快就留了个心眼,命人将皇长孙叫到跟前,亲自提了很多问题。这孩子能迅速回答,这让明帝很开心。

  “这孩子很聪慧,跟朕小时候很像。”明帝拉着皇长孙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一旁的内侍面无表情:您高兴就好,话说您这么给自己贴金真的好吗?

  明帝一时兴起,便下令让皇长孙随他一起生活,平日里由他亲自教导。

  关于这道旨意,舒念娇既高兴又担忧,能由皇帝亲自教导,自然比跟在她身边好,她只担心他会不习惯。

  三日后,宫门外紧邻的一处民房突然起火,那晚风大,火势一时蔓延开来,附近的几处房舍都被付之一炬。

  一时火光充天,惊动了宫里的侍卫。有人立刻登上城楼,像外面张望。

  明帝被宫外的喧闹声惊醒,披起衣服下榻,匆匆地走到高处的走廊上观望。只见远处的火光已经将天空染红,幸好夜风不是吹向皇宫的,否则真说不准会不会烧到皇宫里。

  他正暗自庆幸,突然觉得下摆被什么人拉动了一下。明帝低头,正好对上一双担忧的眼睛。

  “皇祖父,您怎么能站在这里?”

  吉祥志气的声音传来,听在明帝的耳中格外暖心。明帝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小脸,笑问:“你是担心皇祖父才来这里的吗?”

  吉祥认真地点头:“是的。皇祖父,现在情况复杂,您站在这里让歹人看见了,会陷入危险的。”

  “原来是这样啊。”明帝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惊喜地发现他出众的判断力。

  真是个聪慧的孩子,或许江山传到他的手里是稳妥的。

继续阅读:第70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钗头凤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