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在燕王铁骑的护送下,很快便回到了北平府。虽然离开才短短月余,可白小易和刘伯温,都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这一次,他们没有入住三更客栈,而是在专人的安排下,暂住到燕王特意安排的别馆。这一点让刘伯温隐隐有些不安。毕竟北平府是燕王的地盘,加上天师楼那帮人在背后捣鬼,保不齐就会闹出什么乱子。三更客栈别看只是一间不起眼的客栈,可是有苏阳和天机阁在北平府的隐藏势力作保障,起码能睡个安稳觉。可在这个地方,别说睡觉了,吃个饭都要多加份小心。
安顿好后,众人在别管内稍作休息,等明日再去王府参见燕王。简单的吃过晚饭后,白小易便陪着师傅早早回了房间。
“我说师傅,怎么自打回了北平府,您老就一直心神不宁的?燕王的信上不是说收到皇上的旨意了么,难道还会有什么问题不成?”
老道士皱着眉,死死地盯着桌上的烛火。
“可问题就是,不知道会出什么意外啊。我不担心燕王,我担心的是燕王背后的那个姚广孝。”
“姚广孝?我那个师叔?”
“呸!师叔个屁!”刘伯温不屑的骂道:“以后遇到这个人你最好小心点,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至于么?他不是跟你师出同门么?怎么好像有着深仇大恨似的?”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其实我二人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师兄弟,姚广孝本事行医世家,年轻的时候被送上山当和尚,可他却对阴阳术数十分感兴趣。于是呢,他就跑到附近的‘灵应宫’跟子阳真人学习道术。而这位本名席应真的子阳真人,恰好指点过为师一段时间的阴阳术数,而就在那段时间,我认识的姚广孝。”
老道士的眼神迷离,似乎回忆起年轻时候的经历。
“我们二人原本是非常投缘的,年纪相仿,又都是都是玄学中人,自然有着很多共同话题。可后来,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长,我却发现,姚广孝的骨子里有着一种暴虐的气息。他学习阴阳术数,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斩妖除魔,治国安民。他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凭借着玄学的本事,搅乱这个时局,并在乱世中建立属于他的一份功业。”
“哈?怎么听起来,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呢?”
“哼!算你说对了。此人就是想做鬼谷子那样的纵横家,而且他不为封侯拜相,只为乱世,要让世人都知道他姚广孝的本事。可这恰恰犯了修道人的忌讳,现在已非春秋国战,纵横家的理念在这个世道根本行不通。更何况,他还是个修道的人呢?可那姚广孝却十分坚定他的信念,久而久之,就跟为师分道扬镳了。现在他全力辅佐燕王,天知道他又在谋划着怎样的阴谋,所以师傅十分不情愿再与此人惹上半点关系。”
“记得当年,那厮竟然趁着祈福大典的时候,毛遂自荐,说是要给燕王送上一顶白帽子。这种大逆不道之人,怎么老天就不收了他呢!”
“白帽子?什么意思?”
“白帽子,王爷的‘王’字上,加一个‘白’字念什么。”老道士眼神玩味的看向徒弟。
“王…加…白 …”白小易猛然张大嘴,眼神错愕的看向师傅:“您是说,他要帮燕王谋……”
还未等他把话说完,老道士一把堵住了徒弟的嘴。
“小心隔墙有耳。这回你懂了吧,我对此人为何如此忌惮。”
“可这些事您又是怎么知道的?”
“你当天机阁的名头只是个摆设么?”
白小易恍然大悟。
“可现在天下太平,元蒙鞑子被敢去大草原喝西北风,哪还有什么乱世?姚广孝想那啥,总得有个借口吧。”
刘伯温赞许的点了点头。
“你说的没错,的确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而这,也是我最担心的。”老道士喝了口茶,继续为徒弟解释道:“陛下子嗣众多,而其中才能最为出众的,自然是燕王和宁王。这些年里,皇上雷厉风行,将一众开国元老诛杀殆尽。一方面,的确是一些人自恃功高,开始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当年的胡惟庸就是最好的例子。可另一方面,皇上也是为他朱家的后人,排除异己,免得有朝一日他老人家归了天,子孙无力降服这些老臣。”
“可是呢,或许是他朱重八厌倦了挣扎厮杀,想把这个大明朝打造成一个元朝文景的盛世。于是乎,这十几年里,他手把手的扶持皇长孙朱允炆,把他教成了一个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皇帝人选。如不出意外,将来这皇位,必然是他朱允玟的。”
“这些年我虽假死避世,可对于朝政和时局还是了如指掌的,借助天机阁的力量,我更是对允炆这孩子青睐有加。他仁慈善良,勤政爱民,将来必定是个施仁政的好皇帝。”
“到时候,他在内为帝,治理天下。燕王、宁王镇守边疆,开疆扩土。我大明必然迎来一个辉煌的盛世。可是,当中多了一个姚广孝,是他,让燕王心里的那点野心日益壮大。怕就怕,一旦皇上宣布允炆继位,他朱棣,必然会有所行动。”
“可是师傅,反正都是他们朱家的天下,谁来做有区别么?”
“区别自然是有的。允炆的性子温和,可以让天下休养生息。可燕王生性暴虐,同时心机城府极深。一个拥有者双重性格的帝王,恐怕免不了为了开疆扩土,大肆征战。到时候,受苦的,不还是百姓和那些士卒。”老道士看向徒弟:“小易啊,那些家书你也看过,那些亡魂你也见识过,你可愿天下再多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样的冤魂么?你可愿那些等着父子兄弟回家的亲人,只能收到这一片片刻着他们名字的军牌么?”
白小易默然,轻轻的摇了摇头。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帮助允炆那孩子登上帝位。为了大明,也为了这个天下。”
一夜的长谈,使得白小易对这个天下时局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终于明白为何师傅当年被称为神机军师,为何朱元璋会忌惮自己这个奸老馋滑的师傅。即便在睡梦中,他都似乎跟着师傅,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看到了那个明刀暗箭诡计迭出的庙堂,而这些,与他想象的江湖,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遥不可及。
日上三竿的时候,派来请刘伯温去王府的人来了。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来的人,竟然是许久不见的大世子朱高炽。一见到这个腿有残疾的世子殿下,白小易顿生亲近。起码,能跟苏阳做朋友的人,一定不是坏人。
一番寒暄过后,师徒二人上了王府派来的马车。在狭小的车厢内,朱高炽神秘兮兮的低声说道。
“二位请放心,阳哥儿已经把所有事情安排好了,您二位可放心随我去王府,不会有半分差池。”
听到这句话,师徒二人稍微放下了心,毕竟苏阳担保的事情,那就一定不会出问题。
朱高炽好奇的打听着二人这一路的见闻,而白小易也是熟络的对其娓娓道来,当中还不乏添油加醋的描述一下自己是多么神勇,道法是多么精湛。
就这样,一行人很快的来到了燕王王府。
这座府邸算不上奢华,但是,却处处透露着一股子浩荡的军威。庭院中并没有太多的花草假山,更多的则是木桩和兵器架子。再看看站岗和巡逻的兵卒,一身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峥嵘之气,逼得人不敢直视。
还未到大堂,两个人已经快步行出,迎上了师傅和陈真人。
“刘军师!朱棣有失远迎,还望军师莫怪,莫怪啊!”随着中气十足的声音,一个玉带锦袍的中年大叔出现在三人面前,隔着老远便抱拳向着师傅打起了招呼。看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那远超常人的威严和气势,想必就是燕王殿下了。
“殿下客气了,贫道等人已是方外中人,军师二字,就不要再提。”
燕王殿下微微点头,以示理解。
紧跟在燕王身后行来的,却是一个黑色僧袍的和尚。说是和尚吧,可他那霸气侧漏的样貌,怎么看怎么是个土匪相,怎么说来着,他怎么这么像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呢?
黑衣僧人走到近前,行了个佛礼沉声道:“道衍,见过刘师兄。”
老道士眼角有点抽动,可最终还是回礼道。
“无量天尊,姚师弟,多年不见,你还是风采依旧啊。”
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递了个捉摸不透的眼神。
众人一番寒暄,白小易这种打杂的小徒弟,自然没什么资格插话。对于燕王殿下,白小易倒是没什么反感。不就是一个身份显赫,有点威严的大叔么。看样子也挺平易近人的,起码比传闻中的当今皇帝要平易近人的多。
“刘…先生此番辛苦,本王已经备好酒菜,我们边吃边聊。”
说罢,师徒二人跟随着燕王步入了正堂。一边走,白小易心里是一边嘀咕,不知这顿饭,是鸿门宴还是庆功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