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归途(中)
百晓生2017-06-11 23:494,958

  雨后的山林,有着一种一样的清新感。隐约可见的水汽,加上那翠绿色的叶片上晶莹的水滴,更加显得生机勃勃。蜿蜒的上路旁边,不知何时被人修建起一座古朴的凉亭,虽然历经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打,却依旧完整,而且已经与这山林,融为了一体。凉亭名曰,不归。

  此时的不归亭内,坐着一位身着锦衣的老者。从背影看去,老者体格健硕,透露着一股子犹如巍峨山岩的气势,想必年轻时,也是个征战过沙场的武夫。可他那苍白的发丝,和略显弯曲的脊背,也证明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老者背负双手,眺望着庭外的山谷,似乎在等人。

  亭子外面,有八个身着黑衣的精壮男子,从他们的呼吸和身形来看,都是功夫了得的高手。此时的他们,背对着凉亭,分离在四周八个方位之上,手中紧握着腰间的佩刀,凌厉的杀气,竟然将附近的野兽都逼迫得不敢近前。

  不知过了多久,山路上缓缓行来两人。前面走着的,是一位身着月白色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而后面跟着的,则是一个穿着破旧道袍的半大老头。二人一前一后,虽然都是道士装扮,可前者的衣着华丽,气势凌人,明显比后面的人身份高出许多。

  二人行到不归亭处止住脚步,居前的老者稽首行礼道。

  “无量天尊,陛下,贫道把人带来了。”

  陛下,这个放在任何地方都能让听到的人魂飞魄散的称谓,在这个地方,却犹如普通的尊称,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

  “知道了,有劳仙长。”

  锦袍老者依旧眺望着远方,淡淡的说了一句。

  “那贫道,先行退下了。”

  说罢,名为法天的龙虎山掌教天师,飘然离去,只留下了亭内亭外的两个不归之人。

  “坐吧,提议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喝的黄酒。”

  锦袍老者言语客气,可语气中却有着一种不可拒绝的压迫力。刘伯温苦笑一下,走入了凉亭。他并没有坐下,而是走到与锦袍老者并肩的位置停下,一起眺望着远处的山川。

  “老伙计,好久不见啦……”

  刘伯温轻声说道,语气中透露着一种历经人世百态的苍凉。

  “是啊,好久不见啦……”

  锦袍老者应和道,随即转过身望向身边这个曾与他出生入死过的故交。老者其貌不扬,一张鞋拔子脸上,生着一副难以恭维的五官。然而,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当面嘲笑这个老者的样貌,因为他的名字是,朱—元—璋。

  “怎么,多年不见,这绍兴的黄酒你都不喝了?”

  朱元璋调侃道。

  “酒这个东西,要有人陪着一起喝才有意思。要不,咱老哥俩来一杯?”

  锦袍老者先是一怔,随即似乎放下了满身的包袱,淡然一笑。

  “好!就冲你这声老哥俩儿,我就陪你喝一杯!”

  说罢,老者来到石桌旁,身手撕开酒坛上的封泥,给二人各倒上了一碗橙黄色的酒液。

  “来,干!”

  两个老人互碰酒碗,仰头一饮而尽,随即一亮空空的酒碗,哈哈大笑。

  这一刻,他们似乎回到了二十年前,回到了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年月,一起开疆扩土,一起把酒欢歌。

  “你老了。”

  刘伯温看着面前这个熟悉的男人,眼眶微红。

  “你也老了。”朱元璋放下酒碗苦笑一声:“当年的事,你可曾怪过我?”

  他没有用朕,而是如同平头百姓一样,称呼为我。

  “说不怪,那是假的。可我也知道,你当时是想废除传承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虽然憋屈,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想开了。”

  “是啊,天下是我们一起打下来的,我当然想跟兄弟们共享盛世。可怎奈有的人自恃功高,开始不把我这做皇帝的不放在眼里。所以我必须将权利都攥在自己的手中,这样,我才安心。”

  朱元璋说着,眼神中不免露出了凌厉的目光,浑身上下一种帝王才有气势渐渐浮现。

  “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老兄弟,你手上的鲜血已经太多了,是时候歇歇了。”

  刘伯温怜悯的望向故友。

  “我也想休息,可我就是放心不下这亲手打下的大好江山。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你我都是无路可退的不归人。”朱元璋看了看一身道装打扮的刘伯温,讥讽道:“你当我能跟你一样,随便换身行头,就能假死避世了?”

  老道士脸一红,闷头喝酒。

  “你当年说的没错,朝中那么多大臣,只有你有当丞相的资格。可是,正因为你的自负,才引来了之后的杀身之祸。”

  “你说的没错,当年是我太清高了。我还天真的以为你还是那个跟我们一起打天下的朱重八,但却忘了,自打你坐上那张椅子的时候,你的身份就只剩下大明朝的皇帝,朱元璋。”

  “是,正因为我是大明朝的皇帝,才绝不能容忍有人分享这个天下,这个我亲手打下来的天下。”

  二人四目相对,久久没有言语,场面一时间陷入了尴尬。

  “此番之事,想必是你想为允炆那孩子增加民心和军心,这一点,我这个当爷爷的要谢谢你。”朱元璋起身离开座位,又回到护栏旁,眺望着远处的山川。

  “呵…”刘伯温轻笑一声,淡淡地说道:“帮助允炆,只是为了这件事可以顺利进行。其实,最初的目的,我只是单纯的想帮伯仁,了去那一份未完成的心愿。”

  锦袍老者身形威震,背在身后的双手,不自觉的握紧了一下。

  刘伯温看了看那个本来很熟悉,此时却显得陌生的背影,喃喃说道:“陛下,希望此事结束后,你能善待那些陪你出生入死的功臣,你能做一个好皇帝,开创一个我们当初一同向往的王朝。”

  “我会的。”

  “那好,那我们就不需再见了。既然我们一起开创了这个王朝,就让我最后为了大明,延续百年气运吧。”

  锦袍老者长吁一口气,有些苦涩,但是却又决绝的说道。

  “朱元璋,谢过刘军师大义。”

  “刘伯温,拜别陛下。”

  老道士躬身施以全礼,退出了凉亭。只留下锦袍老者怅然若失的眺望着远方,那里有着大好的河山,那里有着金戈铁马,那里有着众多出生入死的兄弟,可那里,唯独没有他。

  白小易等人在驿站里焦急地等待着,当看到刘伯温一个人落寞的走回来之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回到了肚子里。

  可老道士回来后一直阴沉着脸,无论谁上前询问,他什么话也不肯说,只是径直的走回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是夜,当所有人都休息之后,刘伯温轻轻敲响了徒弟的房门。

  “师傅?您怎么来了?”

  白小易刚睡着不久,此时正迷糊的看着门外的老道士。

  “额…没什么…就是有些事…想跟你交代一下…”

  看着师傅严肃的模样,年轻人谨狐疑的将他让进了屋内。

  师徒二人面对面的坐着,许久没有说话,直到白小易被老爷子看的有些发毛的时候,刘伯温才开口说道。

  “徒弟啊,你跟了为师多久了?”

  “这…差不多…十个月了…”

  “哦,原来已经这么久了,那你可有记恨师傅?”

  老道士一反常态的没有了严厉的样子,反而像是家里长辈般,温言问道。

  “这,说不记恨那是骗您的。不过我知道,您老那么严厉,也是为我好。您放心,以后我一定勤修苦练,等我成了天师,就给你养老送终。”

  “呸!臭小子,你这是咒师傅死吗?”

  看见师傅笑了,我也傻笑起来。

  “不过,这次,为师恐怕真的要先走一步了。”

  “啥?!”

  听到这话,白小易就是一惊,一脸茫然的看向老道士。而刘伯温却将身边一个包裹递给了面前的年轻人,慢悠悠的说。

  “这里呢,是一些玄学道术的典籍,以后有时间慢慢参详,能领悟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师傅虽然学的是正义一脉的道术,可是我这一脉是旁支,所传的功法也都是一些自创的野把式。聚北斗、归元劲和玄通化劲你已经熟练了,可是之后的四象拳法师傅却来不及教你,只能靠你日后自己的领悟了。这把血木剑,留下来给你防身,虽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是对付一些妖魔鬼怪,还是足够的。典籍上面最后的混元气和太虚六合阵,师傅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如果有机会,你有幸进入天机阁,再向里面的人请教。”

  “至于那些军机权谋的之术,为师不想教你,我是担心你跟师傅一样,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神机军师之名,就让他只存在史书之上吧。听为师的话,莫要跟庙堂之上的人牵扯任何关系,否则这份因果,你承受不来的。师傅教你的东西都是很粗浅的本事,临阵对敌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日后行走江湖,切记打得过的就打,打不过的就跑,千万不要逞强知道么?”

  “师傅……”

  “先听师傅说完,师傅以后恐怕没法手把手教你东西了。剩下的路,就靠你自己的悟性和造化了。我不会什么剑法,想学的话可以找张天师讨教一二。以后做个锄强扶弱大侠也好,做个斩妖除魔的天师也罢,都要记得,心存善念,不忘本心。”

  “师傅!您这话什么意思?!”

  白小易越听越不对劲,整个人都开始慌了。

  “傻小子,有件事,师傅一直没机会告诉你。今天,就跟你说道说道。将这数千阴魂引入城之后,师傅和陈真人,还要布一个阵,一个用来超度这些枉死的冤魂、助他们转世投胎的法阵。同时,依托这个法阵,还可为大明王朝,巩固百年气运。”

  “不过呢……”老道士说到这里,仿佛顿时衰老了好几岁:“这个法阵需要以两个修行道术之人作为阵眼,也只有我跟陈真人,才可以驱动这个法阵。所以,我们打算以身殉道,永远留在这个法阵之中。”

  “什么!师傅,您老开玩笑呢吧?”白小易急得快要哭出声来:“老爷子,您开玩笑呢对吧,徒弟读书少,不带您这么戏弄徒弟的。”

  说着说着,年轻人终于泣不成声。可刘伯温依旧平静的看着这个徒弟,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样子。这下,白小易彻底慌了,一下子扑到师傅怀里,大声质问着。

  “您开什么玩笑!您不是说要教我很多东西么,我这还没出师,您老怎么能丢下我不管!不,不对,一定还有其他办法。凭什么呀!啊?凭什么要你们去做阵眼,凭什么要你们去殉道,天底下那么多道士天师,皇帝老子就不能找其他人殉道么?”

  老道士抚摸着徒弟的头,轻声道。

  “傻小子,这本就是你师父的命,不可转嫁他人的。而且,只有我真的死了,皇上,才可以安心呐。”

  “凭什么!凭什么为了他们安心,就要你去送死!小爷不服,小爷跟他们拼了!”

  说罢,白小易起身就要冲出屋子。

  “你给我坐下!”老道士怒声喝止了徒弟。

  白小易见到师傅真的生气了,不情愿的一屁股坐了下来。

  “你给我记住,你还是我刘伯温的徒弟,你还是大明朝的臣子,你懂么!”老道士脸涨得通红,声音激动的说:“以前你是个市井无赖我管不着,可你现在,是我刘伯温的徒弟,你学了这一身的本事,以后就要为大明,为这天下百姓做些能做的事,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我都知道!可我,可我不想你死你知不知道!”

  白小易低下头,泣不成声。

  老人一把抱过这个一直看不顺眼的年轻人,轻声说道。

  “有生之年,能收下你这么个徒弟,师傅我,知足了。我也想能找个远离纷争的地方,安度晚年。看着你小子能出人头地,名动江湖。就像你说的那样,找个地方,开个客栈,看着你们一个个长大,然后给我养老送终。”

  “可师傅还有自己的路要走,就不能陪你了。那些老兄弟都走了,我也是时候去下面找他们喝酒了。还记得我们此行的目的么,我们要送那些身死异乡的将士们回家,而师傅我,也是时候回家啦……”

  白小易身体在不停的颤抖,他舍不得这个虽然只相处了一年,却让他感受到家人温暖的老人离开。可他也知道,有些事,不是他不愿意,就不会发生的。

  “臭小子,还像个爷们儿嘛,哭哭啼啼的!”老道士突然满脸笑意,爽朗的声音驱散了方才的阴霾:“听话,不要让师傅担心,安安稳稳地,送师傅最后一程。”

  明明是一句临终的遗言,却让这个老人说的,防腐是去远游一样轻松。白小易看着老人,艰难的点了点头。

  这一晚过得很长,年轻人在师傅房里聊了很久很久。自打爹娘死后,他就孤苦伶仃的过了十几年。身边除了一些鬼魂,半个亲人都没有。一个人住在破庙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被人打了骂了,都没有半个人会关心他同情他。直到刘伯温出现,才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算得上他的家人。他教会了他从未见识过的道术,他在危难的时候会挺身而出保护他。他虽然是个奸老馋滑的老爷子,可他依然觉得,这个老人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可敬……

  可是,还不到一年……

  一切都已成定局,无论白小易如何地不舍,都是无济于事。直到凌晨,年轻人才从师傅房间出来,行尸走肉一般来到驿站门口,发现陈真人的大弟子,此刻正抱着一个包裹坐在门槛上发呆。想必,陈真人也将后事托付给他了。

  白小易并肩跟他坐到了一起,两个人无神的望向,呆呆的等着黎明的到来。

继续阅读:第38章: 归途(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异闻录之阴阳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