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两面。
就像是面对李凯撒的唐颂,逞强又怯弱。
而面对采访对象的唐颂,强势又机敏。
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身上那个关键的按钮到底藏在哪,不过它总是能自己开启,在两种模式之间来回自由切换。
下午,唐颂直接杀到了望洋集团的办公大厦。
这个城市,第一高度的建筑,是电视信号发射塔。
望洋大厦是第二高。
一点也不低调。
人气最旺的那个“一无所有”,之所以叫“望洋广场”,也是因为它是望洋的作品。
这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安保工作当然格外细致。
还没靠近旋转门,唐颂就被保安大哥拦了下来。
“请问,您找谁?”果然是大企业,连保安都这么彬彬有礼。
“您好,我想找一下姜啸洋先生。”
“请问,您有预约吗?”保安大哥笑得非常礼貌,一看就知道经过了系统的培训。
“没有……”唐颂皱了皱眉。
“您先别着急,我先帮您联系一下吧。”身边站了这么一个训练有素的保安,让唐颂觉得有点不太适应。
问清楚了唐颂的身份和来意,保安大哥用手里的专业对讲机一通联系,随后,示意唐颂可以到一楼的会客室。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职业套装的女孩就款款走了进来。
“唐记者,你好,我是姜总的助理,上午咱们通过电话……”
“不好意思,我今天冒昧了。我还是希望能跟姜先生见一面,所以就直接过来了……”尽管觉得来的有些唐突,可是记者的工作就是这样,没有点二皮脸的精神是不行的。
“他确实不接受任何采访……”女助理尴尬地笑笑,“我也说服不了他……”
“也许我能说服他呢……”唐颂依然锲而不舍,“要不然,你透露一下他的行踪,或者平时喜欢去的地方,我一定能找到他。”
“不好意思。别说这些事,我不能说……就算我真的想告诉你,也没办法。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行踪飘忽不定的人……”
看来,从这个妹子身上下功夫也无济于事了。
唐颂眼珠转了转,突然想到了一个算不上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像狗子队追明星那样,死等。
为了能一眼辨认出他,唐颂把网上的那张姜啸洋的照片打印了出来,反复研究体貌特征。确保只要他一出现,立马就能拿下。
姜啸洋再行踪不定,他总得上班吧。
可是,让唐颂没想到的是,他还真就没上班。
一连在望洋大厦门口等了三天,愣是没见到姜啸洋的人影。
迫于张大野每天哀怨的压力,唐颂像寻找走失儿童一样,到处搜集着姜啸洋的信息。
可是全都无功而返。
最后一个救星,是宋小北。
“宋小北同学,我想找一个人……”唐颂拨通了他的电话。
“唐颂同学想找的人,我都能找到。”
“姜啸洋,望洋集团的项目总监。我想给他做个专访。”唐颂拿着自己打印出来的那张姜啸洋的照片,心想如果让当事人看见,自己一定会被当成死变态。
“姜啸洋?我见过他一次,不过,这个人可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嗯,我也听说了,看来不好找。”
“我试试看吧,”宋小北顿了一下,“那个,不知道你听说了吗?李凯撒那家伙回来了?他肯定找过你了,对吧?”
就在这个名字从电话那头蹦出来的瞬间,唐颂本来运行得好好的那个“强势又机敏”的工作模式一下子土崩瓦解,身上那个不知道长在哪儿神秘开关突然开启,“唰”地一下,切换到了“逞强又怯弱”的“提及李凯撒”模式。
李凯撒果然是李凯撒,他当初走是新闻,他现在回来了,依然是人人都感兴趣的爆炸性消息。
“嗯……确实……回来了……”
“他怎么还干媒体呀?我以为他当年是不喜欢这行才走的……”
李凯撒还在媒体行业?
那他在哪上班?
没回电视台,难道去了电台?
这几个问题在唐颂的脑袋里快速盘旋了几圈,不过很快就齐刷刷落了地。
她没问。
他也没说。
她居然紧张到连这么个简单的问题都问不出口。
还真是“逞强又怯弱”。
周六晚上十二点半,睡得迷迷糊糊的唐颂接到了宋小北的电话:
“姜啸洋明天会参加一个义卖活动。”
“太好了!”唐颂喊出了声儿,“这回我终于能堵上他了”
“没有邀请函进不去。他们这次挺低调,没请媒体。”电话那头的宋小北同学打了一个哈欠。
“哦……”唐颂一下子没了刚才的兴致,“要不我还门口蹲吧。”
“不过,”宋小北哈欠连天,“我弄到了邀请函。”
“宋小北同学,以后能不能把话连起来说,跟你聊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明天上午,我得去趟上海。我一大早把邀请函给你送过去。怎么样,值不值一顿饭?”
“一顿饭,外加一杯爱尔兰咖啡。”
“成交!”
这次义卖活动的发起人是一位知名画家,希望通过义卖为西北地区的留守儿童筹款。
像望洋这样的大集团,自然是份量最重的买家。
姜啸洋就是这个买家派来花钱的。
转天一大早,宋小北送票过来的时候,还不忘嘱咐她:
“这个姜啸洋很奇怪,这次能把采访约上就不错了,所以你千万别带摄像机进去,免得断了后路……”
唐颂点点头。
虽然不知道这个姜啸洋是何方神圣,不过这个人确实不按常理出牌,也就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来搞定他。
唐颂早早就到了美术馆门口。
毕竟是托人办事,总得表现得积极点。
就在她穷极无聊、东张西望的时候,居然看见了姚子夏。
她和一个没见过的摄像慢悠悠地从出租车上下来,显然她也注意到了这里唯一的熟人:
“唐颂姐姐,你来得,够早的呀。”
又是这种配合默契的“节奏”和“语调”,看来在“说话甜腻”这件事上,姚子夏已经成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强大辨识度。
“来得有点早了。”唐颂大方地笑笑,可是心里还是不想寒暄。
“是想,采访谁,呢?”姚子夏夸张地眨着眼睛,眼睫毛忽闪忽闪地上下摆动,像极了两把“豪华加长版”的小刷子。
“望洋的一个项目总监……”
“原来是,姜总啊,我这次也,要采他,”姚子夏接过摄像递过来的话筒,“好巧,呀。唐颂姐姐你居,然能拿到邀,请函呀?”
唐颂礼貌地笑笑:
“对,我居然拿到了,而且一会儿美术馆开门了,我居然还会顺利地进去。也许,我居然能约到姜啸洋,也说不定。”
“这次看看,谁,比较厉害吧。”
尽管眼前是一张甜美的脸,尽管说话亲近和善,可是唐颂还是听出了浓浓的火药味儿。
看来有些积怨,想要一笔勾销也没那么容易。
姚子夏现在是周思南的心腹。从被南姐不喜欢,到成了南姐的“闺中密友”,姚子夏确实花了不少功夫。
据说,周思南不光会在选内衣的时候带上姚子夏,就连选约会对象时,也会和姚子夏商量。
现在,姚子夏有点像周思南的助理。得到的回报,就是越来越受到主任的器重。
这次,周思南把采访姜啸洋的重任交给了姚子夏,她当然也是费劲了心力要做到最好。
同一家媒体,同一个平台,在同一件事情上,派出了这么多的人员全力以赴,不知道是这个姜啸洋实在太过重要,还是传统媒体始终不认为这种模式既是资源浪费,也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