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和陈氏不欢而散。
搁以前,陈氏自然不敢跟左相反着来,哪怕心里不乐意,表面也得顺从,从小受到的以夫为天的教育,让她做不成别的事情来。但经历了这么多,原先的思想早就转变了,从她讨好庶女开始,原则就已经开始一点点的打破,到了现在,完全是无所畏惧。反正陈氏想的明白,云太妃就左相这么一个哥哥,嫡亲的侄子是她亲儿子,哪怕为了曲家的子嗣传承呢,也不会对曲家如何,横竖死不了,就这么耗着呗!
既然如此,她做什么还要讨好左相?
陈氏的一番做派,又把左相气的半死。指望不上陈氏,又急于联络感情,左相干脆让管家抬着他去安王府——也是使得苦肉计,希望安王看在他身受重伤的份上,原谅他之前的作为。
安王忙着登基的事情,哪里有时间见他啊,不但安王没时间见他,就连云太妃也没时间——云太妃压根不知道左相来了一趟,左相就被打发了。
这下左相不但心里哇凉哇凉的,还开始恐慌,有心想要死皮赖脸的,又怕惹来安王厌恶,只能忐忑的离开,老老实实的窝在相府里面。
安王登基的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先是昭告天下,然后在太庙拜祭祖宗,之后登基大典,最后祭天,该国浩为平,安王称平帝,意味天下太平。
因为时间紧张,所有的事情都是精简了的,即便这样,也累得够呛。
好在,等祭天过后,一切就步入正轨了。
苏小小作为安王唯一的女人,亲王妃,理所当然的被册封为后,封号淑慧,封后大典紧随登基大典,在登基大典结束时后面安插了一个小庆典,说是小庆典,规模也只比登基大典小一些而已,只是免了外臣的朝拜。
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后,安王携带家眷搬进皇宫,原先几任皇帝留下的妃嫔统一安排在东六宫,称为太妃宫。
云太妃做为安王的生母,被册封为圣母皇太后,居仁德宫。
按着惯例,苏小小的父亲被封为感恩候,意思是感激他教导出了一国之母,也是给皇后的体面。这样的爵位不能传承,一代而止,也就是说,哪怕苏小小有兄弟呢,也不能承袭这个爵位,苏小小在一天,这个爵位有一天,要是哪天苏小小不在了,或者不当皇后了,这个爵位就得收回去。
同理,作为太后娘家的曲家,按着惯例也得封,比皇后的娘家高一级,要封感恩公。太后父亲早就死了,这个爵位就该落到左相头上,但是,之前左相做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厌恶,平帝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已经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了,让他封左相当感恩公,门都没有!不但如此,登基后第一件事,平帝就是清算朝廷蛀虫——原本属于康王靖王派系的人——有能力的还好,不过是贬官,没能力的,直接已撸到底,没有做过恶的,还能保平安,做过恶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跑。作为康王的附庸,左相也被一撸到底,罢官免职,看在云太妃的面子上,没有说罚他,只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再担任左相的职位,等他身体好了,再斟酌着授予官职。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好听点的说辞,再想等着授予官职,猴年马月去了。不过,因着这点,倒是让人们也清楚,新帝还是念着曲阜——左相的名字——是他舅舅的,倒是没有人敢上门羞辱左相一家子。
即便如此,左相也难受的不行。
能不难受吗?想他从十三岁考中秀才开始,就一路顺风顺水的,直到做到了左相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年,一辈子风风光光被人羡慕的,到老了老了,竟然因为一时失误,连官职都没了,得亏左相府——现在称曲府,是他家的老宅,不是朝廷赐的,不然,他这一大家子还得从宅子里搬出去。到那时,更丢人!
左相心里懊悔的要死,也没有办法。他现在是平民之身,根本没有求见皇帝或太后的权利,宫门都不能靠近,即便他再后悔,再想求太后可怜,也无计可施。现在他只盼着之前那个传消息的纸条管用,能让太后想起他的好来,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
太后能想起左相的好来吗?当然能想起来!
倒也不是她多么兄妹情深,或者真的被感动了。而是,作为从宫里一路挣扎获胜的女人,自然有她的生存智慧。从她当年中了红颜枯骨之后,为了活命,毫不犹豫的让人把毒素转移到还是胎儿的安王身上,就可以知道,云太后跟曲阜一脉相承的自私凉薄。
要不是毒素转移的不够干净,导致云太后当时也伤了身子没法争宠,她也不会低调下来保命,全心全意的养着安王这个儿子。不过,这么多年的低调隐忍,和成为太后之后受到的追捧,让她心里清楚,出身不能代表什么,唯有权力才是立身的根本。她的荣耀权力来自哪儿?来自她唯一的儿子朱澈!
儿子的心在她这,她就被人捧得高高的,儿子的心不在她这,她即便再有太后的封号也没用,人们不过把她当个傀儡一样敬着!
但是,云太后心里十分清楚,儿子孝顺她这个母后的同时,更看重苏小小这个皇后,不说那救命之恩了,但说苏小小的舅舅威远将军手握重兵,就值得皇帝拉拢看重。这一点,她是比不过的,她那好哥哥不是没有能力,之前帮着新帝的时候,也出了不少力,立了不少功,坏就坏在,最后的时候她那好哥哥倒戈了!
这就很气人了,你哪怕什么都不干,也比倒戈,帮着敌人跑过来挖墙脚强啊!云太后当时气得真是恨不得没有这个哥哥。
但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身份立场不一样了,再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感觉就又不一样。当初平帝过来跟她说,装重病的消息要瞒着府外的人时,她心里是赞成的,因为她觉得她哥哥的脾性,知道平帝的身体不成了,可能不会再帮着平帝做事,顶多变成以前那样明哲保身,两不沾的样子,再多的也做不成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明哲保身两不沾,说不上对,但也绝对说不上错,反正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有这点想法在,她才没有给左相传信,告诉左相平帝真实的情况。谁又能想到,她那个向来胆小的哥哥竟然跑过去投靠了康王!不但投靠了康王,还把自己的嫡女给了康王做妾——哪怕最后曲玲死了,没有进的了康王府,也改变不了左相要让自己的嫡女给康王做妾的事实!要知道,最开始,左相府是打着让曲玲给平帝做侧妃的!让给平帝当侧妃的人跑去给康王做妾,这是寒碜谁呢?这还算了,他又帮着康王跑过来挖平帝的墙角!
再对比一下苏小小的娘家。虽然苏小小的母亲也很不满,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但人家苏小小的父亲杜仲春拎得清啊,人家在知道安王病重之后,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跑前跑后的为安王的身体奔波,请大夫送药材,哪怕没有用,至少这份心在这儿!苏小小的舅舅就更不用说了,始终站在安王这边。
当时云太妃只觉得欣慰,等尘埃落定的,再看往事,就觉得处处不得劲。在她看来,人自私一些才是常情,哪有像苏小小的娘家人这么傻的。所以,她心里就阴谋论了,觉得肯定是苏小小暗中传了消息出去,她娘家人才会这么一番做派。自然,她手里没有证据,这番话也只是她心底的猜测,她也不会拿着这点猜测跑过去告诉平帝,你的皇后没有表面这么听你的话,为你打算。
但心里有了怀疑,她再看苏小小,就觉得很不顺眼了,不过她惯会做表面功夫,心里不乐意,脸上对着苏小小还能像以往一样笑脸相迎。
——说白了,还是因为身份环境的改变,把之前隐藏的很好的婆媳矛盾暴露了出来。
等着新帝册封完了,云太后心里更不得劲了。
一样都是娘家人,苏小小的娘家就加官进爵,她的娘家就丢官罢职,这是明晃晃的告诉世人,她这个太后在皇帝心里的位置没有苏小小这个皇后重要?皇帝的心不在自己这,又没有娘家人扶持,早晚她这个太后不得成了傀儡,看皇后的脸色过日子?好不容易熬出头,她才不要过这样的日子呢!
于是,云太后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日日以泪洗面,夜不安枕,垂泪到天明,没两天,整个人都憔悴下去。
太后都这样了,自然不会瞒着皇后皇帝。
哪怕刚登基,朝政冗杂,后宫也是一团乱麻,平帝还是抽出时间和苏小小一起来看望太后。苏小小本身医术出神入化,给太后一把脉,只说是心思郁结,思虑过重,说白了,就是心病,耗费心血,吃药只能补身体,补不了精神,就太后这天天哭不睡觉的折腾,哪怕吃老君的仙丹都没有用。
平帝就问了,现在日子过得好,您又是太后了,所有人都得捧着敬着,还有什么放不下,让你憔悴至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