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当即答道:“回禀陛下,义勇军经辽国一行,伤亡甚重,虽是二月来整补了不少人员,可军中刀枪弩具不足,如要上阵杀敌,没有军械只怕不能。”这个时候不讨要些军械之物,还待何时?义勇军眼下最缺的也就是军械,尤其是弓弩一类。
官家听了浑然不以为意,大宋富庶,只要有人能上得阵,些许物资军械算得什么?立刻问道兵部、工部人等:“京中可有军械之物?怎的尚未发往济州?”
兵部工部有关人等上前奏道:“这等物品兵部库房尚有,只是因为这两月来大量物资征调河北,准备北上事宜,还不及调发济州。”其实哪里是什么来不及?实在是蔡太师重病,朝中童贯王黼专权,赦令所有义勇军应当配发之物全部暂缓。
这个理由是无法搬上台面的,也只能是找个借口罢了。宋江也知道其中缘由,不过现在也不是追究此事之时,只要能拿到东西就好。
徽宗听见是因为北伐事由耽搁了,也不便计较太多,下旨有司立刻将济州义勇军所有物资起运,不得延误时日。就算他不下此严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各部司相关人等也不敢耽误,否则等义勇军开赴了前线,为了短少物资之事再掉头回来告上一状,不管有理没理,自己都要先脱上层皮!
既然解决了义勇军的问题,现在就要谈到剿贼之事了。官家直接问道:“济宁侯,现在东南有贼子方腊作乱,聚众十余万人为祸数州,你可愿意南下平叛?”
宋江躬身而答,语言果决刚劲,“臣愿为陛下剿平逆贼,保东南不失!”
徽宗皇帝大是欣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关键之时,宋江果然不负他的期望!
“好!下诏,封济宁侯宋江为江浙宣抚使,率义勇先锋军即日南下平叛!”旨意一下,宋江跪下接旨。不过徽宗皇帝尚有些担忧,义勇军虽是威震天下能征惯战,可毕竟人数太少,东南反贼已有十数万之众,只怕未必能敌。要是宋江出了什么状况,岂不是损了自己一个忠心臣子,就连福金也要怪责自己。
要说官家对宋江委实是不错的,当然这也是要建立在能不能符合他的心愿的基础上。官家颁完圣旨,心中有些顾虑吩咐道:“济宁侯此次南下,也不必着急剿灭贼子,只需控住局面,不让贼势壮大即可,等待朝廷大军南下之后,再一同熄灭叛乱。”
官家的顾虑,朝中的大臣们也都想得到,宋江更是求之不得。方腊起事,宋江早便做好了准备,他的目的是借此练兵扩军,可不是不顾伤亡的平乱。
自家人马不过五千,就算再训练有素,对上人数十多万的起义军,就算胜了自己也要伤亡不小。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干的,他建军可不是为了内战,而是预备几年后与金人交锋的!就算官家不说此话,他也不可能真正卖命的死战,现在陛下自己也开了口,更是给了他辗转腾挪的空间。
徽宗皇帝能够体恤义勇军力,宋江也是有些感激,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官家对自己不薄,自己还整日想着如何颠覆这个国家!宋江心中有些愧疚起来,再次上前施礼:“臣谢陛下恩德,此次南下不敢说立刻剿平叛逆,但可保运河不失,将贼势掌控在两浙之内。”
徽宗皇帝点头示意自己明白,要是义勇军数千人能控制住不让局势恶化,也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军情紧急,朝会开得迅速无比,朝中数党再没有什么相互拆台之事,都是团结一心要先把方腊剿平。
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到了宋代,已经成为天下漕运最重要的河流。每年自春至冬,要在河口均调水势,使得深度达到六尺以便通重载为准,每岁漕运江淮、两湖、两浙稻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汴河的水势平缓,一般通行的都是平底漕船,十艘为一队,按班分行。
今日的汴河中,有一支数百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正浩浩荡荡的从北向南而下。沿途的其他北上南下的船只,看见这般声势浩大船队鲜红旗帜,纷纷靠边避让,无数人走出船舱张望着,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在庞大船队的一侧,有一支军马沿着河堤缓缓行进,保持着和船队一样的速度。这支军马身上穿着怪异,并不是大宋禁军服侍,前头打着一面高高的红旗,上面书写五个大字:义勇先锋军!
接了官家旨意,宋江立刻去各部司办理公事,领取枢密院令牌,分派亲卫去兵部点检物资等等,然后回府准备行装,与福金、安安依依话别,次日一早就踏上回济州的路程。他自己要先行一步,赶回宋庄准备大军出发事宜,请自己的掌书记蔡绦押运军资乘船随后。
义勇军本部早就准备停当,等他一到,最后做了一次战前动员,放了几天的假期让将士们好好的休息了几日。
过了五天,蔡绦押运着船队抵达了宋庄码头。宋江搬下物资,把运输船队打发回去,拉着蔡二公子便到庄上议事。说是议事其实也就是和大家伙见见面,起码认个脸熟,将来还要在一个营里呆着。
万事俱备,东风也到了,第二日,义勇全军开始出发南下。
这次出征,宋江在兵部又拾掇到了不少好东西,主要拣的是刀枪兵器、强弓硬弩和箭支。兵部有司此次再没有藏私,打开仓库任他挑选,这次东南大乱,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弄出什么事端,只要需要的尽可以搬走,反正是要签字画押的。蔡绦一口气拣选了上百艘船的物资运往水泊,兵部人等虽是有些怨言,也只能放在肚里无法声张。
现在义勇军以骑军为主,在马上不好用弩,弩击发力大射程远故是用脚蹬上弦的,在马上操作难上加难!骑军一般只能用弓,而义勇军中原有的弓大约有七八千张,都是数次战斗中缴获的,其中良莠不齐,强的能到三石之力,弱的只有六斗。
两三石的强弓都是北伐之时从辽军手中缴获的,大宋禁军所用之弓,基本都在七斗到一石之间。这种弱弓在平时操练的时候玩玩倒是可以,一旦真要对上游牧民族的骑军,还不如干脆不用为好。
现在趁着这个机会,宋江托蔡绦将汴京军库中二石的强弓一扫而空,足足有七八千张之多。更别说箭支之类,搬空了两个偌大的仓库,光一百料的最大货船光箭矢就装了十几船。
从济州府沿运河南下两浙,走京西路进淮西再到两浙之北,路途有一千多里要过九个州府。义勇军中的将士对这种长途行军早就习惯了,日常训练也是经常有三五日的拉练,只是等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