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节脱脱烧少林惹怒达摩;守襄阳辛苏无计
达摩与朱云夫妇大战三天,忽见有人火烧少林,哪能不怒,身化流光直扑而下。只见到处是蒙古军卒,追赶僧众,推倒佛相,砸毁桌案,翻箱捣柜,撕烂经书,抢金夺银。
指挥烧山的蒙军将领见有一道金光落下,急忙拍马回逃,报告主帅脱脱。
达摩怒极,自己的道场曾受大唐天子李世民膜拜,有教化功德,如今被一邦蛮人烧毁,千年心血毁之一炬,化为焦土,不可忍受。难道少林寺也在佛祖的清扫之列?不可能,少林寺一向本份,向朝庭多有贡献,怎会落此下场?
达摩老祖一声怒吼,少林七十二绝技挥到极致,连杀数千蒙军,真如修罗在世,其他蒙军一轰而散。
原来朱云与达摩在半空大战,脱脱有感,极目观瞧,见朱云与一女子被困于莲花阵内,识得达摩真颜,便用了个围魏救赵之计,火烧少林寺,好叫达摩无心交战,以方便义父脱身。
朱云夫妻二人是走了,可脱脱是惹火上身,达摩循着蒙古逃卒就追致中军。
脱脱己有准备,三万兽卒结成盘古大阵轮翻阻拦。
达摩每打散一个盘古身,就又有一个大阵过来,连绵不断。
脱脱指挥三万兽卒结成二千五百个盘古阵,轮一圈也得一天时间,正好当成炼兵,反正有启明再生咒能护兽卒不死,故而惬意之极。
达摩发泄了一通,头脑渐渐冷静,一想不对呀,自己跟这些小兵闹个什么劲,还是寻当头的吧!
脱脱一见达摩住手,知道要寻自己,便用盘古护身咒护住自己,纵马驰出。
达摩见到正主,喝问:“尔等军卒,因何火烧少林,坏我道场。”
脱脱答道:“吾奉大可汗拖雷所命,扫荡中原,凡不遵大汗号令,不服蒙军管辖者,格杀勿论,少林寺僧应出力南征,却不遵令行事,这不是违抗大汗之命吗?”
达摩咆哮:“少林众僧乃出家之人,远离红尘,慈悲为怀,怎会助你蒙军侵犯宋国疆土,尔大汗虽文治武功羁霸天下,却管不到我少林头上来。”
“哈哈哈哈,我蒙古大军所至之处唯问从与不从,不从者皆已处死,可汗之命无不覆盖之处,天下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不是汉人说的吗?”脱脱运气高声传遍全军。蒙古军上下齐呼:“大汗威武,大汗威武!”
达摩气得直哆嗦,用手点指脱脱,“好,好,我今日就大开杀戒,先将你除去,然后再灭杀你们的大可汗,到时就看还会不会是天下皆王土,王臣?”
“大言不惭!”脱脱展开紫薇星河剑咒。
达摩身形不动,猛然左臂伸长达百仗,一掌击出,直打脱脱脑门。
脱脱身上浮起紫色云包,被达摩一掌击散。
脱脱惊呼一声,驳马后逃,躲入三万兽人部队当中。他自知达摩的厉害,若是稍有疏忽,定是身死魂消的下场。
达摩见脱脱气势高昂而来,一招未发而走,落差如此之大,气乐了,“小子别逃。”左臂继续伸长,向脱脱身后抓来。
脱脱唤出百道紫薇星河剑阻拦,连打带消,自己躲入了三万兽卒中心,指挥都天阵结出盘古身阻拦达摩的进攻。
达摩一见脱脱唤出百道紫薇星河剑,立刻明白原来这小子是朱云的人,心中更加恼怒,颌下胡须如雄狮发怒,暴发直立,仿佛头颅膨大了几倍。
但脱脱实在狡猾,躲于兽人部队中,从不正面抵抗,只是指挥都天阵将自己紧紧护住,任由达摩狂风暴雨,就是不出来,每有兽人受伤,就打出一滴启明再生咒符救治复原。
达摩虽然强横,但对于这种不要脸的抵抗法也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对付,只得出言怒骂:“胆小鬼,不要脸,有种出来!”
脱脱不理不睬,充耳不闻,达摩的激将之术太过小儿科,一眼就望穿了。
这种方式深得现代战斗学的思想:“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
达摩终于失去耐心,手中突现一条青龙,天空顿时阴云密布,青龙一张口,一条瀑布直冲蒙军。
如山洪暴发,怒浪排空而来,将三万兽人部队冲得七凌八落。
脱脱见大势不妙,腾云化为紫光向北逃走。
达摩紧追不舍。
这一紫一金两束流光向北奔去。
脱脱见金光越一来越近,暗呼不妙。
达摩凝气打出一掌,一道白气直射脱脱后心。
突然一颗小树挡住掌气,八思八现身在脱脱身旁。
“阿弥驮佛!老祖,得饶人处且饶人。”
“上师,你要保这小子吗,他可是朱云的人。”
“我知道,脱脱此次罪责不轻,我让他还你座少林寺不就行了。”八思八合什回答。
“你为什么要保他!”
“自古藏蒙是一家,我欲传小乘佛教还需落在他身上。”
达摩略一掐算,怒气平息,“既然有因果偿还,今日就此作罢,我只要他先将少林寺还原即可!”
“理当如此!”
镶阳城中,辛弃疾眉头紧锁,蒙军三路南下,势如破竹,镶阳已处于孤立境地,宋国己无力支援,除非有义军解围,但蒙军不攻镶,八成有围点打援,消耗义军的意思,可镶阳乃战略要地,不可轻弃,否则不但不能吸引蒙军,战略意义尽失,自己也恐怕成为天下笑柄。
正踌蹰无措之时,听闻士兵来报,苏轼夫妇求见。
辛弃疾大喜,苏轼一向实干,定有计教我。
果然,苏轼要建十二座高塔,可护镶阳百年不倒。
辛弃疾发动民夫数万,日夜不停,历经一月同时建成护城塔十二座,辛弃疾刻划咒符于塔顶,塔内各藏千名弓弩手。
哪知蒙军不理不睬,绕城而过,只有小股蒙军在城外二十里扎营,设岗盘查。
脱脱已被达摩追至元都,此时大军由副帅哈赤领军。哈赤依脱脱定计,只对镶阳封锁,大军绕城南下。
辛弃疾与苏轼二人商定,辛弃疾领岳家军出城寻战机,苏轼夫妇领守军护城。
镶阳城城门一开,那小股蒙军立即远遁,不见踪迹,被阻的大股难民涌向镶阳,辛弃疾出城百里不见一个蒙军,恙恙回城。
难民一来,镶阳城压力大增,不仅贮粮散得快,还得日夜维持治安。辛弃疾与苏轼均感镶阳难以为继,可蒙古军就是不来攻城,仅把通路封锁,不使物资流入,只要大军出城,小股蒙军就逃走,大军回城,那小股蒙军又来封锁,大军又不敢常驻城外,实在叫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