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居住的西屋,徐为民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西下的夕阳,余晖洒满族学的院子,祠堂边那棵樟树,树叶也布满光辉,一闪一闪好不耀眼,当明天朝阳冉冉升起时,也会是一样的光景吧。“太阳就要落下去了,但第二天还会再升起,日本鬼子来了,但终究会被团结起来的四万万人民赶走,中国的天依然会是晴朗的天。”他念叨着,在房间里踱起步来,他不知道跟刘志刚透露那么多关于共产党的消息,是福是祸,他相信刘志刚能猜出他的身份。他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只要自己在刘志刚心里播下信念的种子,有朝一日,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参天的大树。但他也预料不到,那颗信念的种子生根发芽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徐为民走到床边,坐在床沿上,掀起垫被,拿出一张折叠的信笺,两行毛笔小楷跃然纸上,原来是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句诗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望着纸上那娟秀字体,徐为民的眼角又湿润了,这是叶轻寒在去年卢沟桥事变前写给他的,他们是一对恋人,一起加入中共地下党,一起执行生死任务,后来两人又一起上前线慰问,其实是借慰问的名义,将29军将士英勇抗日的事迹形成文稿传回新华通讯社华北分社,类似我们今天的战地记者,后来随219团后撤途中两人失散了。其实从宛平撤离前,徐为民已接到了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命令,务必尽快到达武汉,接受即将成立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指挥。于是,他不得不含泪放弃寻找自己的恋人,服从组织的安排,去接受新的使命。在武汉,他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接受李涛同志的领导,从事地下工作,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寻找叶轻寒,他甚至动过念头,想通过地下交通站,联络在北平的同志打探她的消息,理智却告诉他这是不现实的。他一日又一日的等待,盼望着奇迹地出现,但直到再次接到命令,奔赴湖南,仍然没有等到叶轻寒的行踪消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他们一定会再见面,徐为民却想不到当他们这对生死恋人再次相会时却是另外一种光景,世上事往往不尽如人意,至于他们两人以后的相见后文再叙。
徐为民发现自己是深深的爱着这一方土地的,这里的人质朴,纯真,村里的大姑大婶经常送菜送米,嘘寒问暖,大老爷们也对他很客气,他能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他们的真诚。他原本接到的指令就是接受岳州城中心县委的命令,等待即将来高泉山驻守的第九战区国民党军队,伺机掌握这支部队的相关情况,以便传回岳州城,供中共长江局领导作出相应决策,所以他之前才会和孩子们说,要和他们永远在一起,哪怕是牺牲也在所不惜。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在昨天下午,地下交通员再次传来中心县委的新的指令,国民党针对日寇的疯狂进攻,提出了“焦土抗战”方针,省城地下党组织千方百计打听到,省府会酝酿一次大的行动,以迟滞日寇的进攻,很有可能与这一方针有关,但就在消息传出来之后,省城的地下交通站就被国民党当局破坏,连带整个地下党组织都遭受重创。虽然,目前是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但是国民党从未曾放弃反共这一要务,小摩擦小手段不断。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向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严正交涉,中共长江局也指示必须尽快恢复省城地下党组织,并已经派出得力人手来湘进行重组任务,同时指示岳州中心县委亦需派出相关同志协助重建工作。原本县委已安排好一位同志,但这位同志在前几天日寇飞机入侵岳州时为抢救群众英勇牺牲,组织上只好另行安排并要求徐为民尽快结束手头工作回中心县委报道。刚好,徐为民在省城有一个表哥,于是,县城也不需回了,县委要求他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直接赶赴省城。
徐为民又将信笺折叠好,并用一小块土布包好,重新放在垫被下。走到书桌前,铺开桌上的笔墨纸砚,略略思索了一下,抬笔写道:“志刚吾弟,汝见此信当知为兄业已奔赴省府,虽前途未卜,料尚无虞。唯牵挂者吾弟也,弟年少,族中事物未克经受,他日如逢变故恐力有未逮,故为兄建议吾弟应及早参悟,免致他日惶惶;再者,弟谦恭友顺,智勇皆备,他日必领乡民与寇作战,万不可缺驭人之道,吾赠尔之书仅为用兵之道,尔尽可求之于族长,其定有教于尔,兄信服之;末了,弟切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因噎废食。他日相见,如弟功艺皆就,则兄当贺之。兄为民顿笔,民国廿七年七月廿八日”。放下笔,扯起信纸,轻轻地吹了吹,待墨迹干涸之后小心翼翼的叠好装入信封,放下信,却又陷入了沉思……
话说刘志刚像揣着宝贝似的溜回自己的房间,拿出那两本书,轻轻摩挲着书面,爱不释手。他从小爱看书,私塾老师教的那些东西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甚至曾偷溜去隔壁雷村普济寺翻阅过佛经,现在有这样的宝贝,内心怎能不欣喜若狂。不及细看,又放下手中的书,拿出那红绸裹着的家伙什,看了又看,对着墙上挂着的马灯作瞄准状,嘴里配合着夸张地“叭”一声,还假模假样的对着枪口吹了吹,别提多兴奋,又显得很得瑟,幸好这会没有旁人在场,说不得就会出洋相。
仔细端详了许久,他又把驳壳枪用红绸布包好,塞在枕头底下,过了一会又觉得不妥,遂摸出转放在墙角高柜柜顶,自己走出门口,合上门又推开,朝柜顶望去,一眼就看到红绸布裹着的东西,只好又拿下来。
“这可如何是好,暂时又不能直接挎在身上,放在屋里头,要是被舅妈或是表妹进来收拾屋子时发现了,就下不得地(方言,不得了)啦……”刘志刚自言自语道,忽然一敲脑袋,“有了”。他轻手轻脚溜出房门,把枪朝怀里揣紧了,来到常放牛的小溪边,溪边不远处有条小径,过了小径不到20米的地方有个山洞,他放牛时要是遇上下雨,常跑到这山洞里躲雨。
进了山洞,他左瞅右瞅,总算发现在洞壁上有个凹进去比较深的坑,他从怀里掏出枪,塞进深坑,在地上捡了好些个碎石子一起塞进坑里,差不多填满了才罢手,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应该冒得(方言,没有)问题,反正这个山洞只有我一个人晓得”,他开心一笑,“打道回府咯”。
回到房里,表妹志娴跟在他身后走了进来,叫了一声:“表哥”,把他给吓了一跳。“你个妹坨(方言,女孩子),偶该(方言,怎么)像个鬼样,不做声,跟在别个(方言,别人))后面突然一叫,专门嗬(方言,吓)人”。
“你冒做亏心事,偶该怕别个嗬咯”,志娴反唇相讥。
“好……好,算哥错哒,有事啊?”
“下午志忠哥过来找你,你不在哈,我就说你去找他啦,他讲没有呢,你下午到底搞么子(方言,干什么)去了,为啥骗我们撒?”
志娴说完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在屋里扫来扫去,发现床上的两本书,走过去想拿起来看一看,志忠赶紧三步并作两步,抢在志娴之前将书抓到手里,生怕被表妹夺走一样。
“我下午是去找徐老师借书咯,有一句话叫做‘书非借不能读’嘛”,说完嘿嘿一笑。
“么子(方言,什么)书?看你紧张个样”志娴问道。
“当然是好书,要不是好书,我偶该会去借呢,对吧?”
“既然是好书,那你看完了,得让我也看看,要得不?”
“你个女伢子(方言,女孩子),先学好你的针线绣花功再说咯。”
“肯不肯咯,你不肯我就去告诉伢老子(方言,父亲),你下午溜出去的事情”,志娴毫不留情。
“算了,算了,谁叫你是我老妹了,总是被你打败,叫我‘情何以堪’”志忠做不堪回首状。
志娴噗嗤一笑,“这还差不多”,伸出手,“让我瞄一下先”,说完也不容志刚分说,就直接从他手上将书抓了过来,端详起来,并翻开扉页,细细浏览,好久一会才合上书,又给回志刚。
“表哥,很好”,不知是说书好还是说她表哥为人好,“你赶快看哦,看完我好看啊,你放心,下午的事我不会告诉伢老子的。”
“这一时半会恐怕看不完的,要不你拿过去先看,看完再还给我?”志刚以商量的口吻对志娴说。
“我可不上当,以前你也是这么讲,可每次人家刚拿到手没多久,你就死命地催,害我以前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这次的书,我要仔细看,再也不上你的当。”
“老妹啊,你难不成想当女诸葛?”
“女诸葛不好啊,将来帮你定国安邦”,志娴一脸希冀地望着志刚,志刚赶紧把脸扭过去,不敢看志娴。他发现志娴看他的目光似乎与以往不同,他说不清那是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有点呼吸紧张,他张了张口,却不知道怎么说,难不成说不好,说好似乎又有一种会上当的感觉。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表哥,那我先走了,我去看伢老子回来没有,等会记得过来吃饭哦”,志娴说完看了一眼志刚,“傻子”,就走了出去,撒下一片银铃似的笑声。
“这个鬼精鬼精的老妹,葫芦里卖得么子药哦”,志刚摇摇头,就一屁股坐在床边,细细看起书来,一会蹙着眉头,一会又眉头舒展,时不时还伸出手朝下巴摸去,想学以前族学里的私塾先生捋他的长胡子,可惜他才16岁,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晚饭时,刘尊第也就是志娴的伢老子回来了,一脸的凝重,桌子上其余三人都不敢开腔。
吃完饭志刚早早就回到了自己屋里,难得今晚舅舅没有让他跪在外公的灵位和开山刀前进行训诫,让他心里舒坦不少。其实以前也只是小跪一会,然后就是纲礼伦常的背诵,以及身手演练,舅舅就在一边指导。“今晚可以安心看我的书咯”,说完朝床上一躺,顺手捧起那本《三十六计》,就这样很快进入状态,什么时候睡的不知道,甚至有人进来吹熄煤油马灯也不知道。
刘尊第望着躺在床上已然进入梦乡的混小子,手中还捏着那本《三十六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不忍心去抽志刚手中的书,生怕惊醒志刚。“就这样吧,这样的好日子恐怕已经不多了,可怜的伢子(方言,孩子),有些事情也到了该告诉他的时候了”,刘尊第心里闪过这样地念头,再次望着床上熟睡的志刚,那稚气未脱的脸上似乎因梦中的美好事物而卷起了笑容,他轻轻吹熄煤油灯,便走了出去。
七月的高泉山下并不显得那么的热,偶尔会有蝉虫鸣唱,整个刘家潭也已沉寂,大多数人已进入了梦乡,刘尊第躺在床上,睁着眼却怎么也睡不着,也许这世上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睡不着的人,为即将到来的命运而*心,为前路未卜而忧心忡忡。
夜,更深了,“老倌子(方言,老公),睡吧,明天上午你不是还要去祠堂吗?”,刘尊第侧过脸,看了一眼仍闭着眼的堂客(方言,老婆),叹了一口气,也努力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