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回家之路
公蜗牛2015-10-25 03:412,176

  这声发自内心的呼喊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睛看到是雪白的天花吊顶。

  我长叹了一口气,坐了起来,背靠在床头发呆。

  又是一个混乱的梦,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是这样。

  “外公,您坐到那里干什么?”英子朦胧的说,“怪吓人的。”

  “你醒了了啊。”

  英子从被窝里起来,打开了电灯,房间立刻变得通明,有些刺眼,我眨了眨眼睛,一时没有缓过神来。

  “英子,今天我们去买票吧。”

  “去哪儿?这边的事情办完了吗?”英子显然很惊讶我的决定,“再说了,这儿我还没有转转呢。”

  “没事,我们还会回来的,我现在想回老家看看,这边的事情不是很急。”我看着英子,“你不会反对吧?”

  “你都决定了,我还是支持你的。”英子笑着说,“现在你是老大,我全听你的。”

  “你睡觉吧,不用管我了,我看会书。”说着我拿起一本杂志装模作样看起来了。

  “那我可睡了。”说着英子一骨碌钻进被子里,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等她睡着以后,我放下杂志,呆滞的坐在床上,脑袋一片空白。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大亮了。宾馆外面的建筑工地又开始叮叮当当施工了,今天不知道怎么的,觉得这声音怪烦的,直入心肺,吵得我心神不宁。但是只能在床上坐着等着英子起来。

  等我们坐上火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坐在火车上才算是松了口气,但是却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飞到泾县去,老是觉得火车跑得慢。

  “怎么又停了?”我抱怨的说了句。

  “好像是到站了。”英子趴在窗口往外看,“这火车跑的还挺快的,都快赶上地铁了。”

  外面的旅客拖着行李匆匆的在站台上疾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管是来自哪里都在这里汇集,不管是为了什么都在这里开始,然后又各奔东西,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外公,这是哪个站台?”英子回过头来看着我,“你看那,上面是不是又指示?”

  顺着英子的手指望过去,是一块电子指示牌显示着红字“徐州”。

  “到徐州了啊。”

  几十年前,我就是过这个车站一路向北,到北京、东北,最后到了鸭绿江,那时候这里还没有这么现代化,那时候徐州车站虽说是个中转站,但是也只是一个有着四条铁轨的老站而已,一栋老房子,十几个工作人员,远没有现在这么阔气。

  “徐州?”英子自言自语,“好像在哪儿听说过。”

  “你哪里听说过,当年我到这里的时候,你外婆都不知道在哪儿呢?”

  “呵呵,看来外公和这里一样都成了老古董了。”说完英子咯咯的笑了,听他这么说我也笑了,是啊,我的确是老古董了,朝鲜战场上健在的还有几个呢?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活着的又还剩几个呢?

  火车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又开始动了。

  一路上英子的嘴都没有停过,大部分时间她给我讲笑话,逗得我很开心,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她小部分时间用来补充体力的钱都是我掏的腰包,我们下车的时候,整个盘子都被食品袋堆满了。

  到宣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没办法我们只好找了个条件好的宾馆住下了,等着第二天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我俩早早在汽车站旁吃了碗混沌就上车了。

  英子在车上显得很兴奋,我虽然没有她那么的活跃,但是却也是坐不住了,老是觉得车子开的太慢。

  “外公,这边的山的确很美。”英子说,“真是山青水秀啊。”

  “是啊,没有工业污染,水都清澈见底。”我看着路边的小溪感叹到,“老家那边风景比这里好多了,等到了你看看就会明白。”

  公路盘绕着山脚拐过来拐过去,汽车随着公路不断的在树林里穿越,感觉就像是在做过山车一般,左晃右摇的,不一会英子就被绕晕了。

  “外公,这个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啊。”她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兴奋,整个人都快蔫了。“再绕一会儿我就晕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走了,都这么多年了,谁还记得路呢。当年我跑出来当兵的时候走的都是山路,从家里走了几天几夜才找到部队,只知道是往东走。何况都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了。”我看着窗外的风景反而觉得很迷茫,我算什么呢?游子衣锦还乡还是叶落归根?当年我离开家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家,本来准备解放之后退伍还乡,哪里知道又参加抗美援朝,再后来就没有回来了。

  半个世纪之前这回家之路比登天还难,现在却能轻松的回家,交通不便难道是理由吗?虽然心中之路早已铺就,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天意弄人啊!纵使我现在天天回家又能如何?能换回去世的母亲吗?能换回圆圆的青春吗?是谁的错!是谁的错?

  “路不好走啊!”我长叹一声。

  “是啊,没想到这路这么难走,真是挑战司机的技术。”英子附和我,但是她显然没有明白的话。当然她也永远不会明白。

  我何尝又不想回家看看老母亲,中韩建交前我回不来,一方面是因为签不了护照,另一方面我又不能抛下家里的孩子和明珠;等到我能回家的时候,老母亲却过世了。

  看着路边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我感觉到自己就像是树上的那片叶子,不管年轻的时候怎么的向着太阳,一旦枯萎后就会掉落在地上,融入本源。

  “外公,前面好像到城市了。”英子高兴的说。

  不错,前面应该就是泾县了,零星的店铺散布在路旁,我又看到了泾县的“一字高”了。

  “终于回来。”我长叹一声,半个多世纪的积聚在这一瞬间化作了口气。

  进入了城市后,车子明显的慢了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两旁的高楼大厦诉说着这座历史悠久县城的繁荣。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我确实是回来了。

继续阅读:第三十六节 插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血洒723.5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