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万里、张克成随着贾似道退出选德殿,刚到殿门外,贾似道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想要向他告别的张克成的手“啊哈,恭喜张子爵了。老夫还有一事相求,你送的那番邦琉璃宝镜,毫发毕鉴,端的是稀罕宝物!小妾们很是喜欢,你再想办法给老夫弄两面,老夫就让他们把拨付夷州开府的四万银两足数尽快给你办好,张知州也知道现在朝廷财政拮据,你看如何?”
尽管这是*裸地敲诈,张克成还是显得十分爽快的样子答应道“周公吩咐下官敢不从命?据下官所知,有一番商手中还有三面。我将尽快落实遣人给周公送到府上!周公敬请放宽心。”
“啊!这样最好,张大人也是妙人!哈哈!老夫告辞!”贾似道说完扬长而去。……
根据张克成的举荐和江万里、陆秀夫等人的大力协助,加上三面番邦琉璃宝镜“糖弹”的作用,很快朝廷关于在夷州建立军州的各项批复及三十万贯资金就到了张克成的手中。有功将士的升赏的诏书也一同送了过来。
由于时间上的仓促,和对夷州情况的陌生,夷州州府衙门及以下各县治的划分,夷州军下面的架构怎么填,枢密院、吏部都没有给出具体条陈来,不过公文允许张克成按规制从权处置,可从地方上挑选有功名或者直接选拔官吏作属员,枢密院、吏部事后予以追认。
虽说贾似道贪婪跋扈,但张克成知道贾似道也是一个能干之人。南宋末年,朝廷财政日趋拮据,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在此严重危机下,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南宋帝国不需要等到蒙古入侵,自身就会先行崩溃。所以贾似道在执掌朝政的第三年初,便迫不及待地授意临安知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及御史言官们联名上疏,呼吁实行“公田法”。即:按各级官员的品秩高低规定其所能占有的田地限额,超限部分必须拨出三分之一由朝廷买回,再作为公田出租,以此项收入充作军队粮饷。举例而言,如果某个官员按规定所享的田地限额为二百亩,而他实际田产为八百亩,那他必须拿出六百亩的三分之一即二百亩作为公田卖给朝廷。
“公田法”选择在平江、江阴、安吉、嘉兴、常州、镇江等江浙地区最富庶的六郡实施。朝廷设立“官田所”,以临安知府刘良贵为提领,推行一年后立即产生了显著成效,朝廷买回约一千万亩的公田,当年收租米六百多万石,足够应付军队一年的粮饷,达到了预期目的。
年轻的度宗一即位,马上擢升贾似道为太师,封魏国公,对他异常尊崇。每次贾似道上朝行礼时,他必定起身答拜,并且不敢直呼贾似道的名字,而是称“师臣”。群臣更是毕恭毕敬地尊称贾似道为“周公”。
当他置身于权力的巅峰,眼前再没有强劲的对手,耳旁只剩下一片阿谀谄媚之声时,就会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从咸淳元年(1265年)开始,贾似道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基本上可以用“骄奢*逸”四个字来概括。整个帝国自上而下都对贾似道俯首贴耳、言听计从,甚至连年轻的度宗皇帝也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朝廷官吏每天都要抱着一大堆文书来到贾府呈报,大小政务都先经过其幕僚廖莹中和翁应龙处理,随后再由贾似道决断。朝中的一帮宰执大臣都成了摆设,只是在贾似道审阅批准过的文书后面署名而已。朝野上下献媚求官的人络绎不绝地在葛岭豪宅中出入穿梭。以致当时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曾经在鄂州保卫战中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个贾似道就已经死了,此后为了挽救国家经济而不惜触犯众怒推行“公田法”的那个贾似道也死了,最后剩下的这个贾似道只是一具活在私欲和享乐之中的行尸走肉而已。社稷江山的安危存亡早已被他抛到脑后,他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富贵、名利、权势,以及永无止境的欲望……。于是他将南宋带入万复不劫的深渊,最终也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
在由于当时的南宋,世人对夷州的偏见可以说是到了“谈夷色变”的的地步,朝中的官吏们对于朝廷给与的、凡愿去夷州为官、就予以官升三级的优惠条件,也是敬而远之。无奈只好放权给了张克成,由他提名举荐。大概度宗及贾似道诸人都认为,在那夷蛮之地,任你如何折腾,也难以鼓捣出什么名堂。
其实朝廷对夷州的偏见,从历史上的有关记载也可看出端倪。历史上南宋末代朝廷被元军追赶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尽管水军还有相当的实力,也不敢冒险去夷州立足,就是明证。
按照朝廷的诏书,目前夷州的主要官员有:李国章晋三级为奉直大夫,守夷州通判;武云峰由武节大夫晋三级,为右武大夫、夷州团练使;武云富晋朝奉大夫、海东军转运使;马德民晋朝散郎、夷州州主薄;纪灵晋朝奉郎、除夷州司户参军;曹渊晋朝散郎、领夷州倉曹参军、监当;许焕晋承事郎、夷州司兵参军;陈瓒晋承议郎、知澎湖县令;杜炎清由承事郎晋将作院少监、夷州将作监正使;陈景晋秉义郎、除澎湖县丞;陆虎晋云骑尉、除澎湖县尉;陆豹晋武骑尉、除秀涂巡检。
海东军将士的封赏有:张达晋骑都尉、都统制、海东军指挥副使;樊纲晋云骑尉、副都统制、海东水军指挥副使;郭琼赏飞骑尉、海东水军副都统制;倪鹏赏云骑尉、水军统制;周氏兄弟皆赏云骑尉、水军统制;武海涛、武大牛晋飞骑尉、海东军统制,白勇、武海军、白林、陈维言晋云骑尉、水军统制;柳飞晋飞骑尉、海东军统制;徐天川、吴鹏、武小坡、武建朋、武海波、武景亮、付彪、乔小宝、陈大虎、武二苟、陈飞、秦继先等十五人晋翊麾校尉。
由于张克成的再三恳求,江万里和陆秀夫才算同意。陆吉先由吏部员外郎晋中散大夫、海东军观察使;江万里之幼子江镐也由朝请郎晋奉直大夫、守海东州都监。
陈维义、陈维仁、陈维智也跟着水涨船高,各自分别晋了两阶,为朝奉郎和承议郎。陈维义接替了陈景的位置,掌管顺济商社和陈家寨的商行。
“嗨!总算成军了!”此时,张克成深深感到了手下人才的匮乏,但是目前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海东现在还不是一个能够吸引人才的好去处。无奈何只有飞鸽传书,请许焕、陈景也过来与马德民、纪灵一起与各州府交涉流民迁徙事宜。由张达和夏贵就嵊泗诸岛的交接去扯皮。自己则要与陈维智一起到户部,就朝廷对每一家迁徙海东的家庭补助十贯钱的事宜奔走、落实。
……
眼看咸淳九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各项事务终于有了眉目。浙江东西两路加上扬州、镇江两府,第一批共迁徙流民一万五千七百一十六户,人口六万四千六百五十三人。其中丁口三万四千六百九十二人。看来各地父母官是怕流民闹事,第一批尽可能的迁徙丁壮较多的家庭。不过这倒有利于张克成在夷州的开发和扩军。
嵊泗诸岛的交接结束,最终张达硬是敲了夏贵二十四万贯的竹杠,令张克成心情大好。
已是接近中秋时节,海上的台风逐渐减少,为了能赶上海东的秋种,张克成在马敬国和明州、泉州海商的帮助下一次调集了近两千艘海船,由张达、马德民、纪灵率领,在第四舰队的护卫下,于八月十二日从明州起航,载着六万多流民向海东进发了。
送走张达等人,张克成前往江万里和陆秀夫府邸告辞,与亲卫营、特战营一起乘坐第二舰队的战船返回泉州。他要在那里接上海东官兵的家眷,再一同前往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