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番禺都会说
静好居2015-10-25 09:426,971

  临安皇城,“紫萼殿”竣工。皇帝赵构却亲笔书写“绛萼”两个大字命名,改“紫萼”为“绛萼”了。

  书写完,自我欣赏一番,自言自语道:“纶组紫绛,食葛香茅。石帆水松,东风扶留。”于是接着书写门联。

  上联:纶组紫绛食葛香茅宇

  下联:石帆水松东风扶留殿

  “绛萼”为横批,制作横匾,高悬门楣。对联制作竖匾,悬挂两边。

  一切就绪,赵构亲自去请母亲韦太后,前来观赏。

  门题、门联,烫金的大字,熠熠生辉。太后感慨道:

  绛,大赤也。绛萼,紫绛花也!绛萼殿,绛宇、绛屋、绛帐之中宫花尊也。

  西晋左思《吴都赋》有曰:“纶组紫绛,食葛香茅。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门题、门联,语出《吴都赋》,取意吴后之芬芳都殿,紫气东来也。

  ——皇帝,用心良苦啊!

  赵构听母亲这么一说,眉开眼笑道:“知吾者,娘娘也!娘娘,博学啊!”

  (宋,皇帝称太后“娘娘”,称皇后“圣人”,称妃子“娘子”。除皇帝外之人,称太后为太后,称皇后为娘娘,称皇后以下妃嫔,则按封号称谓,如,某贤妃,某才人等等。)

  “自予归来,皇帝哪次问安,不提你那位了不得的吴后了?”

  “然也!吾思念所致,还望娘娘海涵体谅。中宫已经虚位十七年,还望娘娘同意册封用玺,好颁诏天下啊!”

  “理当!然容我见过本人再说。倒是你,早日将她召回吧。她,太不讲规矩了。”

  “母亲,不怪吴圣人。我无法分身,故要她代天子视察民间,到各地看看去。”

  “……”

  母子正说着话,太尉辛永宗来了。分别行礼后道:“陛下,泽国夫人求见陛下与太后,说是吴太师、吴大人有礼物给太后拜寿。”

  “泽国夫人,快传!”

  只见三辆马车开进,泽国夫人被扶下车后,抬眼就看见了尊贵的老妇人,在女婿近旁。心想,这一定就是太后了。赶紧疾步上前行礼道:“臣妾,拜见太后,太后金安!”太后微微颔首,表示回礼。夫人便又转身行礼“臣妾,拜见陛下,陛下金安!”

  赵构赶紧还礼,一揖道:“泽国夫人、岳母大人免礼!”

  “谢陛下!”又作揖行礼后道“陛下,臣妾带来两车物品。按吩咐,一车是送太后的拜寿礼,一车是给你们自己用的物品。先卸太后的礼物,好不好?”

  见赵构点点头,辛永宗,赶紧亲自驾车,前往慈宁殿。(宋,皇城内所有宫殿,都不称某某宫,而称某某殿。)

  ——————————————

  慈宁殿,待永宗指挥人,搬进两个特大箱子,打开、抬出一看,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一对高大的,高三四尺,齐胸高的景德镇大花瓶,赫然眼前。

  泽国夫人,要辛永宗往花瓶里注水,然后打开一个竹筐,取出花草,种植花瓶里。

  原来,花瓶里,下半部有种花的花苔底架。两瓶,分别水植枝干有三尺高的万年青、富贵竹,瓶口围一圈紫红、金黄色的鲜菊花。

  泽国夫人说,这个季节,只有菊花了。万年青、富贵竹,是她水植了好几年的。瓶口的鲜花,可以随花季更换。

  瓶身图案,褐色的桃枝上,舒展翠绿的桃叶彰显勃勃生机,枝叶间硕大的仙桃错落有致,一对童子童女,各自双手捧着仙桃。真是寓意美好,赏心悦目。

  待太后吩咐奉茶,泽国夫人又要人打开另外一只箱子,搬出一整套茶具,几套餐具,几大包茶叶。有果香肉桂、粽香水仙、茉莉花茶、洞顶毛尖、雨前雀舌。

  泽国夫人,亲自烧水泡茶,请太后与陛下一泡泡品尝。每一泡,都泡四道,然后换个小茶壶再换一品种泡。说是,泡过的,只要将茶汤倒干,下次可以接着喝。每泡茶,可以冲泡七八道水。

  茶后,夫人解开一个大包袱,取出她自己制作的茶点,给大家品尝。这才开始,转达女儿的话。女儿信中说:“大约八月21日前后,皇太后还朝。十月甲申,乃皇太后诞辰日,请母亲提前数日,代为前往拜送寿礼。之前,请勿打扰。”

  夫人接着道:“女儿不让提前打扰,所以几次的礼物,一并送来。餐具,是耀州窑瓷器,二月派人运到。花瓶是景德镇窑瓷器,茶具是吉州窑瓷器,六月运到。其中,花瓶是央央亲自设计、指导制作的。茶叶,刚刚前几日运到。除了茉莉花茶,皆乃欧闽武夷岩茶。央央说,都是当年好茶,来之不易。”

  “泽国夫人,你可知道令爱何时回宫,现在何处?”太后问,神情冷冷的。这令吴央的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

  “谢太后牵挂。臣妾也好想知道,他们父女俩,人在何方,何时回来。可是,他们每次,皆是要离开何地时,派一家丁押运物品到临安。押运的家丁,皆不知他们下一处会去哪。最后送来茶叶的家丁说,他们去过崇安县的五夫里。那里是柳三变的家乡,也是吴玠、吴璘的出生地。说建州有崇安县,乃茶之祖地,就是宋徽宗《大观茶论》提到过的欧闽茶乡。还吩咐我刊印、拜读《大观茶论》。臣妾正想,向陛下讨要一册《大观茶论》,好拿去刊印万册。央央说,茶乡士子与茶人,大多了解与推崇《大观茶论》之说,无不引以为傲。京都临安子民,更应当拜读鉴赏之。所以,吩咐我刊印万册。”

  赵构道“当年父皇的书籍,汴京皇宫被打劫一空。我当时人在安阳大帅府,所以没有现成的《大观茶论》。待我问问大臣们,看看谁有没有。一弄到,马上派人送去吴府。”

  “哦,这样啊!那就请陛下,将央央的手抄本给我即可,就可以排版刊印了。央央说,当年从吕相公那,借来赏读时,曾经抄写过一本的。说是,放在她的一个箱子里。”

  言罢起身,说是另外一车物品,陛下可以命人归置。她不打扰了,这就告辞。

  泽国夫人,离开慈宁殿,便对辛永宗说,“这个车里,有你的礼物,是央央亲手制作的一个笔洗。刻有名字,你要找到取回。”

  “真的啊,谢谢吴大人,谢谢泽国夫人。”辛永宗,高兴坏了。

  泽国夫人,在绛萼殿门前驻足片刻,便上车离开皇宫。

  回家的路上,泽国夫人心里很不安。自她见过太后,其始终阴沉着一张脸,不曾有过一丝笑容。不禁,心中掠过一片阴影。她算是理解了,为何太后会毫不留情地,下令杖杀了伪福国长公主李善静。

  据说,九月中旬,冒充柔福的假公主李善静,刚刚下令杖杀了前来讹诈的宫女张喜儿。张喜儿就是靖康之难中,与尼姑庵的尼姑李善静,一起被俘北上的宫女。当张喜儿终于获悉李善静摇身一变,乌鸦变凤凰后,心有不甘。因为是她张喜儿,间接为李善静提供了“假冒”的前提条件,便前来投靠,想依傍假公主,过上好日子。哪知,热情接待她的李善静,却笑里藏刀,让她美食一顿后,当晚就秘密命人杖杀了张喜儿。

  恶有恶报,当假公主一获悉韦太后还朝,知道难逃厄运,赶紧打包准备潜逃。哪知,已经来不及了,宫里来人,要她即刻前往觐见太后。因为,太后可是带着柔福帝姬(公主)的棺椁回国的。无论皇帝如何劝说,希望将错就错。然而,太后如何肯依,想起柔福与自己在金国的屈辱生涯,不杀冒充的,如何对得起柔福帝姬的在天之灵?于是,九月甲寅日,尼姑李善静被处以杖杀。不过,李善静也值了,从建炎三年,经建炎四年,到绍兴12年,前后也风光了14年。以假乱真,终有期啊!

  这位太后,看似好阴冷啊。这样的冷血太后,以后,自己的女儿,这婆媳之间,如何相处啊!

  不过,女婿倒是不错,还拜托她,请当年构筑吴府庄园,建造芍瑞轩,与近旁“仙境”的工匠。说是他要在绛萼殿内,建造建筑风格一样的“紫萼轩”与“仙境”。

  仙境将包含,构筑“纶组紫绛,食葛香茅。石帆水松,东风扶留。”意境。

  于是,泽国夫人心想,这两口子的暂时分离,没准就是自己女儿,给女婿一段时间,好让女婿兑现当年诺言,为央央打造一座特殊“亭殿”。

  可是,央央,你们父女在哪,什么时候回来啊……

  ——————————————————

  广州,吴央一行,已经抵达广州吴记联益会馆。

  广州的国内外贸易,如果全被外商包办,那就是被动的,不见得有利。如果他们不来经营,贸易便要衰落。必须形成,同时又有好些华商赴海外或内地贸易的局面,才不致于受制于人,使之主动,实现真正互通有无的“海外贸易”。这就是,吴央此行的目的。

  已经是广南路转运使的吴益,遵照吴央要求,要吴益命广州犒设,宴请番、汉商人,含纲首(主家)、作头(领头)、梢工(水手)等人,及其番禺都会的相关人员。一改以往,只是宴请外商的惯例。

  这年(绍兴12年),任广南路市舶司提举的,名叫“楼踌”,楼提举。大规模的宴请,由市舶司作东,楼踌,就是理所当然的宴会主管了。

  所谓广南路市舶司,就是含经贸管理、海关、关税为一体的衙门。

  自北宋,宋太宗开始,分为15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淮西、淮南、江南、湖北、湖南、两浙、福建、西川、陕西、广东、广西路。

  南宋时分为16路。在“路”下面,设州一级的建制,包括州、府、军、监四种。

  每一路长官设“四使”。即,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而且,他们“四使”的驻地还不一定一致。如果因战争需要,往往常合数路设置一个“制置使”,统一指挥各地兵马(相当于一个大军区)。

  节度使,本来是一路的最高行政长官。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

  后来,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再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若以两省五品以上官任,或需兼领数路财赋者,便称“都转运使”。而随军转运使,则因事而设。

  那么,市舶司长官,就是“提举市舶司”。而广州市舶司长官,就是“提举广南市舶司”。

  犒设,即奖励性设宴款待。每年十月蕃舶归国的时候,广州政府照例设宴为之饯别,以示慰劳。这叫做“犒设”,也是奖励海外贸易的表示。犒设,通常由市舶司作东。

  番禺,一般指外邦人聚集的居住、集市、娱乐的区域。

  他们居住区域,叫“番坊”也叫“番巷”。这样区域中的活动,叫做“都会”。都会中的集市,叫“番市”。都会中的娱乐场所,叫做“番娱”。他们最经常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

  番禺都会,就是涵盖番坊、番市、番娱等所有涉外的范围。

  从历史角度看,“番禺”,历史上之番禺,常是南海郡和广州的代名词。古则南海,近则广州。“秦置南海郡,郡治在番禺。”

  通常,番坊中,有外商娶汉女留居的,也有携带女人在此留居的。

  汉商,自西汉以来,中土人,都称“汉人”。汉商,自然就是中土商人了。

  犒设,“依例支破官钱三百贯文。”这次破例,按千贯安排,超出的七百贯,由汉商吴近支付。

  破官钱,就是官府破费的钱。三百贯文,即三百贯文钱。一文即一个子、一枚铜铁钱。一千贯,折算值一千两银子。

  转运使——某路(相当于某省)最高行政长官。有些时候,又称“节度使”。

  ——————————————————————

  转运使吴益,陪同姐姐吴央漫步街头。

  十月的广州,气候宜人。虽然秋高气爽季节,依然空气发潮,身感粘稠。墨绿苍榕,火红木棉,洋溢着满眼葱绿的生气。这里的高大乔木依然藤萝缠绕,虽然它的绿荫把整个街道遮蔽,但依然阻挡不住阳光下紫外的呼唤。

  走着、走着,“阳光裹着雨丝”的景色,突然亮丽眼前。吴央感慨,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迤逦景观了。吴益却道,太阳雨是广州特有的、常见的风景线。

  漫步江边。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船,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

  有记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即,师子国(斯里兰卡)的商船为最大。

  漫步番禺坊,这里毗邻海岸线。广州有很长的海岸线,靠近海岸线的番禺坊,也许就是番禺坊-番禺县-番禺区的由来吧。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世人亦云,“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瑇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广州海外贸易的利润非常之大。外商经营的结果,获利甚多。

  苏辙《龙川略志》卷五云:“番商辛押陀罗者,居广州数十年矣。家资数百万缗。”

  其中尤以姓蒲的阿拉伯商人,也叫“白番人”,更为富有。

  《东南纪闻》云:“番禺有海獠杂居。其最豪者蒲姓,本占城之贵人也。后留中国,以通来往之货。居城中,屋室侈靡,富盛甲一时。”

  广州,这个以商贸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城市在岁月的成长中变化着。在这个外地人、外国人不断涌入的城市里,到处充满了商机。

  漫步大街小巷,来来往往的当地人,长相很具特色,大多眼深、明眸、浓眉、嘴大唇厚。也许,在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中,往昔的积淀,似乎早就被商贸的浪潮盖了又盖,洗了又洗,曾经的记忆都被历史翻成了过去,也必将迎来因商贸而更加繁荣的明天吧……

  “姐,差不多该赴宴了。”

  吴益,打断了吴央的思绪跑马。吴央微笑点头,跟着赴宴去。

  ————————————————

  州府大张旗鼓,大摆宴席,为准备返航的各国商人送行,好不热闹。由于这次,宴请人员扩大了范围,包括了汉商等。而以往,通常只是宴请返航的番商。

  数十桌的宴席,摆满酒楼的上下层。人声鼎沸、噪耳不堪。觥筹交错,杂语纷呈。此起彼伏的“声浪”,令吴央几至晕厥。然而,使命感,让她强忍不适,勉强应酬之余,陪着父亲,重点“干杯”了外商席。

  “howdoyoudo(啊瑟兰姆-啊累一库姆)”阿拉伯语,您好。

  吴央举右手抚左胸,略弯腰:“喔啊累一库姆-瑟兰姆”意为“欢迎”。

  接着,大多回答“谢谢!”

  英语:Thankyou

  菲律宾语:SalamatDo(撒拉玛特朵)

  日语:あリがとゥ(阿里嘎都)

  韩语:감사합니다(勘三哈咪瘩)

  马来语:terimaKasih(得力马卡系)

  越南语:Cámo*n(嘉蒙)

  泰语:kob-khun(寇布库恩)

  印度语:dhanyavaad(达尼阿瓦德)

  希伯来语:toda(透达)

  土耳其语:te?ekkürederim(特谢库尔埃戴里姆)

  波兰语:Dzie,kuje(以库以而)

  俄语:Spasibo(思巴喜柏)

  德语:Danke(但可)

  阿拉伯语:shokran(休克朗)

  ……

  就这样,按事先约好,吴央回答什么,吴近跟一句什么,再举杯示意。其实,除了“您好、谢谢!”她还真的外语盲。记忆中,英语倒是懂不少,但这里说英语的外商却最少。外商中,以阿拉伯、韩国、日本、越南、印度、马来,为多数。

  然而,就这一句“谢谢”,却也引来了惊奇与麻烦,纷纷邀请到他们番禺坊去做客。吴央与父亲商量了一下,表示难以一家家应酬,还是请对方,一起于翌日上午巳时初(九点),到吴记会馆喝早茶、用早点。

  于是,次日,会馆大堂,四五人围一茶案为一拨的早茶摆设,就摆了十几桌。临时请来漂亮的歌舞艺女们,由吴央于前夜晚,训练茶艺一个时辰,勉强上阵。茶点,则由附近糕饼点供应。

  外商、华商头儿们,以及转运使、知州、市舶司提举等官府头头脑脑,都是被请之列。

  早晨,用茶清肠胃后,再佐各式早点,的确令人神清气爽、口齿含香、肠胃舒适。这种“功夫茶”泡茶法,有别于广州当地人的“煮茶”,外商的茶饼冲奶茶,别是一番风味,令在座各位,全都意犹未尽。

  主人吴近,在大堂中央一桌,目的为了说话声,周围都能够听到。吴央则借此机会,阐述跨国贸易,应当有来有往、互通有无,才能够长久发展而壮大的意义所在。外商头儿。没有不通汉语的,所以不用翻译,也能够沟通。

  茶后话余,吴近请大家参观了会馆的陈列室。琳琅满目的大宋特色陶瓷、丝绸、茶叶等等,令外商大开眼界,纷纷要求与吴记会馆下订单。吴近表示,来年秋季前,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但是这次,吴记准备自己外运,以对海外,作一次调研性贸易,并希望,沿途得到马来、印度、阿拉伯等国朋友的帮助与支持。

  接着,吴央作了即席演讲。最后,她亮出“如朕亲临”金牌,表示,她今天所说的话,即代表朝廷、代表皇帝陛下的远洋贸易意图与政策,敬请各级口岸官员照办,也希望各国商家放胆互贸,成为沟通各国商贸往来的先驱与使者,不枉生于这个时代,成就于这个时代。

  宾主尽欢,各自散去。吴央要吴益,向皇上如实禀报广州近况。建议皇上,将广南路市舶司提举楼踌,调往泉州,广州市舶司的做法与经验,使之于福建各口岸,发扬光大。

  数日后,吴记会馆训练的十几名美女茶艺师,成了香饽饽,被抢着高薪聘用。同时,各酒店,相继推出了“早茶”经营,再后,又推出了“晚茶”。

  吴央不清楚,这个早、晚茶,是不是由吴记会馆而起。然而,此后,广州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喜欢饮早茶、午茶、夜茶,外地的人,戏称广州人泡在茶里。

  于是,广州的早茶,晚茶,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亮点,美言这是一顿最异口的早餐。无论自己,还是友人,都在氤氲的茶之香气中,惬意地笑出了可心的灿烂。

  重复着往日的精彩,周遭的笑声在眼前浮现。吴央眼前,朦胧着远洋贸易的靓丽风景线,依稀书写、描绘着古往今来跳跃的灵感,伴着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辘辘前行。

继续阅读:128、首发远洋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