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赵瑗与赵璩
静好居2015-10-25 09:429,559

  数日后,后宫嫔妃齐聚中宫。

  妃嫔们,各自打扮的十分光鲜,在绛萼殿大堂依序就座。

  潘贤妃,已经晋升为贵妃。赵瑗养母张婉容已经逝世,追封贤妃。

  刘婕妤,晋升昭容。刘美人、张美人,晋升婉容、婉仪。

  潘贵妃、刘昭容、刘婉容、张婉仪四位,静静等候,连座旁案桌上的茶水,也无人敢碰。

  皇后,领着两个孩子来了,大家起立。但见吴皇后,一身简单的穿戴,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她挥挥手,示意大家坐下,开口道:“姐妹们放轻松点,刘昭容、刘婉容、张婉仪,从安阳起就认识了,南京(商丘)后,潘贵妃也就开始熟悉了。所以,不必拘束。”

  皇后对着赵瑗与赵璩道:“来,瑗儿、璩儿,分别给潘母妃、两位刘母妃,还有张母妃见个礼。她们,都等同你们母亲。今后,都要予以尊重与孝敬,不得有失礼数,清楚了么?”

  “是,母后。”兄弟异口同声,接着一一拜见。

  “好了,你们退下吧。”待两位走远了,吴央道:

  各位,今日请各位移步,到此一聚,原因是我有几项事情,要与你们商量。

  其一,赵瑗与赵璩虽然记在我名下,但他们兄弟既然是皇子,就请各位视同己出。今后,让我们共同关爱他们。

  其二,后宫,凡事由太后作主,潘贵妃执掌。即,过去怎样,以后还怎样的基础上,作些分工。如何分工,我列了一张清单,你们回去后再作具体商议。

  这些方面,有内侍省,负责具体运作与打理,你们只要听取汇报、跟进关注、全权负责。在管理过程中,除了定时向潘贵妃汇报外,遇上难题,与需要更改、增减什么的,首先要拿出自己意见与看法,再向潘贵妃汇报、商定。潘贵妃,如果遇上什么棘手的问题,可以召集各位一同商议。实在决议不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我。

  总之,内侍省各相关司院,向你们负责。你们向潘贵妃负责,潘贵妃向我负责,我向太后负责。内侍省方面,我会另行召集他们议定。

  其三,除了潘贵妃外,刘昭容、刘婉容、张婉仪的俸禄,按贤妃数额补齐。请潘贵妃,每月将我的俸禄均分给她们三位。当然,我只管你们几位。今后再增加的新人,不在此例。我这么做的目的,既是高看旧人,也是高薪养廉。就是说,各位不得在主管的范围内,捞取任何好处。否则,一经查出,即刻停止其管理权。

  其四,请安方面。免除各位向皇后请安的惯例。只要每日,由潘贵妃领着各位,一同前往慈宁殿,向太后请安,即可。

  ——好,我就提议这四项。各位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说。如果没有要说的,就请潘贵妃领着她们,在你那里,再作具体讨论与商议。

  潘贵妃,带头起立,行礼、告退。其她的,有话也变没话了,全部退下。

  “母后,等同母亲,岂不是也要去请安?那可怎么好?”

  她们一走,赵瑗、赵璩就急不可待地出来了。

  赵瑗接着弟弟的话,也担忧地说:“是啊,母后。父皇说过,我们只有一个母后,那就是你。一下子添加了这么多母妃,我们怎么办?”

  吴央,看着他们紧张的神情,被逗笑了,道:“什么叫‘等同’呢?你们虽然是父皇与母后的孩儿,可她们都是你父皇的妃嫔,所以就等同了呗。不用去请安,只要,不管在哪遇上了,行个礼,叫声母妃,即可。孩子啊,礼多不压人。她们,都是能够在你父皇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咱们不期望她们帮助说好话,至少也不愿意,她们说不利于咱们的话,是不是?”

  赵瑗道“母后,我懂了,母后是为孩儿好。”

  赵璩道:“母后,以前你做监军的侍候,总是每旬带我们出宫游玩一次。以后,还可以么?”

  赵瑗接道:“是啊,母后。你不在临安的一年半时间里,辛都统按你吩咐,虽然也有带我们出去玩,但与母后一起玩相比,心里感受大不相同呢。”

  吴央思忖,怎么总是弟弟先开口,哥哥附和。应当是他们事先就议论过,而赵瑗总能够促使赵璩先开口,再看对方反应。如无不良后果,便会接着附和。打小,就是这样。看起来,赵瑗比赵璩沉稳一些,赵璩比赵瑗率直一些。

  想到这,她道:“瑗儿、璩儿,过去,母后是男子装扮,方便出门。而今,还复女儿身了,就要遵守后宫规矩。再说,你们皇祖母,会盯着母后一举一动的呢?不过,规矩是死的,咱们总能够想出办法来。大不了,拉着父皇一起出宫,总可以的。但父皇日理万机,时间宝贵,我们只能偶尔为之。所以,平时只能跟着辛都统出去骑马、游泳什么的。此外,我会安排你们去水师军营,学些水军本领。除了这些,你们兄弟,只要不会荒废学业,何时想到什么出去的名目与办法,母后一般也会同意的。”

  “哥,咱们母后,真好!”赵璩,高兴了。

  赵瑗笑容满面道“母后,我与弟弟,这就读书去。我们保证,不会因为其他而耽误读书的。你说过,我们自立前,权力是学习,义务还是学习。孩儿我,一刻也不敢淡忘。”

  “嗯,很好。我也说过,你不仅要自律,还要带好弟弟。今日,我们破例一次,试试看。读书放到晚上,白天,做好母后的带刀侍卫。现在,就去挂上佩剑。然后,随我四处去看看。要注意,多看、多听、多想,少开口,特别注意察言观色,回来后我要考问你们的。另外,赵瑗依然按我们之前的约定,代母后发话。”

  兄弟俩点头,换装去了。不一会儿,母子三人,出门去。

  ——————————————————————

  太医院,御医们见皇后与皇子来了,自然是一个个自报姓名,行礼。赵瑗见母后点头,便道“你们各自忙去吧。”大家各自归位,却有一个叫王三力的御医悄然退出。吴央不动声色,向药房走去。刚刚进药房不久,院正王继先就来了。吴央心忖,这个王三力,就是院正心腹了。

  “唉呀,皇后娘娘、普安郡王、崇国公,大驾光临,太医院蓬荜生辉啊!属下恭迎来迟,还请娘娘、郡王、国公恕罪。”

  (绍兴九年五月,加,和州防御使赵璩,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绍兴12年八月,加,建国公赵瑗,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

  “哦,黑虎丹世家传人,院正王继先,是吧?难得你有心了。我们只是四处看看,别无他意,你自便吧。”

  “黑虎丹”?王继先猛吃一惊,娘娘她怎么会知道?他可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赵瑗、赵璩,见母后神情,握在剑柄上的手,不禁紧了紧。哪知母后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赵瑗、赵璩急忙跟上。

  母子三人,将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工、尚寝等各院,兜了一圈后,到了入内省府衙,直接走进蓝珪的值院。

  内侍省,分入内省与内侍省。所以,内侍省通常叫“入内内侍省”,而入内省,是可以近身侍候皇帝与皇帝女人的宦官府衙。

  入内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内侍省宦官职名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皇城,自供奉官至黄门,以180人为定员。

  凡内侍初补者,称为“小黄门”,经恩迁补者,则为“内侍黄门”。

  宦官的高级官称,另有,内客典使、延福官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等。

  北宋,元丰年间改制后,高级官称改为通侍大夫、正侍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拱卫大夫等。

  宋朝,不准宦官参预政事,故专设官阶,使不与士人混淆。授官最高不过“留后”,平日只“供洒扫”。但宋神宗后,宦官逐渐被重用,直至宋徽宗,出了手握兵权的宦官——童贯,身居太尉。

  南宋,恢复祖制,严禁宦官参预政事。宦官品级,按改制后官称。职位,还是旧称。

  押班,虽然是入内内侍省的“四号”人物,但却是直接侍候皇帝的头儿。其位置举足轻重,可以说“近水楼台”之中心人物。

  而且,南宋后,都都知、都知、副都知,一直虚位,最大的就是“押班”。

  品级,已经是“通侍大夫”的蓝珪,却在这里坐了冷板凳。啥职务、啥事没有,但他依然天天当值,坐等有人传唤他。

  今日,是个好日子,他等来了吴皇后。

  “大……娘娘!”六十有三的蓝珪,激动得老泪盈眶,硬是忍下了叫习惯的“大人”称呼,不知道如何表达他此刻见到吴央的心境,干脆噗通一声跪下,纳头便拜。

  赵瑗见母后示意,便上前扶起他:“蓝公公,请坐下说话。”

  老人,撩起袖摆,抹泪道:“普安郡王、崇国公,都长这么高了。小的,也老了。”

  蓝珪,自从建炎三年“苗刘之便”后,虽然顶着押班的位置,却也失去了侍候皇帝的职务,而是侍候隆祐太后去了。他便安排了脑子活泛的张去为,代替他侍候皇帝。才不到两年,即绍兴元年,隆祐太后就去世了。虽然,没有亲自侍候皇帝,但内侍省,还是他蓝珪说了算。哪知,自从绍兴八年,秦桧成为宰执。绍兴九年,张去为,就成了押班,取代了他。皇帝晋升了他的品级,却无权了。这么的养了两年,他去找了赵构,说自己身子骨还算硬朗,还能够做点事。皇帝却说“你也辛苦了一辈子,还这么先养着吧。等迎回韦太后,你再侍候太后去。”蓝珪心忖,就算韦太后回来了,可他是侍候过隆祐太后的人,还不犯忌讳啊。果然,太后回国,进住慈宁殿,却不要他侍候。

  蓝珪,向吴央讲述这些后,道:“娘娘,小的说这些,其实娘娘都是清楚的。虽然养着好,可小的侍候主子惯了,这么闲着心里很难过。”说着,又抹泪。

  “蓝公公,既然我是皇后了,内侍省自然我说了算。这样吧,提你为内侍省都知,直接向我负责。具体的嘛,你可愿意兼着中宫领事总管?”

  蓝珪一听,直接呆了,接而声泪俱下,道:“娘娘……没想到,娘娘还记挂着小的。娘娘册封大典日,茶点晚宴,我被人漏了通知。这个忘恩负义的张去为,他压根就当没有我这个人。嗯,不说他了。小的为中宫总管,就能够亲自关心到娘娘的冷暖,真是天大的好事。这是小的,一直巴望着的事情。至于都知,小的老了,不想管那么宽了,请娘娘再斟酌。”

  “都知之位嘛,这是你应得的荣耀。你清楚,当年陛下在康王府的潜邸旧人,除了陛下的几个娘子,就剩你了。而陛下在安阳的随从,就剩辛永宗与李宝了。此等深厚的渊缘,我何能不予以特别关照?我清楚你的年纪,不会让你活得太辛苦的,所以,都知,只是挂个名,以方便偶尔可以用一下这个权力,也因为,你眼下就需要这个权力。”

  她稍作停顿,道“对内侍省人员,我最信任的人,就是你。我让你去中宫,主要还是为了我的两个孩儿。相信你,会象当年对待陛下一样,关爱我的两个皇儿。我要你,重新物色中宫的内侍名单,将现有的全部替换。物色时,注意三点。一是郡王、国公的贴身内侍,不要女使。他们正处敏感的年龄,尤其郡王已经虚龄17岁了。而眼下的宫女,都不是大选来的秀女,她们还不够格侍候我的孩儿。二是,粗使杂役,尽量不要净过身的,以免一屋子不男不女。三是,如果宫里合适的人选不够,宁可有几个算几个。此外,请你注意,要不声不响地物色人选。都知官谍,后天送来。列好名单后,拿着官谍,点名要人。然后,带着你的人马到我那,直接宣布替换。”

  说完,她起身“好,今天不算,给你三天时间。第四天一早,我希望见到你。现在,你去弄辆马车,我们要出去走走。”

  蓝珪应承下,很快马车就来了。

  蓝珪要送他们,吴央挥挥手,示意留步。赵瑗自己驾车,母子三人,直接出了皇城。车上,吴央脱去外衣,又是一身男子装扮。

  ——————————————————

  街市上,只听一声“吁”,马车停了。吴央撩开帘子,只见赵瑗蹲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乞丐面前,左右看了看,就悄悄地,塞给他一个钱袋,轻声道:“我只有这点了。你不要说话,马上离开这。到郊外租个简易屋子,自食其力去吧。”

  这一幕,被探出头的赵璩看见了。“母后,我也有你给的零用钱,可以送给那些乞丐吗?”

  吴央点点头,赵璩跳下车,挨个分一点。却不想,一下子被包围了。一群穿着破旧的人们,虽然不是乞讨的,也围上来“这位好心的小官人,也可怜可怜我。我是逃难来的,一时找不到活干,到处打零工,养活不了一家人哪……”

  围着他的人们,七嘴八舌,述说着大同小异的理由。赵璩的衣服,手脚,都被围上的人们牵扯着,不得脱身,急得要哭了。

  只见赵瑗疾步上去“各位老少爷们,我们是路过此地,也没有多少钱。对不起,我们还要赶路。”说罢,几下子,就拨开众人的手,拉上赵璩,将他抱上车,赶紧驾车离开。

  “等等!”吴央对着赵瑗,吩咐了几句。赵瑗对着那群人喊了一声“你们,谁要找活干的,跟上我的马车吧。”

  马车停在一个铁匠作坊。吴央对作坊师傅道:“刘师傅,好久不见。你可愿意收留这些人干活?”

  “吴大人,你是吴大人。你在我这,打过一把宝剑,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可是,大人这次,玩笑开大了。我一个小小作坊,哪能够收留这么多人?”

  “你干是不干,不干我找下家。我会这么说,自然不会开玩笑。”

  刘铁匠想起大人当年的能耐,道:“难道大人能够扩大我的作坊,否则,如何要这么许多人干活的?”

  “这么说,可以商量?”

  “当然,看他们也是逃荒来的。能够给个活干,当然好。”

  吴央,将她在江西吉水的一套,演示了一遍。半个时辰,外包铁皮的炉子,就制作好了。煤球,也出来了,还解说了,如何制作铁皮烟囱等等。

  铁匠,简直不敢相信,一炉铁水,转眼变成铁皮。他的一块生铁,一会就在这位吴大人的指导下,变成了蜂窝状模具。他的一堆助燃煤灰,压出了蜂窝煤,也在大家齐动手的情况下,捏出了一堆煤球。

  接着,吴央建议,将这个作坊铺面,改装成产品销售店面。刘记铁铺,改称“民生铺”将后面的住宅,改为生产作坊。另外,再暂时租一个屋子居住。相信,不要一年,就有能力盖新居了。产品,先送一套到皇宫,找一位叫蓝珪的公公。然后签订一个定单。她可以确保,皇宫,一年内的需求量,都由他们供货。条件,妥善解决这二十几人的工作与生活问题。

  说完,要刘师傅拿来纸砚笔墨,要赵瑗亲笔赐予“民生铺”三个大字。

  “刘师傅,这几个字很金贵,你好生留着。为你留下墨宝的这位公子,他姓赵。他旁边的这位小公子,也姓赵。你可以将此墨宝先拓下,然后用上好的木块雕刻,烫上金字,制作一个高级的亮丽牌子。”

  铁匠,手捧墨宝,对着两位公子,一一鞠躬“小民,谢谢二位赵公子。”

  言罢,吴央留下一锭50两的银子道:“这是预付的定金。”

  铁匠接过银锭,噗通跪下:“吴大人,相信我,我一定安排好这二十几个人的生计。我为自己,也代表这些人,感谢大人与二位赵公子大恩。我会好好为你,为赵公子立个供生牌,天天为吴大人与二位赵公子祈福。”

  大家见刘铁匠跪下,哗啦啦跪下一片。

  吴央示意赵瑗过去,扶铁匠起来。赵瑗扶起他后,接着道:“各位,都起来,起来说话。”

  见大家立定后,吴央对刘铁匠道:“刘师傅,谢谢你的好意,祈福就免了。就将此心意、谢意,转化为多做善事吧。将来若是生意好了,发达了,就尽量收留街市中,无家可归的人们,给他们安排个活路,就算是谢我,谢二位赵公子了。”

  “是,一定!”刘铁匠深深鞠躬。

  吴央接着道:“他们中,愿意留下干活的,你发给他们酬劳即可。如果其中有病痛的,你先垫付医药费。病好了,就上工。如果当中有愿意乞讨,不愿干活的,就不关你的事了。”

  “是,一切按大人吩咐。”

  吴央说完,上了马车,继续赶路。

  看着吴大人远去的马车,喜上眉梢的刘铁匠,掩不住一脸笑容。心想,真是天上掉下大喜、大福一般。一年的皇宫供需,那得多大的进项。一定得保质保量,按时供应。做好了,就不会是一年了。再说,皇宫都由他们店铺供货,那“民生铺”就是金字招牌了。赵公子,难道是……他不敢往下想,如果是皇子,那可不得了,绝对不能做砸了吴大人的嘱托。

  想到这,他即刻安排这一大帮子,各自写下姓名、籍贯,都有什么技术、特长等等。不会写字的,都到另外一边,有人代笔,做好详细纪录。然后,才能安排都适合干些什么活。其中,要是有断文识字的,就好。不然,生意大了,就得去请账房先生了。

  ————————————————————

  那边,刘铁匠,忙得不可开交。这边,吴央母子直接到了天竺寺。

  进香后,午膳用了斋饭,便前往栖霞岭。将马车停在山下,赵瑗、赵璩,各拿一个包袱,随母后上山去。包袱里,是在天竺寺购买的香烛与供品。

  西子湖西侧,栖霞岭,岳飞墓前。

  “岳飞之墓”石碑,赫然眼前。吴央,颤抖着的手指,轻轻抚上“岳飞”二字,眼泪夺眶而出“鹏举兄,我是你十分疼爱的妹子吴央。我带着你曾经厚爱过的赵瑗、赵璩,祭拜你来了。赵璩,也长大了,如今都快有我高了。”

  她看了一眼正在上香、燃烛的兄弟两,道:“瑗儿、璩儿,给你们母舅磕个头,叫声义舅。”

  赵瑗,想起岳飞不仅抱过他,还多次教过他武功的之前种种,不禁满目泪光。哽咽道:“鹏举舅舅,赵瑗会永远铭记你,不忘你的盖世忠勇。你安息吧!”

  赵瑗说完,赵璩跪下“鹏举舅舅,你曾经让我骑在你的肩膀上,上街去玩的情景,我永远忘不了。舅舅,我好想念你的。”说着,也目含泪光。

  接着,兄弟俩,继续燃香,燃烛,围绕墓前,插满一大片。待香烛全部点上,吴央吩咐兄弟两个,给两侧的岳云、岳孝娥、张宪之墓祭扫一番。

  吴央自己,跪坐在一旁,一张张地,烧着冥钱,喃喃细说——

  鹏举兄,我大宋的首航远洋船队,已经远洋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去了。为此,妹子我曾经一路南下,流浪了一年多,等同亲自开启国门,亲送我船队远航。他们中,就有你的孩儿岳雷,你的小弟吴盖。如此,南宋的海上丝路,就算开通了。按推算,我首航船队,应当已经在返航途中。不久,就可抵达屯门港了。这是,你定然会为之欣然的国事中的大事。

  再说说家事。正徳夫人李娃,领着一家子,你的子孙们,定居在屯门。当年,是你梁大姐与韩姐夫,还有牛皋,亲自护送他们南下的。如今,牛皋还在李家,与他们一起生活,传授你的绝门武艺,岳家刀枪、岳家拳,使之发扬光大。

  鹏举兄啊,你是南宋第一大将,第一忠勇之战神,第一武神、武圣,请你相信我,历史,会在一定的时间,还你清白,还你公正,给你的后人一个公正的、理所应当的交代。正如你的遗言“天日昭昭”,你的千古奇冤,终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你,“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将世世代代,为人崇拜,令人敬仰。

  还有,李宝、辛永宗,杨存中,就是杨沂中,他们也都过得很好。我们的弟弟吴益,已经回到临安了。

  将来,在我到天上见你之前,我会将你的后人,以及你我一直关爱的,情同兄弟姐妹之后人,安顿一个好的去处。在那,繁衍生息,世世代代。

  ——鹏举兄,你,安息吧!

  吴央起身,仰首天穹,默默心语:鹏举兄,我想念你啊,好想,好想。你定然在天上,此刻,能看见我么?

  此时,一只雪白的大雁飞来,盘旋在上空。须臾,倏然俯冲下来,站立在墓前的一株枫树上,头朝着吴央,眼睛乌溜溜的,直盯着吴央。

  吴央,再次泪如雨下。盯着大雁,心语:鹏举兄,是你羽化而来,看我一眼么?

  白羽不鸣,还是直愣愣地只盯着她。

  吴央,忍不住大呼一声“鹏举兄……”怆然的悲呼,传出好远,好远。她的眸子,也不曾眨眼地,凝视着大雁。

  少顷,白雁突然展翅,嘎然鸣叫一声,向西湖飞去,在浩淼的西湖上空,来来回回,翱翔着。

  吴央,朝着西湖,飞跑下山。等兄弟俩反应过来,赵瑗拉着赵璩的手,急忙追上去。

  楼外楼前,伫立的吴央,目光搜寻着湖面,洁白的大雁,已经不见踪影。

  “赵璩,你守着母后,我去将马车赶过来。”

  赵璩点点头,扶着母后,走到一条石凳旁,要她坐下。有点发愣的吴央,顺势坐下,双眼,依然盯着湖面,发呆。

  赵瑗,赶着马车来了。跳下车道:“母后,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嗯,瑗儿,你也过来坐下。我给你们,讲个童话故事吧。”

  赵瑗、赵璩,分别坐在吴央两边,准备静听。吴央,伸出双臂,一手搂着一个,开始讲述“三个王子”的童话故事。

  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顽皮的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国王也老了。有一天,老国王突发奇想,把三个儿子,带到法师那里,要法师向他们各传授一门“逃生”的本事。国王许他们,三位学完各自的逃生本领,他就带领他们巡游自己国家的领土去。

  法师领命,问他们,都想学什么样的逃生本领。

  大王子,看着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燕子,就说:“燕子飞得又高又快,遇险时便能轻松迅速地逃跑。所以,法师就教我,如何能够变成燕子吧。”

  这时,一阵风刮来。二王子就对法师说,希望跑得象风那样快。

  三王子却说:“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逃避的,也逃避不了的,我必须得勇敢面对。你就教我武术吧。”

  于是,法师,便授予他们各自想要的本领。国王,便准备领着三个王子,出游去。临行前,他对三个儿子说,他什么本领都没有,要他们保护他。三个儿子都表示义不容辞。为了能和王宫联系,国王带上了一只信鸽。

  翌日,这位国王与他的三位王子,打扮成富商模样,出游去了。

  一路上……

  ——————————————————

  吴央讲完他们一路上,遭遇乞丐围攻,遭遇强盗打劫,遭遇女妖施法陷害,最后都被三王子,一一化险为夷,带着自己父王,安全地返回王宫的经过。

  赵瑗、赵璩听完故事,还沉静在故事里。赵璩不时提出问题,赵瑗都试着解答。

  吴央看着这兄弟俩,也沉入思考。想起十年前,赵构选择赵瑗的经过。

  选择前,赵构私下对她说:“太祖大公无私,有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来,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于是,来了十几个太祖的后人,准备从中选拔。按照年龄,其他的都不合适,剩下两个出生于建炎元年,年届七岁的一胖一瘦的两个小孩。

  两个孩子,被送到赵构与吴央面前,站着。突然,来了一只猫,瘦孩没动,胖孩却伸脚去踢猫。这个动作,让赵构对胖孩子好感全无,把瘦小孩留了下来。

  这个瘦小孩,就是赵伯琮,宋太祖的七世孙,赵德芳的后人,秀安僖王赵子偁之子。皇上,赐名赵瑗。

  三年后,即,绍兴六年(1136),又一个七岁,小赵瑗三岁的太祖七世孙,赵伯玖,秉义郎赵子彦之子,被送进宫里。皇上,赐名赵璩。

  赵瑗、赵璩,都是一进宫,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几年后,稍大些,先后封了国公。一年前,赵瑗被晋封郡王。

  如今,赵瑗,字元永;赵璩,字润夫。都是他们的父皇,后来所赐之字。可是,吴央习惯了称之赵瑗、赵璩,也就没有称呼他们的字,赵元永、赵润夫。

  端详着赵瑗、赵璩,毕竟有着血液关系,两个孩子样貌,还都与养父赵构,有着些许相似之处。赵瑗,宽而高的额头,脸部轮廓,很象赵构,就是眉眼不象。

  赵构,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赵瑗,眉毛要淡一些,眼睛,比赵构小。身板,虽然不会象小时候那么清瘦,但也不象赵构那般壮实。整体形象,清俊挺拔。

  赵璩,正好相反,与赵构眉眼相似,身板长势,也有趋于壮硕的倾向。相貌,除了额头,脸部轮廓,都不象。估计过去,长大后,整体形象,清朗挺拔。

  总之,两个孩子,样貌、体型,都不错,不会比他们的父皇,逊色多少。

  那么,谁才能当着太子般培养呢?就目前看,赵瑗优于赵璩。然而,赵璩还小,还是一样地培养,等过些年头,再看吧。

  ——想到这里,吴央起身。看着两个,一直安静等候着,不敢打扰她的孩子,心里很是安慰。对着兄弟俩,温和地说:“瑗儿、璩儿,今天出宫,你们只是陪母后,到天竺寺进香。你们,听清楚了吗?”

  赵瑗看了弟弟一眼,道“我们知道了,母后。”

  “好,咱们回去吧。”说完,就向马车走去。

  路上,赵璩问了不少问题。吴央道:“璩儿,母后有点累。这些问题,今晚你与哥哥,先讨论一下。过几天,母后找个时间,再听听,你们的讨论结果。”

  赵璩,乖巧地点点头。吴央伸手揽着他,闭目养神。

  一进皇城大门,辛永宗,已经候等门口。

  吴央不禁心叹:我的自由女神啊……

继续阅读:138、隐桥黑虎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