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章 清明上坟送纸钱
山高知寒2022-01-26 17:085,142

  第三十章清明上坟送纸钱祭奠师母泪涟涟

  待到第二天范二毛起床,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下重大的错误。什么错误?原来范二毛这次回来不为别事,就为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而回的。谁知被单刘胥给撞见,好歹弄到包武德这来,于是便入了包武德的伙了。

  现在范二毛突然想起自己回家来是干啥的,一翻日历明天就是清明节,心中一惊,面有愧色,不由得为自己享受纸醉金迷的日子差点忘记给师傅送纠钱而感到惭愧。于是赶紧洗漱一下,急匆匆就走出院门,反手锁了门,往大街而来。

  进早餐馆吃了点早点来到大街上,站在街边等单刘胥。

  没多时单刘胥骑着摩托车过来了。

  范二毛望着单刘胥笑着说道:"单监理,我给你请个假,明天清明了,我今天想回趟家,给我师母烧纸去。"

  "中,那你去吧,待会我到包经理家,顺便给你请个假。你去几天呀?"

  "多者两天,少则一天,我去去就回。"

  "好,你去吧。我走了。"单刘胥说罢骑摩托车走了。

  看着单刘胥走远,范二毛匆匆动身,赶往车站。

  闲话少叙。待到范二毛走进朱庄南麓,天已经近午时了。

  范二毛没有进村直接去了坟地。

  来到师母的坟地,绿油油的麦子已经腿肚子上深了。

  今年的麦苗长势喜人。"今年又是好收成了,看这麦子长得多喜人,现在地也肥,苗也壮,这农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想着范二毛用脚趟开麦子间的垅沟,沿着垅沟往师母的坟前走,麦苗儿上还有露珠未被太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温柔,懒洋洋地洒向大地,今天天气晴朗,沃野千里,没有一丝忧伤之意,为清明祭祖的人准备了一份厚礼。

  范二毛走到师傅的坟前,看到坟上刚添的新土,他就知道是朱家族人添的坟。

  范二毛不由想起当年随朱家族人清明添坟的场景。

  望着坟上的新土,范二毛不觉思念起师傅,心情不免忧郁起来。

  多少年过去了,师傅的坟随着一年一年的添加新土,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大,范二毛的思念之心也随着一年一次的祭拜而逐渐增加。

  范二毛把自己带来的祭品一一摆好,又把香蜡纸钱摆好,从裤兜儿里掏出火机燃上,然后跪下给师傅叙说他一年来的经历。每祭奠师母范二毛都会跪在坟前叙说自己一年中的行程,述说他的快意和忧伤,像当年师傅活着那会一样拉话。说出自己的见闻和看法,说着说着范二毛哭了起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也只有在师傅坟前范二毛才会放声痛哭,释放压抑的心情。

  在痛哭中范二毛尽述自己心里的辛辣酸甜,哭够了又会躺在师傅的坟上与师傅说话,一直说到日偏西山他才拍拍身上的土离开。

  自从朱宦臣的官越当越大,清明节和寒衣节范二毛就不敢赶在当天来烧纸钱了。因为每次朱宦臣回来烧纸钱,全朱庄的朱姓族人都会出来,在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当天老早就把朱宦臣爹娘的坟墓给围起来,桌子板凳摆放得一应俱全,所有在家的朱姓族人全部到齐,只等朱宦臣的车队到坟前祭奠了。所以范二毛在清明节提前一天过来,到寒衣节退后一天再来,以避开朱宦臣和族人的目光。

  这也是对应民俗早清明晚十一的风俗,又能避开朱庄人而想出的对策。

  等到范二毛数落个够了,肚子里饥渴难耐了,他才走出坟地,向通往县城的路上走去。

  正是:

  清明上坟送纸钱,祭奠师母泪涟涟。

  阴阳两隔心牵挂,一世亲恩斯慈严。

  可是他今天没有回县城,而是往那个当一辈子乡干部的风水老先生家走去,他想见见老先生,顺便说说这些年来自己的情况,以及学习易经的感想。

  到老先生家已经天下黑了,范二毛还是先去小卖部问问老先生家的情况,买了礼物才往老先生家走。

  走进老先生家的大门,院子比以前整洁多了,院子铺了水泥路,小路两边一边种的是花草,一边种的蔬菜,一进来就给人一种清闲宁静的气氛。

  范二毛无心欣赏,快步向堂屋走去。

  进堂屋范二毛就叫大爷,从里屋应声走出一个白眉黑衣的老者,老者个子不高,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白眉下,头发花白却发迹整齐。饱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却更是写满了智慧。老者诧异地望着范二毛,眉眼间忽然跳动几下,大声叫道:“二毛,范二毛。哇,你怎么这会来了。”说着如同看见亲人一样,快步上前抓住范二毛的手就往沙发前拉,拉到沙发前反而站住了,望着范二毛就问:“你咋今天来了?这些年你去哪里了?”

  反倒是范二毛放开老人的手,把手里拎的礼物放茶几上,转身拉住老人坐下,开始细说这几年的流浪生涯。

  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踮住脚从里屋走了出来,看着范二毛慈祥的眼睛眯起一条缝,笑呵呵地问范二毛从哪来,这些年都干啥了,说起话声音清脆好听。

  寒暄之后老人微笑着说:“二毛,今晚不走了。我给你和你大爷烧两菜,恁爷俩多年不见了,喝两盅,晚上好说说话。”

  “中,中。大娘,我就没准备走。来了就是想与大爷说说话的,我也想您和大爷了。”范二毛站起身回答道,屁股躬得老高,很敬畏的样子。

  老人微笑着点头,转身向厨房走去。

  吃过晚吃,范二毛与老人坐在沙发上聊天,老人也不客套了直捣龙穴开门见山地说:“这些年啊,我一直在探讨中国文化的根源性问题。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部《易经》而已。《易经》是华夏文明的主脉,随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开源而来,其他文化皆为旁系。如《诗经》只是人们的生活随机而已。而《易经》从华夏民族产生文字之前,《易经》文化就已经存在了。

  《易经》的产生过程就是华夏文明的印记过程,没有《易经》文化就没有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政治、人文和宗教文化,其实就是《易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政治、人文和宗教意识形态。

  《易经》起源于巫术,是没有产生文字之前就已经产生的产物。《易经》不只是预测学,更重要的是《易经》还是华夏人的天象学。”说着老人望了一眼范二毛慢条斯理地又说:“二毛呀,这些年我有很多话想找你说,可就是得不到你的下落,今天你总算来了,大爷我可算得着个说话的人了。通过已知的文献和现有的文化遗存,可以看到华夏文明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而这两种文化的根都存在于《易经》之中。

  《易经》起源很早,可以说《易经》是世界文化的先驱,但是还是有更早于《易经》的夏朝《连山》易和殷商朝的《归藏》易文化存在。可以说夏朝的《连山》易文化是《易经》文化的鼻祖,而殷商王朝的《归藏》易则是《易经》文化的次祖,并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文、政治和宗教文明。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贵州发现的水书看,《连山》易起源于山脉连峦的山区地带,起源于山西西南部和陕西东北部一带,或更西的葱岭山脉,是一部集预测、天象和风水学的文化集成,而《归藏》易则起源和应用在今天京广线以东的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山东大部和安徽、江苏北部一带,殷商中后期才扩大到整个沿黄河流域。

  从现在已知的文献看,《连山》易与《归藏》易存在截然不同的两套易学理论。从水书看,《连山》易是后天八卦的祖宗,而《归藏》易则是先天八卦的祖宗。而《易经》易则是综合了后天和先天八卦之后,建立起来的综合两家理论的理论文献。

  现在看《连山》易在夏代是夏朝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而《归藏》易则是殷商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要。

  从历史进程、政治制度和政府设置来看,夏朝在政治上是诸侯分封制,早期政治首领存在禅让制度和推选制度,国家以国和邦分封制格局存在,国和邦之间是松散的联邦制的形式。但商殷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政府设置则完全是类似于后期中央集权的君臣制,是内服百官和外服分封贵族的完整的官僚机构制度。

  可是到了周朝,中国的政治制度又被推回到诸侯分封制上去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夏和周的建国者皆来自西部山区,而殷商的政治集团则来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山东黄河南岸和安徽、江苏北部一带的原住民族,殷商政权的建立是东部原住民族击败西部外来民族的结果。

  中国历史,自产生之始就是外部文化侵略本土文化又融入本土文化的产物,所以《连山》易这部人文、政治和宗教文化纲领在进入中原平原之后,又被东部平原地区的本土民族改造为适应东部平原地区的文化纲领,即《归藏》易文化。故有《连山》凡八万言,《归藏》四千言之说。可见《连山》易从山区进入平原后被殷商政权进行了大量删减。

  到周代,周朝政权同样来自于西部山区,是西部民族。周朝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西部民族观察山区天象息息相关,因此周朝的《易经》易是传承《连山》易的产物。而并非《归藏》易的完全概念,但更多的是《连山》易文化思想。所以周朝的政治制度和政府设置与夏的政治制度和政府设置是一脉相传的,都是国和邦松散的联邦制形式。但是,后期的《周易》被孔子编纂后,《连山》易的成分却被删减殆尽,更多则是《归藏》易的文化成分,原因是孔子出于政治目的,大剂量的删减了《易经》易中原有与《连山》易有关的思想体系,加重了《归藏》易的文化成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宣扬建立内服百官和外服分封由王和贵族集中权力的完整的二级官僚制度体系,限制和消除分封制和联邦制在中国的发展。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政治王权的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变,而《连山》易、《归藏》易和《易经》易内容的不断改变正是华夏民族人文、政治、宗教意识形态改变的结果。同时也表明不同区域的民族产生不同的文化,文化是随民族之血流淌的产物,文化有融合性,但民族的血性文化永远随民族之血而流,永远无法改变。因此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就是一种错误理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根系始终就没有泯灭过,中华民族的根系文化随华夏儿女的血液流淌着,一代一代传承着,只要华夏民族存在,无论你多么顽固的文化,只要进入中土就因尽失本色而泯没,转化为中原文化的依附品,而中原文明却如万古长青之树屹立不倒,代代传承。

  现在看,中原文明产生于河南东部,河北南部,山东黄河南岸和安徽、江苏北部一带的原住民族,是高辛氏(帝喾)的后裔,居黄河下游,其始祖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玄王契。玄王契正是中原民族的宗祖之根,而来自西方的黄帝则是外来融入文明,并非华夏民族的原住宗祖之根。

  现在我们从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知道,夏朝和周朝都来自于西部山区,而殷商却来自东部平原,来自商丘以东的山东和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宿迁和徐州一带,是东部民族战胜西部民族成立的政权。从殷商政权的世袭制度和权力任命制度看,以及现在我们应用的农历历法来看,东部平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祖根,这一文化始终没有泯没,几千年来虽然历经风雨,但始终随华夏儿女的血液在代代流传。

  商殷文化的建立是东部原住民族契帝儿女战胜西部外来民族黄帝子孙的结果,是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建立商朝的结果,同时《归藏》易与《连山》易存在截然不同的内容,也说明夏商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现在完全可以肯定,儒家传承的是殷商文化,道家传承的夏周文化。从国家政治制度看,夏和周文化是多元文化,来自西部山区,更进一步讲来自西方,是外来文化,以黄帝为代表,代表着华夏民族西东融合的结果。而殷商文化却是二元单一文化,是古中国的本土文化,来自黄河下游的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带,以契帝为代表,代表着华夏民族二元单一的集权制文化。

  可以这样说,西部或西方文明根基深处就存在分封和民主文化的基因,而东部或东方文明根基处就存在世袭和集权文化的基因。历史和现实往往是重复的循环的,今天的世界就是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也将过去的世界。今天是明天的反映,明天是昨天的折射。世界文明也是如此,在不断冲击和融合中不断前进,并更加文明。

  这样我们的文化之脉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线路图了。现在可以肯定,老子来自西部山区,而孔子来自东部平原。事实也就是如此,老子在函谷关发布了他著名的《道德经》,而孔子出生在山东曲阜,孔子的文献也皆出自今天京广线以东地区。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论语》出自东部文明,讲究“阴虚”文化,重心在一切政治、人文和宗教以“阴虚”为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讲究“阴谋”论、二元论、封闭论,政治集权化、官吏任命制。而《道德经》出自西部文明,讲究“阳实”文化,重心在一切政治、人文和宗教以“阳实”为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讲究“阳实”论、三元论、开放论,政治分封制,权利联邦制。而《易经》易是综合“阴虚”和“阳实”并存的“阴阳两谋”论文化,但《易经》易则因政治因素,被孔子改造为以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的综合性产物,并且是矛盾的不伦不类的产物。

  原因是“阴虚”和“阳实”本身就是对立而不融的两种文化,当你将两种无法融合的文化融为一体时,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撞击是产生文化共振和文化循环的根源。所以你回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就是民族内乱和外族入侵的共振和循环往复的历史,只要儒家和道家存在,便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斗争历史,几千来中国历史在共振和循环往复中滚动发展。所以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儒家和道家的斗争史。

  当今世界仍是如此,西方文化重“阳实”,文明根源深处存在权力分封和民主文化的基因,而东方文明重“阴虚”,根基存在世袭权利和集中权利的文化基因。今后的世界,文化斗争必将由过去的儒家和道家之争,转变为东方理学和西方哲学的斗争。”

  正是:

  五千年来大循环,斗来斗去民涂炭。

  阴虚阳实何曾融,唯心唯物今仍战。

继续阅读:三十一章 甲辰之人坐财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八字人生 第一部:八字奇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