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合伙
黎民2015-10-27 13:534,084

  原先许多人认为辛海、凌森办律事务师所很轻松,没有想到他们最后分了家;“散伙”肯定要伤元气,以后大家就都有些艰难啦!

  常健离开不久,第一合伙律师所就“四分五裂”了,这当然不是因为常健,而是合伙人的问题。古汉等好几个人,跟着凌森转到第二十合伙律师所;干了一段时间,大家一致推举凌森当主任,这是他在原来律师所难以谋到的位置。

  洪新和一些人在市里办律师所不太顺利,他做了几年的合伙人、副主任,后来也退了出来,转跟凌森、古汉他们合伙,继续当副主任。

  岑光跑到另外一个省直辖律师所,不久就当了主任,但据说是傀儡,他不是真正的合伙人,有大老板幕后*纵;他买了一套“二手房”,按政策规定把户口迁入A市,结婚生了两个小孩,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金海果然和一伙人办了一个新的律师事务所,由他当主任,而且所里的人越来越多;局外的人不知道他是否经历过艰难困苦,如果说以成败论英雄,表面上他是一大帮人的头头,应该算是“英雄”之一。

  方权他们的律师所后来也“改制”了,合作成员全部散离,基本上是由他收购所里的债权债务;他把律师所撑了下来,也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

  庞英未能享受到老何那样的好政策,早就辞职开办了“庞英律师事务所”,虽然她如愿以偿的以个人名字给律师所命名,但只能是“合伙制”的;按那时侯的规定,还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个人”律师事务所。

  应该说庞英过得很不容易,因为没几年她就病故了,壮志未酬这是后话;好在她有家人继承遗志,人倒旗帜未倒,律师事务所继续办了下去。

  第十合伙律师所,设在A市中心边缘地带一条不太热闹的大街上;它是第一合伙律师所建所那一年的年底成立的,合伙人也是俩人。

  主任翁池,比常健大三岁,胖敦敦的壮汉,当时从事律师职业近十年了,中员、高级职称,是从F地区到A市发展的。由于他父母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荣获安置在省城“干休所”,翁池和老婆孩子就随他们住。翁池本人的户口还在F地区,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一套“房改房”,房产证尚未办好;但是,他也筹划在A市再买一套房屋,条件成熟时才迁户口。

  副主任小康,比常健小一岁,人较干瘦;他从事律师工作的时间稍早于常健,也是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属于常健的师弟),原在F地区金城县工作,无党派人士。据说他的户口也没有迁来,各方面条件比不上翁池。

  老翁、小康开办律师所时,曾借用了一个本地人的名义,好不容易才搞起来的。现在俩人关系若即若离,过去招聘的律师和行政人员几乎走光了,剩余一个不常在办公室的秘书兼出纳、一个“随叫”不一定“随到”的兼职会计,还有两三个“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专职律师,整个律师所都不太景气。

  常健看中第十合伙律师所的架子,想在它的“基础”上创业。

  小康对常健“入伙”表示欢迎,但明确说他可能要趁机“脱身”了;常健希望他看在新加盟的老校友份上,先“合伙”干一段时间再说。

  于是,老翁、小康、常健三个人签协议重组第十合伙律师所。

  常健提出律师事务所要进行全面的整顿,清旧帐、招新人,聘用人员一律重新签订《聘用合同》,给全所的人员各办一份商业人寿保险;老翁、小康一致表示赞同,还分别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开完合伙人会议,小康就办他的事去了,常健和老翁俩人又对“整顿”的问题深入地交谈。常健问:“翁主任,王关这小伙子怎么样?”

  “他是在司法学校毕业后、经熟人介绍来的,家不在本市;他和一些朋友租房子住,经济上有点紧张,人还是蛮能干的。”

  常健说:“搞内勤的,我认为一是要可靠,二是要安心。如果要继续用他,至少得解决人家的温饱问题,恐怕要加点工资。”

  翁池答话:“我同意。原来工作不多,王关空闲时就干点别的;今后正规啦!他不光要守好办公室,该做的事也不少。”

  常健又说:“这会计是不是也搞个专职的,这样,平时办公室人气就旺一些;俩个人也有个互补性,一个人外出时,还有一个人守摊。”

  翁池想了想:“我看可以,你就物色人选吧!”

  常健问:“翁主任,你有合适的对象来做会计吗?”

  翁池笑笑说:“哪有?原先都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刚才会上不是分工你管内勤吗?该干啥就放手干吧!我可就指望你啦!”

  常健说:“这可是大家的事业,你老大哥是我们的领头人呐!”

  翁池很高兴:“那大家就共同努力吧!”

  常健转所的同时,将预留在第一合伙律师所的“律师”费用转了过来;他的本市户口,也增加了第十合伙律师所的合法性,因为那个时侯特别强调: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一定要有本地户口的。

  老翁、小康减轻了负担,考虑到所里两间小办公室是法律顾问单位免费提供给使用的,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大家就约定:第一年常健要多“创收”一万元,然后所里有形、无形的财产,就算三个人“共有”了。

  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方案,新老合伙人都能够接受得了。常健趁着高兴,专门到饭店摆了两大桌的酒席。王关提高工资待遇后,工作积极性大增,跑上跑下帮着张罗。除了本所的人员外,常健请了政法学院的同学,还有一些老客户单位的头头,包括高乐公司的兰经理、物资公司的老梁和老连等人。

  卢辉听说常健到第十合伙律师所做了合伙人,就向他推荐一个亲戚,问能否安排?常健与卢辉交情不深,但考虑大家是校友,当年到经贸律师所是先找他的,便对他讲了想招聘专职会计的事。卢辉“正中下怀”般的兴奋,在电话里说他亲戚是财会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晚上就带到常健家去面试。

  当晚,卢辉果然带了一个女孩子到常健家,随行人员还有女孩的父亲,拎着一些水果什么的。“老常你好!这就是我说的亲戚和她父亲,也都是姓卢。”卢辉没有拐弯抹角,领着客人直接就“闯进”门厅来。

  “老卢你好!小卢、小卢爸,你们好!大家请坐。”常健赶紧热情地招呼客人;吕梅帮客人上了茶水后,就闪到一边去了。

  “你好常主任,我的事麻烦你啦!”小卢挺大方的,也很懂礼貌。

  大家落座都喝上茶水后,常健边看小卢的简历资料边问:“小卢毕业是分到郊区煤矿工作哦?”同时想起C市煤矿的事,心里对小卢有点理解和同情。

  小卢答:“去上班了一段时间,现在想回市区工作。”

  老卢插话:“他们家就住在市南区机电厂。”

  常健说:“我们律师所是民办合伙性质,离你们家也不是很近哟!”

  “有个事情做、而且专业对口,我觉得蛮好啦!”小卢赶紧答话,接着又补充:“我可以坐自行车上下班,单位要办事也方便。”

  常健又问:“工资待遇方面你有什么要求?”

  小卢无所谓的样子:“由你们领导决定吧!”

  老卢又插话:“我把我们律师所的情况跟他们说过了,现在律师事务所行政人员的工资都不高。你们就看着办吧!”

  小卢爸除了点头哈腰、陪着笑脸外,几乎是一言不发,老老实实一个人。

  常健认真地说:“这样吧!我明天就向所里推荐小卢做行政人员兼会计,把资料给其他合伙人也看看:能否录用?工资待遇是怎么样?就由大家共同作决定。一旦有了结果,我马上告诉老卢。”

  “常主任,谢谢你啦!”小卢就像常健已经拍板录用她了一样的高兴。

  老卢一语双关说:“老常,你可要多关照啊!”

  第二天,第十合伙律师所合伙人开会,老翁推荐过去曾是他教师的某县司法局退休局长老计做聘用律师;小康推荐政法学院应届毕业的小老乡小方到所实习;常健推荐小卢做会计,并提议她和王关俩人都以行政事务、内勤工作为主,分别兼任会计和出纳,还说小卢刚来、工资可略低于王关。

  大家一致通过上述事项,显示出合伙人齐心协力的样子。

  后来,律师所还陆续招收了一些人员,其中一个叫小文的小伙子,也是常健的熟人介绍的;他才来了几天,就借口原单位要他回去处理一些事情,便长久的“消失”了。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

  这时,律师事务所已经有了三个正式党员:翁池、常健、老计;还有一个预备党员小方。按照有关规定,省司法厅直属机关党委批准成立“中共第十合伙律师所党支部”,老翁和老计推选常健担任支部书记。

  开完党支部会议,翁池与常健俩人聊天,“今后咱们可是党政一把手了,常书记有什么宏伟计划呀?”老翁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

  常健客气地说:“翁主任,在律师行业你是老资格了,又是律师所的主要创始人,我们这里的核心、中心可都是你。”

  翁池谦虚了一下:“靠大家,归根到底主要靠咱俩,小康迟早是要走人的。我主外,争取多拉点业务;你主内,管好内部事务。这样,所里的整体实力就会增强。总之,我们互相配合、努力开创新局面吧!”

  常健又说:“我考虑我们是否要另找一个地方,这里场所太小,内部容量、外部形象都有些问题。上次小文来了几天就走了;还有几个当事人,谈了案情却不来办手续,恐怕与这个问题都有一些关系。”

  翁池当即表态:“你这一说是有道理的,我看可以先让王关在周围找一找合适的楼盘,多找几个,最后由我们选定一个。”

  常健说:“好!我马上交待小王去办。”

  一周后,常健和老翁从王关预选的楼盘中,定下一个作为本所的新地址,小康也表示满意。这是一幢临街的新建民宅,典型的“城中村”房屋,五层楼高、面积不太大;每层将近有200平方米,一大两小三个套间,四个独立小间作为公用设施:两个卫生间、一个洗漱间、一个厨房。

  律师所租用三楼的整层,大套间是两房一厅,进门的大厅作为律师办公室,十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可供十个聘用律师使用,又可作会议厅,周围摆布书柜、报架、沙发什么的;里面的两个房间,可以住人或者做会客使用。

  两个小套间是一房一厅的结构,比较小的做财务室,厅就做办公用,可摆布两套办公桌椅,房间放杂物或住人;较大的一个做主任办公室,厅房安放两套办公桌椅,两个合伙人(副主任)在此办公,房间安放一套办公桌椅,执行合伙人(主任)在那里办公。两个小套间的办公室,还可以布置沙发、茶几。

  第十合伙律师所的搬迁很快就完成了,本来也没有多少东西,搬旧、置新同步进行。常健觉得比在第一合伙律师所的感觉好多了,他向老翁、小康看齐,购买了一部手机,印上几盒新名片,便意气风发地开展工作。

继续阅读:第63章、老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职业生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