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都是七八旬的老人了,俗语道:老如顽童,人老了往往跟小孩的性格似的,因而才有了争吵。
当下二人谁也不认为谁的军队弱于对方,正相持不下,俾斯麦的孙子跑进来道:“爷爷,好厉害哟!那个叔叔会飞啊!”
李鸿章道:“在哪里?”
小孩道:“在哪里,我带你们去。”
他拉了俾斯麦就走,李鸿章也起身跟着来看。
到了前方的一块空地上,小孩站住道:“怎么没人了呢?”
俾斯麦问道:“那个会飞的叔叔呢?”
小孩四处观望,自言道:“他们刚才在这里的,上哪里去了?”
俾斯麦道:“你说说他是怎么飞的?”
小孩便比划着说起来,俾斯麦听了半天没有听懂,李鸿章也一头雾水。
小孩便道:“你们等着,我去找那个会飞的叔叔来。”
小孩跑去了。
俾斯麦拉着李鸿章的手道:“老中堂,我们都老了,忙活一辈子,应该想开来,好好享享福了,来,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庄园。”
李鸿章开玩笑道:“好的,我看看你的狗窝。”
只是一会儿他们就从争吵中恢复过来,他们笑着,互相牵着手,走去。
庄园很大,在树木和花草之间分布着几座小洋楼,小楼中除了俾斯麦的家人居住之外,还有管家、车夫和男、女佣等的住室,在后面又有一座小型兵营,住着十几个士兵,是保卫他的,住室的两侧是花园、鱼塘,还有一个俾斯麦健身的场地,里面有个跑马场和浴池等。
他们转了一圈,往回走来。
到餐厅附近时,俾斯麦的小孙子突然又从墙后转了出来,拦住他们道:“两位爷爷,我终于找到你们了,那个会飞的叔叔在哪里,你们来。”
小孩又拉着两个老头到了刚才的地方,只见空地上站着几个人,一个是李国,一个是一掌柳,还有李国的三个师弟。
小孩拉着他们到了一掌柳的跟前,小孩道:“他就是那个会飞的叔叔。”
李鸿章已明白怎么回事了?一掌柳的轻功了得,说他会飞,不是虚的。李鸿章问道:“柳先生,怎么回事?小朋友如何说你会飞?”
李国给俾斯麦行一个礼,代一掌柳答道:“是这么回事,刚才大家吃过了饭出来,莱西(小孩的名字)跟着我们出来,这时有只麻雀在空中飞过,柳大哥就纵身一跳,飞到空中抓了过来给他,因此莱西说柳大哥会飞,可惜莱西一个不小心让那个小麻雀又飞掉了。”
俾斯麦道:“能够跳起来抓麻雀?真的吗?”
莱西道:“爷爷,是真的。”
李鸿章道:“那是中国的轻功。”
俾斯麦仍半信半疑,李鸿章也是酒意未消,争强好胜之故,说道:“柳先生再来一次,让老首相看看。”
一掌柳给俾斯麦作了一揖,说道:“献丑了。”
他暗下里一运气,拔地跳了十几丈高,小孩乐得拍起手来,李鸿章也欢悦地道:“这就是轻功。”
俾斯麦见李鸿章得意忘形的样子,他的好胜之心也起来了,说道:“他是你的手下——你的兵?”
李鸿章高傲地道:“他跟着我,当然是我的手下——也是我的兵了。”
俾斯麦沉思一会儿道:“老中堂,你带来的人都是你的兵?”
李鸿章道:“是的。”
俾斯麦道:“你也看到了,我的兵在后面,他们来保护我的,我在平时训练他们,那么我们就比一比,瞧瞧你带的兵厉害还是我带的兵厉害。”
李鸿章暗道:“李国、一掌柳和那三个家伙都是有本事的人,若是比赛,他们怎能比得过。”
忙道:“没有问题,咱们比一比。”
俾斯麦道:“你出题目。”
李鸿章道:“我到了贵府,你是主人,我是客人,我怎么能来出题目?还是你来出。”
李鸿章表现出十足的自信,俾斯麦道:“好,我这个西方的‘李鸿章’就和你这个东方的‘俾斯麦’一决高低了。”
李鸿章听了大笑起来,俾斯麦也笑了,李国、一掌柳也听明白了他们的谈话,也跟着笑了。
俾斯麦久经战场,阅历丰富,只是略一沉思,就有了比赛的题目,他说了出来:比赛分为三局。
第一局是比试部队的军容、军*和队列,这一条任何人也无话说,这是军队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局是靶牌比赛,考虑到中国军队主要弓箭或者飞刀等的东西,这一项不做硬性要求,不论是打枪或者射箭还是其它的方式,只看射中靶牌的准确度决定分数。
第三局是自由项目,也是表演赛,大家可各显神通,有什么绝活尽管使出来,不管是骑马、中国功夫和拳击等等都可以,谁的新奇惊险,谁就赢了。
俾斯麦说过了,征求李鸿章的意见时,李鸿章说,一切听从俾相安排。
可是等到第一局开始,李鸿章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误——他太轻敌了。
俾斯麦叼着烟斗,站在小兵营的阅兵台上,李鸿章在他的一侧,另一侧是俾斯麦的老伴和小孙子,又有李迈、德崔林、科林、瓦尔西等人,台下中国比赛选手站在左边,李国、一掌柳、金三变、八戒包和赖皮高是士兵,罗丰禄曾当过军队的都统,由他来任队长,共计六人;德国一方站在右边,俾斯麦从侍卫中选了十位,迎接他们时的那个青年人原来侍卫长,名叫戴维,他已全副武装,跨上宝剑,他也是他们一方的队长。
李鸿章请德方先开始。
那个戴维便小步跑到了台前,行了一个军礼,拔出宝剑,挺举在胸前,喊话道:“斯鲁侍卫队已准备完毕,戴维请示首相下命令。”
俾斯麦威风凛凛,像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挥手道:“开始行动。”
戴维喊道:“尊令。”
他又小步跑回众士兵前。
接着在他的口号下*练开始了。
德国士兵们衣装整齐,身上背着子弹袋和手榴弹,扛着枪,在戴维响亮的口号下,他们一会儿站成一排,一会儿又散开,又跑步、卧倒、坐下、起立、稍息、立定,一项项*演下去。
他们个头相仿,步调一致,十个人整齐有序,在每一个人的感觉里,他们那里是十位?简直就是一个人,他们又喊起口号来,声音洪亮,仿佛春节放的鞭炮一般脆亮。练完队*,他们又去表演拔枪、跳跃、滚翻,也是快速麻利、干净利索。
作为军人出身的李鸿章很清楚,这一切是军队最起码的动作和*练技能,就如练习武术的人,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个人功夫高低的重要环节,他不由得倒吸了口气,德国士兵们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熟练完美无缺,在中国没有一支军队能够达到这般境界,纵使表演给皇帝看的大阅兵式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从他们的这些*演上可以看到德国军队,一定是世界上的一支强大的军队。
俾斯麦高傲地笑了,说道:“一个纪律严明,军容严整的军队,是打胜仗的基础,不要看只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却是一支部队良好素质的体现。”
李鸿章没有说话,他的脸变得像猪肝一样,斑白的胡须不时地颤着,他确实有些后悔了,若是刚才俾斯麦提出时,他应该提议修改,不比这一项,只因自己太傲气了,才陷于了被动局面。
这时,轮到中方了。
罗丰禄学着德维,也立定站好,而后小步跑来到了台前,他的压力非常大,他的眼睛盯着李鸿章的脸,他是位忠实的奴仆,害怕做错了事,只因心事重重,精神又不集中,将至台前时,险些撞到了旗杆上。
他站稳了,行个军礼,拔刀——那是李国的那把宝刀,由于不熟练,拔了两下没拔出来,忙去看才发现刀鞘上拴缚了固定的皮条,只因慌张竟然没有解开,他拔出刀来,本来举刀时要刀刃向前,他却弄反了。
愈是这样他愈是慌张,喊话时,他的声音颤颤地发出来了,好像鹦鹉叫似的,他喊道:“大清使臣团侍卫队已准备就绪,队长罗丰禄请中堂大人示下。”
李鸿章也挥了下手,说道:“*练。”
罗丰禄收了刀跑回来。
他一看到面前的五个人,信心尽失,只是他们站队的次序就让他们失掉了胜利的可能。
队列要求按照高矮顺序,他们却没有,变成了遵照年龄和尊位而排,一掌柳个头中等,岁数大,李国也高看他一眼,他是第一个,李国个头较高,是第二位,第三位的金三变更高些是第三,他们三个好像没有什么。然而后面的八戒包却是最矮的,赖皮高比八戒包稍高些在最后。
不仅如此,众人又胖瘦不均,金三变细高的像根竹竿,八戒包胖壮的像一头大肥猪,赖皮高始终歪着脑袋,好像故意靠在八戒包的身上似的。
*演开始,罗丰禄喊号:“稍息。”
众人不但步伐不一致,而且还错误百出,有的伸左脚,有的伸右脚,有的没有动。
他又喊:“立定。”
有的双脚并在了一起,有的没有,有的还跳了起来。
罗丰禄又让他们齐步走,则更为混乱,有的迈起了左脚,有的则抬起右脚,赖皮高还撞到了八戒包身上,他们呼呼啦啦走过去,胳膊乱摆乱晃,那里是练习军*,简直就是一群闲散的人去赶大集。
罗丰禄要他们向右看齐,一掌柳在最边的位置,他却扭着头看向了背后,李国往左看了,与金三变来了一个面面相对,赖皮高也往左看,八戒包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知看哪里了。
罗丰禄又让他们向右转齐步走,这次稍好些,赖皮高却是往左转了,众人走了几步之后他才发觉了,赶忙回身赶过来。
李鸿章不去看了,脸色变得也不知是什么颜色了。
李迈暗下里攥着拳头着急,却没有丝毫的法子。
俾斯麦则面含笑意,莱西感到好玩,蹦跳着,鼓着掌,一会儿指着这个,一会指着那一个,俾斯麦的老伴和其他人看着发笑,又不敢笑出声来。
第一局,大清队败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