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宗教与哲学(九)
郁闷的土豆鱼2015-10-27 13:182,546

  东、西方哲学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诸葛斌认为,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直观感性或臆想到理性思考,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朴素、简单到系统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二、哲学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

  四、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通过官方和宗教势力大肆进行灌输和传播。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五、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在思维方式上,东方哲学偏重综合,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力求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其源渊出自“天人合一”观念。自宋代以后,中国的各个哲学派别,包括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在内,都接受了“天人合一”的观念,由此形成了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走到了一起。

  西方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偏重分析,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重分析的传统一脉相承。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强调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和斗争,强调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力求征服自然界和客观世界。

  就矛盾的两个本质属性即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而言,东方哲学强调同一性,西方哲学强调斗争性。由于哲学导向不同,因此,在处理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矛盾时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东方侧重和平方式,和解方式,缓和矛盾,化解矛盾,求同存异。西方侧重采用斗争方式乃至武力解决矛盾。

  二、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涉及的面较窄,世界观方法论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等。

  东方哲学除上述外,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等。中国哲学人文思想十分丰富,尤其强调人的自身修养。

  三、就唯物论辩证法而言,西方古代没有唯物辩证法,只有机械唯物主义或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是到了近代,即十九世纪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以来,西方才与东方并驾其驱。

  中国古代的唯物论辩证法较之西方优越先进,长期遥遥领先于西方,时间始于公元前五世纪,其历史跨度约为2500年左右。

  商周时期产生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其主要思想成果是“天人合一”思想,其代表作是《易经》、《洪范》、《国语》,距今已近三千年。

  唯物论和辩证法在春秋时期得到长足的全面的发展,其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孙武的《孙子兵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距今已二千五百多年,早于西方费尔巴哈、黑格尔二千三百年以上。

  中国古代的唯物论辩证法通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在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各个方面,不断地向前推进发展,逐步趋于深刻、理性和体系化。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孙武、荀子、张载、王夫之等。王夫之则是中国古代唯物辩证法集大成者,其思想成果已接近于近代辩证唯物主义。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由于生产力水平尤其是科技水平的局限,中国古代唯物论辩证法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局限性,带有朴素的性质。但中国的哲学,在思维方式上优于西方哲学,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法的核心及实质的认识,即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较之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全面、准确而深刻。

  在此特别指出,中国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对辩证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孔子的“中庸之道”与“和”的思想,孟子对“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思想的诠释与发展,均对哲学理论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辩证法的经典之作,至今无人望其向背。孔子孟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说来,中国哲学根基扎实,更务实,更科学,更实用,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四、到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西方得到长足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因斯坦,他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而且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哲学是科学的母亲。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头等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过去一百年中,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其原因不是政治或经济的,而是技术上的--技术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任何科学家显然都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代表这些进展。

  爱因斯坦揭示了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将二者统一起来,从而开辟了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波粒二象性的新时代。他的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空间是相对的,即在惯性系统内空间长度、时间快慢、质量大小,是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而变化的,从而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联系。他的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空间也非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物质之间的引力,不过是空间曲率的一种表现。从而完成了作为逻辑结构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的一致性与可变性,将四者辩证统一起来,不仅是物理学、宇宙学的一场革命,也是哲学的一场革命,从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真正的伟大的革命。

  在中国,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并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代表作是《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儿来的》。但大权独揽的,其政治观背离了其哲学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提倡斗争哲学,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最终蜕化为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意志论者。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哲学滞后。其原因是思想文化专制主义、高压言禁政策所致。

继续阅读:第45章 计定佛教(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国士无双之诸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