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忽悠与反忽悠
尚古散人2015-10-27 13:016,827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有句名言:“仅仅天赋的某些巨大优势并不能造就英雄,还要有运气相伴。”——如果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就会发现它实在太对了,人生的确如此,几乎没有一件决定命运的事情无关运气而全凭实力。

  寻常到考一门普通的试都需要极大运气左右,那么做英雄这种大事当然更需要运气相伴了。有的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用武之地,最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是运气的原因;有的人明明很厉害,却为命运所捉弄,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终,这也是运气的原因。

  运气往大了说,就是命;运气好就是命好。其实也难怪,要不你想想看,为什么刘备自出道以来,连续两次赶上别人在他需要的时候主动奉献出地盘呢?前一次(陶谦让徐州)为刘备跻身诸侯的行列出了很大气力;而这一次(刘表让荆州)则又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他的事业重新送上生机。

  如果你非要不承认这是运气的话,那么,就只能归结于人品。没错,刘备总是用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昂扬的奋发精神来感动人,来收买人,来让其他人自惭形秽,最后不得不退位让贤,把位子乖乖送给他。不过,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人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努力使然。

  当然,促使这一切都那么顺利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刘备头上“汉室宗亲”的光耀头衔。——但他姓刘是老天安排的,不在人的意志为转移,说白了还是运气的结果。

  运气好了就会遭到别人尤其是敌人的嫉妒和疑忌。刘备又一次捡了大便宜,平白得了荆襄八郡这么一片广袤地盘,天天招兵买马、屯集粮草忙的不亦乐乎,肯定就会招来两大对手曹*和孙权的格外妒忌。这也难免,大家都是混江湖的,凭啥你运气这么好啥好事都让你赶上了?

  不过,相对于孙权红果果的妒忌来说,曹*更多的是震惊!

  ——“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耳。”刘备本就是他心中的大敌,之前一直落魄,那是因为他没有地盘的缘故;现在让他得到这么大一块地盘,还不对自己构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据说在曹*获悉刘备得到荆襄八郡的消息后,震惊不已,当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程昱奇怪,就问他:“想当年您在千军万马之中打斗的时候,也没见您这个反应;现在只是听说刘备得到了荆州,为啥这么吃惊呢?”曹*回答:“你不懂!刘备,就好比人里面的龙,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水罢了。现在他得到了荆州,就好像一条困龙游进了大海——你说我怎么能不吃惊呢!”

  程昱微微一笑:“好吧,丞相。那,您说东吴孙权方面会是个什么反应呢?”

  曹*忽然怔住,作若有所悟状。

  程昱继续说道:“刘备得到了荆州,不止我们,孙权方面也会引起巨大震动;那动静未必不比您刚才的反应小。您等着,不出几天,一定会有东吴的人来找您的!”

  曹*醒悟,“嗯,你说得对,好像是这样。那,我就先等着瞧咯!”

  再说东吴这边。荆州地区本来就跟江东是邻居,长江相连交通便捷,从江陵到江夏乘船最多不过五天;所以,荆州出现这么大的变动,自然不出三天,就已经传遍了江东的大小地面。

  孙权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跟曹*的反应差不多,也感到异常不安,赶紧把手下一帮文武大臣全都召集起来,就此事作专门讨论;并且,兹事体大,孙权还专门派人往鄱阳把周瑜请了回来共同商量。

  会议一开始,孙权就先发言定调:“大家知道,我们孙氏,一向跟荆州有着不共戴天的仇结。上次幸好有先人的庇佑以及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才一举夺得了江夏,为我老爹也报了大仇。我非常欣慰。——但是我想,这件事之所以成功,固然是我方上下戮力所致;而刘表本人的昏庸导致老婆一系干政,勾心斗角,乱下号令,所以才给我们水陆夹攻的机会。”

  “不过——”,孙权话锋一转,开始引入正题,“最近得到消息:刘表这个挨千刀的已经挂掉了,一直在新野的刘备居然趁机一举入据了荆州!”

  “他上台以来,撤换郡守,招贤纳士,以致有南阳的诸葛亮、襄阳的庞统、颍川的徐庶,以及江夏马良兄弟一齐成了他手下的员工,为他出谋划策;而且,听说他最近又招来了黄忠、魏延等一班武将,加上荆州原有的水陆军防——估计最起码也有十万以上。这对我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提到刘备这个人,我本人很有感触。想当年,这厮跟我爹一块儿干过革命(剿黄巾),当时我老爹就说过,‘这哥们相貌不凡(耳垂大,胳膊长),将来肯定能干一番事业出来。’——现在你们看看,他最初来投刘表的时候,手底下连两万人都没有,军师仅仅只有一个徐庶;就这样,人家还能打败曹仁、李典的十万大军!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而他现在有了地盘,显然已经羽翼丰满了。我觉得,他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向北抢中原的地盘,肯定就是向东抢我们的地盘;何况他还把刘琦封为江夏太守,让他暂驻在巴丘,蓄意窥伺我们这边的虚实——这里头的动机,还用我们再问吗!所以,与其他现在打我,不如我先下手去打他——你们觉得怎么样?”

  ——显然,刘备的接管荆州已经给了孙权以巨大压力,他甚至觉得刘备随时可能会来攻击他!

  孙权这番话说完,底下一阵交头接耳。特邀嘉宾周瑜迟疑了一下,最终站起来发言:“您的考虑可以说非常周到;不过,依我看,刘备颠沛流离了半辈子,现在忽然有了块地盘,这已经是他额外的非分了。我敢保证,三年之内,他决不会越出巴丘一步!”

  “——这是为什么呢?”周瑜有意停顿,看了看大家。孙权茫然,其他人更茫然。

  周瑜一笑,伸出两个手指头:“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知道,荆州的水军大半都掌控在蔡氏一党的手里,而蔡氏一直是刘琮的忠实粉丝,现在刘备接管荆州,就没刘琮什么事了——这样,蔡氏一伙肯定会有不少怨言;而刘备要整顿水军的话,也必须先把蔡氏兄弟这颗钉子给拔掉。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蔡氏兄弟一直以来都在荆州根深蒂固,刘备即便要想整顿水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到的。”

  “第二,刘备上台以后,撤换郡守,所有原荆州八郡的长官都被换掉了。那么,这些新人上台,对当地的风土民情等等还不是很熟悉,他们要把一切都缓冲过来,显然也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一段时间’可就不是一年两年那么简单了!那他要出兵打我们,拿什么打呢?”

  见周瑜把这两个原因说完,众人才恍然大悟,纷纷称是,又是一阵交头接耳。

  周瑜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下去:“所以,基于上述原因,只要我们不去打他,他一定不会首先挑衅来打我们,以白白耗费他本来就没补充好的兵力!何况,徐盛将军还在柴桑一带蹲点,甘宁也一直守卫着江夏;他们的威名,足以让刘备感到很大震慑。而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也只利于防守不利于出战。”

  “试想一下,您要想从这儿打过去的话,要以倾国之力来争夺上游的荆州地盘,我们显然没有那个实力;而合淝(今安徽合肥)一带,您又要时时防备着曹*的进犯——何苦呢?所以我们不妨养精蓄锐,哪里也不去,来坐观时变。”

  孙权听了这番话,顿时陷入沉吟……

  周瑜还在继续,“当然,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们知道,曹*一直对荆州有想法,兼之上次又被刘备痛扁了两顿;而襄阳一带则很靠近曹*的地盘,关羽跟庞统在这里深挖洞,广积粮,招降纳叛——曹*目空一切,又怎么会容许这两人在他眼皮底下胡来呢?眼见得两方开战,瞬间可发!”

  “所以,出于我们的考虑,不妨派华歆打着给皇帝进贡的名号去许都一趟。华歆此去,曹*一定会问及荆州的事情;然后华歆便可以趁机扬言荆州最近准备大举东下来打我们,以夺回江夏。曹*诡计多端,一看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能放过呢!届时,他一定会趁机往袭襄阳;这样的话,曹刘双方肯定会在汉水一带打起来!而我们,也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我们不出兵,等他们两家来打,趁机渔翁得利——若曹*赢了,我们就沿江而上,袭取刘备的长沙、桂阳等地;若刘备赢了,我们也可以按兵不动,再选对我们有利的抉择。这样,岂不是对我们有大大的好处!老板,您觉得呢?”

  ——看看,周瑜这招就是典型的忽悠!他借刀杀人的招术玩得太老练了:明明是他东吴首先坐不住了,他却出主意去忽悠曹*打刘备,然后他自己两边捡好?从做人的角度考虑,这招就太损太可恶了,而这种人也必坚决为我们所不齿;但要从军事战略角度而言,周瑜这番话很清晰很深刻地点出了刘备一方的欠缺和自己一方的不足,既安定了老板的心思,又给他出了隔岸观火这么一个不花代价的大好主意——周瑜的帅才水平果然不是盖的!

  只是,到目前为止,这也只是东吴自己的盘算;换句话说,他想忽悠人家,曹*会中计吗?不得而知,但也只能冒险一试了。

  孙权听完后,也立马热血沸腾感佩不已:“好!我为这件事日夜忧虑,没想到你这番话一出,我顿时就如释重负了!好吧,你现在可继续回鄱阳,为徐盛声援;哦,还有,再让太史慈去一趟濡须(今安徽巢县东南),帮助吕蒙扼守曹*从合淝南下的路径。——现在赶紧准备我们江东的土特产,明天就让华歆拿着启程去许都吧!”老板吩咐了,各人也都去准备了。

  再说华歆这边的情况。他接到孙权的命令,很快便来到许都,按惯例先往丞相府报到。此时,曹*也正在和程昱、荀彧、刘晔等一众参谋,商量讨论荆州的近况。(都赶一块儿了!)忽然接到东吴特使来访的消息,曹*便故意问参谋们:“你们知道这次东吴来人,目的在哪里吗?”

  刘晔说了句类似于废话的回答:“嗯,对。他东吴一直不来进贡,现在突然派人来,肯定有他潜在的目的。”

  这时候,荀彧微微一笑:“我知道。这伙人不过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荆州,所以才大老远跑来试探丞相您的!”

  曹*会心大笑:“你说对了!”便把华歆叫进来相见。

  华歆行礼毕,曹*吩咐就坐,扯些辛苦了之类的家常,然后再问一些孙权的日常情况,就是不提荆州正事。华歆也一一对答。半天之后,曹*才故意问到荆州方面,“荆州方面最近有什么打算没?”

  华歆见终于问到此处了,赶忙按原计划作虚假对答:“据悉,刘备听从了其弟关羽的建议,准备收回江夏,现在已经移防张飞来守卫襄阳,关羽跟诸葛亮则带着水陆军三万多人已经朝着江夏方面进发了!”

  曹*闻说,似笑非笑:“那,吴侯(孙权)是怎么备战的呢?”

  华歆回答:“吴侯已做高度布防:现在由甘宁守卫江夏,徐盛守卫湓口(今江西九江),周瑜大都督亲率水军出师柴桑,程普率领陆军沿着江岸已经在西上了。”

  华歆这话纯粹是百分百的谎话,事实上东吴打定了忽悠曹*的主意,况且刘备压根就没有出兵,怎么可能布置这些呢!

  曹*心里有数,听完这话后也故意作出惊讶佩服的样子,连声赞叹:“布置得太周密了,吴侯真是个打仗的天才!”——说完给了华歆一笔很大的赏赐,第二天干脆跟皇帝刘协打了个招呼,给他加了一个国家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的职务,把他留在了许都。

  安置好了华歆以后,老谋深算的曹*才把他手底下的参谋们召集起来商议。曹*一针见血:“哼,华歆来许都,肯定是周瑜的诡计,故意拿大话骗我们说刘备让关羽打江夏,暗中好忽悠我去偷袭襄阳。——他这点伎俩,怎么能瞒过我!关羽我还不了解?他一直的对抗目标都是我们,怎么可能放弃襄阳去打江夏!”

  “不过,这件事也说得通。刘备作为荆州的一把手,他肯定不会让江夏长期在东吴手里;而孙权之所以来忽悠我去袭击襄阳,一方面是想缓解他自己的压力,一方面也是想隔岸观火捞取他的好处。我不能让他得逞。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没有?”

  荀攸站出来提议:“老大威武!您既然已经洞悉了东吴的诡计;以我的想法,东吴既然这么担忧荆州,他在合淝方面的防守肯定就会相对疏忽。干脆您明天就可以给皇帝打招呼出征,故意让曹洪将军打着您的旗号带三万人,去会合我们昆阳(今河南叶县)、新息(今河南息县)一带的守将曹仁、徐晃,然后把军队屯扎在几十里开外,做好要打的架势;而诸葛亮是何人,他一定知道东吴忽悠我们与我们反忽悠于东吴的事情,所以他肯定会指令关羽按兵不动——这样,这一路其实就没有战争。”

  “安排好这些,然后您再亲自带领大部队,直取合淝,藉以窥伺江南吴郡、会稽一带。两路军队同时出发,是所谓声东击西——您觉得怎么样?”

  曹*听完大喜:“好主意!他想忽悠我们,我就去算计他!——你老弟真是我的陈平啊!他东吴方面虽有周瑜,又怎么比得过你们叔侄俩(荀彧、荀攸)呢?”

  (按:陈平,西汉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早年跟随流氓刘邦打天下,在楚汉相争之时,曾多次出计策帮助刘邦。汉文帝时任丞相。曹*用陈平来比拟荀攸,是夸他足智多谋可比古人。)

  此事件中,周瑜给孙权出主意,想通过忽悠曹*的目的来渔翁得利,算计不可谓不奸诈;可惜曹*技高一筹,不但侦破了他的忽悠伎俩,反而将计就计,通过声东击西的反忽悠战术,马上将会给东吴方面以重重一击!所以说,“忽海无边,回头是岸”,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骗人总是不好的!你会想起来骗别人,别人也不都是傻瓜,忽悠来忽悠去,搞不好倒楣的还是你自己!

  ——果然,当天曹*就把曹洪叫进来,秘密授意这一声东击西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曹*上朝,正式给皇帝刘协打招呼,表示了自己要去替国家削平叛逆,征讨刘备的伟大想法。刘协没法不同意,尽管他对皇叔有感情——也只好准奏同意,发下白旄、黄钺,预祝老曹出师顺利。

  按惯例来说,到这里,其实老曹出征的事情已经铁板钉钉毫无悬念了,但是,居然有一个人敢到曹老板的府邸里来阻拦他——

  刚一下朝,就有已经升为中央级干部的太中大夫(言官,掌议论)孔融跑来劝谏曹*:“您号称是去打刘备,其实恐怕是想打孙权吧?可是不管如何,刘备是汉室宗亲,不能轻易去削;而孙权虎踞六个郡的地盘,兼之还有长江天险,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现在您突然出征,师出无义;恐怕会失去民心啊!”(孔融倒是一点不给曹*面子。)

  这厮扫兴,曹*听完立马就火了:“你知道个屁!刘备、孙权都是逆命之臣,怎么能不去讨伐呢!——这事不用你*心,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

  骂退了孔融以后,曹*怒气未消,“要是再有人敢提意见,杀无赦!”

  孔融很无奈,自己只不过是在尽本职工作罢了(言官)。他出门后仰天长叹:“唉!用无义之师去PK有道之师,怎么能够不失败呢!”

  ——不料,这句无奈的抒发,却最终置他满门于死地!

  话说当时的御史大夫郗虑一直受孔融奚落,心里恨得牙痒痒,又没个地方发泄处。这时候,孔融这句感叹刚发泄完,不巧正好被郗虑的一位家客给听到了,立马回去报告给了主人。郗虑正愁没处治孔融呢,一听此话,大喜,赶紧跑去给曹老板打小报告,并且添油加醋说了一堆:

  “孔融天天轻慢于您,这都不说了;而且这货跟祢衡关系一直不错,据说祢衡曾经夸奖孔融为‘孔老二不死’,孔融回赞祢衡为‘颜高徒(颜回)再世’。俩人关系这么好,上次祢衡之所以对您那么无礼,其实就是孔融在背后给指使的!”

  小人难防,曹*本来就不太豁达;经过这一番火上加油,孔融不死都难了。于是,曹*听完迅速就火了,马上派廷尉(最高法院院长)去逮捕孔融,罪名:莫须有,下场很简单,直接砍头!——曹老大就是这么蛮横跋扈。

  话说孔融有两个儿子,还未成年,事发当时正在家里坐着下棋。家里的人就赶紧问这两个孩子:“你爹被人抓起来了,怕是要砍头了!你们怎么还不跑?”

  没想到,两个孩子听了很淡定地回了一句:“破巢之下,安有完卵!(巢都破了,蛋还会有完好的吗。)”——两个孩子一句平静的回话却足以震撼当世!果然,话没说完,廷尉又再度回来,把这两个孩子以及孔融的所有家属,全部拉到菜市口斩首行刑了。

  孔融被砍死之后,曹*传令把他的尸体扔在街道上震慑所有人,他的朋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脂习就来趴在孔融的尸体上大哭。曹*听说后很愤怒,准备连这位脂习一带砍了。幸好有荀彧劝阻他:“我听说这位脂习一直劝告孔融说‘你这性子太刚硬,这恐怕会给你带来灾祸!’——现在孔融死了,他来哭丧,说明他是个洞察事理且讲究义气的明白人啊!这种人不能杀。”

  听了荀彧的话,杀人魔王曹*这才罢手。脂习才得以把孔融父子的尸体收集起来安葬掉。

  干完了这件事之后,老曹满意了,这才决定率军出发。他留下司马懿守护丞相府里的各项事务;自己亲率程昱等一大班参谋,以及许褚等一众将官,统领大军悄悄向合淝方向出发;而曹洪却大张旗鼓向襄阳而来。——这是大汉建安十三年七月。

  孔融死了,盖棺定论,我有必要做个总结:

  他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才学满腹博闻强记,在当时文坛绝对是一颗明星;同时,他又历任汉帝国的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太守等职。作为地方官,他修城弘教,选贤任能,这是他政绩突出的一面,无愧乎他的孔子后裔的血统。但是,他绝对不适宜当一个中央级干部,尤其是在当时汉末乱世:他这个人喜好宾客,又爱抨议时政,言辞过于激烈不注意收敛,处处都犯了大忌;在许都曹*一手遮天的天下,还有他的活路?——所以,他的惨死是必然的,脂习可谓知人!

  只是,死在阻挡老曹出兵东吴这件事上,他似乎又太不值得了些。

  唉!乱世争雄,尔虞我诈,世道如此,你我又能多说什么呢!

继续阅读:二 又见张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反三国那些事儿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