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台湾的幼儿园经常有让孩子扮演孕妇的游戏,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当家长的艰辛,从而让孩子理解母爱的伟大。是的,想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孩子展开一次角色对调的实践,让孩子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他人的感受。
家长可以和孩子来个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使孩子承担责任,虽然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但结果是他们都会从中体验到当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理解体贴父母。
有一个叫小庭的男孩,知书明理、朴实好学、积极向上、为人真诚,是班上同学的榜样。当其他的家长向小庭的妈妈请教教子秘方时,她说了一句简单而又很有道理的话: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在小庭上三年级那年,有一段时间,小庭的妈妈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一回到家就是默不作声地写作业,写完就躲进房间里。很快小庭成绩下降,整个人也变得郁郁寡欢。小庭的妈妈暗暗和自己说,决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天晚饭后,她把小庭叫进房间,温和地对他说:“孩子,最近你有心事吗?能和妈妈讲讲吗?要是你不开心,妈妈也没有心情做事。”妈妈的真诚打动了小庭,他终于对她说:“妈妈,为什么别的同学每天都有好多零花钱,而我有时一分也没有,同学都取笑我,说你们不爱我……”
经过几天的思考后,一个计划悄悄在小庭的妈妈心中酝酿成熟了。她决定让小庭当当“父母”,体验父母的生活。周末,一大早她就把小庭叫醒,对他说:“妈妈今天身体很不舒服,不能去店里了,你去帮我看店。”那时候,小庭的妈妈在市场开了家小店铺卖杂货。
中午,小庭回到家,小庭的妈妈什么也没问他,但他却先对妈妈说:“妈妈,好累呀,我一到店里,又要摆放好货,又要清理卫生,还要照顾生意,而且我还得算对钱。”这时她接起小庭的话:“孩子,你辛苦了,明天妈妈有事要去办,任务还是交给你。”这时候她发现小庭板着脸,但她没有理会他。
就这样,每到周末,小庭的妈妈总会悄悄制造机会,让小庭去杂货店做事。有一回他得意地对她说:“妈妈,别人都夸我呢,说我是小大人!”他还问了一个问题:“妈妈,平时你每天都是那样辛苦的吗?”她回答道:“你说呢?”小庭的妈妈会心地笑了——计划终于有效果,小庭明白了钱是来之不易的。
第二次,小庭的妈妈决定依计划行事——离开家一星期,让小庭来管管家。临走前小庭的妈妈对他说:“妈妈和爸爸这个星期要回老家,你要负责料理好你和妹妹的生活,我给你100元,你是小小男子汉,要照顾好妹妹。”等他们从家乡回来的时候,小庭一看到她就诉苦:“妈妈,这几天真辛苦,不仅要安排生活,还有妹妹总是向我要零用钱呀,不给她就哭,最后一天没钱了,妹妹还生气了。”
“那你不也和妹妹一样,给你零花钱少的时候,你不也不理我吗?”小庭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头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
自此以后,小庭就更加懂事了,让父母非常欣慰。
李女士也和自己5岁的女儿佳佳进行过一次角色对调游戏。
当李女士向平时任性的佳佳提议角色对调,让她当一天妈妈后,佳佳乐得直蹦。早上,李女士故意赖在床上不起来,佳佳学着她平时的口气:“还不起床,都几点了!”“我不,我还要睡!”李女士故意撒娇。佳佳生气了,掀了她的被子。李女士终于懒洋洋地起来了,说:“帮我穿衣服!”佳佳说“你自己穿”,可李女士就是不穿。本来就不怎么会自己穿衣的佳佳却要给妈妈穿,这下可为难了,只好硬着头皮慢慢地给她穿衣服。早上李女士把佳佳“折磨”够了,晚上还要叫她给自己洗脸洗脚,挤好牙膏,洗毛巾,给她讲故事……
一天的妈妈终于当完了,李女士问佳佳有什么感受。“累死了,下次我再也不当妈妈了。”“那我呢,我也累,我什么时候可以不再当妈妈啊?”佳佳睁大眼睛:“啊,你不当妈妈谁当妈妈呀!”“我就该当妈妈吗?当妈妈累!”佳佳不乐意了:“不,我要你当佳佳的妈妈,你要是不当,我就成了没妈的孩子啦!”“那当妈妈累怎么办?”“那好办,就当个不累的妈妈!”“怎么当个不累的妈妈?”“少做点活,当个休息的妈妈。”果然,就像佳佳对妈妈所说过的那样,她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因为她知道了妈妈的辛苦,理解了妈妈对自己的爱。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融入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在角色中进入崭新的情境,去游历一回。让孩子去体验某种角色所带来的情绪和感受,去进行换位思考,这有利于他直接而深刻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艰辛。
各位家长们,不妨对孩子进行角色对调的实践吧,这样能慢慢养成孩子换位思考的习惯,让孩子更好地学会理解他人。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那么他们的生活中一定会多份理解、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