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告诉孩子共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冯雪钰2018-01-09 16:491,355

  西方有句谚语“Sharing is Caring”,意即“与人分享是关心照顾别人”。举个例子,一个人有一片土地,可是种子劣质,农作物长势不好。另一个人有很好的大麦种子,那么他们合作的结果必然是收获丰硕的金灿灿的大麦。他们通过互相信任和共同努力,回报给他们每个人的都是更大的财富。

  通过这个简单形象的比喻,我们明白:共赢,它能让合作者同时体会到创造财富的乐趣。因此,自私的人必须有大方而富足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首先把自己的东西尽量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才会展现给你看他的所有,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共赢的基础。

  在西方社会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

  对自己的孩子,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他,希望这会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经常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最好不要给孩子吃独食,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在吃的方面,尽量别给他什么特殊的对待。他吃什么好的东西,家里其他人也会得到同样的一份。比如,一盘水果放在桌上,可以说,我们一起来吃水果吧,这是你的,这是我的,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和他一起玩玩具时,也不妨说说,“我也想玩,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或者是“我什么时候可以玩。”

  “好了,现在该我了,我们一起玩,多好呀,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在幼儿园类似的情况会经常发生,这样孩子就知道怎样做才能加入别人的游戏,从而享受与小朋友分享的乐趣。

  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在教会小孩共赢方面的心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找机会与孩子之外的家庭成员分享,这样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例子。小孩的模仿力很强,这种方式有趣又有效。在这方面,先生是我的好搭档。

  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像演戏一样,先生假装有一些好吃的或好玩的,我过去询问,先生同意分享时,我们“快乐地”在一起玩;先生不同意时,我“大声哭闹”,或者是“抢过来”,或者是“有礼貌地等待”,然后问孩子,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每次类似的表演,儿子都瞪大了眼睛认真地看我们“演戏”,有时告诉我们“你们要分享”,“妈妈,你要等”。

  当儿子表示出或做出慷慨的行为时,我经常给予表扬和赞美。并且用一些词汇如“分享”“好朋友”“快乐”“慷慨大方”等,这样让他从小就了解这些词的表面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他体会别人的感受。我经常帮助儿子“思考”,如,“如果你的朋友不愿意和你分享,你会高兴吗?”“如果你不和小东分享,小东会怎么想?他会不会很伤心?”

  在其他社交场合中,我会多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记得刚开始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儿子让我很是恼火。不管客人小朋友碰到什么东西,他都会拿在怀里,怎么说也无济于事。这样我就制定了一些规则:如,只有他答应与小朋友分享,我才邀请客人来;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我会暂时放起来,直到他想分享的时候才拿出来,当然对于他特别喜欢的玩具,在客人来之前,最好收起来。

  上面提到的这位妈妈可谓是恰到好处,润物细无声般地将共赢思想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家长朋友们也不妨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

  从小“分享教育”做得好,“共赢思想”做得到位,会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不自私的良好人格,拥有一个快乐人生!

继续阅读:第四章 乐于助人者,人皆助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爱的教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