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对父母、对他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家长就应该在平时多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李先生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跑到朋友身边,用那稚嫩的小手握起拳头,轻轻地在他的背上捶起来。李先生的朋友高兴地闭上双眼,对女儿说:“我家女儿真懂事,捶得真舒服呀。哈哈。”过了一会儿,朋友将女儿拉到自己的怀里,用他那长满胡茬的嘴轻轻地在女儿脸上吻了一下。女儿也开心地笑了:“爸爸,你工作很辛苦,我以后一直帮你捶,好吗?”李先生的朋友高兴得一个劲儿地直点头。这个场景,让李先生想到自己的儿子,非常羡慕朋友教出了一个好女儿。
现在,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会感恩,但是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甚至不懂得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当孩子想为他们做点事情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说:“做你的作业去,这些事情不需要你来做。你只要将学习搞好就行了。”他们却不知道,孩子的习惯都是平时养成的。如果家长平时就不给孩子感恩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不可能养成感恩的习惯。没有养成感恩的习惯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不可能自然养成一颗感恩的心的。
怎么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呢?那么,家长就应该在平时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些感恩的机会。
首先是应当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不会主动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们往往只会对父母没有满足他要求的事情感到不满,而对父母平时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置若罔闻,因为他们认为父母满足他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他们不懂得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父母平时就应当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将自己的辛苦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幸福是父母的辛苦换来的。
一个上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因为觉得自己的妈妈文化程度不高,就很少与家长交谈,就连学校里举行的家长会,孩子也不想要妈妈去参加。父亲看出孩子的这个问题后,他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注意经常对孩子说:“你看你妈多么辛苦呀。每天早上在你起床前她就得将你的早饭准备好,然后还要买菜,自己还要上班。晚上你已经睡着了,你妈还在为你打毛衣,是不是很辛苦呢?”在孩子的妈妈做家务时,爸爸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去帮妈妈当助手;这个孩子的爸爸还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到妈妈的工厂里,看妈妈上班时忙碌的样子。经过孩子爸爸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改善了对妈妈的看法,再也不嫌弃妈妈了。
其次还不妨对孩子提出感恩的要求。作为父母来说,因为他们出于自己爱孩子的缘故,所以,他们对孩子不图回报,这是父母的一种无私的爱的体现。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这种做法却不是很好的。
当然,向孩子提出感恩的要求,并不是要父母向孩子提出“公平合理”、“等价有偿”的“要求”,而是要让孩子养成一种“感恩”的习惯,并且具有一颗善于感恩的心。有个家长经常对女儿说:“我们现在养育你,将来当我们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就要靠你来赡养。我们希望我们现在所作的付出将来能得到你的回报。”
从法律意义上讲,这种说法并无不当之处,但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讲,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或她养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得到他们照顾。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出孩子感恩的习惯呢?
父母平时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些对父母感恩的机会。例如,当父母一方即将过生日之前,另一方就应当提醒一下孩子:“再过两天你爸爸(妈妈)就要过生日了,我们最好给他(或她)买一个蛋糕庆祝一下,或者买一束鲜花送给他(或她),你说怎么样呢?”另外,在父亲节、母亲节之前,父母亲也应当提醒一下孩子,到时候让孩子祝父母亲节日快乐。通过这些平时提醒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如何感恩,而且还会让孩子有了一种受尊重的感觉。
当父母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家长可引导孩子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孩子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是培养感恩习惯的一种。
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父母们,给孩子感恩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让孩子那颗感恩的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