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成功励志>本杰明·富兰克林财富成功思想全书>目录
第十章 物品放置要有序,做事要合理安排时间(2)随着你对工作情况的了解,你自然会对时间利用的方法变得格外重视。把每一项工作所占用你的时间作一个统计,看你在处理问题、进行工作上面使用了百分之几的时间;在不太重要的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用于会议的时间有多少,你又用了多少时间在会议的计划和准备上了;每天处理信件花多少时间;而处理必不可少的必办信件又花多少时间;在部下委托给你的工作上又花了多少时间……你是否一到单位就看报纸,而报纸内容又与工作无关?你是否过多地出席了对工作不起任何作用的会议?你是否喜欢跟别人聊聊天,说些没有必要的话而浪费了彼此的工作时间?你是否把别人能干的工作都留在自己手中亲自处理?
如果是这样,你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各条建议,并把这些建议用到你的工作中去,改掉原来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工作模式,并且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确定工作顺序,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
富兰克林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人经营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而养成有条理的习惯,不仅仅是从商所必备的因素,而是成功人生的最基本的资本积累。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一位着名的企业家曾谈到过他遇到的如下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想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工作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所以,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将有助于你加快办事效率,节省时间;有条理的习惯,也将成为你受用一生的资本。
为了工作起来有条有理,保持高效,首先就要考虑为你的工作确定一下先后顺序。
怎么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了解一年后的10万元胜过今天的100元,工作的优先顺序即可自然而然地决定了工作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下要复印,一下要接电话……既无聊又浪费时间。由这个经验可知,在工作进行时必须解决的事情实在很多。在工作单位中,地位高的人,琐碎的事可以交代属下去做,而中级干部可支配的部下就比较少,而一些完全没有属下的新到工作人员,或是自己开店的人,复印等难事就必须要自己做。
可是,忙于难事往往会影响重要工作的进展。经常有些人会觉得工作愈忙愈好,但是忙着琐碎的事和忙着正事,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同样花时间工作,其一分一秒的价值却完全不同。
难事,很多人都觉得可以自己处理。事实上,很多难事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为了不使可有可无的事过于膨胀,最理想是将可有可无的事和重要的事清楚地区分,将工作排定优先顺序来做。若没有排定优先顺序,便会在许多地方停顿。为了买参考书而花两小时,则那一天的读书时间,或是睡眠时间将会减少两小时,因而在其他方面自然也显现出影响来。
要决定作业的优先顺序,首先必须把要做的事逐条列出,然后,依重要性调换顺序,再依此顺序进行工作。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做到,效率就可以提高。
可是,问题是以什么标准来决定优先顺序。许多专家都建议是以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优先进行对现在的目标最重要的事。
通常事情除了重要性,还有紧急性。而我们往往都会专注于事情的紧急性,而忽略了其重要性。例如,某个正为了一年后的司法考试努力念书的人,为了赶赠品截止时限,而特地将赠品明信片拿到邮局寄。司法考试还在一年后,而明信片的截止日就在明天。在此情况之下,多数的人都会将较紧急性的明信片优先处理。
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好好地准备明年的考试应该是较重要的。假定考试失败,不仅损失一年的努力,因而损失的金钱将不知有几十万。因为通过司法考试的人,一年可以赚好几十万,这和去邮局寄明信片所得到的几百元赠品相比,不说也知道哪个重要吧!
当然,我们要先好好的掌握住重要性较高的事,若还有十足的自信心,再做些较不重要的事也无所谓。这就是所谓的从容不迫。
问题是,事情的重要性是以什么为衡量的标准。其实,不外乎是以自己生活的目的来衡量。若是一向都很清楚的自己的最终目的为何,就可以很容易地作决定,并作出“虽然寄明信片即可得到赠品,没寄很可惜,但比起来,还是准备考试重要”的判断。
清楚地判断事情的优先顺序,是工作进行上不可欠缺的,一次就判定清楚,做起事来就会轻松愉快,不会变来变去。这就是决定优先顺序的最大价值。
决定优先顺序,明确地订定目标比什么都重要。可是若不清楚目标是什么,就没有衡量、判断重要性的基准。例如,某人以参加司法考试为当前的目标,因此他可以根据这个目标来下判断。可是,他若不明确目标到底是通过司法考试,或是当个上班族,目标时时动摇,就无法决定顺序,也失去判断的标准。
为了这个目标必须这么做,为了那个目标必须那样做,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做法。目标一旦动摇了,就什么都无法决定。
因此,最重要的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想做什么。
改变浪费时间的不良工作习惯。
你是不是也出现过这样的感受:对着满满的一桌资料,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心里总是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却没有一个做事的思路。这时的你该怎么办呢?就请尝试一下把课桌收拾整齐,把所以的文件放起来,把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放到桌面上,琐碎的小事先暂且搁置到抽屉里,再试试现在的感觉,一定感到轻松了很多吧?那你也一定从中感受到良好的工作习惯多么重要。那就积极行动起来吧,向不良的工作习惯告别!
精神病医生威廉·沙特拉博士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芝加哥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向沙特拉博士求医。
正在说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医院有事找博士。他马上处理。刚放下话筒,另一部电话又响了,他只好离席去接电话,又是很紧急的事,不久,又有位同事找博士征询对某一重病号的处置意见。博士只好把客人干晾在一边长达10分钟之久。当博士向总经理先生致歉时,奇迹出现了。
总经理回答说:“没关系,没关系!医生,从你的身上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回公司后,我将立刻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对了,临走前,可否让我看一下你的办公桌抽屉?”
博士打开抽屉,里面只有一些纸笔之类的事务性用品,而且少得可怜!患者疑惑地问道:“你未处理完的文件呢?未回的信函呢?”博士说:“全都办完了!”
6个星期后,那位总经理盛情地邀请沙特拉博士到他公司参观。这位总经理完全变样了,全身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儿不适之处。他特地打开抽屉,对沙特拉博士说:“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和三张办公桌,抽屉里堆满了未处理的文件,但既无暇也无心去处理它们。自从和你做一席之谈之后,我即将那些旧文件或报告书,全部作了清理。现在,我只用一个办公桌,工作一来立即处理,绝不拖延积压。所以,现在我已全无因延滞工作而带来的紧张感和烦恼。”
富兰克林说过:“人不会因为过度劳累而死,却会因放荡和忧烦而死去。”“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按部就班地做事,总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
豪威尔先生曾经是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起初,开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会议里讨论很多很多的问题,达成的决议却很少,结果,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后来,豪威尔先生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作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这样所得到的决议,也许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研究,也许有所作为,也许没有;可是无论如何,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达成某种决议。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陈年旧账都清理了,日历上干干净净的,董事也不必再带着一大堆报表回家,大家也不会再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
这就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道理。富兰克林指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
西北铁路公司总裁罗兰·威廉斯说过:“那些桌上老是堆满东西的人会发现:如果把你的桌上清理干净,只保留与手头工作有关的东西,这样会使你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而且不会出错。我把这一点称为好管家,这也是迈向高效率的第一步。”
“一寸光阴一寸金”,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只有高效利用时间,不让时间白白流逝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人往往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但是这并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因此,只要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
掌握更轻松、更有效的工作要领。
富兰克林发现,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工作的大劳动量,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作、该先做什么。为了更轻松、更有效地工作,富兰克林建议我们借鉴如下几种技巧:
1、定期把你的办公桌清理一下。
拿走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和你手头事务有关的。这样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更容易处理,也更有头绪可寻。
一家新奥尔良报纸的某位发行人曾告诉朋友,他的秘书帮他清理了一下桌子,结果发现了一架两年来一直找不着的打字机。
如果桌子上堆满了信件,报告、备忘录之类的东西,就足以使人产生混乱,紧张和焦虑的感觉。更糟的是,它会让你觉得自己有1万件事要做,可根本没时间做,根本做不完。这种情绪会使你忧虑得患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一家着名企业的高管说:“一个书桌上堆满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边待处理的一些,就会发现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把这种清理叫做料理家务、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去,就会看到天花板上漆着着名诗人波普写的一句话:“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
2、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工作顺序。
创办遍及全美的市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来做事。
查尔斯·卢克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12年内变成了一家知名公司的董事长,每年10万美元的薪金,另外还有100万美元的进项。他说,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说的几乎不可能同时具备的那两种能力。卢克曼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我的头脑要比其他时间更清楚。这样,我可以比较周到地计划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次序。”
富兰克林·白吉尔是美国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他不会等到早晨5点才计划他当天的工作,他在头一天晚上就已经计划好了。他替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一天里卖掉多少保险的目标。如果没有完成,差额就加到第二天,依此类推。
就连漂流到荒岛上的鲁滨孙,都有一个按小时制订的计划表。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计划。但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兴之所至去做好得多。
3、学会如何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坟墓,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亲躬。其结果是,很多枝节小事使他手忙脚乱,他总觉得匆忙、焦虑和紧张。
一个经管大事业的人,如果没有学会怎样组织、分层和监督,那他很可能在50多岁、60出头的时候死于心脏病。
也许分层负责比较困难;而负责人如不理想,也会产生灾难。但一个做上级主管的人如果想提高效率,避免忧虑、紧张和疲劳,那他必须这样做不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放手让别人帮你做一些事情,对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4、对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
组织工作首先要做好选择、区分的工作,剔除那些完全没有什么价值或者只有很小意义的工作,接着再排除那些虽然有价值但由别人干更合适的工作,最后再剔除那些你认为以后再干也不要紧的工作。
对于那些必须目前就干的工作,也要很好地进行组织。组织工作的方法有如下几条,既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条,也可以互相配合作用。①综合。即在同一时间内综合进行多项工作。我们说,办事要有顺序,并不是说同一时间内只能办一件事,而是运用系统论、运筹学等原理,可以同时综合进行几项工作。在管理学中,把工作单方向一件一件依次进行的办法,叫做垂直型工作。就像站着一大排人,一个一个地传递砖头,这样做效率比较低。反之,如果把各项工作综合起来统一安排,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②结合。即把若干步骤结合起来,例如,有两项或几项工作,它们既互不相同,又有类似之处,互有联系,实质上又是服务于同一目的,因而可以把这两项或几项工作结合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关的特点,一起研究解决。这样自然就能够省去重复劳动的时间。
③重新排列,即改变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要考虑做工作时采取什么样的顺序最合理,要善于打破自然的时间顺序,采取电影导演的“分切”、“组合”式手法,重新进行排列。例如,一天工作下来很疲乏,晚上又要上夜校,那么就应该把休息时间提前,从床上移到其他地方,如在公共汽车上趁机闭目养神,可保证晚上精力充沛。假如你是一个业余作者,白天不容你静下来构思作品,晚上又难以入睡,不妨在此时让思绪遨游一番。
④变更。即改变工作方法。改变工作的手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改善方式”,即对现行的手段方法认真仔细地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即找出那些不合理和无效的部分,加以改进,使之与实现目标要求相适应。一种是“独创改善方式”,即不受现行的手段、方法的局限,在明确的目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目的的各种设想,从中选择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⑤穿插。尽可能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劳战,如写报告需要几个小时,中间可以找人谈谈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办公室开会,下午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等等。
⑥代替。即把某种要素换成其他要素。如能打电话的就不写信,需要写信的改为写便条,需要每周出访的改为隔周一次,在不出访的那一周里,可用电话来代替出访。
⑦标准化。即用相同的方法来安排那些必须时常进行的工作。比如,记录时使用通用的记号,这样一来就简单了。对于经常性的询问,事先可准备好标准答复。
1、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先要考虑制订一份有力的计划。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2、善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时间的人,就能够赢得更多的时间。
3、即使那些最忙、备受时间压力的人,也会浪费许多时间;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将有助于你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时间。
4、你经常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吗?
5、在工作的条理性方面,你有哪些地方必须作出改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