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泓逸2018-01-09 16:491,114

  艺术作品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 心灵境界的升华。一个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却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 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是什么原因让李叔同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 最后却选择了青灯古殿以终老?这实在是令人感叹不已!

  一般人能“放下”尚且不易,他这样一个旷世奇才,说放下就彻底放下了,真是难能可贵! 

  我们从他的一些诗作里也可以读到他的归隐之心。

  于1827年作曲的《真挚的爱》,李叔同的新填词中已有了要养真养足的归隐之意。

  

  惟空谷寂寂,有幽人抱贞独。

  时逍遥以徜徉,在山之麓。

  抚盘石以为床,长林以为屋。

  眇万物而达观,可以养足。

  惟清溪沉沉,有幽人怀灵芬。

  时逍遥以徜徉,在水之滨。

  扬素波以濯足,临清流以低吟。

  睇天宇之寥廓,可以养真。

  

  他在《落花》中写道:

  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

  六个纷飞的“纷”,六个寂寞的“寂”,不禁令人想起公园里春天的玉兰树,玉兰花灿烂得 耀眼,引来诸多人围观叹赏,但很快就只有满地花瓣,被风雨践踏得容颜惨淡。好花无常, 青春易逝,李叔同写下《落花》一诗,对人生究竟如何已经画了一个大问号。

  《长逝》表现的是跟《落花》一样的主题,只是歌词更为浅显明白:

  

  看今朝树色青青,奈明朝落叶凋零。

  看今朝花开灼灼,奈明朝落红漂泊。

  惟春与秋其代序兮,感岁月之不居。

  老冉冉以将至,伤青春其长逝。

  

  这是“送别”。这是他在出家前的诗作-已能感受到他即将远离人世的心声,这悲凉凄美的 婉婉歌声,悠然道出李叔同对人生的参悟与理解,人生不过是一场离别,生亦何哀,死亦何 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 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 山外山。

  回肠荡气的袅袅歌声,穿过雾霭缭绕的层峦叠翠,悠悠漾出那隐约可闻的梵钟之音。这就是 大师的艺术,这就是大师的风格,这就是大师的人生!

继续阅读:第四章 重视音乐审美对人的心性的怡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