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归本色,审视自我
泓逸2018-01-09 16:491,879

  弘一大师曾抄录《菜根谭》中的这样一段话:“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 影,窥见身外之身。”

  这段话的大意是:夜深人静,听到远远传来嘹亮的钟声,可以惊醒人们虚妄中的梦幻;从清 澈的潭水中观看明亮的月夜倒影,可以发现我们肉身以外的品德、灵性。

  静夜的钟声、潭中的月影这些景色都可以让人心神宁静,回归本色,审视自我。

  昼间不停活动,静不下来。到了夜晚,四邻无人,万籁俱寂,没有半点声音的时候,独坐孤 灯下,把自己的心深深按下来看。这时,时常在骚动的心一下子静下来,就可发掘那心灵之 泉。恰如浊污的桶水,如把它搅动,那水是绝不会澄清的;但如把它放静,过些时候,浊污 自然就渐渐沉底。孟子说:“夜气存养。”夜气是深夜的气,彼时外界接触少,本心亦即真 心就慢慢显露,这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即消除了外物妄心,就现出真 来。真与妄是相对的。

  弘一大使喜欢读《大乘起信论》,里面详细说明“真”是真如,所谓“真如”是我心的本体 ,这真实如常的心的本体,叫做“本觉”。本觉是说,本来自性清净,从本来就觉,无一点 昙心的本体。我们如持逼我心的本体,就得到了寂乐。反之,心忽然现出昙来,动起了你我 的差别,那就是你不好我好、你可爱他可憎的迷妄、烦恼,把真如的我心抛弃了。此一失真 便现出妄,而妄到极就现出真,是循环的人生!

  《大乘起信论》把顺序分明记得十分详细,其中比喻:真如本觉,光明如镜,澄清似水,因 被无明烦恼的风吹动,才起了微波,这波又被吹成大波,大波又成狂澜怒涛。这是说我们的 心向迷的顺序而行,无明动真如,然后生妄心,妄心无明相应而生妄境界。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在这悠久无垠的宇宙空间,人的一生活动期限不过几十年的寿命,如梦一般 眨眼而逝。

  在这如梦的一生当中,一切吉凶祸福哭笑歌泣可算是梦里的梦。在日间里,为种种的事情所 逼迫而奔走劳碌,没有什么思考,等到夜静人寂、万籁俱静的时候,听见了远寺的钟声铿然 作响,此时恍如大梦初醒,觉此身所作所为,真如梦中的梦。

  而一个人的身体虽仅仅是五尺之躯,但放开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万物都是你的全身。在平 日匆忙的时候,难以留意自觉,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内,就可以知道月亮不 仅在天上,同时也能现影于水中。而你的五尺之躯不仅是你的全身,同时到处可以呈现出自 我来,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梦中之梦。才能如大梦初醒,不执著于虚相 幻身,如此方可称为明达事理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着我的存在,处处都在表现我的存在,处处都在宣扬和渲染我的存在。 甚至会想到,我要拥有这个世界。一切奇想都是围绕“我”字而展开。这个“我”是个什么 “我”呢?这个“我”是一个充满了偏执的我,这个“我”是一个局限性极大的我。这个“ 我”不管你把它想得多大,这个“我”不管要拥有多少,它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我而已。 为什么说它是小我呢?因为它有执著,有局限,没有突破执著,没有突破障碍。所以它始终 是一个有限的生命,不是一个无限的生命;它始终是一个小生命,不是一个大生命。即使我 们夸海口地说一句:我的生命与宇宙同体,那还是有局限性。因为宇宙还是有局限。而且, 这种海口夸出来,并不是实证,仅仅是知性上的大话而已。

  修禅,就是要用禅的方法突破小我,回归大我;突破生命固有的执著,回归到没有任何局限 ,没有任何时空障碍的法身、法界。用什么方法来突破呢?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唯有禅宗一法,最彻底、最迅速、最直接,是从根本上看破自我, 看破小我,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实现生命的飞跃。禅宗这一法,就是要我们当下斩断一切 念头,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二字,是把好的念头、坏的念头都包括在内,都不 要去想它,斩断一切念头,斩断一切思维,就在那个地方找找看,你在哪里?我在哪里?

  当我们斩断一切思维,一念不生,万虑俱息之时,如果有好消息从心灵深处突然传递出来, 就好像平地一声雷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会有一个极大的爆破、碰撞。如果机 缘成熟,那就突破了小我,认识了真正的我,认识了娘生面目。所以,我们大家在此禅修, 一定要认识宗旨,不是泛泛而来,也不可泛泛而去,更不可泛泛度日。一定要发起精进勇猛 之心,盯住这件事情不放松,找回失去已久这颗无价珍珠,打开封存已久的无尽宝藏,那才 不辜负我们做人一场,学佛一场,修行一场!

继续阅读:第七章 适可而止,少欲知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