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以“众生皆仙”的态度去包容别人
泓逸2018-01-09 16:493,074

  1905年,在李叔同自编的《国学唱歌集》里,收录了李叔同创作的第一首弘扬佛教的歌曲《 化身》:

  

  化身恒河沙数,发大音声。

  尔时千佛出世,瑞霭氤氲。

  欢喜欢喜人天,梦醒兮不知年。

  翻倒四大海水,众生皆仙。

  

  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写的虽是弘法歌曲,却配上了19世纪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的赞美 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这多少说明李叔同很早已具备宽广的宗教胸怀。

  1917年,李叔同在写给尚在日本留学的弟子刘质平的一封信中嘱咐道:“不可心太高,心高 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君有崇信 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当时李叔同自己已开始研佛,却并不强求别人 一律信佛。这种胸怀并非每一个佛教徒都能具备。

  修道的人,首先就要消除烦恼。

  我们要如何断烦恼呢?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拓开心量,包容别人”——佛家常讲的“ 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老子所谓“有容乃大”——心量广大,无所不容,这就是“大人” 。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心量?因为他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了,这么大的心量才是我们本 有的。

  我们知道“大心量”与自性相应,我们本来是阿弥陀佛,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迷”了,被“情”、“识”所迷。而佛法的教学,就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恢复本来面 目。

  弘一大师指出,圣凡确实就在一念“迷”、“悟”之间。“迷”的人非常可怜。我们常 常读佛经,佛叹息众生是“可怜悯者”。这句话意思很深,因为“迷”的人,心胸会愈来愈 狭窄,狭窄到不能容人,甚至于一个人都不能容;两个人相处,意见都合不来,这真正是可 怜悯者。

  反观《华严经》,一开头展现出尽虚空、遍法界各个族群,这里面包含有杂神众,像十 法界里居小领导地位者如阿修罗王、罗刹王、八部鬼神,这里面有善也有恶,还有更高层次 的善神,如欲界、色界、无色界天诸天的天王,真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个心量是多 么大?我们一定要恢复过来。

  若不能容人,就会跟人结冤仇;不能容忍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下我,造成的结果是冤 冤相报;我障碍别人,别人障碍我;我破坏别人,别人破坏我。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能帮助我,这是永远不变的真 理。弘一大师深谙其中的道理。

  弘一大师出家为僧后,有一次在丰子恺家中的书架上看到一册由基督教徒谢颂羔写的《理想 中人》,就说:“他这书很好!是很有益的书!这位谢居士住在上海吗?”于是丰子恺预备 邀 谢颂羔来聚谈,可是他说:“请他来很对人不起。”后来他写了一张横额“慈良清直”四字 由丰子恺送去,又由丰氏的邻人陶载良备了素斋,把弘一大师和谢颂羔等一齐请来晤面,结 下了这一位虔敬的佛教徒和另一位虔敬的基督徒之间的奇缘。

  此外,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弘一大师在福建惠安弘法的时候。钱山小学的校长庄连福是位基督徒。他十分仰 慕弘一大师,听说山上有大师的讲演,就跟传道师陈连枝一起上山,想一睹弘一大师的风采 。他俩到了山上,未及进山门,正碰上传贯法师。

  “请问法师,我们是否可以见一见在这里讲演的弘一大师?”庄连福问。

  “你们,看上去倒像……”

  “不瞒法师,我们是基督徒。”

  “基督徒?我们这是异教不相容呀!”

  庄连福听传贯这么一说,就急了:

  “我们之间是异教的关系,这一点不假。但我们基督徒教的自由、平等、博爱,甚至舍身的 教义,跟佛教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宗旨其实是一样的呀!”

  传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仍是固执己见,硬是不让他俩去见弘一大师。

  二位基督徒无奈,心想,碰上这么一个固执的人,也算是今天倒霉了,便扫兴地下山。

  当天晚上,传贯见了弘一天师,以为白天自己做了一件理直气壮的事,便主动去向大师作了 汇报。不料,弘一大师听了后又急又气。他将传贯好一通批评,最后责令他第二天下山向 庄连福校长赔礼。

  第二天上午,传贯怀着歉疚的心情来到小学校。庄连福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他发现教 室门口跪着一个小和尚,急忙上前将其扶起,仔细一看,便认出这就是昨天遇见的那个和尚 。

  “哟!是这位法师,你这是为什么?”

  传贯仍然跪着,说道:“昨天真是怠慢你们了,请原谅!”

  “快起来,快起来,有话好说,何以至此?”庄连福又一把将传贯扶起,并暂时下了课,邀 请传贯到宿舍里去喝茶。

  “万万不可受你们的招待,我只是前来谢罪。此外,大师要我把这个转给您。”传贯说完, 从怀里取出弘一大师手书的单条四幅及一本《华严经》送给庄校长。

  弘一天师的宽广胸怀、海涵山容的气度感动了这位基督徒。此后,庄校长和传贯法师有了来 往,并得知弘一大师规定每日下午一点半准时向信徒讲经。于是,他又约了五六个教友上山 听讲。

  一点半快要到了,只见传贯法师用一根小巧的木棍在门框沿轻轻地敲了三下,弘一大师随即 就从卧室开门而出。庄校长发现,大师身材瘦高,前额微隆,穿着简朴、整洁。特别是那双 鞋,粗布做的,补丁很多,却洗得干干净净,十分引人注目。大师的整体形象,总能给人以 宁静致远的感觉。

  弘一大师讲经前,缓缓而沉着地走到佛像前,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点上三炷香,并且整整齐 齐地插在香炉里。然后他转过身来,对满堂听从微微一笑。这笑意温和而凝重。他接着坐在 一个方形的禅椅上,面向听众,神情肃穆又和蔼。

  他的座前架着一个小竹屏,屏上端放着经书。一开讲,大师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各位施主,各位檀越……”

  大师说的是普通话,传贯法师就在旁边用闽南话做翻译。大师吐字清晰,论点鲜明,论证有 序,说服力和感召力都极强。他讲经时,全场总是鸦雀无声,就是有人想咳嗽,也都忍着悄 悄走到门外去,不忍心打搅这庄严的宁静。

  弘一大师讲了45分钟后,就略作休息,休息完后又回来端坐在禅椅上。这时,听众开始提问 :

  “请问大师三餐饭吃什么?”

  “吃稀饭,炒盐佐膳,也可以说是山珍海味具备!”大师作答简明扼要,态度和蔼,时而微 笑。

  “请问大师,礼佛时应准备些什么?”

  “善信者进寺礼佛时,清花果烛,就算有礼了,不必其他;不必放鞭炮、烧箔;更不必演戏 、喧喧拢拢,这才是释教徒的真正心境。”

  庄连福等基督徒可算是受到了殷殷的教诲。此后,他们这一班人连续上山听大师讲经,每次 都增加了许多基督徒。

  这是何等的气象!一位佛门高僧讲经,听众中居然有许多基督徒。这真是“平等观诸法,慈 光照十方”。

  弘一大师对异教如此,对佛门各宗派的包涵融通也是如此。

  弘一大师强调佛法各宗派一律应给予尊重。他为学僧们讲过《佛法宗派大概》,他在罗 列了诸如律宗、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净土宗 十大佛法宗派后,谆谆告诫学僧:“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 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 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 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故法门虽多,吾 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这便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包容精神,他不求一己悟道,但求“众生皆仙”!

继续阅读:第十章 面对人生的过程,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学会“忍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