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慈父般地对待学生
泓逸2018-01-09 16:491,322

  刘质平与丰子恺一样,是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得意门生。刘质平后 来成了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这当与李叔同对他的早期教育有关。不过 ,李叔同像对待他的另一个学生丰子恺一样,他对刘质平的教育仍是重“器识”,其次才是 重“文艺”。

  1915年秋,刘质平因病休学住在老家,心情十分苦闷。李叔同就去信安慰、鼓励道:“ 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 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 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刘质平于1916年夏毕业后,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去了日本。李叔同在给他的信中仍殷切告 诫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共有6条:

  (一)宜重卫生,避免中途辍学……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嫉妒……

  (三)宜慎交友,免生无谓之是非……

  (四)勿躐等急进……

  (五)勿心浮气躁……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

  不久,刘质平在弹奏贝多芬钢琴曲时产生了畏难情绪,又担心报考正规音乐学校时落榜,有 负老师栽培。李叔同在信中又是侧重心志地清正:

  “……愈学愈难,是你的进步,你怎么反而感到忧虑呢!……试验时宜应试,取与不取,听 之可也。不佞与君交谊至厚,何至因此区区云对不起?但如君现在忧虑过度,自寻苦恼,或 因是致疾,中途辍学,是真对不起鄙人矣。从前鄙人与君函内解劝君之言语,万万不可忘记 ,宜时时取出阅看。能时时阅看,依此实行,必可免除一切烦恼。从前牛山充入学试验,落 第四次,中山晋平落第二次,彼何尝因是灰心?……”

  1917年,刘质平考入东京音乐学校,可是他又为学费而苦恼起来。李叔同曾为他申请过 官费,但没有成功。接着刘质平家中也宣布要中止资助。在这种情况下,李叔同毅然决定解 囊相助,并给学生立下了规矩:

  (1)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 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

  (2)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 不可提出姓名。

  (3)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 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

  (4)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 不及。注意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

  李叔同资助刘质平继续留学,并未因他1918年决意出家而置之不顾。他估计到刘质平毕 业还需要几千日元,就准备借款。他说:“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度外。此款倘可 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 至要!”

  李叔同对学生,确如慈父,难怪刘质平自己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 当然,刘质平也“不忍以己求学之故,迟师修道之期”,他不顾学业未了,于1918年返国 ,在李叔同入山之前和丰子恺一起跟老师拍了一张告别照。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同学的敬爱!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爱心,怎能不赢得别人的景仰 !

继续阅读:第六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