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注重学生道德质量修养的培养
泓逸2018-01-09 16:491,567

  1913年李叔同到浙江省第一师范担任音乐、美术两科的教学工作。

  当时一师有个训育主任对学生态度粗暴,学生们普遍反感。有一次,丰子恺因与他发生争执 ,最后两人动起手来。主任很是不满,他要求校方召开紧急会议处理丰子恺。会上气氛很紧 张,主任要求将丰子恺开除。

  在沉寂中,李叔同发言了:“学生打先生,是学生不好;但先生也有责任——没教育好。考 虑到丰子恺平日遵守校纪无大错,如开除似太重。而且丰是个人才,将来必大有前途。如开 除,则毁了他的前途,对国家是一损失。我意此番记一大过,我带他一道向主任赔礼道歉,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立即,会场上响起一片同意声。

  事后,李叔同叫丰子恺等几个人到他的房间。他打开《人谱》一书,念了一段,大意是:学 文艺时更要重视人格、道德修养。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道德,“乐”是艺术。而艺术的尽美与道德的尽善(仁)相融合,基 于“乐”的本质与“仁”的本质的自然相通。“乐与仁的会通统一,即是艺术与道德,在 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会得到自然而然的融合统一;因而道德 充实了艺术的内容,艺术助长、安定了道德的力量。”

  李叔同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道德质量修养的培养。他向学生阐述,要做一 个好的文艺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优良品德的人。

  据他的学生丰子恺回忆,李叔同的案头,常常放着一册明代刘宗周所著《人谱》,书中列举 古来许多贤人的嘉言懿行,共有数百条。在该书封面上,李叔同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个 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以此为鉴。

  《人谱》卷五,录《唐书·裴行俭传》,有:

  唐初,王、杨、庐、骆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 ,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裴行俭对“初唐四杰”的文学作品颇有微词,这里且无须多议,属一家之言。但他反对以文 学创作为“享爵禄之器”,则无疑是从艺者的警世嘉言。所以,李叔同以“士之致远者,当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见解教育学生。即要成为一个有高远抱负的文艺家,首先应当培育器 量与见识——个人内在的品德涵养、精神境界。倘没有“器识”,无论技艺多么精通,也 不足以称道。因此,他将“艺德”的养成,作为学习艺术的先决条件,置于首要地位。

  李叔同最器重的学生之一刘质平有如下回忆: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刘质平在写好一支曲子后去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认真地看,然后又 长时间注视着刘,一言不发。此时,刘质平的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忽然,李老师说:“今 晚8点35分,请你到音乐教室,我有话说,现在先回去吧!”

  刘质平诺诺而退。当晚风很猛、雪很大,气温非常低。刘质平照约会时间提前十多分钟来到 教室前,发现走廊上竟然有足迹,而教室的门闭着,悄然无声。他心存疑虑,肃立于廊下, 静候先生。

  十多分钟后,教室内的电灯忽然大亮,随后门开了,李老师拿着手表走出来说:“时间无误 。你饱尝了风雪之味,可以回去了。”

  刘质平先是有些奇怪,随即又朦胧隐约感觉到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后,师生表谊日深 。每周课外,李老师专门辅导刘质平两次。

  狂风大雪之时,刘质平如约赶赴教室外的走廊下“鹄立”求师,他在天寒地冻的室外廊下 等了约十分钟。显然,李叔同在教室里观察这个学生:他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中是否能够守约 ?是否具有“诚”、“信”等品质、德行?

  颇具传奇色彩的往事回忆,道出了始终不渝、情同父子的师生情谊在最初是如何建立的。他 们师生情义的基础,正是从对“诚”、“信”等品德涵养的检验开始的!可见李叔同是如何 地看重作为创美主体的艺术家的“艺德”秉性的!这是“先器识而后文艺”审美教育观之贯 彻的一个生动例子。

继续阅读:第三章 言传身教,启迪学生的心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不笑烟花只笑禅——李叔同的人生感悟 副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