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与皇帝不是同行的,不过本来后妃身边也是有太监伺候的。宫女虽然是最好,但是这奴婢的体力也是不同于太监的。所以,皇帝再前面与主持探讨佛法。后妃们,可以看金山寺的风景也可以参拜佛陀。
“据臣妾所知,这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现在看见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臣妾倒是惊讶了。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故事不成。”德妃是所有后妃之中,年纪居中,但是身份最小的。至于那些贵人,在贵妃面前是没有资格随意插话的。
本来是没有什么人想到这一点的,自然德妃这话一出来,贤贵妃就是想不开口都是不行了。“是么,若是德妃不提,本宫倒是一点没有注意到,这金山寺居然不是坐北朝南。本宫一直以为,这佛寺修建是有规矩的。”
“回娘娘的话,金山寺不同于其它宝刹。”皇帝有主持陪同,这寺庙只有僧人,于是只能是有佛寺的掌寺出面给后妃解惑。“金山寺的大门原是朝南的,只是金山寺的寺庙朝着南天门,南天门乃天宫正门,所有为了避开忌讳金山寺不得不将庙门改朝西面朝向我佛。”
金山寺寺门朝南开罪了玉皇大帝,因此金山门口经常轰轰作响,屡遭火焚,以后就将山门改朝西开,面朝西方极乐世界。避开了道家与佛家的冲突,也能看见壮阔的江面。金山原耸立于江心,大江由西向东奔流,游人在寺门眺望,能充分地体现观赏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丽景色。
“本宫倒是以前一点也不知情,倒是劳烦大师解惑了。”贤贵妃虽然是因为皇后的缘故,在京中多得两分照顾,但是皇后早年就离开了国公府,后来更是除了千秋节召见之外,东珠与自己的胞姐鲜少有机会和时间相处。在国公府的日子,尤其是后来遏必隆娶得第三任继室夫人,是个县主。这后宅之间,就算是自己家也是少不得有些腌臜的东西。
所有贤贵妃并非就是真的,像个面团谁都都能够肆意的欺负的。
“金山寺一直都是佛门重地,太皇太后一直对朕说,这天下的佛寺都是普度众生的,不论是藏南的喇嘛,还是南佛北寺。如今见了这金山寺,朕如今也是明白了太皇太后对朕说那些话的意思了。主持留步,朕若是有缘自然再来探访金山寺。”
皇帝辰时到的金山寺,申时离开的金山寺,吃的是金山寺的斋饭。
“金山寺一行,倒是让朕大开眼界。”踏上龙舟,皇帝拿出奏折,对着梁九公感慨了一句。
皇帝踏上龙舟后,这边就是离开的意思了。十月二十六日停靠在苏州府,苏州与扬州并称为江南的富庶之地。风土人情,都是上层,尤其是南北朝以及唐末的五代十国后,北方战乱不止,反倒是江南一带更加安宁。所以没有被战火毁坏了江南,更加吸引了百姓以及受到乡绅的欢迎。
苏州府东至海岸百五十里,东南至松江府百八十里,南至江浙嘉兴府百三十里,西南至江浙湖州府二百十里,西北至常州府百九十里,北过江至扬州府通州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江宁府五百六十里,至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
苏州府的富庶不仅仅是作为江南三分粮仓之地,还是因为此地多才子,士农工商,商人最是低贱之辈。所以就算是江南一带多巨贾,然而就算是成为了皇商,商人也是不愿意自己的子子孙孙作为被人轻贱的人。而先帝爷在京师建都后,颁布皇榜以钱捐官不是不可,只不过代价极大就是。
只不过苏州府的巨贾们不在意,所以为了今后家中能够有一个出仕的,商人们尤其是皇商是愿意为皇帝效命的。要知道只有做官,才是最好的光宗耀祖。不过皇帝虽然这一次是最后目的地是江宁府,但是苏州虽然不能久留皇帝还是要停一停。哪怕,只是震慑也是好的。
当夜留宿苏州驿馆,皇帝便召集苏州府的知府了解当地民情。第二日在知府的带领下,皇帝前往虎丘。虎丘位于苏州府西北郊,距城中心五公里,为苏州西山之余脉,因周边地形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而民间因为“丘如蹲虎,以形名”。
皇帝要去虎丘本来也是早就通知了知府,虎丘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吴地记》载:“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只不过皇帝来虎丘并非只是为了这吴中第一景,明永乐初永乐皇帝下令在虎丘修塔,建大佛殿、文殊阁,十七年至十九年建妙庄严阁、千佛阁、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天王殿、旃林选佛场等。只是宣德八年一场大火,将虎丘的那些藏经阁以及佛塔差别不多是毁了个干净。
于是巡抚侍郎周忱、知府况钟,得知了云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复兴,率先以俸禄捐助,苏州官民纷纷施以财物。自正统二年至景泰四年约十五年间,先修复宝塔、重建大佛殿,而后构建敕赐藏经阁庋藏敕赐《藏经》、三大士殿、伽蓝殿、香积堂、海泉亭等。
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在知府胡瓒宗等倡议和赞助下,又陆续修建了万佛阁、西方殿、伽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千佛阁、悟石轩、和靖祠、五贤祠、申公祠 、仰苏楼等,并再次修塔。
虎丘不论是在明朝年间,还是再往上的隋唐,甚至是春秋之际因为吴国再次建立国都,所以虎丘的意义绝对是不一样的。而皇帝就是看重了虎丘的不一样,所以才会就算是苏州府与江宁几乎是背道而驰,也是要来苏州。
在知府的陪同下,皇帝并没有换服装,只不过因为通知知府时,已经是皇帝要到苏州了。就算是有时间遮掩一些东西,皇帝也是不怕真的就是全部就能遮盖完。所以在苏州离开了虎丘后,在苏州的街道上,皇帝观当地风土,看着苏州府街道上,以及茶肆酒楼菜肴的制作上,皇帝依旧可以看出端倪。
“尚虚华、安佚乐”这六个字是皇帝对于苏州整体的评价,所以皇帝离开苏州后,给知府留下了一句话。“为政者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家给人足,可挽颓风。”如今官场奢靡,已经是成为了惯例,在洪溪处置了一批人后,皇帝明白过犹不及这个词。
所以就算是看着苏州不令自己满意,皇帝也打算是忍了。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上若是真的各个都是清廉之辈,皇帝倒是需要防备自己的官吏了。物极必反,事出反常定是有异常。
而龙舟上,三个皇子因为是与皇帝一起去了虎丘,如今想着十月初,在齐鲁泰安府登泰山极顶的感觉。“所以啊,我还是觉得虎丘不如泰山有趣,杜甫不是说过么,‘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虎丘根本就没有那种感觉。”
胤祉到底还是因为年岁的关系,比起大皇子胤褆与东宫胤礽,更加喜欢那些刺激的,能够吸引自己的东西。当初在泰安府除了泰山顶,皇帝又至秦观峰、孔子小天下之处、日观峰等。十月十一日又祀泰山之神,同时在泰山题下“云峰”二字,令知府磨崖勒石。
同时因为泰山顶峰有个舍身崖,于是知府请皇帝往观舍身崖。这舍身崖位于泰山日观峰南面,三面陡壁,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要。当地有个陋俗,为救治父母疾病,常有人来此跳崖轻生,以此显其诚心,换取神灵对父母保佑。
解说当地习俗的官员还没有说完,皇帝就已经是勃然大怒,极为气愤,严厉斥责“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不懂被这些个荒诞的事情所蛊惑,以为舍身当真就是孝义,难道忘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真正的孝悌应该是像文帝亲尝汤药,像王祥卧冰求鲤,而不是轻易求死。孔子云,‘父母惟子之疾是忧。’当子女的舍身寻死,不能奉养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让父母伤心操劳更是不孝,都说是百善孝为先,齐鲁之地乃孔孟之乡,可是孝悌是什么都不知道,真实在是心寒。此等处所,看它何为!宜晓谕百姓不要为无知妄说所误,地方官员宜严厉禁止,不得再有舍身事宜发生”
皇帝就算是商讨国事,也是难得一次说出这么长的一片话,而这所谓的舍身崖却是是不妥,于是当即下令命知府将这舍身崖给圈围了。并派更夫守护,皇帝也知道,舍身崖既然是能够流传开来,自然也是自己强行禁止不能得。不过能够减少愚孝愚昧之人的死,皇帝还是觉得值得。
而后就舍身崖一事,泰安知府上奏皇帝,因为皇帝圣旨使来舍身崖轻生者大为减少。
(康熙帝说:愚民无知,惑于妄诞之说,以舍身为孝,不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曾子有临深履薄之惧。且子既舍身,不能奉养父母,是不孝也。正宜晓谕严禁,使百姓不为习俗所误,何之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