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穷山恶水,尤其是以凤阳之最。凤阳五百里,苏、松三百里,苏、松财赋甲天下,而凤阳的贡税不及苏、松十分之一。
若是凤阳富饶,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会前后沦为乞丐与僧侣。
“凤阳地广,也有平原,多富饶之地。如今,大户人家也是减租减息,为何依旧还是粮食收成少?”
靳辅这样问着自己,找不到原因,便只能是亲自前往凤阳府。阡陌人家,田垄小道上,全是挑水的百姓。
“朱大人,凤阳如今已经干涸到了如此地步?”水润万物而不争,道家说上善若水。可是如今灌溉田地,需要百姓挑水,这是什么道理。
“靳大人有所不知,不是凤阳无水,而是因为凤阳的水利难。”
凤阳虽然地有肥硗,却不应有不如苏州这样如此悬殊。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凤阳水利不如苏、松地区水利修得好,小港支河,到处皆有。
苏州府水利是一项功绩,旱既可以灌溉,涝也得以排水,所以即使受到水旱影响,终究构不成大患。
但是凤阳不是,旱时凤阳能够干涸一片,涝时凤阳能够淹死一片。
如此的情况下,凤阳如何能够得到开扩。
“既然是如此,你我自当时要找寻一个法子解决了这些事。”
靳辅不想自己本来已经能够完成皖南脱贫致富,但是就在完成了九十九步后,如今在第一百步上被卡死。
“不过凤阳尚家庄,倒是要比其它地方要好上一些。或许,尚家庄有些特别的法子。”作为县令,自然也是有心要拌成一件好事。
想到年年尚家庄的收成,却是要比其它地方好一些。如今,县令也是顾不得那么多了。
尚家庄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代代相传之后便有了沟田法。以十亩为一畘,二十畘为一沟。把沟里的土堆起来做道,道高沟低,涝则泄水,旱以灌溉。
然而不等靳辅将整个凤阳改变,吴三桂的叛变就从京师传达到皖南。“陛下的意思,这件事可以带到三藩之后,靳大人在着准备。”
吴三桂联合耿精忠的叛乱军队进攻赣州,煽动饶州的兵弁起而响应。安徽巡抚驻安庆,地与相近,康熙下令靳辅所在增兵设防。
靳辅立即在池州、安庆地方部署军队,不但保卫了本地区的安全,还有力地支援了江西地区的平定三藩之乱的战斗。
“大人,不好了,宋标占据了盂县”,盂县乃安庆下辖一县,连接安庆与赣州和饶州。若是盂县破了,安庆也不再是安居之地。
所以,衙役的慌张可想而知。吴三桂骑兵,皇帝知道,京师大官知道。但是普通的百姓,消息闭塞,若不是已经达到了家门口,如何得知?
本来靳辅若是能够将安庆守着,那么待到五日之后援军一来,安庆的困境就能够解除。但是显然吴三桂要棋高一着,这不就将安庆困死了。
宋标此人,声撼远近,在苏皖及赣州地区流窜,与吴三桂耿精忠相呼应。虽然没有为吴三桂所用,但是乘火打劫的事情,也是做了不少。
如今将主意打到了安庆,靳辅怎么能够允许有人将手伸到自己跟前来。这件事就是笑话,一山不容二虎。
“你且这般,然后找消息传出去,本官要来个瓮中捉鳖。”靳辅知道宋标此时占据了好处,一定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吴三桂与清军之间鹬蚌相争,宋标这个渔人坐收渔翁之利。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山观虎斗,也不怕被虎伤。
“你放开,有本事你我二人单打独斗一番。你们这是小人行为,实在是枉为君子。”宋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自己的手下出卖。
自古不会受到战火影响的,像是当年秦淮河边上商女,又像是如今安庆的烟花楼。
“老大,我保证,这烟花楼一定是安全的。主要是,如今烟花楼来了一个别样的美人,老大你一定是会喜欢的。”
好一场美人计,不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而是英雄被自己的自大和自恋迷惑了。如此,宋标怎么会不中计。
除掉了宋标,靳辅所镇守的安庆也算是平安无事了。然而因为战事,靳辅依旧还是要在皖南留守。只是,如今军费越发的紧张。
已经三年战事,凤阳久旱的水利也是没有资费来解决。而战场上,清朝大军花费猛增,供应非常紧张。
后宫之中,此时钮怙禄氏已经代掌后权,行皇后职责。后宫后妃每月俸银,服饰一律削减。前朝负责筹饷的户、兵二部下令裁减驿站经费。
皖南也是战事之地,自然是不能避免的。虽然整个战火从西北蔓延到西南,再向着南方延续。但是 北方,尤其是淮安府以北之后再无战事。
靳辅此时上书皇帝指出,“欲省经费,宜先除糜费”。
他列举一系列糜费的渠道和可以节省的项目,如外地诸大臣,非紧要事情,不必专门派人传送奏疏,这可使火牌糜费节省十分之四。
京城派往外地的官员,可以酌量并减,即解饷解炮,沿途自有官兵护送,亦止需差部员一名,则勘合糜费又可节省十分之三四。
严禁各种员役横索骚扰,无名之费节省会更多。靳辅这些例举,一下子变能够为皇帝省去至少,七成的开销。
为了让皇帝安心,让众人平息愤怒,靳辅拿自己所辖的皖南开刀。
以安徽为例,全部所属驿站银二十六万余两。以十分之四计算,一年可省十余万两。这笔钱既可充军饷,亦可减少驿站本身的困难。
但是驿站究竟能够有什么困难呢?良马,是朝廷每三年一换,而维护驿站的日常是州府。驿站每一年只需要为皇帝,或者是大臣传达消息即可。
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是靳辅知道,皇帝也是心中赞许的。既然皖南都能够省出十余万白银,那么直隶,苏州等地能够节俭二十万不是问题。
“驿递繁苦,皆由差员横索骚扰,著严行饬禁。”乾清宫乾清门前,皇帝看着六部尚书,九卿,以及满汉大学士,询问着意见。
“微臣以为可行,如今战事所需,而驿站实在是不需花费如此。”索额图知道皇帝需要一个表态的,当年明珠支持皇帝平定三藩。
索额图就觉得自己已经是落了下乘,如今但凡是皇帝的意思,索额图是七成支持,三成保持中立。
而索额图作为皇后外族,皇太子的支持者,已经是开口,自然更多的大臣开始支持皇帝的决定。
“诸位爱卿既然是以为可行,如此便准奏。”对于这个结果,玄烨满意心中又给靳辅添了一笔好。
当日皇帝下旨此事,下部议,以靳辅所奏,定为条例。
每一年,京师或者是外臣全部要给皇帝上报,一年的政绩。这是皇帝考核的一个观点,也是一个评估。
当年靳辅报告,皖南一地存留各属扛脚等项银十一万七千余两。节省驿站银十二万九千余两,总计二十四万余两。
康熙帝当即表扬他节省存留驿站各项钱粮为数甚多,具见实心办事,按规定予以提拔,于是加兵部尚书职衔。
兵部尚书在靳辅身上虽然,只是个名头,不是实职。但是皇帝的意思,昭然若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皇帝要提拔一批将才。
康熙十六年三月,靳辅从皖南巡抚任上被提升为河道总督。官衔全称为“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作为文臣,靳辅不要说带兵打仗了,就是谋士都算不上一个。而河务更是一窍不通。但是皇帝的意思,靳辅不能违背。
明永乐九年,永乐大帝遣尚书主持治河。后又时派遣侍郎、都御史前往齐鲁治理河道。此后六十年,大明王朝的帝王不再将河务当作一件大事。
直到成化七年朝廷设河道总督,驻扎齐鲁济宁府。而会有此举,是因为黄河之灾,比历年都要严重。
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河道总督一直没有成为规矩,只因明初黄河为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运的都督兼管河务。
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非常设。正德四年,皇帝下令规定以都御史充任。
嘉靖十三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如此后,大明建国百年已过,然而黄河灾情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
因为皇帝以及大臣都不将平日的黄河视作危险,所以也就谈不上治理。之后,陇西,晋中一带暴雨,五十年难遇。
这大水漫过堤坝,冲毁了建在齐鲁大地上的圣人庙。百姓一片怨声,明穆宗这个时候也算是慌乱了。
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如此对于河务皇帝总算是上心了。
万历五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废。朝中大臣,已经不再赞成将河务与漕运一起合并,但是事情一直没有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东家说河运与漕运本来就是一家,不可分。西家觉得河务应该要得到重视,所以要独成一家。
然而,待到事情还没有一个章程就遇见,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虽然是迎来了一个万历中兴,然而结果却是河务被耽搁。
最终是到了张居正被罢官之后,万历三十年,朝廷将河、漕再次分职,此后直至明亡再未复合。
康熙十六年若非是三藩之乱,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清军隐隐的压制着吴三桂,皇帝也不会放心将靳辅调往河务总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