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丁宁2017-12-07 10:032,16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展开“幻想”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2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使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魔术的道具……如此等等。

  3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得定律”是阿基米得在跳入浴缸的一瞬间悟到的。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没有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植物生长素。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千万别怠慢了它们。如果一个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就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做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做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头脑风暴法”在我国也译为“智力激励法”、“脑力激荡法”、“BS法”等。该法在美国推广应用后,很快传入西欧、日本、中国等地,并有许多演变和发展,成为创意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核心是高度充分的自由联想。这种方法一般是举行一种特殊的小型会议,使与会者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导致创意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意。

  训练时,要求受训者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虑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的质量和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性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充分发挥创造性,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为此,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谜,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只有当一个人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时的阶段,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记住: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攀登事业高峰最有效的“利器”!

继续阅读:第20章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有效地改进思维能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35岁前要有的66种智慧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