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一位名叫李立的老师回的,信的内容很短,但每个字掷地有声。
“杨燕你好,你写给刘校长的信今天才辗转到我这,她人在北京,学校建议由我代为回复。看过你的经历我很感动,中国每个公民都有求知的权利, 我相信你是那株会开花的玫瑰,新学期开学我在学校等你!”
“我相信你是那株会开花的玫瑰!”这句话带给杨燕的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李老师肯定不知道,他这种穿越时空的信任带给杨燕的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以至让她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所向披靡。如果说顾城那句“黑夜”的诗给杨燕指出的是一个方向,那么李老师这句“玫瑰”则带给她的是一个目标。
杨燕的生活从这天开始,每天都充满了新的阳光,但这种美好一个月后被打破了。
那天上午,杨燕割牛草回来,未进家门便听到堂屋有客人在聊天,她在门口一边喂鸡一边顺便听了一耳,当她听到是村头王婶的声音时,她的心下意识的颤动了一下,她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媒婆,有“王铁嘴”之称。
随后杨燕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王婶声音很大,语速很快地说:他叫吴斌,你们看,长得挺精神吧,除了说不了话,身体哪哪都好,最主要的是他有上进心,他父母有个豆腐作坊,生活在当地很宽裕,但他不想靠他们,他自己学了理发的手艺在镇上开了个店子,生意好得很呢!
停了停王婶继续:快,还不快给你杨叔抽支烟。
杨燕没听到王婶口中小伙的声音,却听到了父亲的话:我抽这个,那个抽不习惯!确实不错,白白净净,主要是还有个手艺,等燕伢回来我跟她好好说道说道。
杨母立即插话:那……王婶,这孩子确实不错,但我们家燕子吧,还不想结婚,一门心思只想读书。
王婶:哟,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将来也是别人家的,何必浪费那些钱。
杨父斥责杨母:不结婚想当老姑娘啊,都21岁的人了,你看看她同龄的这一拨人,哪个不是孩子都门槛儿高了,她呢天天想些没边的事。
杨母也有些急了:那你用她工资时还说等她上学要还给她的。
杨父:哎,我说你怎么那么死心眼呢,她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啊,跟着瞎起哄,我那不就随便说说!
杨燕听到父亲的真实想法后,心里反而踏实了,与她之前猜的不错,父亲就是用的缓兵之计,心里根本就不希望她再出去读书,因为他压根不相信有学校能收杨燕这样的学生,她正要走进去跟他们摊牌时,突然又听到王婶的声音响起。
王婶看出杨家的当家人这么支持这事,更显得硬气起来了,她走到杨母身边劝道:燕她娘,你想啊,燕子虽然聪明漂亮,可毕竟脚不方便,也干不了农活,找个有手艺的男人,一辈子不用下地干活了不是。
杨燕听得心里别扭起来,她突然明白,因为残疾,她将来结婚的对象只能是与她“生理相配”的人,从理论上说好像也有道理,但为什么自己的心里还是那么难受呢?她允许家人说她的残疾,说她干不了农活,说她任何的不完美,但别人说不行,她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今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她想起了曾经在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同一个缺点,亲人和旁人说它是不一样的,亲人是希望你变得更好,而旁人多少是有些轻视在里面。
杨燕突然想来个恶作剧,她顺手操起墙角的一把扫把,把正在进食的一群鸡仔往堂屋赶,屋里顿时鸡飞狗跳起来,杨燕紧跟着走进去一边装作赶鸡一边抱歉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吵着你们说话了。
杨父气得暴跳起来:你干什么呀?喂个鸡还喂到屋里来了?
杨母看出女儿的心思,表面也帮着女儿把鸡往外赶,实际是越帮越忙,屋里全是鸡叫声,王婶被飞来飞去的鸡群逼到屋子一角,杨母一边向王婶抱歉一边过去把那只大公鸡一阵追打,王婶只好带着吴斌往门口跑。
杨燕在追赶鸡群时,眼看就要被一个椅子绊倒,吴斌眼疾手快,赶紧过去把椅子拿开,然后对着杨燕呵呵一笑,杨燕对吴斌并没有敌意,她回了他一个浅浅的微笑。
王婶也是好脾气,不温不火的,可能是太想促成这桩亲事了,她在这种情况还不忘保持风趣:这叫啥来着?闻……闻啥来着…… 对对对,叫闻鸡起舞,燕子她娘,她爹,我们今天就先回去了,你们想好了给我捎个信。
杨父送王婶和吴斌到门口,嘴里不住的道歉。
看着王婶二人走到院门口,杨母和杨燕也把鸡赶得差不多了,杨母望着二人背影高声喊道:她婶,你慢走啊!
杨父愤愤地看了杨燕母女一眼,背着手哼了一声出了院子。
晚上十点,杨燕给李老师的信里这样写道:李老师,通过今天的事情,我越来越感觉到返回校园求学的迫切,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被人安排的,而是要自己去掌控的对吗?
门外响起妈妈的声音,杨燕开门问:妈,有事么?
妈妈:进来和你说两句话。
母女俩坐在床沿,妈妈说:今天的事,事先我也不知道。
杨燕立即打断妈妈说:妈,我不怪你,我知道你是向着我的。
妈妈:你也不要怪你爸,他也是为了你将来好。
杨燕:我知道,理解他的心情。
妈妈:不过你也不要担心,你读书的事我会支持你的,我现在每次赶集卖的小菜钱积攒起来也快有两百块了。
杨燕:妈,那钱你留着当生活费,学费我自己想办法。
妈妈:要是你哥在,他肯定也会站在我们一边。
杨燕哽咽着点点头说:是的,他在广东打工省下的钱都给我买书了。
妈妈摸了摸杨燕的头说:你也别跟你爸反着来,他这一家之主也不容易。
杨燕再次点点头。
妈妈站起身准备回房又转回来说:早点睡觉,别想太多,办法会有的。
杨燕看着一辈子对父亲温顺的母亲的背影,心里又多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