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老子的马车来到宋国地界,远远便见许多老百姓在野地里狂奔。青壮年有的背着老人,有的扛着包袱,还有的挑着担子,担子里坐着小孩,老人在呻吟,孩子在哭泣,荒原上一片凄惨景象。
马童向一个跑近的壮年人问道:何事如此惊慌?那人道:不得了了,陈国和郑国打起来了,败下来的兵士见人就杀,见了女的就强奸,赶快逃命去吧,说着,那人急急忙忙地跑向宋国商丘方向。马童回头问车里的老子:咱们是不是暂避一时?
辰一说:已是奔波一天,鞍马劳顿,先在商丘城住上一宿,明天在赶路吧
老子想想,说:面临祸灾,当避之。到了商丘城下,但见逃命的老百姓蜂拥而进城门。好不容易挤进来,却见前面又围了一堆人,哄哄乱乱,人声鼎沸。老子下了车,走过去,拨开人群,这才看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年青人跪在地上,红衣的士兵手持大刀,凶神恶煞地抓着年轻人的衣领。还有一位小官站在旁边,大声喊道:查盗贼 靳雄,竟无视国法光天化日之下,胆敢偷盗。国君有令,为整饬法纪,将庄大力斩首示众!凡流入我大宋属地饥民,当以此为诫。
靳雄拼命挣扎着,声嘶力竭地叫道:不是饿的忍受不了,我能偷几个蒸饼吗?为啥饿肚子,还不是朝廷把咱打下的粮食抢光了吗!谁是强盗,国君才是最大的强盗……
围观的人们骚动起来,上了年纪的老者听得流下泪水。
监斩的官员急了,慌忙挥挥手道:斩!刽子手手起刀落,靳雄扑通倒地,鲜血汩汩从身下流了出来,如小河之水。众人惊叫了一声,以手掩面。监斩官喊道:奉国君之命。盗贼尸首示众三日,有敢为他收尸者,杀无赦! 武士将 雄尸体拉起,捆在木柱上,吆喝着,耀武扬威地离去。
围观的人摇着头,议论着。一位老妪痛哭流涕,顿足道:啊呀呀,这孩子还不到二十岁啊!
一壮汉吼道:一块蒸饼就是一条人命,这刑法太苛刻了,没法儿活了。老子痛惜地望着靳雄,脚步不由得慢慢前移。辰一知道,老子准是心生怜悯,相帮死者收尸,便急忙拉住老子,不料老却一把甩开辰一,径自上前,走到靳 雄身旁。众人见有人竟敢靠近。不禁愕然,纷纷望着老子,为他捏了把汗。
老子面对靳雄,叹道:孩子,你死的冤枉啊,是这个不公正的世道害了你呀!你知道过去的君王是什么样的吗?他们常常把功劳归于民众,把过失归于自己。有臣民死去,他们就像死去自己的亲人,痛责自己。可如今的君王呢?国家有难,百姓受苦,他们反而责备人民无知,饿殍遍野他们倒训斥百姓不会忍受,徭役繁重他们却惩罚难以应征的小民。战争使人民只有逃难,苛捐杂税让老百姓没有饭吃。饿得就要死去,还能不去盗窃吗?这怪谁呢?偷了一点东西就要斩首,那把老百姓家里的粮食都抢到了君王的仓库里,该当何罪?唉,天理道何在啊!
老子说着,周围的人也被他一番话说得动情,点头称是。
老子说完,竟然动手将 靳雄解了下来,慢慢放平身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尸首盖了起来。
老妪拭去泪水,连连赞道:好人.大好人!壮汉朝老子一拱手,说:能说出这么一席话来,绝不是等闲之辈,敢问先生是何方圣贤?突然,一阵马蹄声急促地响起,人群顿时骚乱起来,有人大喊:官兵来了!
霎时,那监斩官和武士冲了进来,指着老子叫道:大胆狂徒,竟敢违抗国君之令,真是自找死路,给我拿下!
武士吆喝一声,就要冲过来抓住老子,那壮汉大叫:反了!说着跑过去拦住了武士们,众人也尽发一声喊,猛地围过来,将武士们生生隔了出去。辰一乘机拉起老子,急急上了车,老子说:让他们带我去见宋景公就是,我正要和他理论。马童催马行车,进得城去,很快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宋景公得知有人竞在他的领地上公然抗命,大怒。又听监斩官说那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他的不是,并把他比为强盗头子,更是怒不可遏,下令画影图形,全城搜捕。
令既下,宋景公在宫中踱步,喃喃自语道:究竟是谁这么胆大,敢冒死收尸,还能洋洋洒洒,慷慨陈词,蛊惑人心呢? 一旁陈非公奏道:大王,我已知此人是谁了,陈非公原本投在孔子门下习礼,却是个不安静的人,喜欢和人争论,且常常溜出去和人交朋友。孔子见他不像其他门下弟子那样埋头读书,就将他推荐给宋景公,做了宫中御史。宋景公站下,问道:说!陈非公道:定是周王室守藏史,并兼任柱下史老子是也。我过去去周室见过他。
宋景公惊奇地说:老子?他不在周王室任职,来这里何干? 陈非公道:听说已被圣上革职,准备回归故里,路过商丘。宋景公愤然道:既已革职,却还来诋毁寡人,不把寡人看在眼里,寡人岂能容他!陈非公命你亲自督阵,尽快捉拿老子,就地正法,以正视听。
陈非公拜叩,领命下殿。其实在陈非公眼里,老子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虽只见过一面,尚未深交,但总有耳闻,知道他广识博学,襟怀宽广,上可辅佐天子,下可救助百姓,身在人前,却能坐地行天,神游四海,与天神对话,入地界笑谈。陈非公早就想见识老子,不想
今日却已在眼前。但冒犯了国君,岌岌可危,虽领命捉拿老子,然心中已作好为他开脱的打算。
国君令下,商丘城里马上到处挂出了老子的画像,旁边还写着几行大字:查苦县曲仁里人士李耳,又名老子,随行二人,其一为女子,他们三人,刻意违犯大宋国法,散布妖言,诋毁国君,罪不容诛。今画影图形,晓谕军民,凡有知其下落者,立告官府,合力捉拿。有敢藏匿者,立斩!众人匿着看告示,有人悄悄地说:人家好心帮着收尸,就成罪犯了,有人应道:冤哪!那些高官贵人随便霸占田地,乱杀无辜.倒是有功之臣了。
这时,一辆带华盖的马车上下来一位俄冠宽袍的官员,袍的官员,他就是老子在鲁国的朋友司徒。司徒看完告示,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而去,这时候,老子和辰一、马童驾着马车在小港里徘徊,他已知宋景公在到处捉拿他,不敢走大街,想寻到通往城外的捷径逃出去。正走间,迎面急急过来一辆马车,知是鲁国官员所乘,马童急忙勒住马头,回头喊道:不好了,鲁国官员追了过来,快逃!
三人跳下马车,正要跑去,马车上跳下鲁国司徒,高叫道:老子先生,我是司徒啊!
老子站下,细细望去,果真是久违的鲁国司徒,这才放下心来,迎上去握住他的手说:啊,他乡遇故知,真让我喜出望外 。只是司徒大人怎么到了宋国?司徒说:城里到处挂着你的画像,快到我家去,这不是说话的地方说着,司徒把老子和辰一、马童拉上他的马车,吩咐驭于垂下窗帘。司徒的客厅里,使女端上水酒果馔,款款退下。司徒先是长叹一声,说道:说起来,我还是被你巷党葬礼时的孔丘逼出鲁国的呀! 老子吃惊道:他怎么了? 司徒说:你知道,鲁国曾有季氏等专权者,使王室日益混乱。孔丘为司寇时,力主对季氏等采取极端手段,拆除他们的都城。我向来痛恨专权,便极力支持孔丘,因此得罪了季氏等朝中大臣,诬我谋反,撺掇鲁定公杀我。幸而我早知消息,举家连夜逃出鲁国,到此隐居了。
老子道:孔丘此举也未免有失熟虑,况不合周礼,过激了。司徒愤然道:如不是为邀宠于鲁定公,怕不会如此吧。
老子说:在人之后,不当理论。司徒道:不说他了。先生来此只一天,便因当街哭尸震动宋国了,人人皆称先生为圣人。尽管宋景公下令捉拿,却有不少人为你开脱呢。
老子说:还是此地民风淳厚啊,天下终是好人居多。司徒道:我在这里结识了不少学士,皆知你博学多才。既至,不妨都来听你讲学如何?老子道:不可,一则我已摒弃周礼,不再探究其指要;二来我在正被宋景公缉拿,此时出面,不是自投罗网吗?司徒想想说:也是,那就等事情平息了再说吧。
司徒拍了下手,一位家丁走进司徒,吩咐他安排老子三人的住宿。三人的住宿。老子谢过,司徒嘱咐他:这几天千万不要随意出门,一夜无事,老子总算在司徒家中睡了个安稳觉。
不料第二天一早,就有咚咚的敲门声,且有杂乱的脚步在周围响动。一名丁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告,外面来了许多兵领头的说有人看见老子一行躲进这里 要进来搜查。
老子说:我不能连累司徒,让我见见他们。司徒老子推到一边,说:没事的,你们从角门出去,我去挡一挡。家丁带老子和辰一、马童匆匆向角门走,没走多远就听见大门咣当一声被推倒了,兵士呐喊着四处搜查。家丁加了脚步,刚要跨出角门,迎面却碰上了一位校尉,辰一拔出剑护住老子。想不到那校尉见到老子,便低声问道:你是老子先生?
老子道:正是。
校尉让过,指指角门旁的一间小屋说:赶快躲进去。
老子三人刚刚躲进小屋,就听得不少兵士追到这里,纷纷报告说:到处查不到罪犯。那校尉说:定是情报有误,撤!接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院子里慢慢静了下来。
等老子他们回到客厅,司徒呋呋才长长地出了口气,能躲过如此劫难,真是先生的造化。
一连三天,派出许多兵士,竟然搜不到老子,宋景公发了脾气,叫过陈非公,指着他怒喝:难道老子上天入地了不成?汝乃中原第一武将,征战杀伐无往而不胜,怎么就抓不住一个文弱书生?且等寡人重重处罚吧。 ,
陈非公忙跪拜道:大王息怒,不是我等无能,亦非我等不出力也,是那老子通广大,法力无边啊。
宋景公疑惑地问:什么,老子难道是神人吗?
陈非公道:老子实乃得道大仙,我曾得以近身,正欲擒拿,却见他脚下突生紫气,顿时飞升,奈何不得。我尝闻老子遭遇敌兵时,一掌推出,数百兵士皆倒地不起。这等神人,敬之不及,怎么能可以捕获呢?
宋景公半信半疑,说:老子真的是神人?
几位官员纷纷跪拜道:大王,陈非公句句无妄言哪!
宋景公颓然坐下,说:这么说来,寡人还要去见他一见。陈非公随即喊道:大王要出行,仪仗伺候—— ,
司徒府内,上上下下被这一场突然的搜捕弄得惶惶不安。司徒的夫人不免埋怨:来到这里本是求个安静,避开在鲁国时的纷扰,却又遇此惊吓,让我如何是好啊!司徒道:夫人不必烦心,老子是我多年至交,二十几年前曾帮大夫礼在鲁国出殡时解难,我岂可袖手旁观?再说,宋国臣民皆知老子乃圣贤之士,官兵都知庇护于他,我能有二心吗?夫人道:夫君如此,我还有何话说?只是多加小心为好。
辰一知道司徒为他们在此躲避担惊受怕,其夫人也寝食不安,甚是过意不去,便对老子说:司徒府上不可再久留,还是赶快找个机会走吧。
老子说:咱们给司徒家带了麻烦,我亦内心不安。然在宋国留下罪犯之名,难道就不需要洗刷吗?辰一说:你以为宋景公会发下善心,赦免你的冒犯之罪吗?老子一笑道:王府仪仗已出行,宋景公就要来拜见我了。辰一不由得一愣,正要说什么,忽听外面锣声响亮,司徒乐滋滋地跑进来,冲老子呼道:大喜了,国君竟然亲来见你,快出去迎接呀!司徒大门前,仪仗威严,旗帜猎猎。不少老百姓远远地围着,都想一睹老子风采,宋景公在陈非公等重臣的护卫下,步人司徒府内,老子和司徒忙以礼相迎,接入客厅。
宋景公坐定道:老子先生,久闻大名,只是近日让你受惊了。
老子说:大王,老子路经贵国,多有冒犯,还望见谅。
宋景公道:寡人尝闻先生常常为圣上讲治国之道,并亲身辅佐朝政。尔既路经我地,是我宋人之幸,当不错过受益良机,还望先生指教一二。
老子道:谈何指教?只是欲悟得天下万事万物生成之本源,延及治国之理罢了。大王如不嫌弃,我可否进得一言?
宋景公道:请讲。
老子说:君无为而民自化,君无事而民自富,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欲而民自朴。当今世上为何多奸诈、虚伪、纵欲、奢侈、强暴、战争呢,那就是因为君王有为之故。这就引起沽名钓誉、横征暴敛、尔虞我诈和专横跋扈的出现。当权者便不纳忠言,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文武百官只有争相献媚。沽名钓誉者好大喜功,歌颂君王就得到好处,进谏忠言就遭到陷害,这样,世上就有许多说假话的人。聚敛财富而夺老百姓口中之粮以充府库,于是饥寒交迫的人民就会沦为盗贼。挥霍无度,声色狗马,于是民风委靡,国运不兴也。这样看来,君王欲治天下,必先治自身,使自身无为、无欲、无事、无知.方可使天下太平。
宋景公若有所悟,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寡人当细细品悟。
二人越谈越有兴致,还是陈非公进言道,恐大王劳累,还是早早回宫吧,这才打住。老子和司徒等人送宋景公出门。
刚刚步出院子.但见外面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数千人站在司徒的门外,看到老子走出,一起呼喊:圣贤老子,老子圣贤。
老子再三向大家拱手致意,然后摆着手说:再莫呼圣贤,担当不起啊!
宋景公回头对老子说:宋人对你已是五体投地了,不如留下辅佐寡人。
老子道:谢大王厚爱,然老子已决意归家,等有所作为,再来拜望大王!
宋景公无奈,只得作罢,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上了马车,由数百随从及文武百官簇拥着浩浩荡荡回宫去了。
司徒喜不自禁,待老子回到厅堂,就说道:先生,国君已经宽恕于你,而且亲自登门拜访,这在宋国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既如此,不如就留在这里,想那宋景公当会封你高官的。
老子说:若想当官,我何不在华屋之内多加小心,讨得圣上及诸重臣欢悦,岂不早做了大官?
司徒道:我不好强人所难,然陈国正在兵燹之中,你回去也觅不得安静的地方。
老子说:那我就信马由缰,走到哪儿就算哪儿吧。
司徒叹了口气,道:既然先生去意已决.我亦再难挽留。
不过,先生想觅一安静的去处隐居,我倒可以荐一所在。
老子问:地处何方?
司徒说:东北沛地,距此五百余里。那里地广人稀,民风淳厚,却是峰回路转,青山绿水。
老子说:好去处,明日一早,我便带弟子前去。这几日,真是让司徒烦劳,老子实在过意不去,只好将来再行拜谢了。
司徒道:这就客气了,我倒还有些遗憾,举世闻名的圣贤之人到此,竟没福气聆听高论。
老子说:何来高论,过些日子,你我再见,班荆道故也就是了。
说话间,辰一和马童已将车马准备停当,司徒执手把老子送上了车。
不几日‘,老子就来到了沛地,果然是好去处,远山烟雨蒙蒙.层峦叠嶂,近水碧波荡漾,鱼游浅底。走入山谷,两旁翠竹艇道,古木参天。有瀑布从崖上跌落,喷珠吐玉,迂回一阵,汇作溪流,潺潺于青石之上。过了树林,眼前顿时豁然一亮,四面环山里竟是一马平川,雪白的鹳鸟在田问起落,红顶的仙鹤悠闲地独立在河边。黄牛拉着木犁,划出泥土的波浪。一只鹳马飞到黄牛的背上,黄牛惬意地长叫了一声。扶犁的农人甩了一下响鞭,放开喉咙唱了起来,歌声粗犷地回荡着。
三人在沛地寻一茅舍安身,各居一室。老子的书房里,堆满了带来的竹简;辰一的屋中,除了书之外,还挂着她心爱的宝剑;马童的房内,也有不少书简,是老子命他每天都要读书,否则便让他离去。马童舍不得离开,只好收了心.真的认真读起书来。
他们刚刚住下,周围的邻居就纷纷赶来祝贺,有的送种子,有的送鸡雏,还有的送来农具。邻人都穿着自己织的土布衣,自己编的麻鞋。几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野花,却是眉清目秀,楚楚动人。
年轻人看到老子案上的书简,不禁好奇地翻看着,不知其为何物。姑娘摸着辰一身上的锦缎,说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布,就是上面的花鸟不如她们所绣。辰一就认真看姑娘衣服上的花,虽是棉线织就,又是绣在粗布衣上,却栩栩如生,朴实真切。在中原,在周都,辰一都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图案。一老欧见辰一挂着的宝剑,说道:这东西我小时候见过,是用来防身的。可这些小姑娘长这么大怕是没见过了,咱这里派不上用场。
邻人走后,老子问辰一:和周都的人相比,你觉得他们怎样?
辰一说:他们不知道周礼是什么,却很懂得待人接物,礼貌有加;他们没有锦缎罗衣,可身上的衣服非常美丽;他们知道剑,是用来杀人的,但相处和睦,心无杂念。
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会让人眼睛失明,悦耳的音乐会使人的耳朵失聪,美味佳肴伤人的胃口,驰骋在山间狩猎会使人心发狂,而越发珍贵的东西就会让人道德沦丧。辰一、马童你们体会出来了吗?圣贤之人只求吃饱肚子,不求耳目享受,抛弃声色犬马,要的是安乐自在的生活。,沛地人等,久不与外界接触,过的是自然朴实的生活,所以他们静心平和,道德高尚,友好相处,长寿健康。唉,我们在繁杂的世界太久了,贪图享受,懒惰安逸,和这里的人比起来,我们不是十分愚蠢吗?
马童说:那我们就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忘掉过去的繁华生活,重新开始不好吗?
辰一说:就像沛地的人们一样,晨起戴露耕,月升荷锄归。自已织布,自己编草鞋,和这里的人生活在一起,过不多久,咱们也就回归自然了。
老子击掌说:好一个回归自然,辰一悟性真是越来越高了。就这样,从明日起,咱们白日下地耕种,晚上掌灯读书,谁也不许偷懒。
好!辰一和马童几乎同时喊道。
青山绿水之间,如画的原野里,每天一早,白须白眉的中年老子,慢慢穿越苍苍 ,踏过青青草地,来到一片荒原,他的身后,草编的鞋子,扛着犁和锄。
一天中午,辰一把带来的饭食拿出,三人吃将起来,因为干活累了,吃起饭来似乎格外香甜。有邻人走过来,将带来的东西和老子交换,大家坐在一起,吃的热热闹闹。
先生!——突然,有人远远跑过来,边跑便喊。
先生,有人来寻你呢!跑到跟前的人气喘吁吁地说:是周王室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