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边关战火蔓延柴国丈的确不知道,可满城风雨很多大臣都知道。柴国丈不知道是因为专心操办儿子打擂夺魁的事了,除此之外没有人向柴国丈回报其他的事情。
萧景琰道:“边关烽烟四起形势万分危急,蒙挚已经驰援北疆。战事能不能遏制难以预料,急招众爱卿上殿商量退敌对策。四面八方都是缺口,后续增援怎么办?”
柴国丈道:“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擂台比武立刻马上提前开始。选拔武艺高强者带兵出征迎敌方是上策,不可再等待下月初一了。”
沈追出班启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可。打擂比武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军情如火当务之急应该调集各路人马驰援边关。围剿琅琊阁的人马应该撤回来,巩固边关最要紧。”
蔡荃也出班启奏道:“陛下,沈大人所奏臣附议。”
柴国丈道:“启奏陛下,琅琊阁匪患多年必定对朝廷积怨深远。此时撤兵不妥,琅琊阁匪徒趁机捣乱必然造成内忧外患。边关告急是不假,可朝廷还有长林军邢台军等精锐可以调遣。况且蒙挚大元帅已经带兵赶赴北方,大渝兵将乃蒙大帅手下败将。蒙大帅赶到军前大渝军必然闻风而逃,收复衮州驱逐敌寇不在话下。”
蔡荃道:“国丈爷,蔡某不懂用兵。可既然大渝军是蒙大帅的手下败将必然是有备而来,大渝兵马大元帅玄布的武功还在蒙大帅之上呢。此刻必然是大军压境,哪有那么容易败退啊!面对强敌不容乐观,还是”
柴国丈道:“蔡荃,别这事那事了。你是说蒙大帅不行吗?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以下犯上老夫就不计较了,你不要危言耸听干扰陛下决断。”
蔡荃道:“国丈爷,蔡某向来直率。如实启奏怎么就是干扰皇上决策了?皇上英明果断岂能是我等做臣子的可左右的,国丈不要乱扣帽子好不好。”
萧景琰道:“二位不要争吵了,大敌当前切勿自恋阵脚。边关吃紧军中缺少将才,朕下旨白下擂台比武招贤就是为国选拔人才。偏偏这个时候边关起了战事,这不是给朕时间啊!分析各国实力当属大渝还强盛一些,东海北燕不足为患。夏冬聂锋退守也只是一退为攻的策略,东海弹丸岛屿没什么后劲。传朕旨意,擂台比武提前两天,一天武试第二天文试跟上。朕钦点封赏,即可帅兵出征不得有误。传旨给琅琊阁的欧阳将军,速战速决班师回京不得有误。如果办事不利,朕当赏罚分明。”
沈追道:“陛下,蒙大帅已经北征。这武试主官一职缺席无人把关,这个!”
萧景琰道:“擂台武试主官有列战英担任,文试有柴国丈沈卿蔡卿共同担任。两天后给朕出结果,退潮。”
重臣推倒一片,呼声还没有喊出殿外有人通传道:“陛下,蒙恬将军殿外请求见驾。”
萧景琰站起来道:“传蒙恬进见。”
蒙恬金殿跪倒施礼道:“小将蒙恬叩见陛下。”
萧景琰道:“蒙恬,平身。”
蒙恬道:“谢陛下,小将请旨即可启程赶赴东海驱逐倭寇。”
萧景琰道:“蒙恬,朕已下旨打擂提前。蒙恬可以比试之后再回东海,两天时间而已啊!”
蒙恬道:“陛下,擂台比武挣得名望是好。可纪王爷和庭生在东海苦战,东海渔民在受苦。擂台一争高下又能怎么样,蒙恬退出请陛下恩准即可赶赴东海。”
萧景琰道:“好,如果大梁都向蒙氏父子心系国家。大梁的年轻人都像蒙恬忠行报国何愁大梁不强盛啊!朕恩准了,大敌当前不计个人得失的后生朕绝不亏待。蒙恬听封,朕封你为镇东大将军,户部即可播发粮饷,蒙恬帅五千长林军赶赴东海。得胜之日,朕当另行封赏。”
蒙恬道:“谢陛下,倭寇一日不除蒙恬绝不回京见陛下。大梁的每一寸土地绝不想让,末将告退。”
蒙恬退出大殿走了,萧景琰坐在龙椅上却没有了退朝的意思了。朝上的重臣站立两边,没有人言语一片寂静。萧景琰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关键时刻,一门忠良啊!
站在一旁的太监李连财小声道:“陛下,陛下要退朝吗?”
萧景琰拍案而起,吓得下面的众臣一哆嗦。萧景琰道:“看看你们一个个就知道斗嘴皮子,再看看蒙挚父子你们不觉得汗颜吗!退朝,退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蒙恬舍弃打擂比武赶往东海杀倭寇的消息传满了金陵城。很多有志少年武林高手都放弃了打擂台,先后赶到大帅府情愿跟着蒙恬去东海打仗。蒙恬可比年轻时候的蒙挚风光了,蒙挚做到禁军大统领的时候手下也没有这么多高手追随啊!金陵的擂台形同虚设,剩下的只有柴家父子表演了。竞争对手都走了,柴永就是拿到第一等于别人放弃相送的了。
事情没有这么巧的事,蒙挚出发前再三叮嘱蒙恬不要出门认真准备打擂。但不要与柴家较劲死磕,无论结果如何马上回东海去。东海的信使去过大帅府,蒙恬知道岛夷兵将登录东海了。可蒙恬拿不定注意再三犹豫,打擂台这两天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门房在门洞里捡到了一封信,没有署名却激励蒙恬胸怀大局。蒙恬也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想想纪王爷和庭生还在鏖战东海渔民在受倭寇蹂躏。
蒙恬放弃打擂台依然决然请旨离京,打擂台的武林高手得到消息纷纷响应是有人鼓动了热血青年。蒙恬的壮举敢动了皇上,大将军的名头是赫赫战功挣来的。蒙恬如此年轻可以说没有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来的太容易了。这可后悔死柴国丈了,柴永在擂台上拿到第一顶多也就封一个将军到顶了。
平心而论,柴永的武功不在蒙恬之下。柴国丈回到柴府垂头丧气,两个儿子都是武将不如人家一个。本想在擂台上与大帅府一争高下,可没有动手先就输了。蒙挚是大元帅,蒙恬是大将军。得胜之师还朝,那兵权全数落到蒙挚父子手里了。在外面柴国丈不便发作,回到家里关上大门破口大骂。下人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两个儿子也不敢问问为了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啊!
就在柴国丈火气冲天的时候,门房来报夏春求见。柴家和夏春可不对付,夏春知道在琅琊阁打了柴进军棍柴家会记恨。回到金陵后夏春也没有拜访过柴家,夏春来访柴国丈感到很意外。人在门外了,不见见也不好面子上过不去。
柴国丈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既然来了请进来吧。”
夏春来到大厅施礼道:“拜见国丈爷,国丈爷的脸色不好看啊!夏某冒昧来访,是为国丈爷送良药来了。”
柴国丈鼻子里哼了两声道:“哼哼,厦大人开玩笑也不看时候。老夫是上了年纪可没病,要说良药补药柴府应有尽有。灵丹仙草鹿聋人参金陵城里没有哪一家敢比,不需要厦大人枉费苦心。厦大人有话就说,老夫可忙着呢。”
夏春道:“呵呵,这个夏某相信。再秒的灵丹妙药也治不了心病啊!夏某的良药可治心病。这服药可不是有银子就买得到,国丈爷真的不想想吗?”
柴国丈道:“好好好,厦大人请讲。老夫倒要听听,厦大人葫芦里买的什么治疗心病的良药。有言在先啊!忽悠老夫可掂量掂量了。”
夏春道:“国丈爷,夏春在军前得罪了大公子先赔个不是啊!虽说是军法无情,但毕竟夏某人是执行者。”
柴国丈道:“知道赔罪就好,过去的事暂且搁置不提。厦大人还是说眼前的事,不比扯的太远了。”
夏春道:“是的,夏某先说说国丈爷的病根吧。大公子戎马多年征战沙场,终究没有多么的出人头地甚是委屈。小公子一身武艺,学成归来却要等到上了擂台挣个头衔。蒙恬只是去了一趟东海,战事也不大没什么战功可居。就因为请旨抗倭,平地下捡了一个大将军。柴国丈肝火攻心不顺气啊!一口怨气出不来可别搞垮了身子啊!柴国丈可承认夏某人说的是不是事实,该不该赏一个坐给一杯茶喝喝。”
真是可怜,夏春进入柴府的大厅白活了半天柴国丈坐在太师椅子上没有让坐下说话。也难怪,夏春的级别太低。国丈爷是皇上的老丈人一品大员,没有夏春的座位也在情理之中。这也看到了国丈的势利眼,对仇家没有乱棍打出已经很给面子了。夏春也是脸皮够厚,为了生存死皮赖脸。
国丈爷道:“坐吧,上茶。厦大人你说的对,都是老夫失算啊!不知道厦大人特地送来的良药是什么成分,说来老夫听听看。”
夏春道:“国丈爷,你老可听说了什么吗?皇上可不太重视擂台比武了,这个擂台打与不打还有意义吗?如果打是稳操胜券,可结果不一定是好啊!”
在金陵城里,夏春的消息够灵通。别说是发生了大事,一阵小风刮落了一片树叶夏春都知道。蒙恬的动静如此之大,夏春的眼线早回报给夏春了。夏春分析了利害关系,觉得与国丈爷和解的机会来了便登门拜访来了。国丈爷的心思都在生气赌气上了,哪里还关心蒙恬在做什么。蒙恬特封去了东海,与柴国丈没有啥关系啊!
国丈爷道:“什么?没听说什么新鲜事。为什么不打擂台?什么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夏春道:“国丈爷是深不知道啊!打擂比武的武林人士大多都跟着蒙恬出发去东海了。没有对手胜之不武啊!擂台夺冠拿下第一,皇上顶多封一个将军头衔。接下来就要带兵出征啊!蒙挚去了衮州,蒙恬去了东海。在出征可就是西北老河口了,夏冬和聂风账下。带兵前往就是给夏冬聂锋送兵送粮,听从他们指挥。在接下来就是上阵打仗打头阵打先锋,刀剑无眼不认人啊!九死一生切不说,侥幸打胜了也是他们的功劳。小公子年纪尚青,国丈爷放心吗?以夏某拙见不如退一步等待时机啊!”
国丈爷道:“理是这么个理啊!厦大人的意思是这个擂台犬子也不打了。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岂不可惜,这可是将来抓兵权的机会就忍了?蒙恬有自己的理由且得到了好处,小儿柴永退出没理由啊!难不成鹦鹉学舌效仿蒙恬,岂不是让满朝文武笑掉大牙。皇上也不可能再封大将军了,没有由头啊!退出打擂,皇上会怎么看待老夫啊?”
国丈爷话是这么说,心里可不是这么想。夏春的话有道理是实话,可往后退也着实难为了老国丈啊!柴永血气方刚不懂变数,可没有柴进知道怕死知道保护小命啊!
夏春道:“国丈爷,夏某肺腑之言国丈爷三思吧。大渝北燕的观摩时辰匆匆离去,他们对大梁的防务可窥探的差不多了。几年的准备也很充分,不然他们不会兴兵来犯。夏冬聂锋是何等的英勇善战,都退守老河口了。蒙挚驰援北方,能不能挡住大渝大军也是一个未知数啊!西夏南楚还没有异动,如果动了云南穆府会不会吃里扒外谁也不知道。”
柴国丈道:“夏春,一派胡言。照你这么说大梁就要完了,你就不怕皇上杀了你吗?”
夏春道:“国丈爷别冲动,大梁完不了。但要割地赔款受人气了,打不过就讲和呗。”
柴国丈深思良久道:“现在骑虎难下,要退也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服人啊!”
夏春道:“国丈爷,理由好找得很呀!朝廷还没有人敢对国丈爷评头论足,国丈爷可以这么说一定挡的过去。”
夏春附在国丈爷耳边嘀咕了几句,国丈爷频频点头面带奸笑。明天就要打擂台了,群臣上朝列战英首先上折子启奏。
列战英道:“启奏陛下,报名打擂的武林人士突减大半。已经没有几个人上台比武了,国丈爷府上的柴永也退出了打擂武试请陛下定夺。”
萧景琰道:“怎么会这样,列卿可查明是什么情况吗?”
列战英道:“陛下,蒙恬年少却人缘人脉很广。平日多走江湖,习武的朋友很多就住在大帅府上。蒙恬去东海的消息一出,很多年轻才俊都自愿追随。很多人放弃了擂台比武跟着蒙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