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沐天波怒斥马吉翔
夏龙河2017-08-03 13:032,564

  两人跟高威告辞。高威派人一直把他们送出城,两人觉得好像逃离魔窟,快马加鞭,直奔停船之处。

  马吉翔和太监李国泰正站在船下,指点着远处的青山绿水,似乎很悠闲。看到两人回来,很奇怪。马吉翔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缅甸国王也没请你们吃饭?”

  马雄飞头摇得像突然得了癫痫症,摆着手说:“还吃饭呢,我们连国王的一根毛都没看到。大哥,有麻烦了。”

  马吉翔一愣,问邬昌琦:“邬大人,是怎么回事?”

  邬昌琦叹口气,抱拳说:“回首辅大人,缅甸官员查验了我们印章,说跟神宗先帝的印章不符,故说皇上不是大明正统。唉,我们能侥幸回来,就很幸运了。”

  马吉翔疑问:“怎么了?缅甸还想扣人么?”

  邬昌琦忙说:“这倒是没有。我们……是害怕。”

  马吉翔叹气,对二人说:“先去禀告皇上吧。看看皇上有何良策。”

  两人爬上御船,把去缅甸情形详细跟皇上说了。皇上毫不例外地惊慌了:“这可如何是好?众位爱卿,这可如何是好?”

  马吉翔也有些烦了,说:“既然陛下也没有好的主意,那就召集众位臣工,大家议一议吧。”

  当下马雄飞等二人回去稍稍吃了点儿饭回来,刚好众人也都凑齐了。两人详细介绍了此去阿瓦“面见”国王的经过。大臣们还都没从“大明帝国”的心态中走出来,听说缅甸国王如此藐视“上国”公差,众人都很愤怒。

  黔国公沐天波奏曰:“皇上,缅甸国王如此,已经完全无视我大明尊严。缅甸本来是大明几大宣慰司之一,后来阿瓦的东吁王朝兴起,消灭了别处宣慰司,统一了缅甸。缅人贪得无厌,在先皇神宗时期就多次犯我大明边境,都被我大明军队打败,败了他们就求和进贡,等积蓄力量后,再次进犯为大明。后来莽应里被暹罗打败,求大明发兵增援,对于这种反复无常之人,先皇怎么能发兵相助?现在缅人以此说我大明无义,我看,其实是缅甸人不想收留我大明君臣。皇上,缅人不可依靠,而现在李定国以及各府县兵马都驻扎在中缅边界,如果皇上回去,召集十万人马绝对不成问题。又有晋王和巩昌王两员虎将协助,东南沿海还有郑成功张煌言,四川还有文安之,湖北兴山一带还有大顺军余部二十万人,现在吴三桂退回昆明安歇,大明正好趁此机会收复失地,坐稳云南,然后伺机再图霸业。否则,耽搁日久则人心涣散,缅甸人又心怀叵测,大明真就万劫不复了!”

  沐天波说到最后,声音高亢,声泪俱下。众人皆默不作声,看着皇上。皇上沉思良久,不说话。

  沐天波的话,无疑是又一次刺痛了马吉翔的神经。他冷笑一声,问道:“敢问黔国公,现在音信不通,信使不往,黔国公是怎么知道李定国等人还陈兵边境?又是怎么知道边境处还有各府县人马?我可是听说他们都降清了。”

  沐天波朗声答道:“马大人有所不知,我沐府时代坐镇云南,同缅、越等国交道,几百年来,在这些国家安插线人无数,故此,我虽人在此处,云南的消息却可以按时收到。我不但知道晋王陈兵边境,派人寻找皇上,我还知道晋王在磨盘山大破吴三桂,吴三桂兵马损失严重,不敢再继续追击,因此他才退回昆明。喔,我还想告诉马大人一个好消息,因为金维新投敌卖国,晋王在保山杖毙金维新,晋王杀佞臣,故而军心大振,才有磨盘山之胜。”

  马吉翔大怒:“黔国公此话何意?想威胁我吗?公可知道,你非晋王,我亦非金维新?”

  沐天波索性把话挑明了:“马大人作为一国首辅,不想法辅助皇上保国安民,却一味挑弄皇上逃跑,现在落得有国不能回,投奔缅甸,人家还不想收,如此首辅,也只能跟金维新相比了!”

  沐天波下句没说出来。他想说我自然不是李定国,假如我是李定国,你的小命早就玩完了。

  马吉翔愤怒之极,却知道这个沐天波不是好惹的。他恨恨地说:“黔国公如此无礼,是否觉得大明殿堂将倾,国法无序?本首辅警告黔国公,大明虽危,国法尚在,请自重些!”

  沐天波怒吼:“我倒要请首辅大人自重!我等一心为国,每有救国之策,首辅大人皆要出面干涉,首辅大人首尾不顾,自管带着皇上一路逃跑至此,首辅大人心里还有大明?!现在十万兵马皆在边疆,无人统领,各自为政,李定国将军多次要求联军抗清,却少有回应,如现在皇上回去,这十万军马就是大明翻身之根基,若皇上不回,十万军马必然会被清军打散!对于大明,此是最后机会,此机会失去,大明恐再无翻身之可能!首辅连此机会都要劝皇上扔掉,到底是何居心?!”

  沐天波义正词严字字肃正,巧舌如簧的马吉翔竟然好长时间无言应对。

  永历帝看了看马吉翔,说:“黔国公是为大明着想,首辅大人却也是为朕着想。此回云南,路途险恶不说,在边疆各处的兵马,大都是各州府兵马,非大明主力,战力微弱,恐难敌清军。”

  马吉翔忙躬身说:“皇上英明。云南之清军乃吴三桂所率之关宁铁骑和满清精锐,别说是那些府兵,即便是晋王的精锐都难以抵挡,他们怎能与清兵抗衡?皇上若回,清军必然全力进攻,非但白白送了十万兵马性命,恐怕皇上也会危险重重。黔国公劝皇上回去,确实是为大明着想,却没有替皇上多想一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皇上安好,大明就有翻身之机会。黔国公乃武将,且偏安云南,虑事不周情有可原。”

  沐天波愤怒:“不回去拼杀,怎么就知道大明兵马不堪一战?如此畏首畏尾,何时能复兴大明?”

  沐天波的话,又触动了永历帝的弱处。永历帝最怕的就是与清军决战,因此刚刚还为沐天波话语所动的永历帝,又在心里否决了沐天波的提议,他说:“朕今日所议之事是缅人以印章不符,不承认朕是大明正统之事,黔国公,回云南之事择日再议。此事若不给缅人一个交待,别说回云南,恐怕我等要沦为缅人之囚了。”

  沐天波愤愤,不说话了。

  邬昌琦说:“皇上所言极是,当下还是想法先把缅人这一关过了才好。今日下官和马大人去见缅人,幸得缅人通判先祖是大明朝人,才没有多加为难。如若无法解决玉玺之事,缅人如何对待我等,实在是无法预料。”

  永历帝慌了,说:“诸位爱卿,快想一个办法出来啊。”

  沐天波想了想,说:“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缅人是否能接受。”

  永历帝忙问:“是何办法,黔国公快说。”

  沐天波说:“沐府世代替大明节制缅甸,因此府中有各朝先君之圣旨,圣旨上有玉印,应该能与缅王手中玉印相符合。”

  永历帝大喜:“既如此,缅人必然无话可说。况黔国公世代代天巡狩,缅王也知此事,黔国公一去,缅人必然无话可说。”

继续阅读:第五章 陆路人马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流亡的帝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