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眼看着沙里布带的先锋营经过窦名望等眼前,进入了第二道埋伏圈,广昌候高文贵的防线内。
按照李定国当初定的计划,无论吴三桂是否进入埋伏圈,等清兵先锋营进入第三道埋伏圈后,负责三伏的武靖侯王国玺放号炮三声,此时各种檑木滚石炮火俱都朝山下砸去,等炮放光了,石头砸完了,估计活着的人马也就不多了,大家从容下去收拾战场就是。
然而,正在此时,出现状况了。
吴三桂正要带着大军进入山谷,突然旁边的树丛里树枝摇动,没等军士冲过去,从里面噗通跳出一个人来。
这人是从一个小土坡上跳下来的,手脚也不太利索,跳下来的同时,人也蛤蟆跳似的,噗通摔在地上,大概是跌得很重,蜷着腿嗷嗷乱叫。
吴三桂身边的将士早就围了上来,长枪短刀都指着这人。
其中一个军士喝道:“什么人?为何来到此地?!”
这人一边叫着,一边抬起头,看到围着他的一圈刀枪,人慌了,也顾不得叫疼了,爬起来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个劲儿的喊:“军爷饶命!我是明朝官员,我要见平西王,我有重要军情禀告。”
这些清军见到明确投降的官员多了,应该说真是烦了。明臣降清,如果遇到那些前明朝军队投降过来的清军还好说些,多少还念点儿旧,会把这些狼狈的前明官员带到大营,如果遇到关外进来的清军,特别是满蒙清军,他们很有可能顺手就给杀了。因为明朝过来的这些官员多少都有些家私,他们来投靠大清之前,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带一点些珍宝,以贿赂大清的将军,以求有个好的封赏,他们想不到,这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这个脸皮青白却胆小如鼠的明臣运气比较好。他几乎是直接跳到了吴三桂的面前,清军不敢为难他,派人跑过去向吴三桂禀告后,直接把人带到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让这人抬起头来,看了两眼,沉声问:“你是何人,为何要来投降?”
那人浑身哆嗦,拱手回答:“回……回平西王,我乃……乃明……明朝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今来投……投奔平西王,有重要……重要军情禀告。”
“重要军情?说,什么军情?”
这个卢桂生说:“平西王,您不能进这个山谷啊,里面……有埋伏!”
卢桂生这一句话惊得吴三桂从马上跳了下来:“有埋伏?谁在里面埋伏?你别害怕,站起来说话!”
卢桂生哆嗦着站起来,还是不敢抬头,拱手,说:“回禀平西王,除了白文选带的三千兵马,晋王……不……李定国,李定国的所有兵马都埋伏在这山谷两侧,就等平西王……上钩了。”
吴三桂大惊:“李定国不是在两天前就朝西逃跑了吗?”
卢桂生眼见这个吴三桂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恶,胆子大了些,说话也流畅了:“回王爷,李定国并没有走。两天前他就带一部分人马进了山中埋伏,他们提前准备了干粮和水,埋伏山中不起炊烟,因此人皆不知。同时走的还有窦名望和高文贵两支人马,这两支人马带着兵马朝西走了三十里路之后,虚设营帐,只留下百多人在外巡逻,其余大军连夜赶回山中埋伏起来。他们预设三层埋伏圈,准备了檑木滚石和炮火,发誓要杀了……王爷您呢。”
卢桂生把话说了个清楚,吴三桂仰天长叹:“不愧是一代骁将!败落至此竟然还想着杀了我!”
他低下头,嘿嘿地笑了几声。这几声笑笑得卢桂生莫名其妙,浑身上下直起鸡皮疙瘩。吴三桂声音怪怪地说:“大明之亡,不在满清之强大,而是因为有了你等奸佞之臣!”
更让卢桂生没有想到的是,他送了吴三桂这么大的一个礼,吴三桂竟然对他很是轻蔑。吴三桂话说完,再没有理会他。
吴三桂忙派人给沙里布送信。
沙里布正带人快马加鞭,准备快速冲过山谷。后面有人打马飞驰而来,对着沙里布大喊:“将军请停下,平西王有急令!”
听说平西王有令,正打马飞奔的沙里布赶紧停下。传令兵不及下马,边喘着粗气边抱拳喊道:“将军,平西王有令,请您马上撤回!这里有埋伏!”
沙里布还很怀疑:“有埋伏?有埋伏怎么还没人……出来?”
传令兵喊道:“平西王命令将军马上后撤,同时朝两边山坡开炮,请将军勿要迟缓!”
沙里布心下还是犯嘀咕,因此先下令军士朝两边开炮。
沙里布的大军有大炮一百八十多门,当下众炮手门纷纷找个小土坡,让大炮炮筒朝上,朝山坡上开炮。
大炮有的放空,没炸到人。有的却刚好打在了埋伏的明军中,随着炮声轰轰响,明军的惨叫也震天响起。
沙里布一看真的有埋伏,忙下令后撤,连大炮也不要了。
此时,李定国正在山顶。
本该应该放三声攻击号炮的武靖侯王国玺还一个清兵没见到,听到炮声隆隆响,还在纳闷。
清兵后队马上变为前队,扔了炮车,一股脑地朝后跑。
前队眼看跑到了谷口。窦名望看到汹涌而来的清兵,急了,下令朝着冲来的清军放炮,几声炮响过后,他趁清兵还在发呆的时机,一马当先,带着他的三百士卒就冲了下来。
刚刚清兵跑的急,他的几炮还真打死打伤不少清兵。此时清兵只顾着逃命,一看这边炮响了,掉头就朝后跑。
窦名望只有三百士卒,这三百人从山上冲下,犹如猛虎下山,杀得清兵一阵鬼哭狼嚎。
窦名望这些日子就憋了一股火气,此时清兵战心不足,他带着这三百人犹如猛虎入了羊群,那真是砍头如削瓜,杀人如切菜。
清兵乱了一会儿,征南将军赵布泰侄子多波罗杀到。他喝住慌乱的清兵,朝着窦名望就冲杀过来。
窦名望正杀得兴起,先躲开了多波罗的大刀,一刀砍在了多波罗的马腿上。战马吃痛,狂叫着把多波罗掀翻在地。窦名望指挥手下截住过来增援多波罗的士卒,冲上去,一刀就砍在这个多波罗的后脑勺上。
多波罗被马摔疼了,正用力爬起来,屁股抬起一半,脑袋受了这一刀,几乎被砍成两半,人迟疑了一瞬,就噗通趴在了地上。
窦名望及众人虽然勇猛,却不敌万余清兵猛冲。一会儿,他带的三百人就只剩下了几十个人。窦名望也身负重伤,右胳膊被砍得只剩下了一层皮,吊在胸前。窦名望嫌其碍事,用左手刀一刀削下,扔向了一边。
窦名望带着几十人依然守在谷口,没有一个清兵从这里走出去。
就在清兵又要发起一拨冲击的时候,吴之圣带着三千生力军赶到。此时,二伏的高文贵和三伏的王国玺等皆带兵杀到,一场惊心准备的歼灭战,变成了遭遇战,一万两千清兵和八千明军,开始了生死搏杀。
这支明军,是李定国原本十万兵马中仅剩下的屡败之师,他们自从贵州一直被追到了这里,在历次的拼杀中没有被杀死,更没有投降,他们满怀对大明复兴的渴望,却不得不接受惨败的事实。别看他们蔫头蔫脑,其实都憋着一股冲天大火。
今天,他们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他们愤怒了。面对凶恶的如狼似虎的清兵,他们的血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此刻,他们只想着复仇。
拼杀整整一天。
直到进入山谷的一万二千清兵无一活命,全部被杀死。
清军将领固山额真沙里布、梅勒章京多波罗(征南将军赵布泰侄子)、阿达哈哈番珲津、汉军固山额真祖泽润(祖大寿长子)、辅国公干图、镇国公扎喀纳等二十员大将战死。
明军八千士卒战死六千,还有近千人负伤。大将窦名望等十多名将领战死,李定国负伤。
吴子圣带两千兵马守住谷口,因为同时受到山谷内外清兵夹击,两千人马,最后只剩下了一百多人。他们顶住了谷外清军的攻击,等到明军收拾完了山谷内清军之后,明军冲将过来,因为天黑,吴三桂不知道明军底细,只知道一直战无不胜的沙里布带的一万二千多人全部被歼,吴三桂不知道明军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强大,不敢恋战,带着剩下的一万多人仓皇退去。
而此时,算上李定国的卫队,明军实际能战的只有一千多人。
看到吴三桂退去,李定国带着剩下的不足两千人,赶紧转移。扔下了山谷内近两万具尸体。
磨盘山血战,是有建制的明军对清军的最后一战。也是差点扭转了明清局势的一战。
可惜,因为叛徒的告密,李定国的一片苦心成泡影。此战虽然重创清军,却也拼光了明军的精锐,从此李定国再无力组织对清军的有效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