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时间,有近四万大明军士投降清军。加上很多明军自寻出路,聚集在李定国周围的明军五成竟然去了四成,只剩下不到两万人,散布在车里(今西双版纳)附近方圆二百多里的山上。
这两万人中,很多是一千到两千的各处府兵。这些府兵平日养尊处优,只会对百姓耀武扬威,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李定国收编了其中的两部人马,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两部人马总共三千人,跑了两千,剩下的一千,在一次对清军的小型战役中,有六百多人投降了清军,导致军心大乱,战役以失败告终。至此,李定国轻易不敢去收编府兵,让他们单独作战,虽然战斗力不强,却反而好些。
唯一一支生力军,是广国公贺九义的一万多人马。贺九义原是孙可望旧将,在孙可望讨伐李定国时,与白文选一起倒戈,归顺了李定国。但是后来,孙部原人马因为嫌李定国厚此薄彼,很多人拔营去了四川。
贺九义本来也想去四川,半路不知何故,又折了回来。听说李定国率部在车里,就带着人马来投李定国来了。
李定国得此一万多生力军,真是意外之喜。贺九义虽然算不上一员猛将,却也是久经沙场,秉性憨厚。其手下一万军马,也是从四川一路杀过来的老兵,足可以与清军一战。
李定国知道这些老兵的秉性,为了不日久生罅,他让贺九义率原班人马,与本部兵马分开驻扎,所有粮草供应与本部一般无二。
李定国与心腹靳统武和贺九义商量,准备袭击驻扎在普洱的一支清军,占据普洱,为各路明军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贺九义有个部将叫王尊,是普洱人,以前打猎为生,对附近非常熟悉。贺九义派他回普洱打探清军消息。
王尊领命而去,半个月之后,王尊回来,向贺九义禀告军情。住在普洱的清军约有两千多人,都是明军归降的,没什么战斗力。驻扎在普洱的清军将领叫普贵,曾经是明朝的一个偏将。
贺九义大喜。在昆明时,贺九义与这个普贵认识。此人好酒,颇豪爽,普贵喜欢打猎,偶尔抓到野鹿等好吃的,还会送点给贺九义。
此时贺九义妻子宋氏因为在山中住的时间太久,身染瘴气,久治未愈,他早就听说普洱的郎中可以治此病,却因为普洱被清军占领,而无可奈何。对是否能打下普洱,贺九义没有把握,因此想给妻子治病,须得先去求普贵了。
贺九义准备了大礼,并亲写书信一封,让手下再去普洱,设法见到这个普贵。手下不负贺九义所托,见到了普贵,并将贺九义的书信奉上。普贵二话没说,答应让人接应贺夫人到普洱治病。
贺九义有些不放心,又派人去普洱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个普贵虽然投降了满清,人却很是讲究,对一些过去相熟,现在隐居在普洱的明朝臣子,时常加以照顾,因此名声不错。
贺九义终于放心,派了得力手下,保护着夫人进了普洱城。普贵还真帮着找了郎中,给夫人治病。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医治,夫人痊愈,贺九义派人去接夫人出城,却出了事故。普贵软禁了贺九义的夫人,捎信让贺九义降清。
贺九义如遭雷轰,看了普贵书信,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贺九义一向对部下甚好,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此危难之际,还有一万多军士跟随于他。
部下得知此事,很多人劝贺九义干脆降清得了。大明连个朝廷都没了,还保什么大明?
贺九义不想降清,然而老婆却在清军手里,他前思后想,陷入了极其矛盾之中。
此时的李定国,虽然整编了部分府兵,却也只有不到六千人马。贺九义手里能征善战的一万多人,成了李定国非常重视一支生力军。李定国知道这支人马跟随贺九义十多年,且对自己有成见,因此很小心,一直努力拉拢贺九义,想让之成为自己的心腹将领。
贺九义对李定国一直不远不近,保持着一定距离。李定国很是恼火。
白文选迎接永历帝不利,贺九义忧心忡忡,来找李定国商量此事。
李定国为了安抚贺九义,许诺他一定会将永历帝找回来。贺九义还是心神不安,李定国看着他的样子,开始担心他有降清的倾向。李定国让手下靳统武,在贺九义的军中安插了一个眼线,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贺九义派手下送夫人去普洱治病,普贵软禁了他的妻子,并派人送来劝降书,种种事情,李定国都清楚。
贺九义派人去联系普贵,甚至要送夫人去普洱治病,都曾来跟李定国汇报过。李定国本来想劝阻,但是看他的妻子病入膏肓,再耽搁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条。清军在普洱查得很严,明军中瘴气横行,清军也明白,普洱所有的郎中都被他们严加监控,先前有得了瘴气的明军打扮成老百姓去普洱治病,很多都被清军抓了起来。
因此,贺九义派人去联系普贵,实在是无奈之举。
贺九义妻子被软禁,贺九义的手下去普洱接人,人没接到,却带着普贵的劝降信回来,李定国是在贺九义接到劝降信六天后,才得知此事。
贺九义没有将此事向他汇报,显然是别有盘算。此时,在车里附近驻扎的明军,除了李定国的几千人马,就是贺九义的一万多人了。如果贺九义降清,车里必定会为清军所掌控。
李定国与靳统武等人紧急磋商后,派人以军事会议名义将贺九义请到了李定国军中。
李定国询问劝降信一事,贺九义一开始不肯承认,最后看李定国已经完全掌握了此事之来龙去脉,才不得噗通跪下,将此事和盘托出。
李定国大怒,责问其为何要隐瞒此事,是不是有降清的想法。
贺九义泪水滂沱:“贺九义一心抗清,否则怎会带这一万多人来投奔晋王?只是夫人如今在清军手里,如若我不降清,夫人必有不测。一面是大明江山,一面是结发妻子,贺九义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李定国说:“妻子可再续,大明江山却不能再有第二个了!你身为大明公卿,深受大明恩典,却因为老婆想投敌卖国,贺公,你可知罪?”
贺九义知道李定国不会饶了自己,他噗通跪下,说:“贺九义罪不可赦,愿意受死,只求晋王能想法救我夫人!”
李定国点头,说:“你既已死,以普贵之为人,定然不会为难夫人。贺公,我要借你之躯,杀一儆百,希望贺公谅解!”
当天晚上,李定国让人将贺九义杖毙。行刑之时,贺九义之凄厉惨叫,犹如鬼嚎,声传十里之外。
但是,让李定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震撼住驻扎在附近的各府军士,反而加速了他们的降清举措。杖毙贺九义的当天晚上,有三处府兵便惊魂而逃,下山投降了清军。
李定国派靳统武去贺九义军中,请军中将领来李定国军营中开会。贺九义手下将领却一致要求李定国去他们军中。并不许李定国带手下和护卫。
靳统武回来,向李定国汇报此事,并告诉李定国,贺九义手下对晋王敌意甚强,故此不可去其军中。
李定国却眼馋贺九义留下的这一万多人马,想冒险进入其军营。当天晚上,安插在贺九义军中的眼线回来,告诉李定国,贺九义手下八名大将已经布好陷阱,如果李定国进入其营中,必定会遭其所害。并且,已经有人暗中去联络清军,准备投降了。他们也做好了应对李定国对其发起进攻的准备,如李定国想以武力降之,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
李定国与手下商量之后,觉得此地危险,便于两日后,拔营起寨,率大军离开了车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