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只有几个人小声议论,但大多的都是震惊,惊讶于玉梨园敢拿燕不归做幌子,他是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赶来,还是觉得戏迷们好忽悠,好打发。
“民国年间最红的戏子当属燕不归。因一折戏而红遍大江南北的人不多,若是有,那名声顿起的九里江南燕不归也是属上乘的。
燕不归还有个绰号叫九里江南,得此称呼只因他思乡。
他曾自嘲,在这乱世,他也只是大浪淘沙中的一叶孤舟。
他虽自知戏子身份卑贱,却不畏他人眼光。
笑看风云变幻,不居于浑水之间,亦有男子铮铮铁骨又有女子柔情似水。
世人只云:乱世亦有九里江南,故倾于寒梅之下,不倾于烟花凡世。
燕不归可以说是,所有戏子倾慕的对象,因为他唱得好,运气好,红得紧,在如今唯一一个可于唐琼齐名的人,只有他。但他却比唐琼运气好得多。
因为他运气好,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唱红,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唱功好,如果唱功不好给你再好的运气也是没用,但燕不归就是一个唱功与运气并存的人,于是成就了如今一台千金的他。
没曾想,玉梨园竟为了赚钱使出这种手段,真真让我们这些戏迷寒了心呐。
玉梨园的谢班主出来道歉之后,便有人气不过,往台上扔了个茶杯,可巧就砸在谢班主头上,血顺着额头一点点流下来,配着他那副疼痛狰狞的表情,看着很是瘆人。”
台下有人唏嘘,但立马被其他声音淹没,有人连忙问,“然后呢?”
说书人倒不急着往下说,而是先喝了口茶,缓缓才说,“然后啊,就有一莽撞汉子冲上去,要讨说法,旁边一女戏子劝他消消气,他还一抬手打了她一巴掌。
之后就冲上来一群戏子,手里头拿着棍子,嘴里放话说,那男子要是再敢动谢班主一下就不要怪他们不客气,护人心切也是正常,只是这时候说这句话难免会让戏迷不痛快,毕竟这是玉梨园捅出来的篓子。
所以那为首的戏子一说这话台下的呼声就越高,无非是说些难听的骂人的话。
尽管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必要,但台下却说的起劲,将玉梨园过往的事扯得一清二楚。
从唐琼扯回燕不归身上,人们都说,这玉梨园呐,自从唐琼走了之后可就一日不如一日了,先前玉梨园的确是因为出了个唐琼彻底让人家知道了一把,但是现在唐琼走了,玉梨园的人气自然跌落,说玉梨园完全仰仗着唐琼也不为过,唐琼一走顿时玉梨园就像没了看头似的。
刚开始那会还是有很多人去的,不过这些人里面大部分人都期待着能在玉梨园撞见唐琼,可是日子久了一次也没碰着,估计人们也就信了唐琼真的隐退了,所以不在戏班里,慢慢的,玉梨园的客人便少了下去。
半年前唐琼隐退了一个月那会,玉梨园不是很平常一样吗?淡淡地,虽然别人提起玉梨园会想到玉梨园曾经出过一个戏子,叫唐琼,但是说要去那里面看戏的那真就没有,毕竟他们记得玉梨园是因为唐琼,若是看戏定也是奔着唐琼去的,只可惜这玉梨园已经不是当初的玉梨园了,唐琼也走了,玉梨园唯一的支柱走了自然没几个人来看。那会玉梨园过回了之前的生活,就像唐琼还没出名那会,玉梨园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戏班,处在北平一个小院儿里,唱着别人都能哼几句的小戏,但是知道他们的人也只要周围那些邻居。
唐琼走后没多久,玉梨园的确度过一段很平静的时光,但在这时,另一个戏班掘地而起,就是现在人们都还知道的万全戏班。
其实,在我看来,万全戏班和玉梨园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玉梨园是靠唐琼红起来的,万全戏班也是,只不过它靠的是锦笙,虽然锦笙名气不大,但她身后的人名头大,据说那可能九里江南燕不归啊,而这燕不归又是这偌大的京城里唯一一个与唐琼齐名的人。
这燕不归火的时候啊,唐琼都不一定比得过他,据说……他的第一台戏就座无虚席,而且当时来听戏的人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