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天便放了晴。
后半夜又下了雨,地上湿漉漉的,空气倒是格外清新。只是雨后有点冷,初春刚回升的一点暖意,在这场雨中消失殆尽。
应弘文早早便起了,披上应吉从柜子里翻找出来的斗篷,走到前院。刚进屋便看到应弘兴一手拿着油饼,要往外走。
“这么着急,去做何事?船坞那边不是停工了吗?”应弘文问道。
“第二艘粮船还差一点就完工了,等完工让水夫试试水,没问题便交了,也能进账一笔银子。”应弘兴急着说完便出了门。
应弘文愣了,问道:“交货?卢家不是已经取消订单了吗?”
“昨儿晚上你前脚出去,后脚你二叔便回来了。他这不是一下多了四千五百两的债吗?让你二婶知道了,还不扒了他一层皮?所以他出去了半天,谈回来了一个小订单,五艘粮船。小订单也是赚的,虽然价格没有卢家给的高,但总比没生意上门好。而且他们等着急用,恰好咱们这有两艘,对方便很满意,今天就来验货。你先吃着,爹也去忙了。”应石坚解释完也拿起两张油饼,边吃边走了出去。
应刘氏便招招手,让应弘文坐下来:“别管他们,天生忙碌命。不是说你今儿晚点起来,怎么还这么早?”
“爹娘也睡得晚,不也起得早?晌午的时候我歇息一会儿,不会熬坏身体的。”应弘文坐下来,端起粥碗说道。
“嗯,照顾好身体,否则这身子一旦亏了可是很难补回来。”应刘氏又絮叨了一会儿,应弘文一一称是。
母子二人用过了早餐,应弘文刚要回书房,前面便派人通知郑和来了。应弘文急忙将转身跑到正厅,刚一进门便看到郑和端坐在客位上,正端着茶碗品茶。
“晚生见过郑大人。”应弘文快走两步到郑和身前,抱拳行礼。
“无须客气。”郑和示意应弘文坐下后,这才继续说道,“我来是为了昨晚之事,锦衣卫已经向我回报了。昨晚抓到的人连夜审问后都招了,这两人一个是赵老大,一个是钱老三,和孙老二是一伙的,都是收了钱杀人灭口。”
“嗯,我昨晚便猜到了。张老四和王铁锤同时得罪的人,怕是只有月港了。可是他们做的?”应弘文问道。
郑和点了点头,欣慰地笑道:“你倒是聪明,转眼便琢磨个八九不离十了。不过有一点你怎么也是想不到的。”
“何事?”应弘文疑惑地挑眉问道。
郑和笑道:“你还记得找你们索赔的卢家?”
“难道卢家和月港有关?”应弘文愣了。
“一点就透,果然后生可畏。”郑和大笑起来,对应弘文是越发欣赏起来,“这三人招出来一个苏管家,人我没查到,但是却查出了卢家的问题。卢家在京城的分号已经被锦衣卫查封了,在海津那边的自有人去查封。卢家,算是彻底完了。”
“公然勾结月港参与走私,怕是为了暴利。能够将这些人抓住,也算是一桩喜事。不过听郑大人刚刚提到苏管家,此人是谁?”应弘文微微皱眉,这个苏管家莫非便是那日何映雪所说之人?
当时他便猜测这个人和走私有关,没想到果然如此。只是却没想到这个人藏得这么深,锦衣卫竟是也没有查到。
“尚不清楚,只知道是月港那边的一个重要人物,二把手,人称苏管家。至于真实姓名,却无从得知,见过他的人极少。而且此人极为心狠手辣,与其合作的要么没有见过他的真面目,那些见过真面目的一旦合作后或者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其灭口。”郑和提到此人,也是皱起了眉头。
应弘文便道:“雁过留痕。只要他有所行动,总会露出蛛丝马迹。”
“是这个理。对了,我来是提醒你,这个苏管家可能会对何映雪下毒手。元宵节的时候,何映雪无意间撞见过一次命案现场,被杀的人正是锦衣卫的一名暗棋,打入到月港的内部,但是却不慎露出破绽,随后被灭口。他随身带着的小册子还在,可惜苏管家的画像被人破坏了。当时的情况有点复杂,可能现在还不知道何映雪的事,一旦知道怕是会痛下杀手。”郑和将事情的轻重要害说给应弘文听。
应弘文便明白,何映雪当时偷看过那个小册子的事,锦衣卫并不知晓。他衡量了一下,突然问道:“锦衣卫里怕是也有月港的人?”
“正是。”郑和点了点头。
应弘文立刻站起身来,在郑和惊讶的目光中走过来,附在他耳边低语道:“那个小册子,映雪看过。她应该能够将苏管家的样子画出来,只是能否帮上忙就未曾可知了。比如,苏管家是易了容的,那边真的一点线索都没有了。”
“哦,还有此事?”郑和脸色变得沉重起来,“既然你也知晓,可见何映雪已经将这事都告知与你了。不知你可否细细与我说来,我也好得知事情的真相。”
“可是小册子还有其他问题?”应弘文震惊道。
郑和点点头:“实不相瞒,上门所记录的事情已经十不存一,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当时赶去支援的锦衣卫声称并未看到小册子,也提到了何映雪试图转移焦点,我便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锦衣卫里也有月港的人。有那么几个怀疑目标,但尚不确定。”
“好,容我仔细想想。”应弘文便道。
“你写下来,我回去核对。”
应弘文便立刻让应吉准备笔墨纸砚,仔细回想了一下何映雪那日示警所说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写了下来。
郑和看了一眼,心下微惊。他本以为小册子被毁掉了十之八九,残留下来的也是真相,却不曾想他看到的小册子和何映雪见到的完全不同。
“今晚我那侄子鬼鬼祟祟的,我就留了点心,让苏力去偷听了一下。”郑和指了指这一句,又往下指了指,“锦衣卫都来了,还有内十二监的掌印太监呢!原来是应天船场收到了圣谕,要造船,还是海船。”
应弘文愣了愣。
郑和便道:“这两句连在一起,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应天船场中也有人与苏管家有所牵连。”
应弘文冷汗顿时下来了,急忙解释道:“这……家父和兄长除了造船之外,基本并不外出。家中船工也大多如此,并没有发现有谁与月港有关啊!”
“哈哈,你是当局者迷。你仔细看看这两句,难道还猜不出来此人是谁吗?”郑和笑道。
应弘文见郑和不像是动怒的样子,便压下心中惊慌,仔细去看这两句话。这一看便看出了问题,平时不曾细想也没有多想,现在写下来一看便能看出端倪。
这人提到了侄子,又提到了应天船场那晚收到圣谕的事,再往下看他不但对自己了如指掌,更对应天船场和民办船场也是了如指掌。
这个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了。
应弘文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回道:“郑大人,是我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