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翠绿的小叶苦丁徐徐沉落,月白色的贡菊朵朵盛开,茶香便开始浸润这个晴朗的日子。
茶有优劣,一如人有清浊。好茶味苦,但苦后口齿留香,余韵绵绵。崔旭之不在乎苦,但在乎苦后的那种韵味。
品书如品茶,“品”是灵魂经受洗礼的过程。有的书装帧精美,富丽堂皇,但华丽的外表里面是平庸而粗糙的内容。
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书,使崔旭之想到多年前从小贩手中买到的冒牌龙井。
有的书不一定畅销,不一定流行,装帧也不一定豪华,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这种书就像纤尘不染的爱情,可遇不可求。遇上了,便沉下心神,从文字、义理、精神等不同层面慢慢品读,就像品呷一杯韵味无穷的好茶。
当然,品呷这样的茶,需要的是耐心。正如面对自己的妻子那样,无论她寻出何种千奇百怪的事,他都有耐心去面对。
在崔旭之的心中,好书就像装在普通容器里的茶叶,因为容器的普通而不引人注目。可一旦容器被打破,茶叶的馨香飘散开来,便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也便渐渐令世人瞩目。
好茶使人明目清心,好书使人淡泊宁静,茶与书之间蕴涵着咀嚼不尽的人生况味。一杯茶,伴随着一段心路历程;一卷书,演绎着一种百味人生。
茶香氤氲中,崔旭之的手上拿。
着一本纸页泛黄的旧书,因为没头没尾,书脊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不知道书名和作者的名字,也无法判断出书年代。
但是,书中的两幅画深深吸引了他。一幅叫《事茗图》,娴熟的山水人物笔法勾勒出高山流水、怪石苍松,清澈的溪水岸边,几间茅屋隐于松竹之间,屋顶上方云雾缭绕。
屋门大开,屋内人手握书卷,案头放着茶壶、茶盏。门外一老者手持竹杖,走在通往溪水对面的木桥上,身后跟着书童,书童抱着古琴。
一旁有题诗曰: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画面景物或远或近,或朦胧或清晰,营造了一个文人雅士隐居耕读的世外桃源。
另一幅叫《品茶图》,洋溢着特写镜头般清晰美的画面上,一位居士坐在旷野的松树下,边品茶边听琴女弹琴。姿态优雅的琴女身后,茶童正在煮茶。
清丽的画面契合了人与茶、人与山水自然的和谐交融。
山水乃地上之文章,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崔旭之的友人就曾说过,人在山水间,轻松快意,有一种融化的感觉。
不出门的时候,那位友人就品茶读书,那是另一种山水。日久天长,他不仅走遍了名山大川,也成了茶道高手。
随便一种茶,只要品一口,他就能准确地说出产地、品种、年份,甚至连当地的气候、土壤、茶人的手艺,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有时说起茶来,他两三个小时滔滔不绝。
后来,他开了家茶艺馆,经常呼朋引类地品茶谈天。再后来,他跑到茶叶生产地,亲自做茶,并收藏与茶有关的各种器物。
那天,他兴致勃勃地告诉崔旭之,他构思了一部反映茶的文,并马上就要动工了。到时候,他将闭门谢客,深居简出,直到作品完工。
他为自己准备了三样东西:面条、酒和龙井。
着实让崔旭之着。
曾有人说过,浓处味短,淡中趣长。这个“淡”字使崔旭之想到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茶。相对于声色犬马,读书味淡,但这种味道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默默地滋养着人的心灵,使人安详和宁静。
如果要找一个能随时与倾心对话的对象的话,恐怕只有书了。也只有书是真实而真诚的,走进一卷书,就走进了一个心灵的道场。
《书斋趣味》中就曾说过,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烛光下,靠在椅上翻看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就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
这让崔旭之想起 “梅妻鹤子”,恬淡好古的和靖先生以赏梅养鹤为乐,终生不娶。在西湖孤山陪伴他隐逸生活的,除了梅与鹤,当然还有书。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穿过悠悠岁月,此和靖先生的《山园小梅》就在他的书房里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
寂静的夜晚,一卷在手,不一定红颜添香,却要有一杯清茶,因为茶是离心灵最近的一种饮品。有位学者以“人间有味是清欢”形容茶的妙处,所谓清欢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欢愉,是超越物欲的大自在。
人生如茶,细品可知真味。沸水中的茶叶,上下翻转,芳香乍起,却滚烫得无法下嘴,自然品不出味道。这如血气方刚的青年,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却“不识愁滋味”。
等到茶叶沉静下来,热度退了,舌尖翻起丝丝回味,满心都是“天凉好个秋”的感慨。走遍了万水千山,经历了风风雨雨,如烟往事在茶盏之上袅袅地散着,心如止水。
过去,崔旭之喝味道厚重的浓茶,越浓越刺激;现在,他喝味道清浅的淡茶,淡中知真味。
读一本好书,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心清意适,天淡云闲,一盏清茶一卷书,那是世上最美妙的时光。
多年前,人们把早采的称为茶,晚摘的称为茗。茗比茶更多地吸收了日月精华,所以早喝茶,晚品茗。喝茶是生理需要,品茗是精神满足。
万籁俱寂的夜晚,一盏香茗,一册闲书,读出的是一番心清意适的好光景。书香伴着茗香,初品知其味,再品会其意,三品通其神。
心结渐渐打开,心绪渐渐飘逸,于是慨叹——所谓清福,原来在远离声色犬马的地方。
终于,崔旭之听到了那轻巧的脚步声。他顺声望去,也不等来者进门来,便道了一声:“回来了!”
“嗯,嗯嗯!”夏裹连忙直点头。“都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有睡?”
“等你!”崔旭之站了起来,迎向妻子。“拍卖会结果如何?”
“相当热烈,”夏裹说着就笑了起来。“没有想到,对于这坟墓的宝贝,真正忌讳的人没有几个。你没有去现场看,都抢疯了。”
“哦!”这倒是出乎崔旭之意料之外。